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商吧 关注:318贴子:619
  • 0回复贴,共1

伍杨:“如果没有博商学院,我的梦想早就被磨灭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走进深圳市绿环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淳朴的办公环境让人眼前一亮,没有多余的装饰,且都是金属和塑料材料搭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绿环的办公大楼是用公司回收的工业废料,进行可再生之后打造的,虽然有些小瑕疵,但原汁原味地展示了公司的产品理念和特色。公司领头羊伍杨也是蜗居办公,办公室设计十分简约,一大幅贴在墙上的全国再生资源生产区域分布图引人注目。公司副总杨映清介绍说,伍杨是位十分自律且热爱学习的企业家,每天坚持凌晨五点多起床和孩子晨跑,锻炼完了就在阳台上学习阅读,这样的习惯雷打不动。什么样的动力让伍杨如此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这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进一步去了解。

     为生计离校白手起家学习路上孜孜不倦   因为生计问题,伍杨初中毕业后就被迫离开校园,第一份工作是食堂洗碗工。虽然做的是最底层的工作,但是他却一直心怀理想,离开课堂却没有因此放弃学习,在食堂工作期间,他自学自考了公共营养师。一路拼搏,从一位洗碗工到如今创办了绿环,伍杨好学的心没有消减反而倍增。伍杨热爱学习的事也是绿环人喜闻乐见的,他经常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进修,每次学成归来都会把最新掌握的知识跟员工分享。      2013年10月,经过前期的经验积累和学习收获,刚刚进入而立之年的伍杨创立了绿环。他回忆说,那时是人生最低谷的迷茫期,因为虽然注册了公司,但还只是一个空壳,至于怎么运营一家公司,他心里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这时他想到的还是学习,从课堂上从知识中去释疑解惑。至于什么样的契机让他遇见博商,伍杨说他已经有些记不清,但是当时想的是要选就选最好的,所以他走进了博商学院,在总裁班开启企业管理学习之路。      初创企业心有疑惑博商学习中找到“绿洲”   伍杨坦言,创立绿环的初衷是希望能够还原废品回收最大的价值,让客户的废料处理更为系统化和规范化。但是许多人对废品回收还是秉持着固有的想法,认为这是一项传统甚至低端的产业,市场接受率低。走进博商学院,伍杨把自己的疑虑跟授课老师交流后,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传统行业要用新的思维去做”,伍杨感觉像在沙漠里找到一片新绿洲,为绿环的成长打开了突破口。一边在博商学习的伍杨,一边寻思着给自己的企业梳理出一套发展模式,在博商汲取管理知识后,他确立了从前单管理导入,先管理再提升利用的新型废料回收模式。伍杨说,这套管理模式在深圳乃至全国都是领先的,也让绿环获得了10倍的增长,从初创到现在,员工数翻了8倍,客户量翻了10倍,如今为100多家企业服务,在通信电子行业模切废料领域已经做到了行业第一。   如今绿环以它新颖的管理模式在废品回收行业树立了标杆,但是伍杨说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是艰苦的。刚开始许多客户公司对绿环新鲜的运营模式不太认同,认为废品回收的方式应该简单粗暴,卖了钱就好,谈管理服务都是虚无缥缈的。多次遭遇瓶颈,伍杨也曾想过放弃,至于为何能够坚持到现在,他感恩地说,是博商给了他做下去的动力。博商开启了他去引导更多的企业家在追求经济价值之外,去关注社会价值。当今社会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工业废品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环境破坏,而绿环所做的就是让废品最大价值化。一次次的坚持最终让伍杨得到认同,也让绿环走上了一条以让世界更美好的康庄大道。“很多人的梦想总是被现实磨灭。如果没有博商学院带给我的企业管理知识,没有博商老师们一次次的鼓励和引导,就没有如今的伍杨,更没有绿环”,伍杨如是说。

  屈身蜗居办公却花大钱培养员工   作为一位84年的青年企业家,伍杨身上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闪光点,就是屈身蜗居办公,却花大钱培养公司员工。当绿环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时,他把钱全部用在员工身上,到现在公司初见成色,绿环始终坚持着用每年公司收益的50%培养员工。伍杨说,首先废品回收行业很难吸引年轻人,希望这样做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关注这个行业。另外,伍杨认为一个公司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把钱花在培养人才的身上,员工成长起来时,为公司所用,受益的还是公司。

  绿环还在不断发展壮大,面临的挑战必不可少,而伍杨认为自己在博商学习最大的收获是系统化思维和全局观,他认为这对企业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公司发展过程中,当某个节点出现问题时,秉着全局观,用系统化思维去思考,就能够站在制高点去决策,不为一时困顿所迷惑。为此,伍杨自己在博商学习收益之后,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自己的员工到博商学习,他的爱人也深受感染,来到博商学院女子学堂提升自己,与丈夫共进步。


1楼2017-12-20 10:5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