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各位来探讨魏婴篇的网友。魏婴人气那么高,说他不好,犯众怒、触逆鳞。但我仍坚持文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唯一修改之处仅仅是将阴虎符的制作时间挪一下,并无质的差别。他之所以有胆赴不夜天扩大事态,全靠此物加持,所谓有恃无恐。
上网十几年,当初的我也是锱铢必较笔战不辍,何以如今唾面自干?无他,年龄尔。少年与中年,看待“进与退”、“爆发与容忍”的视角是不同的,(少年眼中的“忍无可忍”,是中年眼中的“鸡毛蒜皮”)。当岁月把热血降了温,你自然会有我的目光。此外,网络版和新修版差了数万字,如果大家看的不是同一个版本,讨论更失去了平台。出于以上两个原因,魏婴篇仅提供一种检察官看法,指责多于辩护。(这厮也太招人爱了,你们给糖,我就给盐吧。)我的底气在于我抠扒出来的文字(繁体竖排啊祖宗),一句句都是魏婴的忏悔。如果他的前世样样“不得以”,后世“悔”从何来?这是个逻辑问题。
不知各位听过“罪感文化”和“耻感文化”的说法吗?耻感文化指的是“公认的道德标准借助于外部强制力来发展人的良心的社会”,东方文化为例。罪感文化就是“提倡建立道德的绝对标准,并且依靠其发展人的良心的社会。”西方文化为例。这本小说之所以让我感到有新意,也在于它的现代性,涉及了性心理、梦境、性格即命运、本我自我超我、功利主义、伦理观、社会舆论等,其中“罪感”特别有西方文化的特色,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之所谓。但一旦犯错了,不可归咎于时势和集体,由个人来承受,通过忏悔、赎罪而得到解脱,从而对自己的良心有所交代。所以,没必要为魏婴辩护,辩护成功了,此书的闪光点也没了。温宁篇确实还没写,(看渣反去了笑得死去活来)相信写了仍是会触怒大家的。因为你们年轻啊,在生命的盛宴上狂欢的人,怎么能理解“死的尊严”?讨论仍会陷于“子非鱼”的循环中。
上网十几年,当初的我也是锱铢必较笔战不辍,何以如今唾面自干?无他,年龄尔。少年与中年,看待“进与退”、“爆发与容忍”的视角是不同的,(少年眼中的“忍无可忍”,是中年眼中的“鸡毛蒜皮”)。当岁月把热血降了温,你自然会有我的目光。此外,网络版和新修版差了数万字,如果大家看的不是同一个版本,讨论更失去了平台。出于以上两个原因,魏婴篇仅提供一种检察官看法,指责多于辩护。(这厮也太招人爱了,你们给糖,我就给盐吧。)我的底气在于我抠扒出来的文字(繁体竖排啊祖宗),一句句都是魏婴的忏悔。如果他的前世样样“不得以”,后世“悔”从何来?这是个逻辑问题。
不知各位听过“罪感文化”和“耻感文化”的说法吗?耻感文化指的是“公认的道德标准借助于外部强制力来发展人的良心的社会”,东方文化为例。罪感文化就是“提倡建立道德的绝对标准,并且依靠其发展人的良心的社会。”西方文化为例。这本小说之所以让我感到有新意,也在于它的现代性,涉及了性心理、梦境、性格即命运、本我自我超我、功利主义、伦理观、社会舆论等,其中“罪感”特别有西方文化的特色,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之所谓。但一旦犯错了,不可归咎于时势和集体,由个人来承受,通过忏悔、赎罪而得到解脱,从而对自己的良心有所交代。所以,没必要为魏婴辩护,辩护成功了,此书的闪光点也没了。温宁篇确实还没写,(看渣反去了笑得死去活来)相信写了仍是会触怒大家的。因为你们年轻啊,在生命的盛宴上狂欢的人,怎么能理解“死的尊严”?讨论仍会陷于“子非鱼”的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