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吧 关注:218,310贴子:1,437,405
  • 13回复贴,共1

太原元从功臣--许世绪、许洛仁墓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节选:
于时高祖经纶大宝;初谋伐桀之师;太宗翊赞灵图,始预戡黎之业。《许绪墓志》
高柱膺乐推之运,扫燎焚之苦。太宗挺乃圣之姿,救昏垫之疾。援旗冀野,杖号参墟。文皇昔在龙潜,密招英杰,(缺十五字)孙口口晋阳郡丞高君雅、都尉王威,擅士马之强,总甲兵之富,俱迷天命,莫悟真主。文皇引公等数人,密图讨击。二凶授首,三军告庆。昔高祖口兵诛口之口,光武(缺十六字)之口勋,实冠终古,即授朝散大夫。(下空)文皇引公于内宫,为领兵队主。授之禁旅,委以兵机。虽滕公之诚著奉车,典韦之勤宣绕帐。弗之尚也。口众南辕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山口口口口口。饮口之口突繁,触山之成多有。公或蒙轮成队,或掉鞅致师,取汾州,平柏壁,破宋老生军,击蒲州大陈,皆亲领选士,屡摧勃敌。仍从平京城,积前后劳效,蒙口府赐物七百段(缺十四字)场,预口邑之口议。武德开元,拜三卫车骑。《许洛仁碑》


1楼2017-12-08 20:11回复
    附:唐史论丛 <唐代许世绪、许洛仁家族考述> 作者:董卫
    许世绪、许洛仁兄弟二人俱为晋阳起兵的元从功臣,两《唐书》有传,然对其事迹所述寥寥,语焉不详,其家族世系情况,亦不见载。而与其家族成员有关的数方碑志为探究二人的经历及家世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结合相关文献记载,足以对许世绪、许洛仁家族的世系情况及相关人物事迹考述大概。

    关于许世绪、许洛仁的家世出身,两《唐书》不载。千唐志斋藏(以下简称《许绪墓志》)和昭陵博物馆藏《大唐故左监门卫将军冠军大将军使持节都督代忻朔蔚四州诸军事代州刺史上柱国许公口口并序》(以下简称《许洛仁碑》)对许世绪、许洛仁事迹记载甚详,为可补史阙,兹分别节录如下。
    《口故大府卿真定郡公许府君墓志铭并序》
    口口绪,字玄嗣,高阳郡人也。……曾口口魏开府仪同三司;祖彪,魏瀛洲刺史;父康,镇西将军。……公纷纶王业,出云构之隆堂;昭晰凤毛,生翰林之艳彩。弱冠辟州主簿。邓华之慷慨游赵,命偶时来;张房之攀附在留,运开王佐。于时高祖经纶大宝;初谋伐桀之师;太宗翊赞灵图,始预戡黎之业。温明殿所,逐陈耿奔之言;渭水溪前,爰.申吕望之计。除左武候长史,与裴寂等同口口口之诏。义叶龙云,仍重凌台之画,运谐金砺,兼斯誓岳之盟。历司农太府卿,转鄂、瓜、豫三州刺史,因入朝,遂婴重疾。承明谒帝,方献替于紫庐;钧天动心,奄口口于金奏。春秋六十三。追赠灵州都督礼也。……子行本等,悲身莫远,敬厝高神,以显庆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迁奉北邙山平乐里.……【1】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12-08 20:23
    回复
      2025-08-24 03:19: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大唐故左监门卫将军冠军大将军使持节都督代忻朔蔚四州诸军事代州刺史上柱国许公口口并序》:
      ……公讳洛仁,字济,博陵安喜人也。始自颍川,徙焉(缺三十六字)列于东鲁;春秋口恩,锡眭显于西京。外戚岂唯锡重,博物立言不朽。固亦子将清鉴,月旦称工。年祀绵邈,英贤接武。曾祖(缺二十六字)初口口照情田。玄度清风,独开心镜。即安乐土,权居晋阳。祖彪,齐仪同三司、善元郡守、武川镇将,袭爵宁国县公,蕴匮称奇,兼姿口口。(缺二十九字)口荡都督、粱州刺史、江夏县开国公,学穷训诂,智周微忽。言多去伐,勋必师古。建旗杖节,恩洽去思。开国承家,义光分社。公禀淳口之口(缺二十五字)便率童幼,共成军旅。有相者见之,雅相推挹,叹日:此儿即公侯子孙,必复其始。年甫弱冠,气盖关河。节慕原尝,志凌韩白。门多长者之辙,(缺二十字)下地之深,熊熊有冲天之气。削迹闾巷,潜结英雄。……前代衣口,并令宿卫。饨勉从事,不敢告劳。(缺十七字)口口周室,口口汉川。高柱膺乐推之运,扫燎焚之苦。太宗挺乃圣之姿,救昏垫之疾。援旗冀野,杖号参墟。文皇昔在龙潜,密招英杰,(缺十五字)孙口口晋阳郡丞高君雅、都尉王威,擅士马之强,总甲兵之富,俱迷天命,莫悟真主。文皇引公等数人,密图讨击。二凶授首,三军告庆。昔高祖口兵诛口之口,光武(缺十六字)之口勋,实冠终古,即授朝散大夫。(下空)文皇引公于内宫,为领兵队主。授之禁旅,委以兵机。虽滕公之诚著奉车,典韦之勤宣绕帐。弗之尚也。口众南辕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山口口口口口。饮口之口突繁,触山之成多有。公或蒙轮成队,或掉鞅致师,取汾州,平柏壁,破宋老生军,击蒲州大陈,皆亲领选士,屡摧勃敌。仍从平京城,积前后劳效,蒙口府赐物七百段(缺十四字)场,预口邑之口议。武德开元,拜三卫车骑。侯君集、段雄、乔轨,并莫府功臣、悉在部内。薛仁果妄假大名,僭窃陇右,弗承窦融之檄,翻是口元之谋。(缺二十一字)公以龙韬豹变之口,口鹰扬鹗视之姿。火烈振其英武,泉涌符其智略。勋高诸将,赏懋恒序。王充跨据伊澶,盗乘舆之器服;窦德并吞赵魏,口先王之口口。(缺十一字)诛。公内口口口,出捍牧圉。洛油邙山,风驰电掣;城皋广武,雾卷冰销。虽缸策神谋,出于九天之上,而摧坚陵险,囊惟三令之威。及饮至策勋,大谕常典。口以建(缺十八字)口惟良将,委其连率之重,责以绥抚之术。公以羁鞠之勤,屡移寒暑;推解之惠心灵。眷恋鸿恩,固辞朝宠。载感天聪,遂停严会。既而妖发前口,口口口口,公与口口口口口等六十口人口口口口将口莫口口公事去官,于时,武德之九年也。其年,授大明府别将,寻转本府统军。贞观二年,除右卫原城府统军。以屠龙之伎,处割鸡之用,小道既口,大口方口。口年,授左武卫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爪牙。奉敕授苑北口口,于玄武门宿卫供奉。九年,加云麾将军、行、右武卫中郎将。十八年,行左监门中郎将兼峻戎章,授上护军。公翊卫钩陈,历兹永久,口口口卫,匪是其口(缺十字)口秋之口,画地成图。若夫紫宸清肃,高门有阅。皇居严闰,洞户增深。金铺激日,铜鳞口夜,爰命腹心,管其柒簧。十八年,除左监门将军。自迁任监(缺十二字)衡口口口口口口口之口未足。方其口委口微,居上将之列,才可匹此仪形。从尹之望既隆,顺帝之情愈切。朝夕趋侍,驱驰密勿。太宗尝从容谓公日:我在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之口口口躁隔,每畴口,不口于怀。卿口口别,与朕相见,欲得时论昔日之事。昔者王业权舆,帝图草创。太宗经纶天下,曾涉戎行。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公于武牢口下,进胍马一匹,口口追风,未足口口口口,口口口魏,无以口其神速。每临阵指麾,必乘此马,(下空)圣旨自为其目,号日洛仁胍。及天下太平,恩其骖服又感洛仁诚节,命刻石图像,置于昭陵北门。夫以口口之口,(缺十五字)而徐口口壁台驭口九口口,总口连类,一向眇小。公又于万年宫进马一匹,圣情喜悦,乃亲乘御。顾谓群臣日:此人家中恒出好马,又能(缺二十二字)咏。五弦在御,八佾充庭。文皇尝于琵琶中度曲忖声以示群下。上因顾问日:诸人有识此曲者乎。群臣离席将对而未有所说,公因前称日:此口口之(缺十六字)口也如此。及乌夷逆命,凤盖东征,行至定州,即公之本邑,公自以莫府寮旧,顾眄隆重,乃献食上寿,并进女乐。迫诚所感。亲为举觞。因问公乡亲有何学士口口口口口公口口口口知口六七人,皆仪望可观。应对间,上以公有知人之鉴并慰劳赐物。是日赍公绢一百匹,令与乡亲十日聚宴。敬举君觞,事匪曲私之泽;过家丘冢,实惟勋故之隆。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驾口口,加上柱国。廿三年,以公事解任。俄而阅功臣之籍,思将率之重,乃召公以云麾将军,朝参朔望,禄赐同京官,防罔三分减二。主口嗣文,追旌功伐,加冠军大将军,口口如口,(缺十四字)天下太平,方隅清宴。口兵甲而依朝伍,口章组而狎池台,或指困济乏,或置驿召士。赵瑟秦筝,将雏集凤;韩歌楚袂,飞尘留客。方谓玉醴延年,口神锡寿,口口口克口口口口口口口之口口口从朝露。粤以龙朔二年四月十六日薨口口义里私第,春秋八十有五。皇帝叹岁月之居诸,听鼓鼙而恻怆。更冒赠之仪,有加常典。乃下诏日:故冠军大将军许洛仁口效口勤,预口攀附。一从驱策,口移年序。膺任寄于爪牙,口口口于封口。兵口既宴,鬼命逾隆。方肆优闲,奄伤沦逝。宜加褒锡,式旌泉壤。可赠使持节、都督代忻朔蔚四州诸军事、代州刺史,口口口口赐口口口于昭陵。赐绢口二百段。丧事所需,并宜官给。令京官六品一人为其检校,并度三人出家,以迫冥福。谥日勇公,礼也。即以其年一月十七日葬于昭陵安乐乡之原。……其子口口,奄丁荼毒,倏变炎凉。痛殷疮巨,毁将灭性。……【2】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12-08 20:24
      回复
        志主许绪,即许世绪,世字乃避唐太宗讳省,其义甚明。其生平事迹,据《旧唐书》本传载,隋炀帝大业末年,许世绪以图篆、歌谣劝李渊起兵,“言于高祖日:‘天道辅德,人事与能,蹈机不发,必贻后悔。今隋政不纲,天下鼎沸,公姓当图策,名应歌谣,握五都之兵,当四战之地。若遂无他计,当败不旋踵。未若首建义旗,为天下唱,此帝王业也’。”【3】许世绪时在太原任鹰扬府司马。【4】此番言论得到李渊的赞同,“亲顾日厚”。李氏举兵,许世绪任右一府司马,参与军事,墓志日:“于时高祖经纶大宝;初谋伐桀之师;太宗翊赞灵图,始预戡黎之业。温明殿所,逐陈耿弁之言;渭水溪前,爰申吕望之计”等语,可证其是。武德初,许世绪任十六卫府之长史。”【5】唐高祖论太原首功,以秦王李世民、裴寂为首,下诏:“……勋贤之议,宜有别恩,其罪非叛逆,可听恕一死。其太原元谋勋效者,宜以名闻及所司进簿。……左骁卫长史许世绪、李思行、李高迁等,并恕一死。”【6】许世绪因晋阳元从功臣、真定郡公,特免一死。墓志载“除左武候长史,与裴寂等同口口口之诏”,所指的应该就是这件事情。其后许世绪先后在中央与地方任职, “历司农太府卿,转鄂、瓜、豫三州刺史”,《旧唐书》本传还载其“武德中,累除蔡州刺史”。【7】许世绪约在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删年)去世【8】,“春秋六十三,追赠灵州都督”。后于显庆五年(660年)迁葬至北邙山平乐里。
        许洛仁,两《唐书》无传,事附于许世绪传后,所述甚多疏漏。《旧唐书﹒许世绪传》仅言“弟洛仁,亦以元从功臣至冠军大将军、行左监门将军。永徽初卒,赠代州都 督,谥曰勇,陪葬昭陵”。【9】《新唐书﹒许世绪传》所记略同,不记“永徽初卒”。【10】《许洛仁碑》所叙洛仁事迹甚详,多不见于史籍,不妨一一叙述。据碑云,许洛仁少年时即热衷军旅征伐之事,从“前代衣口,并令宿卫”,可以大概推测其隋代时可能就参加了军伍。李世民“于晋阳密召豪友”,许洛仁追随其后。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遣长孙顺德、赵文恪等率兴国寺所集兵五百人,总取秦王部分,伏于晋阳宫城东门之左,以自备”,部署停当后,使人诬告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潜引突厥入寇,执之系狱,后斩杀二人徇军起事。许洛仁亲身参与的这一事件,碑文所叙恰能够与史籍记载相印证。【11】其后。许洛仁随李氏破宋老生,人长安,由于“亲领选士,屡摧勃敌”,战功卓著,“积前后劳效,蒙口府赐物七百段”。李唐建国以后,许洛仁又随李世民先后参与讨伐薛举父子、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等,取得赫赫战功。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12-08 20:24
        回复
          许洛仁很早就投附李世民,碑文中有“文皇昔在龙潜,密招英杰”“引公等数人,密图讨击”“引公于内宫,为领兵队主”等语,略能窥见许洛仁与李世民之间的亲密关系。 “武德开元,拜三卫车骑。侯君集、段雄、乔轨,并莫府功臣,悉在部内”“公自以莫府寮旧”。“莫府”即幕府。许洛仁与侯君集、段雄、乔轨等俱为秦王府属,李世民和许洛仁关系甚为密切,据此推断,许洛仁在唐初夺嫡斗争中,应是站在支持李世民的一方。如此,正可以解释碑文所述及的一桩“公案”。【12】武德九年(626年),因为“妖发前口”,许洛仁以“公事去官”,降到大明府任别将,因为同一件事情而去官的大约有60多人。到底是什么原因能使得60多人同时去官呢?史载,武德九年六月,突厥人寇,李建成举荐齐王李元吉“督诸军北征”,并“简阅秦王帐下精锐之士以益元吉军”【13】,趁机解李世民兵权,斥其党羽。李世民经营多年,羽翼广植,然而玄武门临危时,只有极少数死党可用。【14】许洛仁等60多人很有可能是因为其秦府爪牙,而在此前被斥逐出去。
          李世民即位后,许洛仁逐渐受到重用,贞观二年以后,逐渐执掌禁军,历任左武卫将领、行右武卫中郎将、左监门中郎将、左监门将军,宿卫宫禁,“爰命腹心,管其綮管”,可见李世民对许洛仁的亲信程度。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时,行至许洛仁家乡,许洛仁“乃献食上寿,并进女乐”,并在宴会上向太宗推荐乡亲若干人,受到太宗慰劳赐物,赍绢百匹,令与乡亲十日聚宴,加上柱国。贞观二十三年,许洛仁以公事解任,不久唐高宗顾念他为先朝功臣,诏其以云麾将军,朝参朔望,禄赐同京官,防罔三分减二。加冠军大将军,勋封如故。龙朔二年四月十六日薨于口义里私第,春秋八十五,《旧唐书》所述 “永徽初卒”盖误。诏赠使持节、都督代忻朔蔚四州诸军事,谥日勇公,陪葬昭陵。
          碑文还记载,许洛仁曾在虎牢关向李世民进献一匹騧马,李世民“每临阵指挥,必乘此马,圣旨自谓其目,号日‘洛仁騧”’(即拳毛騧)。修建昭陵时,命入刻石图像,置于昭陵北门,是为“昭陵六骏”之一。李世民登基后,许洛仁又一次进献好马,说明其很有可能精于相马。碑文又记许洛仁晓音律,能辨李世民自度曲。
          关于许洛仁家眷,有存世《大唐故冠军大将军代州都督上柱国许洛仁妻襄邑县君宋氏夫人墓志并序》(以下简称《许洛仁妻宋氏墓志》),略记其夫人事由:
          夫人讳善至,字令仪,定州安喜人也。……祖逸。周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永宁县开国公;父涛,隋左千牛备身、永州长史、袭爵如故;……春秋九十有九,薨于金城坊里第。即以其年五月廿四日窆于龙首原,礼也。……【15】
          此方墓志另见《唐代墓志汇编》上元032【16】,文字略有差异,“善至”作“善主”。
          《许洛仁妻宋氏墓志》志文仅叙宋善至父祖官爵,丝毫没有涉及许洛仁姓名事迹,其入窆亦但有月日,纪年阙如,实难准确考证出宋善至生卒年代。若以《唐代墓志汇编》及《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所录列年序,则宋善至卒年应在唐高宗上元、仪凤间,依此推算,许洛仁和宋善至生年相仿佛。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12-08 20:26
          回复
            注释:
            〔1〕 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29—330页。
            〔2〕 张沛编著:《昭陵碑石》,三秦出版社,1993年,第150—152页。
            〔3〕 〔后晋〕刘昀:《旧唐书》卷五七《许世绪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2298页。
            〔4〕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八三隋恭帝义宁元年四月,中华书局,1956年,第5732页。
            〔5〕 关于许世绪武德初任十六卫长中哪一卫之长史,诸处所载不同,《许绪墓志》云“左武候长史”,《唐会要》卷四十五《功臣》“武德元年八月六日诏”云“左骁卫长史许世绪”,《旧唐书》卷五七《刘文静传》云“左屯卫长史”,《新唐书》卷八八《刘文静传》所记同《旧唐书》,未知孰是。
            〔6〕 〔宋〕王溥:《唐会要》卷四五《功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935页。事亦见两《唐书》。(〔后晋〕刘晌:《旧唐书》卷五七《刘文静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2294页;〔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八八《刘文静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3739页。)
            〔7〕 〔后晋〕刘昀:《旧唐书》卷五七《许世绪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2298页。亦见《元和姓纂》卷六“许氏条”。((唐〕林宝撰,岑仲勉校记,郁贤皓、陶敏整理,孙望审订:《元和姓纂(附四校记)》卷六,中华书局,1994年,第863页。)
            〔8〕 据笔者考证,《许洛仁碑》载“(洛仁)龙朔二年四月十六日薨口口义里私第,春秋八十有五”,龙朔二年即公元662年,许洛仁该岁去世,寿八十五岁,则应生于公元578年。许世绪为洛仁兄,应长于洛仁,寿六十三,即以二人同年出生而论,世绪卒年亦在公元640年左右,正在太宗年间。
            〔9〕 〔后晋〕刘昀:《旧唐书》卷五七《许世绪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2298页。
            〔10〕 〔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八八(刘文静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3742页。
            〔11〕 〔唐〕温大雅撰,李季平、李锡厚点校:《大唐创业起居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7页。
            〔12〕 张沛认为,“武德九年‘以公事去官’,其前可见‘妖发前口’及‘公与……等六十口人’字样,似卷入某场公案,人数尚且不少,惜文泐甚,难得其详。碑云:‘其年(即去官之年)授大明府别将,寻转本府统军。’以元从功臣,而降至府兵头领,似乎特别委屈,碑中‘以屠龙之伎,处割鸡之用’ 一语,殆此之谓也”。(张沛编著:《昭陵碑石》,三秦出版社,1993年,第152一153页。)
            〔13〕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九一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中华书局,1956年,第6007页。
            〔14〕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九一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中华书局,1956年,第6006— 601l页。
            〔15〕 周绍良、赵超主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29页。
            〔16〕 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615页。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12-08 20:26
            回复

              关于许世绪的子嗣和许洛仁的子嗣情况,据上引碑志载:
              (许世绪)子行本等,悲身莫远,敬厝高神,……
              (许洛仁)其子口口,奄丁荼毒,倏变炎凉。痛殷疮巨,毁将灭性。……
              则许世绪有子,且不止一人。许洛仁亦有子,惜碑文残阙,名字数量均无从考证。
              许世绪子嗣见于墓志者二人:行师,行本。许行师事迹见《唐故上轻车都尉潞州长史真定郡公许府君墓志并序》(以下简称《许行师墓志》),志文节录如下:
              公讳行师,字孝口,高阳郡人也。……曾祖彪,魏瀛洲刺史;祖康,周镇西将军、凉州刺史;父绪,唐司农卿、真定郡公。……释褐通直郎行符王府户曹兼徐州仓曹。……以勋庸之胄,授朝散大夫兼开州司马、口真定郡公,迁宣州长史。……迁邢、潞二州长史。邢山潞水,政以礼成。望府口口,官由德懋。岂谓屏星临职,俄增税驾之悲;天板龙征,奄口司命之务。二年五月,薨于公馆,春秋五十口。公风徽标发,口口与金声俱振,流轩与镜水同清,岂谓太岳之峰,奄成聩岫;平舆之水,翻阅回澜。呜呼哀哉!子义方等,攀松变色,凿柱承书,粤以显庆五年十一月廿三日迁口平乐里。………【17】
              许行师年序长于行本,释褐任通直郎行符王府户曹兼徐州仓曹,后以勋庸之胄,授朝散大夫兼开州司马、袭爵真定郡公,迁宣州长史,复迁邢、潞二州长史,一直转任地方,未在中央官僚系统内任职。许行本卒于显庆二年五月。
              许行本事迹见《口唐故沧州东光县令许君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许行本墓志》)和《大周故沧州东光县令许府君夫人清河崔氏合葬铭并序》(以下简称《许行本及夫人崔氏合葬墓志》)。志文分别节录如下:
              《许行本墓志》
              君讳行本,字奉先,本河间高阳郡人也,后家于晋阳,从牒徙居于河内,故今为河阳县人焉。……曾祖彪,齐仪同三司善元郡守宁国县公;祖康,齐梁州都督江夏县公;……父绪,皇朝散骑常侍司农太府等卿瓜州都督上柱国真定郡公;……君辩纵髫辰,风清卯日,道光地义,孝极天经。黄陂内湛,嵇松孤秀,蔑雕虫之小技,怀补衮之良口,爰以妙年,一从筮仕,属地维绝纽,阴灵拖驭,枚缚之选,允寄时髦,贞观十年,以门调为太穆皇后挽郎。显庆二年。擢为霍王府兵曹参军。出入梧宫,优游碣馆,侣枚马于东阎,奉轩盖于西园。总章元年,为沧州东光县令。政穆鸣丝,化光裁锦,百里之才尚屈,九原之感遽悲。去秩言归,以上元二年二月寝疾,终于洛阳弘教里之私第。即以其年二月廿八日,窆于邙山杜郭村之故墟礼也。口君体具淹和,道先忠孝,风尘不杂,捷径莫游。何期止帐流灾,巢门告诊。……嗣子义琳等,……【18】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12-08 20:28
              回复
                《许行本及夫人崔氏合葬墓志》:
                ……君讳行本,颍川人也。……曾祖彪,齐仪同三司、善元郡守、宁国县开国公;……祖康,齐梁州都督、江夏县开国公;……考绪,太原佐命,恕死第一等功臣,左侍极外府、司农卿、瓜州都督、豫州刺史、上柱国、真定县开国公: ……起家太穆皇后挽郎、荣州都督府功曹。公恭宽信敏,廉明清直,屈涵牛之巨量;就烹鱼之下任。寻转霍王府兵曹。……授沧州东光县令。……公车见辟,侯睹文园之札;衷规不沫,遂开榆次之碑。春秋五十五也。公器宇宏溶,明济开豁,爱敬尽于事亲,忠列资乎成性。……又以文如夜月。出迫天下皆明;德若晨风,至则士林咸动。夫人清河崔氏。雅操横霜,贞心映玉,采苹南涧,法度就于公宫;柔贮东门,琴瑟洽于君子。始悲孤影,誓皎日于佳城;终以双沉,契龙文于剑匣。以证圣元年正月廿九日,葬于邙山礼也。……【19】
                引据志文载,许行本,字奉先,贞观十年(636年)以门荫得选为太穆皇后挽郎,进入仕途后任荣州都督府功曹,显庆二年(657年),擢为霍王府兵曹参军,总章元年(668年),为沧州东光县令。许行本卒于上元二年(675年),春秋五十五,则其出生于武德三年(620年)。总章元年开始任东光县令是许行本仕途顶点,此时去其被选为太穆皇后挽郎已十数年之久,可以说许行本的仕宦经历比较惨淡,一直任职于地方,最高官品不过从六品上。仕途不得志的情绪,在《许行本墓志》有所反映,“政穆鸣丝,化光裁锦,百里之才尚屈,九原之感遽悲,去秩言归”云云。就是这种情绪的自然流露。
                许行本妻崔氏,《许行本及夫人崔氏合葬墓志》不叙其家世,其家世应不显。崔氏去世后,于证圣元年(695年)正月廿九日与行本合葬。
                注释:
                〔17〕 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27页。
                〔18〕 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596-597页。
                〔19〕 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869页。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12-08 20:28
                回复
                  2025-08-24 03:13: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许世绪的孙辈,据《许行师墓志》和《许行本墓志》记载有许行师“子义方等”及许行本“嗣子义琳等”,语焉不详。义方、义琳史不见载。借由相关墓志资料和传世文献,许世绪孙辈其他可以考证的成员尚有许义诚、许英以及许义均。
                  《大唐桂州都督府仓曹许君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许义诚墓志》)记载许义诚生平事迹:
                  君讳义诚,字义诚,其先河间高阳人也。因官受锡,今家于河南府河阳县焉。……曾祖康,齐银青光禄大夫、梁州诸军事、梁州刺史、江夏郡开国公; ……祖世绪,唐银青光禄大夫、太府少卿、兵部侍郎、鄂豫二州诸军事、鄂豫二州刺史、真定郡开国公,食实封五百户;……父行本,唐越州都督府参军事、沧州东光县令;……君即东光府君、即东光府君之第七子也。风神烛远,姿容迥秀,须眉若画,音响如钟。堂堂乎适夷甫安仁之俦矣。未尝不好古耽道,敦诗悦礼。吐凤光才,如龙润德,仁义为圃,德行为田,耕耘不亏,廪衰是务,解褐受定州参军事。秩满,以常调补桂州都督府仓曹参军事。……嗟乎!才高命舛,未致于青云;壑徙川惊,遽悲于玄夜。呜呼哀哉!遂以大唐开元二年七月六日遘疾,终于桂府之官舍焉。春秋卅有二。即以其月九日,权殡于府北门外。寮吏攀送者莫不掩泣相谓日:斯人逝矣!无为善矣!……既而曦望不处,乡关路绝,连尹之枢,愿返南荆;公孙之丧,思还东鲁。以开元三年六月十一日,归殡于北邙山之中原礼也。……子朔、眺、出月、期、涓等,并年虽童幼,孝过曾闵,奉遗言于薄葬,宁为失道;法先圣于称家,斯为合礼。【20】
                  许义诚,为许行本第七子,则许行本子嗣殆不少于七人。许义诚应是以父祖官荫进入仕途,“解褐受定州参军事”“秩满,以常调补桂州都督府仓曹参军事”,官品都比较低。许义诚属低级官吏,遭遇比较凄凉,远离家乡,到当时尚属偏远的桂州任职,又不幸遘疾去世,卒年四十二,有子朔、眺、出月、期、涓等,年俱童幼。只能临时殡葬于桂州都督府北门外,直到一年后才归殡家乡。
                  许英为许义诚姊,生平见《唐故广州都督府长史吴郡朱公妻颍川郡君。许氏墓志铭》(以下简称《许英墓志》): ……夫人讳英,字淑,高阳人,齐都督江夏公康之曾孙,皇唐恕死功臣、散骑常侍、豫州刺史真定公绪之孙,朝请大夫、东光令本之女。……朱公口宪府,总方属……自朱公即世,我未亡人居成待终,归道全真。……以开元十年六月十八日寝疾,终于陆浑县之官舍,春秋六十。越十一年二月十三日,合葬于洛阳县子译乡原礼也。……【21】
                  许英嫁吴郡朱氏,墓志不叙朱氏名字家世,据墓志题名知朱氏曾任广州都督府长史,朱氏过世后,许英皈依道教。
                  据林宝《元和姓纂》卷六叙“许氏【中山】”条云:
                  状云许北之后,居中山。北齐武川镇将许彪,生康。康生绪、洛仁。绪,太府少卿、蔡州刺史、左常侍。孙义均,生景先,中书舍人、工部侍郎;景林,司讲郎。洛仁,左监门将军。【22】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12-08 20:29
                  回复
                    许义均为许世绪孙,而其父不明,幸有千唐志斋新藏《大唐故吏部侍郎高阳许公墓志铭并序》(下文简称《许景先墓志》),为厘清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史料。《许景先墓志》:
                    ……君讳呆,字景先,高阳人也。……曾祖绪,散骑常侍。祖行师,潞州别驾。父义均,秋浦令、赠左司郎中。则幼而有大成之量也。君子日:许氏之子,其庶乎不违仁,不贰过,好学无倦,乐道望贫,岂当今之颜子也。及长,好古博雅,切问近思。在心成诵,经目必览。遒文敏学,擅美一时。十八,丁秋浦君忧,丧过乎哀毁将殆灭。弱冠,应贤良方正举擢第,授陕州夏县尉。寻丁内艰,以其至性,殆不胜丧。服阕,属中宗立圣善寺报慈阁,公遂制报慈阁赋,当时以为绝唱。兵部尚书李迥秀,当代文宗,表荐公赋,以为相如上林不是过也。有制付史官。仍令选日,优与一京官。其年,授左拾遗。因奏论事忤执政,贬试滑州司士参军。寻以文吏兼优对策甲科,授扬府兵曹参军。寻有制特征直中书省。俄除左补阙,转侍御史。直绳正色,台阁生风,朝庭肃然,莫不耸惧。未几,除职方员外兼判外官考事。事毕,迁给事中,自华省陛禁闱。其羽可用,其仪有序。属三九宴射,时众官既多,猥费府藏,公因是纳谏,明诏见依。朝庭嘉焉,寻除中书舍人。有诏令中书门下词臣撰睿宗皇帝集序,时中书令燕国公张说,当代词宗,遂命公为之。序成奏闻,大承优赏。专掌文诰,尤推敏速。同孔先之不言,与主噱而无对。俄除御史中丞,迁吏部侍郎。公有澄清天下之志,弘奖流品之道。其在中司也,则人知惧;其在会府也,则时无滞才。是时,天子励精为政,求才共理,询诸贤良,寄以藩收。公时与朝贤等十人俱典郡,命公为虢州刺史。有制令宰臣已下祖饯于洛桥,御亲赋诗以宠其事。公惠迪兹吉,由衷则孚。济河则冀部用宁,闭罔而淮阳自理。时按察使以为本道之最,特表名闻,为天下第一。会右辅不理,盗窃公行,执宪者埋轮歧阳,奏停旧政,请择良牧,安彼岵黎,改为歧州刺史。寻征拜工部侍郎兼知制诰。累践承明,再司纶绂。润饰鸿业,发挥帝载。司言之美,时议所推。遂承恩命追赠先府君左司郎中,先夫人汝南县君。资父事君,求忠必孝。既永锡以追远,亦扬名而显亲。迁吏部侍郎。……以开元十八年八月九日,遘疾终于京兆宣阳私第,春秋五十有四。……即以其年十一月廿日,迁窆于河南偃师首阳原。礼也。……有子奉礼郎孚等,……【23】。
                    志主许呆,字景先,两《唐书》有传,不言许呆,若非这方墓志出土,世人竟不能知许景先以字行。
                    据志文载,许景先“祖行师,潞州别驾”。许义均为行师子,曾任秋浦县令,任官不显,开元中,因为其子景先的缘故或朝廷追赠左司郎中。许义均约卒于武则天延载元年(694年)。据《许景先墓志》云许景先卒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春秋五十有四”,景先十八岁时,“丁秋浦君忧”,正在延载元年。
                    《许景先墓志》题“署中大夫守兵部侍郎韩休撰”,韩休与许景先是同时期人,开元初,同掌知制诰,同僚亲近,所记当较为可靠。
                    据墓志云,许景先20岁时参加制举得中,进入仕途。“应贤良方正举擢第,授陕州夏县尉”,《旧唐书》本传记“少举进士,授夏阳尉”【24】,《新唐书》本传记“景先由进士第释褐夏阳尉”【25】,恐非。夏阳属同州,据《旧唐书﹒地理志》载:“〔夏阳〕武德三年,分邰阳于此置河西县。乾元三年,为夏阳。”【26】唐世乾元三年(760年)以前只有河西,绝无夏阳,因此墓志所记景先授陕州夏县尉是真实可信的。景先青年时期,父母先后离世。神龙初,唐中宗在东都洛阳,建造圣善寺报慈阁,许景先进献《报慈阁赋》,时人以为绝唱,李迥秀上表推荐,中宗下诏赋付存史官,优选授左拾遗。此事亦见于两《唐书》许景先本传。【27】许景先任左拾遗,后因奏论事触怒执政,被贬为滑州司士参军。参加制举,“举手笔俊拔、茂才异等连中,进扬州兵曹参军”【28】不久朝廷有制特征许景先任左补阙。【29】后,许景先历职方员外兼判外官考事、给事中、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等职。
                    许景先德才兼备,能直谏得失,不畏强御。《新唐书》本传记“宋璩、苏颞择殿中侍御史,久不补,以授景先,时议佥惬。抨按不避近强”【30】,与上文墓志所载“转侍御史。直绳正色,台阁生风,朝庭肃然,莫不耸惧”,亦能相契印证。开元时每年赐群臣大射,节级赐物,甚费府库财物。开元八年(720年)九月七日【31】,唐玄宗下诏“赐百官九日射”,时任给事中的许景先以大射耗费国用上奏劝谏阳【32】,“自是乃停赐射之礼”【33】。开元十年,伊河、汝河泛滥,百姓毁家者很多,“景先见侍中源乾曜日:‘灾眚所降,王者宜修德应之,因遣大臣存问失职,罪己引咎,以答天谴。公在元弼,庸可默乎?’乾曜悟,遽白玄宗,遣陆象先持节赈赡”。【34】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12-08 20:30
                    回复
                      开元十三年(625年),唐玄宗亲自择选能臣任十一州刺史,不仅给予丰厚赏赐,还亲自作诗荣宠其事,并遣宰相、诸王、御史以上饯行。许景先人选其中,授虢州刺史。景先在虢州为政有方,奖励孝义,“济河则冀部用宁,闭罔而淮阳自理”。据史载:“梁文贞,虢州阌乡人。少从军守边,逮还,亲已亡。自伤不得养,即穿圹为门,晨夕汛扫,庐墓左,喑默三十年,家人有所问,画文以对。会官改新道,出文贞庐前,行旅见之,皆为流涕。有甘露降茔木,白兔驯扰,县令刊石纪之。开元中,刺史许景先表文贞孝绝伦类,诏付史官。”【35】副河东道按察使以其政绩为本道之最,特意上表,评为天下第一。又逢岐州政务不理,“盗窃公行”,许景先又被任为岐州刺史。事见《新唐书》本传。【36】其后许景先又被征人朝,拜工部侍郎兼知制诰,迁吏部侍郎,卒。
                      许景先,擅文学。史载,“自开元初,景先与中书舍人齐浣、王丘、韩休、张九龄掌知制诰,以文翰见称”【37】,张说评价说:“许舍人之文,虽无峻峰激流崭绝之势,然属词丰美,得中和之气,亦一时之秀也。”【38】许景先很长时间掌知制诰,起草诏敕,时人评价很高,据史载:“议者以为自开元已来,苏颞、齐浣、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孙)逖,为王言之最。”【39】《许景先墓志》还记载许景先受命撰睿宗皇帝集序,“序成奏闻,大承优赏”。
                      注释:
                      〔20〕 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166页。
                      〔21〕 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269页。
                      〔22〕 〔唐〕林宝撰,岑仲勉校记,郁贤皓、陶敏整理,孙望审订:《元和姓纂(附四校记)》卷六,中华书局,1994年,第863页。
                      〔23〕 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160一161页。
                      〔24〕 〔后晋〕刘晌:《旧唐书》卷一九0中《许景先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031页。
                      〔25〕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一二八《许景先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464页。
                      〔26〕 〔后晋〕刘晌:《旧唐书》卷三八《地理志一》,中华书局,1975年,第1401页。
                      〔27〕 见〔后晋〕刘晌:《旧唐书》卷一九0中《许景先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031页;〔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一二八《许景先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464页。
                      〔28〕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一二八《许景先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464----4465页。
                      〔29〕 见《文苑英华》卷三八三《授许景先左补阙等制》:“敕:奉议郎、行扬州大都督府兵曹参军事许景先,词含风雅有公直(一作正)之量,宣议郎、前国子监四门直讲马利征,学总典坟,禀亨嘉之德。士推令问,人假清规,致之掖垣,用广贤路。景先可行左补阙;利征可岐州扶风县丞,员外置同正员,仍直紫微省,散官各如故。”〔宋〕李畴:《文苑英华》卷三八三《中书制诰四﹒左右补阙》,中华书局,1966年,第1995页。
                      〔30〕 〔宋〕欧阳修:《新唐书》卷一二八《许景先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465页。
                      〔31〕 〔宋〕王溥:《唐会要》卷二六《大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583页。
                      〔32〕 许景先奏文日:“近以三九之辰。频赐宴射,已着格令,犹降纶言,但古制虽存,礼章多缺,官员累倍,帑藏未充,水旱相仍,继之师旅,既不足以观德,又未足以威边,耗国损人,且为不急。夫古天子以射选诸侯,以射饰礼乐,以射观容志,故有驺虞狸首之奏,采蘩采苹之乐,天子则以备官为节,诸侯以时会为节,卿大夫以循法为节,士以不失职为节,皆审志固行,德美事成。阴阳克和,暴乱不作。故诸侯贡士,亦试于射宫,容礼有亏,则黜其地。是以诸侯君臣,皆重意于射,射之礼也大矣哉!今则不然,众官既多,鸣镝乱下,以苟获为利,以偶中为能,素无五善之容,颇失三侯之礼,冗官厚秩,禁卫崇班,动盈累千,其算无数。近河南河北,水涝处多,林胡小蕃,见寇郊垒,圣人忧勤,降使招恤,犹未能安。今一箭偶中,费一工庸调,用之既无恻隐,获之固无惭色,考古循今,则为未可。且禁卫武官,随番许射,能中的者,必有赏焉!此则训武习戎,时亦不阙,待寇宁岁稔,率由旧章,则爱礼养人,天下幸甚!”(〔宋〕王溥:《唐会要》卷二六《大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583页。)
                      〔33〕 〔后晋)刘昀:《旧唐书》卷一九0中《许景先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032页。
                      〔34〕 〔宋〕欧阳修:《新唐书》卷一二八《许景先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465页。
                      〔35〕 〔宋〕欧阳修:《新唐书》卷一九五《孝友传﹒梁文贞》,中华书局,1975年,第5583页。
                      〔36〕 〔宋〕欧阳修:《新唐书》卷一二八《许景先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465页。
                      〔37〕 〔后晋〕刘昀:《旧唐书》卷一九0中《许景先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033页。
                      〔38〕 〔后晋)刘昀:《旧唐书》卷一九0中《许景先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033页。
                      〔39〕 〔后晋〕刘晌:《旧唐书》卷一九0中《孙逖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044页。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12-08 20:34
                      回复

                        许世绪、许洛仁之后的世系构成已经大体勾勒出来,但是对于许氏家族先世源流,所述不多。关于许世绪、许洛仁父祖的情况,正史无传,现把碑志中许氏有关先世的部分,罗列如下:
                        曾口口魏开府仪同三司;祖彪,魏瀛洲刺史;父康,镇西将军。《许绪墓志》
                        曾祖(缺二十六字)……祖彪,齐仪同三司、善元郡守、武川镇将,袭爵宁国县公,……(缺二十九字)口荡都督、梁州刺史、江夏县开国公。《许洛仁碑》
                        曾祖彪,魏瀛洲刺史;祖康,周镇西将军、凉州刺史。《许行师墓志》
                        曾祖彪,齐仪同三司善元郡守宁国县公;祖康,齐梁州都督江夏县公。《许行本墓志》
                        曾祖康,齐银青光禄大夫、梁州诸军事、梁州刺史、江夏郡开国公。《许义诚墓志》
                        齐都督江夏公康之曾孙。《许英墓志》
                        北齐武川镇将许彪,生康。康生绪、洛仁。《元和姓纂》
                        据上,许世绪、许洛仁二人曾祖名泐,《许绪墓志》云其为“魏开府仪同三司”,《许洛仁碑》自“曾祖”后文字残缺。二人祖父许彪,《许绪墓志》和《许行师墓志》著其为 “魏瀛洲刺史”,《许洛仁碑》记其为“齐仪同三司、善元郡守、武川镇将、宁国县公”,《许行本墓志》所记大致同《许洛仁碑》,缺少“武川镇将”几字。许世绪、许洛仁的父亲为许康,其官爵《许绪墓志》记“镇西将军”,《许洛仁碑》记“口荡都督、梁州刺史、江夏县开国公”,《许行师墓志》记“周镇西将军、凉州刺史”,《许行本墓志》记“齐梁州都督江夏县公”,《许义诚墓志》记“齐银青光禄大夫、梁州诸军事、梁州刺史、江夏郡开国公”,《许英墓志》记“齐都督江夏公”。诸志于三人官爵所记纷乱,差异较大,且于史无征,难以厘清,当有原因。从上文碑志中看,许世绪、许洛仁于晋阳起兵时,都在军伍之中,为中下级官僚,并非出自大族贵胄之家。当时人以阀阅为高,于先世宦绪每多文饰,以夸耀门第。故许氏父祖宦历,或有许世绪、许洛仁兄弟发迹后,李唐追赠其父祖官爵,而其子嗣在墓志中又将李唐追赠的官爵冠以魏、齐、周等字,以证其门阀贵重,这样解释大概就说得通了。
                        附许氏家族世系图:
                        许氏家族诸方碑志大多述志主籍贯及归葬地,可以略窥许氏家族的迁徙情况。两《唐书》许世绪本传俱云许世绪、许洛仁为并州人,《许绪墓志》云“高阳郡人也”,《许洛仁碑》云“博陵安喜人也。始自颍川,徙焉(缺三十六字)……曾祖(缺二十六字)…… 即安乐土,权居晋阳”。《许行本墓志》又叙“本河间高阳郡人也,后家于晋阳,从牒徙居于河内,故今为河阳县人焉”。安喜,唐时属定州,据《旧唐书﹒地理志》载,“〔定州〕后魏置安州,寻改为定州。隋改博陵郡,又复为高阳郡”。【40】则许氏先世始自颍川,后来迁徙到博陵安喜县,许氏家族在许世绪曾祖时开始在晋阳居住,一直到许世绪、许洛仁参与晋阳起兵。许氏家族入唐后,许世绪一支可能随牒贯于河内,从其后嗣归葬地点也都葬于河南。许世绪死后迁葬洛阳北邙山平乐里,其子行师、行本及孙义诚也都葬在洛阳北邙山,其曾孙许景先葬于河南偃师首阳原。许洛仁一支则情况不明,只知道洛仁死后陪葬昭陵,其妻宋善至并未与之合葬,葬在龙首原。
                        注释:
                        〔40〕 (后晋〕刘响:《旧唐书》卷一三九《地理志二》,中华书局,1975年,第1510页。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12-08 20:35
                        回复
                          楼主,偶然看到,感谢整理发帖,春节快乐


                          IP属地:山西13楼2019-02-06 21:58
                          回复
                            福利彩票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20-12-21 22: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