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是我心中的第一,我认为它也是目前清装(偶像)剧中的第一。它与甄嬛传之间不应该存在比较,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在于:如果同样为了情节落泪,甄嬛传的落泪更多是浓墨重彩的,而步步惊心则是小女儿家的梨花带雨,两者截然不同。
这是一部女性视觉的剧。拿得起放得下的敏敏格格、无可奈何的若兰、执着的玉檀、前后期大转变的明玉、一心一意的明慧、才情横溢的绿芜,这些角色的出彩程度不逊于若曦。当然,几位爷也很出彩,重义气、潇洒、憨厚、奸诈、温润……不同的人物性格都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我非常喜欢陶渊明,当我看到剧中总是出现荷塘、菜园等景象时,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句诗,美(太喜欢四爷与若曦在小舟上的那段)!提到田园诗人陶渊明,又想起“香草美人”的屈原,剧中多次出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句诗,为整部剧奠定了一个平缓的基调,但又时不时在其中加入矛盾与冲突,把明枪变成暗箭,带动观众情绪。


最后,若曦的书信结尾。
胤禛: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当一人轻描淡写地说出"想要"二字时,他已握住了开我心门的钥匙;当他扔掉伞陪我在雨中挨着、受着、痛着时,我已彻底向他打开了门;当他护住我,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时,我已此生不可能再忘。之后是是非非,不过是越陷越深而已。
话至此处,你还要问起八爷吗?
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从别后,嗔恨痴念,皆化为寸寸相思。不知你此时,可还怨我恨我?恼我怒我?紫藤架下,月冷风清处,笔墨纸砚间,若曦心中没有皇帝,没有四阿哥,只有拿去我魂魄的胤禛一人!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曲阑深处重相见,日日盼君至。





到了中期换成了大拉翅,满头点翠发饰,但背面未免堆积过多。侧面细看之下,做工也还算精致。这个大拉翅比之前的钿子头稳重些



角色:画珠
有了位分后的琳琅,钿子头开始进入华丽阶段,各式各样马卡龙配色的发饰,非常少女
钿子头是满族妇女出席隆重场合时的盛装,我实在接受不了这样唯美的风格,它应该是端庄典雅的。除此,琳琅偶尔的两把头还是不错的。这是宫女时期的两把头,薄荷绿的头花,清新怡人
有位分后的两把头反倒不是很出彩,基本长这样:头花配色竟然有“挑染”?!p2更是一堆花放在头上,两侧的绢花真的很假,并且廉价。最后一张的粉花蓝蕊仿佛是塑料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