周汝昌与冯其庸的比较(之五)——一个收入透明,一个巨富来源不明(中)
2、冯其庸住宅中有大量佛经、敦煌文献,以及一些佛头等等,说明什么?
记者报道:冯其庸专门有房间收藏佛经;还有专门房间收藏西部和敦煌的文献的书籍,可见数量之大。——冯其庸一不信佛,二不研究佛经,三不研究敦煌,四不可能是买来的。那么他所收藏的大量佛经、敦煌文献,做什么?这些物品源于何处?
除佛经外,还有不同种类的佛头。这更是不可思议的,许多文物盗贼专割佛头来卖,怎么冯其庸家出现这些佛头?
作为一个红学家,家中出现这些与他毫无关联的——却是国家珍贵的文物,源于何处,不是很令人怀疑吗?
3、为什么要炒作“玄奘之路”?
轰动全国的有关活动有两次:一次是大力宣传“发现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一次是发动一批人“走玄奘走过的路”。
谁都知道:玄奘的伟大在于他的取“经”。由于他取回了完整的佛经,大大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至于他走哪条路并不重要,也没有必要去作考查。因为“玄奘之路”根本算不上中国的文化线路。
中国的文化线路有许多。最重要的是长城和大运河。除此之外,还有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蜀道、长征之路等等。以丝绸之路来说,可分为陆地和海上两种路。陆上丝绸之路在中国新疆的这段恰恰与玄奘取经所经过的路线相重合。而陆上丝绸之路是一个已经启动的重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不仅涉及中国境内大量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项目、大量反映文化多样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它同时又是一个横贯欧亚两洲的跨界文化遗产项目。丝绸之路上有大大小小的无数古代废弃的寺院(玄奘以经时,化缘的对象),是研究汉唐文化的极为丰富的博物馆。其实玄奘所走之路,就是丝绸之路的新疆一段,并非玄奘自己的独创.对玄奘之路的炒作,不是无知,就是有意以这种炒作对某种不法行为进行掩盖.新华网2009年10月30日在题为《冯其庸:一直被玄奘精神感动数次重走玄奘之路》中写道:
1998年,年近八旬的冯其庸登上帕米尔高原,于海拔4700米的明铁盖山口,重新发现并确认了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轰动中外学术界。近20年来,冯其庸走访新疆十余次,其中三次走上帕米尔高原,二次跨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就在4年前,他穿越了有“死亡之海”之称的罗布泊,考察楼兰古城。在当天下午演讲中,冯其庸很有兴致地讲述了自己考察玄奘取经东归长安最后路段的经历,老人坦率地说:“我的目的也不是单纯为了重走玄奘之路,除了想验证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的记载,西域风光也吸引着我。我希望能够亲身领略唐代诗人们在诗句中所描绘的雄伟而绮丽的自然风光。”
请看这种报道,是不是有许多疑点?
——因为这条路的主要意义是因为它是丝绸之路,特别是在这条路上,古代曾有一些国家存在,遗留有一些古迹,而且这一条路上,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人民的信仰是佛教,有不少佛寺,后来这些佛寺都废弃了,但多少还遗留着一些文物,仍称得上研究丝绸之路的博物馆。而冯其庸却大肆炒作“发现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重走玄奘之路”,“西域风光也吸引着我”——不是很令人奇怪吗?如果不是为好掩盖什么东西,有必要如此大张旗鼓地宣传?
冯其庸自1986年至2008年长达26年,对新疆及中国西部进行过十几次的考查。这些“考查”使得冯其庸成为了暴发户。
——这使人不能不怀疑两者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内在联系?
我们相信对于此事当时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所及红楼梦研究所的领导们是了解底细的。比如现在任文化艺术研究院的党委书记兼院长的张庆善先生,就不可能一无所知。——可以站出解开上述疑点。
愿网友们都能关心大西北文物的保护。否则这些文物都会落入私人囊中.
如果无人关心此事,中华古国的文物就会无休止地成批地流失!而且由文化部门进行一些莫名其妙的“炒作”,并吹嘘出一些虚假的“大家”!如此做法对中国学术中华文化的破坏难以估量.
2、冯其庸住宅中有大量佛经、敦煌文献,以及一些佛头等等,说明什么?
记者报道:冯其庸专门有房间收藏佛经;还有专门房间收藏西部和敦煌的文献的书籍,可见数量之大。——冯其庸一不信佛,二不研究佛经,三不研究敦煌,四不可能是买来的。那么他所收藏的大量佛经、敦煌文献,做什么?这些物品源于何处?
除佛经外,还有不同种类的佛头。这更是不可思议的,许多文物盗贼专割佛头来卖,怎么冯其庸家出现这些佛头?
作为一个红学家,家中出现这些与他毫无关联的——却是国家珍贵的文物,源于何处,不是很令人怀疑吗?
3、为什么要炒作“玄奘之路”?
轰动全国的有关活动有两次:一次是大力宣传“发现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一次是发动一批人“走玄奘走过的路”。
谁都知道:玄奘的伟大在于他的取“经”。由于他取回了完整的佛经,大大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至于他走哪条路并不重要,也没有必要去作考查。因为“玄奘之路”根本算不上中国的文化线路。
中国的文化线路有许多。最重要的是长城和大运河。除此之外,还有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蜀道、长征之路等等。以丝绸之路来说,可分为陆地和海上两种路。陆上丝绸之路在中国新疆的这段恰恰与玄奘取经所经过的路线相重合。而陆上丝绸之路是一个已经启动的重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不仅涉及中国境内大量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项目、大量反映文化多样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它同时又是一个横贯欧亚两洲的跨界文化遗产项目。丝绸之路上有大大小小的无数古代废弃的寺院(玄奘以经时,化缘的对象),是研究汉唐文化的极为丰富的博物馆。其实玄奘所走之路,就是丝绸之路的新疆一段,并非玄奘自己的独创.对玄奘之路的炒作,不是无知,就是有意以这种炒作对某种不法行为进行掩盖.新华网2009年10月30日在题为《冯其庸:一直被玄奘精神感动数次重走玄奘之路》中写道:
1998年,年近八旬的冯其庸登上帕米尔高原,于海拔4700米的明铁盖山口,重新发现并确认了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轰动中外学术界。近20年来,冯其庸走访新疆十余次,其中三次走上帕米尔高原,二次跨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就在4年前,他穿越了有“死亡之海”之称的罗布泊,考察楼兰古城。在当天下午演讲中,冯其庸很有兴致地讲述了自己考察玄奘取经东归长安最后路段的经历,老人坦率地说:“我的目的也不是单纯为了重走玄奘之路,除了想验证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的记载,西域风光也吸引着我。我希望能够亲身领略唐代诗人们在诗句中所描绘的雄伟而绮丽的自然风光。”
请看这种报道,是不是有许多疑点?
——因为这条路的主要意义是因为它是丝绸之路,特别是在这条路上,古代曾有一些国家存在,遗留有一些古迹,而且这一条路上,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人民的信仰是佛教,有不少佛寺,后来这些佛寺都废弃了,但多少还遗留着一些文物,仍称得上研究丝绸之路的博物馆。而冯其庸却大肆炒作“发现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重走玄奘之路”,“西域风光也吸引着我”——不是很令人奇怪吗?如果不是为好掩盖什么东西,有必要如此大张旗鼓地宣传?
冯其庸自1986年至2008年长达26年,对新疆及中国西部进行过十几次的考查。这些“考查”使得冯其庸成为了暴发户。
——这使人不能不怀疑两者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内在联系?
我们相信对于此事当时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所及红楼梦研究所的领导们是了解底细的。比如现在任文化艺术研究院的党委书记兼院长的张庆善先生,就不可能一无所知。——可以站出解开上述疑点。
愿网友们都能关心大西北文物的保护。否则这些文物都会落入私人囊中.
如果无人关心此事,中华古国的文物就会无休止地成批地流失!而且由文化部门进行一些莫名其妙的“炒作”,并吹嘘出一些虚假的“大家”!如此做法对中国学术中华文化的破坏难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