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戬等了很久,终于走到最后这一步了。
哮天犬赶走了,宝莲灯也有满满的灯油,可是他不用。那猴子倒是看出了什么,欲言又止的,倒没有说出来。
不过,这时候大势所趋,说出来也没有人信了。
二郎神做过多少件轻敌的事情,让那稚嫩的少年有一天都能打败他。所以,到了最后还狂妄自大,舍了保命利器。
若是真说出来,不过是徒增笑柄。
2.
他做好了揽尽骂名死在沉香手里的打算。
开天神斧挟一道罡风破空而来时,他心口疼痛剧烈,银甲寸寸破碎,身躯砰然砸在石壁上,又反冲落进了冰冷的溪水中。
他溢出的血融进潺潺流水,溪水像倒映着此时的天,残阳如血,皆红的凄艳。
3.
他一生和水常有关系,意识模糊前,陡然觉得这儿是个好的归宿。
很久之前,杨家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小溪,春日里淙淙流水挟着细碎的阳光,又倒映着开的正盛的桃花。
那些桃花影映入流水,似鎏金一般,桃色衣衫的小女孩就在流水尽头,婉转悠扬的喊他二哥。
弱水也是因他下界的。
杨戬阖了眸,光和影,桃花和溪水,都如轻烟幻梦般散去了。
4.
偏偏有造化弄人。
杨戬醒来时,入目有嶙峋怪石,长明灯火在书案两侧,分明是昆仑山玉鼎真人的洞府。
他嘴唇干涩的裂了开,欲撑臂起身,修长手指紧攥了半晌,却连握拳都做不到。
试着调息法力运转,忽一时痛的天昏地暗,腥甜涌现,唇畔染上凄艳血色,一滴滴划入白衣间。
杨戬的心渐渐凉了下来,他的处境很糟。
经脉尽毁,元神虚弱。
这一幅残躯,难以入目。
5.
“徒儿啊,你终于醒了!”
“师父千不该万不该给了你那几个字,什么一如既往忍辱负重,那都是傻话,乖徒儿,再也别听师父的了!”
玉鼎摇着那把破蒲扇进来,匆匆忙忙带起一阵风,蓬乱的发上插着一根笔。
那确实是他师父。
杨戬便放松了不少,起码知道他在金霞洞中,而且师父也在。
他嘴角的血无人拭去,眼瞳却清亮透彻,浅浅一笑,没了从前的冷冽。
玉鼎的泪便止不住的流下来了,又胡乱的用袖子擦,骂自己太笨太狠。
6.
杨戬看不懂师父的举动,但他心疼师父,一字一句艰难的哑着声说道:“师父予戬一言,为徒儿指点迷津,开辟明路。只是徒儿此刻,却恐负师父所托了……”
玉鼎为这徒弟,五脏六腑都疼的似攒攥到了一处,偏偏徒儿还是个不动声色便让人伤心的好手,仿佛身体不是他自己的,就任着沉香往上劈。
玉鼎又道:“天条改了,三圣母救了,他们一家团聚,你呢?经脉尽断,还言负我所托,徒儿,你怎么能对自己这么狠?”
杨戬顿时愣住了,去想玉鼎话里的意思,一想,心口的伤疼得愈发厉害。
冷汗直流,他忍住了眩晕,问道:“天条改了?谁改成的?”
7.
玉鼎的扇子啪一下摔在了地上,他呆愣了半晌,发觉杨戬并不像在说谎。
疯了,都疯了……这世界都疯了!
玉鼎在杨戬愈来愈沉的目光中逃离了洞府。
8.
洞府外即是沉香等人。
连杨戬也没有料到,刻在七彩石上的新天条出世后,女娲的阵法加诸其中,可昭雪天下不平冤屈事。
而蒙受了最大冤屈的他,自然是藏下的事情皆被人知晓。
这一家人矛盾的有后悔的也有,只是再也没有恨杨戬的了。见玉鼎真人从洞府中出来,几人更是殷切问杨戬的状况。
玉鼎真人想起里面的徒儿一身的伤,冷笑了一声说道:“杨婵,从此之后杨戬和你们两不相欠了。”
9.
杨婵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眼泪簌簌的往下掉,红着眼睛说:“真人,这怎么能算是两不相欠呢?杨婵恨了二哥十几年,沉香几欲置他于死地。我的二哥,受尽了冷眼与鄙夷,我们欠他太多了呀。”
玉鼎几乎捏碎了蒲扇,也不知该怪谁,杨婵这孩子从前挺深明大义的呀,怎么这一家人会走到这一步。
玉鼎不忍再想,压低了声音叹息道:“杨戬什么都不记得了。”
10.
杨戬听到山洞外隐隐的哭声,是三妹在哭,其中的委屈的令他心疼。
师父都说了,天条改成了,三妹一家团聚,怎么还这么难过呢?
他头疼的厉害,知道自己忘了许多东西,只记得他得了师父的赠言,决定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沉香身上。
后来的事,想不起来,一点也想不起来。
11.
怕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杨戬既然打定了主意走那条路,怎么没料想过后果呢,只是他没想到,这条路走到最后,他还能活着。
12.
杨婵进来红着眼睛的喊了他一声二哥,杨戬笑了,爱怜目光让杨婵难忍泪意,他却不觉。
又听到杨婵问:“二哥,你还记得我们吗?”
洞口沉默的立着几个身影,沉香身后的女孩他倒不认识,他望着杨婵问道:“记得,你们都是我的家人和兄弟,我怎么会不记得。”
“只是那小狐狸,是沉香的妻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