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吧 关注:6,458贴子:745,621

在A内用小于√(2A)的全部素数筛选,必有筛余数x,使得猜想成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自然数A内用小于√(2A)的全部素数筛选,必有筛余数x,构成素对{A±x},使得猜想成立
素数判断的最好方法是艾拉托尼筛法:N不能被≤√N 的所有素数整除即为素数。
艾拉托尼筛法能够正确筛选出在[√N,N]之内的全部素数,全部N内的素数,应该加上作为筛子的≤√N 的所有素数。
艾拉托尼筛法不仅仅能够筛选自然数中除以≤√N 的所有素数时余数不等于0的数,也就是对应区域[√N,N]之内的全部素数;
由于自然数列除以任意一个素数n 时的余数呈现周期性的循环变化:0,1,2,3,4,5,…,n-2,n-1;0,1,2,3,4,5,…
因此同样能够筛选出自然数中除以≤√(2A) 的所有素数时余数不等于指定余数值的数x, 而构成偶数2A 的猜想{1+1}素对 A±x .的数x 就是这样的筛余数。
一,偶数M的素数对 A±x 的数量的计算式 与计算原理
对于任意大于5的偶数M,(M=2A),用√(M-2)内的全部素数(最大为 r) 来筛选自然数区域[0,A-3]中的数x;
筛选条件是:x 除以素数n时余数不等于jn与(n-jn)的数x;(余数jn是偶数半值A除以素数n的余数,2≤n≤r )。
这样的数x值使偶数2A能够拆成符合条件a 的素数对 A±x 。
看看x在什么情况下使得A-x与A+x都成为素数:
条件a) A-x与A+x同时不能够被小于√(M-2)的所有素数2,3,…,r (r为其中最大的素数,下均同)整除时,两个数都是素数;
符合条件a 的x值的数量,记作S1(m),其数量在素对总数S(m)中占主要部分。
条件b) A+x不能够被小于√(M-2)的所有素数2,3,…,r 整除,而A-x 等于≤r 的某素数。
符合条件b 的x值的数量,记作S2(m);—— S2(m)在素对总数S(m)中占次要部分,不作详细讨论。
显然,素对总数S(m)= S1(m)+S2(m) .------{式1}
对于自然数区域[0,A-3]中的数值x,
要使得A-x与A+x不能被2整除成为奇数,则x取除以2时的余数不等于j2即可,这样的x值在区间里的发生概率为1/2;
而要使得A-x与A+x不能被3整除,则x取除以3时的余数不等于j3与3-j3即可,这样的x值在区间里的发生概率为i3/3;(i3=3-1,j3=0时;或i3=3-2,j3≠0时)。
因此对于满足两个小素数2、3时的筛余数条件的最小概率是:p(2、3)=1/2*1/3=1/6;
对于其它的素数,而要使得A-x与A+x不能被素数n整除,则x取除以n时的余数不等于jn与n-jn即可,这样的x值在区间里的筛余率为(1-in/n);(in=n-1,jn=0时;或in=n-2,jn≠0时;3≤n≤r)。
显然,随着素数r的不断增大,愈大的素数n的筛选效果愈差。单个素数n的筛余率值会越来越大而接近1 。
而依据概率的乘法定理,符合条件a:
除以素数2,3,…,n,…,r时余数同时满足不等于j2、j3及(3-j3)、j5及(5-j5)、…、jr及(r -jr)的x值的分布概率P(m) 有
P(m)=P(2·3·…·n·…*r)
=P(2)P(3)…P(n)…P(r) . -----------{式2}
故在[0,A-3] 中的这个自然数区域中使偶数M分成两个符合条件a的素数的x值数量的概率计算值Sp(m),有:
Sp(m)=(A-2)P(m)
= (A-2) P(2·3·…·n·…·r)
=(A-2)*P(2)P(3)…P(n)…P(r)
=(A-2)*(1/2)*f(3)*…*f(n)*…*f(r). -----------{式3}
式中:3≤ n≤r;n是素数。f(n)=(n-1)/n, [jn=0时];或f(n)=(n-2)/n, [jn>0时] 。jn系A除以n时的余数。
显然的是随着愈大的素数n的筛选效果愈差,整体的筛余率 P(m)的减小速率会越来越慢;
而x的取值区间[0,A-3]中间的数,则随着素数r的增大以至少是r*r/2 的数量增大。
很明显的是区间[0,A-3]中间数的增多速率远远大于素数r的增多而总筛余率的下降速率。
……
因此同N内的素数数量会随着N的增大而愈来愈多那样,偶数M的素对数量也必然随着M的增大低位值而愈来愈大。
二, x值主部的筛选方法
把x值的取值域[0,A-3]的自然数依据除以素数2,3时的余数不同,分为下面六组: —— { 分组 A }
零组(0,0):0,6, 12,18,24, 30,36,42,48,54,60,66,72,78,…
一组(1,1):1,7, 13,19,25, 31,37,43,49,55,61,67,73,79,…
二组(0,2):2,8, 14,20,26, 32,38,44,50,56,62,68,74,80,…
三组(1,0):3,9, 15,21,27, 33,39,45,51,57,63,69,75,81,…
四组(0,1):4,10,16,22,28, 34,40,46,52,58,64,70,76,82,…
五组(1,2):5,11,17,23,29, 35,41,47,53,59,65,71,77,83,…
那么偶数M的半值A 除以素数2,3时的余数同样有6个结果:
(j2=0,j3=0); x值对应于一组和五组中;
(j2=0,j3=1); x值对应于三组中;
(j2=0,j3=2); x值对应于三组中;
(j2=1,j3=0); x值对应于二组和四组中;
(j2=1,j3=1); x值对应于零组中;
(j2=1,j3=2); x值对应于零组中;
显然:
若A除以素数2时j2=0,A又能够被3整除,那么x值对应于一组和五组中;
若A除以素数2时j2=1,A又能够被3整除,则 x值对应于二组和四组中。
若A不能够被3整除,那么A是偶数(属于二组或四组)时x值对应于三组中;
若A是奇数(属于一组或五组)时则x值对应于零组中。
从这个A与x的对应关系中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含有素因子3的偶数拆分的素对数量是邻近不含有奇素因子偶数的2倍左右的原因。
在A不能够被3整除的情况下,来看看零组或三组的数除以2,3以外的其它素数时的余数情况:(以零组为例)
零组: 0,6,12,18,24,30,36,42,48,54,60,66,72,78,84,90,96,102,108,114,120,126,132,138,144,…
除以5时的余数: 0,1,2,3,4;0,1,2,3,4;0,1,2,3,4;0,1,2,3,4;…
除以7时的余数: 0,6,5,4,3,2,1;0,6,5,4,3,2,1;0,6,5,4,3,2,1;0,…
除以11时的余数:0,6,1,7,2,8,3,9,4,10,5;0,6,1,7,2,8,3,9,4,10,5;0,6,1,7,2,8,3,9,4,10,5;…
除以13时的余数:0,6,12,5,11,4,10,3,9,2,8,1,7;0,6,12,5,11,4,10,3,9,2,8,1,7;0,6,12,5,11,4,10,3,9,2,8,1,7; …

同样其它5组除以2和3外的其它素数的余数情况都是呈现类似的周期性循环变化。
上面以除以2和3的余数不同分类的各组在除以其它素数5,…,r 时得到的余数仍然以被除素数值为周期循环变化。这反映了自然数中除以不同素数得到的余数具有互相独立的特性。
二,构成偶数素对 A±x 的x值主部的筛选
在≤√(M-2)的最大素数r>3的对应区域内不含有素数3的偶数x值的筛选:
r= 5 ;对应的偶数区域28 -- 50 ,
在{分组 A}中的零组中最小偶数的x值至少有3个,用(1- 2/5)的筛选概率必有筛余数;在三组中最小偶数的x值至少有2个。
例:28:14除以2和3为(0,2); x值对应于三组中的数 3,9。
而14除以5的余数为4,(其中9除以5的余数是4,但是14-9=5,符合条件b) ,符合条件a 的正解是3 ,形成的素数对(11,17)。
r= 7 时;对应的偶数区域:52 -- 122 ;
2、3 以外的素数的筛余概率为(1-2/5)*(1-2/7)=3/7
x值在零组最少有5个候选值,在三组最少有4个候选值;显然必定有筛余数。
例: 区域内最小偶数52:
A=26,是不含有3的偶数。x值对应于三组的(3,9,15,21)中,
26 除以5余数是1,筛除x值除以5余数是1与4的9、21,
26 除以7余数是5;筛除x值除以7余数是5与2的数,有9。
因此偶数52对应的三组中的筛余数是3,15 。
形成偶数52的符合条件a 的素对正解(26±3),(26±15)。
r= 11 时;对应的偶数区域:124 -- 170 ;
2、3 以外的素数的筛余概率为(1-2/5)*(1-2/7)*(1-2/11)=27/77;
例: 区域内最小偶数124: A=62,
62是不含有3的偶数,x值对应于三组中的 (3,9,15,21,27,33,39,45,51,57),
其中
62除以5的余数是2,筛除x值除以5余数为2、3的3、27、33、57;
62除以7的余数为6,筛除x值除以7余数为6与1的数15、27、57;
62除以11的余数为6,筛除x值除以11余数为6,5的数27、39、
因此偶数124对应的三组中的筛余数有:9,21,45,51,
由此得到偶数124的符合条件a 的素对正解:(62±9),(62±21),(62±45),(62±51) 。
r= 13 时;对应的偶数区域:172 -- 290 ,
2、3 以外的筛余概率为(1-2/5)*(1-2/7)*(1-2/11)*(1-2/13)=27/91;
例:区域内最小偶数172:A=86,
86是不含有3的偶数,x值对应于三组中的 (3,9,15,21,27,33,39,45,51,57,63,69,75,81)
其中 86除以5的余数是1,筛除x值除以5余数为1,4的9,21,39,51,69,81;
86除以7的余数为2,筛除x值除以7余数为2与5的数9,33,51,75;
86除以11的余数为9,筛除x值除以11余数为9,2的数:9,57,75;
偶数172对应的三组中的筛余数有:(3,15,27,45,63,)
得到偶数172的符合条件a 的素对正解:(86±3),(86±15),(86±27),(86±45),(86±63);
……
显然,随着√(M-2)内的最大素数r 的增大,筛余数发生概率的下降会愈来愈缓慢,而与最大素数r 对应的取值区间符合条件a 的素对x值数量增多则愈来愈快。
对于越来越大的偶数2A,要在其x值对应的取值范围[0,A-3]中与A所对应的上面六组中的任意一组中,以筛除率越来越小的大素数来筛除愈来愈多的对应的取值各组中的数,必然存在筛余数值。
而这些筛余数就是该偶数的符合条件a的素对正解A±x的构成值x.
如同自然数N中用艾拉托尼筛法来筛选[√N,N]中间的素数那样,素数数量会随着自然数N增大而越来越多;
用√(M-2)内的全部素数来筛选自然数区域[0,A-3]中的除以素数n时余数不等于jn与(n-jn)的数x,可以得到全部的使得偶数2A 拆成符合条件a 的素数对 A±x 的x值,并且x值数量的低位值随着偶数M的增大必然也是愈来愈大。
结论:在自然数A内用小于√(2A)的全部素数筛选,必有筛余数x,构成素对{A±x},使得偶数2A的猜想成立。
附录一: 偶数M的x值可取范围的数量s(r)与√(M-2)内最大素数r 的对应关系:
数据指南:
p(r)min ——区域内偶数不含有奇素数因子时的筛余概率;
s(r) —— 区域内最小偶数的x值可取范围的自然数数量 ;
Smin —— x值可取范围的自然数按照除以2、3的余数情况分成6组后的组最低数量;Smin=s(r)/6 .
28 ------- 50 ; r= 5 ; p(r)min= .100000 ; s(r) = 12 ; Smin = 2
52 ------ 122 ; r= 7 ; p(r)min= .071429 ; s(r) = 24 ; Smin = 4
124 ----- 170 ; r= 11 ; p(r)min= .058442 ; s(r) = 60 ; Smin = 10
172 ----- 290 ; r= 13 ; p(r)min= .049451 ; s(r) = 84 ; Smin = 14
292 ----- 362 ; r= 17 ; p(r)min= .043633 ; s(r) = 144 ; Smin = 24
364 ----- 530 ; r= 19 ; p(r)min= .039040 ; s(r) = 180 ; Smin = 30
532 ----- 842 ; r= 23 ; p(r)min= .035645 ; s(r) = 264 ; Smin = 44
844 ----- 962 ; r= 29 ; p(r)min= .033187 ; s(r) = 420 ; Smin = 70
964 ---- 1370 ; r= 31 ; p(r)min= .031046 ; s(r) = 480 ; Smin = 80
1372 --- 1682 ; r= 37 ; p(r)min= .029368 ; s(r) = 684 ; Smin = 114
1684 --- 1850 ; r= 41 ; p(r)min= .027935 ; s(r) = 840 ; Smin = 140
1852 --- 2210 ; r= 43 ; p(r)min= .026636 ; s(r) = 924 ; Smin = 154
2212 --- 2810 ; r= 47 ; p(r)min= .025502 ; s(r) = 1104 ; Smin = 184
2812 --- 3482 ; r= 53 ; p(r)min= .024540 ; s(r) = 1404 ; Smin = 234
3484 --- 3722 ; r= 59 ; p(r)min= .023708 ; s(r) = 1740 ; Smin = 290
3724 --- 4490 ; r= 61 ; p(r)min= .022931 ; s(r) = 1860 ; Smin = 310
4492 --- 5042 ; r= 67 ; p(r)min= .022246 ; s(r) = 2244 ; Smin = 374
5044 --- 5330 ; r= 71 ; p(r)min= .021620 ; s(r) = 2520 ; Smin = 420
5332 --- 6242 ; r= 73 ; p(r)min= .021027 ; s(r) = 2664 ; Smin = 444
6244 --- 6890 ; r= 79 ; p(r)min= .020495 ; s(r) = 3120 ; Smin = 520
6892 --- 7922 ; r= 83 ; p(r)min= .020001 ; s(r) = 3444 ; Smin = 574
7924 --- 9410 ; r= 89 ; p(r)min= .019552 ; s(r) = 3960 ; Smin = 660
9412 -- 10202 ; r= 97 ; p(r)min= .019149 ; s(r) = 4704 ; Smin = 784
……
可以看到,当筛余率由 p(r)min= .1 下降到 p(r)min= .020001 ,即下降了80% 时;
对应的x值可取范围的自然数数量则由 s(r) = 12 增大到 s(r) = 3444 ,增大了287倍。
偶数M愈大,√(M-2)内的最大素数r也愈大,以下降越来越慢的最小筛余率p(r)min,来筛除s(r)值愈来愈大的被筛区间,最少筛余数会越来越多的这个现象是必然的。
附录二:符合条件a的素数对数量的概率计算值Sp(m)—— {式3} 对条件a 的素对数量的相对误差δ1(m)的统计
相对误差 δ1(m)分区分布(6--50000)
δ1(m): ,,,,,,,,,,, <-.2 , [-.2~-.1) ,[-.1~0) , [0~.1] ,(0.1~.2] ,(.2~.3] , >.3
-----------------------------------------------------------------------------------------------
[ 6 , 1000 ] ,,,,,,, 20 ,,,, 90 ,,,,,, 201 ,,,,, 125 ,,,,,, 39 ,,,,, 13 ,,,,, 10
[ 6 , 10000 ] ,,,,,, 24 ,,,, 288 ,,,,, 2731 ,,,, 1755 ,,,, 169 ,,,, 20 ,,,,, 11
[ 10002 , 20000 ] ,, 0 ,,,,, 8 ,,,,,,, 2568 ,,,, 2404 ,,,, 20 ,,,,,, 0 ,,,,,, 0
[ 20002 , 30000 ] ,, 0 ,,,,, 0 ,,,,,,, 1538 ,,,, 3445 ,,,, 17 ,,,,,, 0 ,,,,,, 0
[ 30002 , 40000 ] ,, 0 ,,,,, 0 ,,,,,,, 1243 ,,,, 3742 ,,,, 15 ,,,,,, 0 ,,,,,, 0
[ 40002 , 50000 ] ,, 0 ,,,,, 0 ,,,,,,, 853 ,,,,, 4126 ,,,, 21 ,,,,,, 0 ,,,,,, 0
在该项误差分布统计中,可以计算出相对误差δ1(m)的分布情况:
在[ 6 , 1000 ]中, 分布在±0.10 范围内的占65.46%,在±0.20 范围内的占91.37%;
在[ 6 , 10000 ]中, 分布在±0.10 范围内的占89.76%,在±0.20 范围内的占98.90%;
在[ 10002 , 20000 ]中,分布在±0.10 范围内的占99.44%,在±0.20 范围内的占100%;
在[ 20002 , 30000 ]中,分布在±0.10 范围内的占99.66%,在±0.20 范围内的占100%;
在[ 30002 , 40000 ]中,分布在±0.10 范围内的占99.70%,在±0.20 范围内的占100%;
在[ 40002 , 50000 ]中,分布在±0.10 范围内的占99.58%,在±0.20 范围内的占100%;
显然除了在小偶数区域[ 6 , 1000 ]中,相对误差的分布比较离散外,在10000以上的偶数的相对误差的分布都是比较集中的。
若是用统计计算的数据来看:
各区间的偶数的相对误差δ1(m)作统计计算,结果如下:(μ:平均相对误差, 标准偏差 σx=√(∑δ^2/n).)
M=[ 6 , 10000 ] , r = 97 , n= 4998 , μ1=-.01 , σx1= .07 , δ1min=-.5 , δ1max= 1.286
M=[ 10002 , 20000 ] , r = 139 , n= 5000 , μ1= 0 , σx1= .04 , δ1min=-.137 , δ1max= .141
M=[ 20002 , 30000 ] , r = 173 , n= 5000 , μ1= .01 , σx1= .03 , δ1min=-.088 , δ1max= .151
M=[ 30002 , 40000 ] , r = 199 , n= 5000 , μ1= .02 , σx1= .03 , δ1min=-.087 , δ1max= .123
M=[ 40002 , 50000 ] , r = 223 , n= 5000 , μ1= .02 , σx1= .03 , δ1min=-.074 , δ1max= .125
(标准偏差通用符号为σx ,这里对δ1 的统计计算,记为σx1;平均偏差μ也如此记为μ1)
各区间相对误差的均值都在0为附近,标准偏差除了10000以下受限偶数的影响σx1= .07略显大点以外,其它各区间的σx1都比较小。
结论:用素对计算式{式3} 来计算不太大的偶数2A 表为两个大于√(2A)的素数对的数量,相对误差是不大的,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
(题目受字数限制,用《 在A内用小于√(2A)的全部素数筛选,必有筛余数x,使得猜想成立


1楼2017-11-24 17:57回复
    发个帖子很难!
    发了个贴,被度娘删除。
    申诉,有被驳回。
    理由:“小广告太多啦。商品交易贴,度娘建议每天不能超过5条哦。”
    发贴时间:2017-11-24 17:57:10
    再次申请恢复理由:
    度娘给出的筛除理由“小广告太多啦。商品交易贴,度娘建议每天不能超过5条哦。” 纯属虚构!
    里面有广告?—— 没有!
    里面有商品交易? —— 造谣 !
    我发帖时仅仅是因为里面的数据排列不整齐,故发帖后做了一次修改以便数据行能够排列整齐,因为百度贴吧的发帖后缺乏编辑功能,只能修改后删除帖子重新发一下。 所以说度娘给出的删除理由是无理的,是与事实不符的。
    要对照帖子说话,而不能用虚幻的结论来判断违规!
    今天总算恢复了帖子!太没有意思了。


    2楼2017-12-11 20:18
    收起回复
      2025-11-22 03:46: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x值的筛选范围与A值的对应关系:
      若A除以素数2时j2=0,A又能够被3整除,那么x值对应于一组和五组中;
      若A除以素数2时j2=1,A又能够被3整除,则 x值对应于二组和四组中。
      若A不能够被3整除,那么A是偶数(属于二组或四组)时x值对应于三组中;
      若A是奇数(属于一组或五组)时则x值对应于零组中。
      S1(m)的 筛余数的筛选实例:
      A= 62 ,x值对应于三组中。x= : 9 21 39 45 ( 51 )
      M= 124 S(m)= 5 S1(m)= 4 Sp(m)= 3.51 δ(m)≈-.2987 K(m)= 1 r= 11
      * Sp( 124)=[( 124/2- 2)/2]*( 1/ 3)*( 3/ 5)*( 5/ 7)*( 9/ 11)= 3.51
      A= 63 ,x值对应于二组和四组中。x= : 4 10 16 20 26 34 40 44 46 50
      M= 126 S(m)= 10 S1(m)= 10 Sp(m)= 8.56 δ(m)≈-.1444 K(m)= 2.4 r= 11
      * Sp( 126)=[( 126/2- 2)/2]*( 2/ 3)*( 3/ 5)*( 6/ 7)*( 9/ 11)= 8.56
      A= 64 ,x值对应于三组中。x= : 3 33 45
      M= 128 S(m)= 3 S1(m)= 3 Sp(m)= 3.62 δ(m)≈ .2078 K(m)= 1 r= 11
      * Sp( 128)=[( 128/2- 2)/2]*( 1/ 3)*( 3/ 5)*( 5/ 7)*( 9/ 11)= 3.62
      A= 65 ,x值对应于零组中。x= : 6 18 24 36 42 48 ( 62 )
      M= 130 S(m)= 7 S1(m)= 6 Sp(m)= 4.91 δ(m)≈-.2987 K(m)= 1.3333 r= 11
      * Sp( 130)=[( 130/2- 2)/2]*( 1/ 3)*( 4/ 5)*( 5/ 7)*( 9/ 11)= 4.91
      A= 66 ,x值对应于一组和五组中。x= : 5 7 13 23 35 37 43 47 ( 61 )
      M= 132 S(m)= 9 S1(m)= 8 Sp(m)= 8.31 δ(m)≈-.0765 K(m)= 2.2222 r= 11
      * Sp( 132)=[( 132/2- 2)/2]*( 2/ 3)*( 3/ 5)*( 5/ 7)*( 10/ 11)= 8.31
      A= 67 ,x值对应于零组中。x= : 0 6 30 36 ( 60 )( 64 )
      M= 134 S(m)= 6 S1(m)= 4 Sp(m)= 3.8 δ(m)≈-.3669 K(m)= 1 r= 11
      * Sp( 134)=[( 134/2- 2)/2]*( 1/ 3)*( 3/ 5)*( 5/ 7)*( 9/ 11)= 3.8
      A= 68 ,x值对应于三组中。x= : 15 21 39 45 ( 63 )
      M= 136 S(m)= 5 S1(m)= 4 Sp(m)= 3.86 δ(m)≈-.2286 K(m)= 1 r= 11
      * Sp( 136)=[( 136/2- 2)/2]*( 1/ 3)*( 3/ 5)*( 5/ 7)*( 9/ 11)= 3.86
      A= 69 , x值对应于二组和四组中。x= : 2 10 28 32 38 40 ( 58 )( 62 )
      M= 138 S(m)= 8 S1(m)= 6 Sp(m)= 7.83 δ(m)≈-.0211 K(m)= 2 r= 11
      * Sp( 138)=[( 138/2- 2)/2]*( 2/ 3)*( 3/ 5)*( 5/ 7)*( 9/ 11)= 7.83
      A= 70 ,x值对应于三组中。x= : 3 9 27 33 39 57 ( 67 )
      M= 140 S(m)= 7 S1(m)= 6 Sp(m)= 6.36 δ(m)≈-.0917 K(m)= 1.6 r= 11
      * Sp( 140)=[( 140/2- 2)/2]*( 1/ 3)*( 4/ 5)*( 6/ 7)*( 9/ 11)= 6.36
      就这样,我们轻易得到了偶数2A 形成素数对A±x 的全部x值,避免了陷入“殆素数”的陷阱。


      3楼2017-12-16 11:02
      收起回复
        你怎么知道√2A內有素数?


        4楼2017-12-16 11:06
        收起回复
          当然,对于大偶数2A 的素对A±x 的x值的筛选,依然是这样。
          比如下面偶数的素对A±x 的x值都是由1楼自然数分组的三组中筛出:
          A= 50000000 ,x= : 243 387 537 711 747 849 1053 1173 1221 1377 1383 1683 1803 ……,
          A= 50000006 ,x= : 15 267 387 393 975 1215 1293 1347 1353 1443 1485 1797 2073 ……,
          A= 50000012 ,x= : 129 261 375 1185 1389 1521 1575 1815 1845 2205 2511 2949 3099 3225 4149……,
          A= 50000018 ,x= : 375 381 489 609 711 729 1035 1359 1365 1431 1599 1665 1809 1911 2019 ……,
          A= 500000024 ,x= : 75 93 177 705 795 1827 1935 2187 2235 2343 2553 2793 2805 2937 3243 ……,
          很显然,大偶数的素对数量的增多是必然的。
          素对数量的低位值随偶数M的增大而以区域近似线性的比值上升;
          素对数量的高位值则随偶数M的增大在低位值的基础上以素因子系数k(m)的幅度向上波动。
          这个素对数量的变化规律是随着偶数趋向无穷大的过程而永恒不变的。如下图例所示变化:


          5楼2017-12-16 13:35
          回复
            楼主先生,对于任意偶数2A,您给出了x,使A+X及A-X都均为素数,您能否不用数字给出X的数学式?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2-17 02:10
            收起回复
              如果将哥德巴赫猜想提升为“偶数2n≥8都可表为两个互素的奇素数之和”。则本吧主题帖的标题只是令n=A而已。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12-17 16:11
              收起回复
                A为素数不含有√A内的全部素数时,素因子系数为零, x=0 必然是素对的变量x值之一。
                A= 53 ,x= : 0 6 30 36 ( 48 )( 50 )
                M= 106 S(m)= 6 S1(m)= 4 Sp(m)= 3.64 δ(m)≈-.3929 K(m)= 1 r= 7
                A= 59 ,x= : 0 12 30 42 48 ( 54 )
                M= 118 S(m)= 6 S1(m)= 5 Sp(m)= 4.07 δ(m)≈-.3214 K(m)= 1 r= 7
                A= 61 ,x= : 0 18 42 48
                M= 122 S(m)= 4 S1(m)= 4 Sp(m)= 4.21 δ(m)≈ .0536 K(m)= 1 r= 7
                A= 67 ,x= : 0 6 30 36 ( 60 )( 64 )
                M= 134 S(m)= 6 S1(m)= 4 Sp(m)= 3.8 δ(m)≈-.3669 K(m)= 1 r= 11
                大一些的偶数:
                A= 2503 ,x= : 0 36 114 156 210 216 264 300 414 450 516 714 726 750 756 804 810 840 954 960 1014 1044 1056 1080 1104 1206 1224 1266 1290 1350 1374 1386 1416 1440 1464 1596 1626 1650 1674 1716 1770 1794 1860 1980 2004 2016 2046 2064 2094 2136 2154 2220 2226 2280 2310 2400 2406 2430 ( 2466 )( 2484 )( 2490 )( 2496 )( 2500 )
                M= 5006 S(m)= 63 S1(m)= 58 Sp(m)= 55.64 δ(m)≈-.1169 K(m)= 1 r= 67
                A= 2521 ,x= : 0 18 138 150 210 228 270 282 432 528 588 642 648 660 732 738 780 798 822 852 912 942 978 990 1038 1050 1062 1092 1122 1218 1272 1368 1398 1482 1500 1530 1638 1698 1710 1752 1902 1920 1998 2082 2100 2142 2208 2238 2280 2292 2310 2340 2382 2412 2448 ( 2478 )( 2490 )( 2502 )( 2518 )
                M= 5042 S(m)= 59 S1(m)= 55 Sp(m)= 56.04 δ(m)≈-.0502 K(m)= 1 r= 67
                A= 2531 ,x= : 0 90 132 180 198 222 258 288 378 432 468 492 552 558 660 720 798 918 930 960 1008 1050 1092 1170 1230 1248 1272 1302 1350 1380 1470 1482 1518 1548 1560 1602 1710 1722 1758 1878 1890 1932 1962 2052 2112 2142 2148 2172 2220 2262 2268 2340 2358 2400 2442 ( 2472 )( 2478 )( 2490 )( 2508 )( 2520 )( 2528 )
                M= 5062 S(m)= 61 S1(m)= 55 Sp(m)= 54.68 δ(m)≈-.1037 K(m)= 1 r= 71


                8楼2017-12-21 22:31
                收起回复
                  2025-11-22 03:40: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取1≤x≤(2n-1),则在x+(2n-x)=( n-t)+( n+t)的等和异差中,t是“两圆同心”里的内圆半徑。我是不敢将t改用x来表述。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12-22 20:03
                  收起回复
                    你没有用( A+x)+( A-x)=2A?你的A±x值是如何确认鉴别都是奇素数的?没有任何表述。 你连同心圆只是用内圆半徑来表述对称原理中的对天公差是可计算的都没搞清楚,是哪个对称公差使得A±x同为奇素数?你说清楚了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12-25 05:45
                    收起回复
                      你的A±x值是如何确认鉴别都是奇素数的?—— 我在1楼中已经讲述:
                      符合条件a:
                      x 除以素数2,3,…,n,…,r时余数同时满足不等于j2、j3及(3-j3)、j5及(5-j5)、…、jr及(r -jr)的x值;(j2、j3、…、jn、…、jr 系A除以素数2,3,…,n,…,r时的余数。
                      其数量记为S1(m),
                      {符合条件b:
                      A+x 不能被这些素数整除,而A-x 等于其中某个奇素数 的情况。其数量记为S2(m),
                      因此偶数的全部素数对的数量 S(m)=S1(m)+S2(m),} —— 这是一楼没有讲述的。因为本文主要讲述符合条件a 的筛余数x值;
                      一个简单的自然数的问题,非要硬扯到同心圆问题上去干嘛?
                      能够轻易得到全部素数对?能够提高计算素数对的计算值的精度?
                      如果都不能,那么作用是什么?
                      真是乱弹琴!
                      可以参考的例子是高斯的1+2+3+……+100 的求和问题。
                      但是略有不同的分组:
                      100;1+99;2+98;3+97;4+96;5+95;……;47+53;48+52;49+51;50
                      显然累加和是100×50+50=5050 是相同的。
                      而不同的分组,则把偶数100能够分成的整数对全部列出来了。
                      因此偶数100 能够分成的素数对必然包含在其中。
                      同样原理,任意偶数2A能够分成的素数对必然包含在这样的分组中。
                      当然 考虑素对时前面3组不需要考虑,最后一组看成 A+A 即可。
                      那么这样略有不同的分组的各组的变量x 就是:(从右→左)
                      x: 0,1,2,3,4,5,6,7,8,9,10,……,A-5,A-4,A-3;
                      因此筛选偶数的全部素对 就是筛选符合条件a、b的x值;
                      计算素对数量就是计算一个自然数列中满足条件的x值数量,当然是只能得到比较接近真值的计算值,与真值完全相同的计算值的情况只能是凑巧遇到。


                      11楼2017-12-25 21:03
                      回复
                        当偶数M不断增大,对应的<√(M-2) 的最大素数 r 不断的增大,r 所对应的区域的最小偶数的表为两个素数和的数量是个不断增大的数值,而其中符合条件a ——不能被<√(M-2) 的全部素数整除的 筛余数x 的数量也是不断增大的 。
                        (由于r 对应的区域最小偶数含有不同素因子会引起数量的波动,
                        以及素数分布不均匀造成筛选中的轧进轧出的不同误差 ,
                        因此存在比较大素数 r 对应区域的最小偶数的素对数量小于比较小素数 r 对应区域的最小偶数的素对数量的反常现象—— 如 r= 41 、43 区域 。
                        但是偶数的素对数量随最大素数 r 增大而不断增多的大趋势是明显的)
                        把一楼附录的各个区域的最小偶数的符合条件a 的 筛余数x 的数量示例一下:
                        S( 28 )= 2 S1(m)= 1 Sp(m)= 1.2 δ1(m)≈ .2 r= 5 ,K(m)= 1
                        S( 52 )= 3 S1(m)= 2 Sp(m)= 1.71 δ1(m)≈-.143 r= 7 ,K(m)= 1
                        S( 124 )= 5 S1(m)= 4 Sp(m)= 3.51 δ1(m)≈-.123 r= 11 ,K(m)= 1
                        S( 172 )= 6 S1(m)= 5 Sp(m)= 4.15 δ1(m)≈-.169 r= 13 ,K(m)= 1
                        S( 292 )= 8 S1(m)= 7 Sp(m)= 6.28 δ1(m)≈-.102 r= 17 ,K(m)= 1
                        S( 364 )= 14 S1(m)= 11 Sp(m)= 9.2 δ1(m)≈-.164 r= 19 ,K(m)= 1.3091
                        S( 532 )= 17 S1(m)= 15 Sp(m)= 11.96 δ1(m)≈-.203 r= 23 , K(m)= 1.2706
                        S( 844 )= 17 S1(m)= 14 Sp(m)= 13.94 δ1(m)≈-.004 r= 29 , K(m)= 1
                        S( 964 )= 18 S1(m)= 15 Sp(m)= 14.9 δ1(m)≈-.007 r= 31 , K(m)= 1
                        S( 1372 )= 27 S1(m)= 25 Sp(m)= 24.1 δ1(m)≈-.036 r= 37 , K(m)= 1.2
                        S( 1684 )= 31 S1(m)= 30 Sp(m)= 23.47 δ1(m)≈-.218 r= 41 ,K(m)= 1
                        S( 1852 )= 28 S1(m)= 25 Sp(m)= 24.61 δ1(m)≈-.016 r= 43 ,K(m)= 1
                        S( 2212 )= 38 S1(m)= 37 Sp(m)= 33.79 δ1(m)≈-.087 r= 47 ,K(m)= 1.2
                        S( 2812 )= 45 S1(m)= 43 Sp(m)= 37.52 δ1(m)≈-.127 r= 53 , K(m)= 1.0891
                        S( 3484 )= 47 S1(m)= 45 Sp(m)= 45 δ1(m)≈ 0 r= 59 , K(m)= 1.0909
                        S( 3724 )= 62 S1(m)= 58 Sp(m)= 54.19 δ1(m)≈-.066 r= 61 , K(m)= 1.2706
                        S( 4492 )= 53 S1(m)= 50 Sp(m)= 49.92 δ1(m)≈-.002 r= 67 , K(m)= 1
                        S( 5044 )= 66 S1(m)= 62 Sp(m)= 59.43 δ1(m)≈-.041 r= 71 ,K(m)= 1.0909
                        S( 5332 )= 64 S1(m)= 59 Sp(m)= 59.36 δ1(m)≈ .006 r= 73 ,K(m)= 1.0597
                        S( 6244 )= 89 S1(m)= 85 Sp(m)= 76.73 δ1(m)≈-.097 r= 79 , K(m)= 1.2
                        S( 6892 )= 83 S1(m)= 80 Sp(m)= 68.88 δ1(m)≈-.139 r= 83 ,K(m)= 1
                        S( 7924 )= 106 S1(m)= 99 Sp(m)= 92.91 δ1(m)≈-.062 r= 89 , K(m)= 1.2
                        S( 9412 )= 99 S1(m)= 96 Sp(m)= 98.26 δ1(m)≈ .024 r= 97 , K(m)= 1.0909
                        S( 10204 )= 101 S1(m)= 95 Sp(m)= 95.72 δ1(m)≈ .008 r= 101 , K(m)= 1
                        ……


                        12楼2017-12-31 22:34
                        回复
                          只有我在帖子中,明确的给出了偶数M 的素数对的具体条件 (M=2A),就是
                          除以素数2,3,…,n,…,r时余数同时满足不等于j2、j3及(3-j3)、j5及(5-j5)、…、jr及(r -jr)的x值;
                          j2、j3、j5、…、jr 系偶数半值A除以√(M-2) 内全部素数的各个余数。
                          这就是构成素对的变量x值与偶数2A之间的对应关系。
                          不理解这个对应关系,片面的把素对A±x 当作2个不同的对象去研究,那么走进“殆素数”的泥坑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着偶数的增大,√(M-2) 内素数波动增多,由中国余数定理可以知道,不同的余数组合必然对应有一个最小的整数,而处于[0,A-3] 之内的对应值,就是满足{1+1}的
                          素对A±x 的变量 x值。


                          13楼2018-01-12 23:59
                          回复
                            对于2^n 类型偶数M来说,由于其不含有奇素数因子,因此其素对数量处于连续偶数该处区域的低位;又由于其半值A(=M/2)是偶数,故构成符合条件a的素对的变量x 全部来自于 3+6k 数列,即
                            3,9,15,21,27,33,39,45,51,57,63,69,75,81,87,93,99,……;
                            比如:
                            2^8=256、2^9=512、2^10=1024、2^11=2048、2^12=4096、2^13=8192的素对构成的x值都来源于3+6k 数列:
                            A= 128 ,x= : 21 39 45 69 99 105 111 ( 123 )
                            M= 256 S(m)= 8 S1(m)= 7 Sp(m)= 6.23 δ(m)≈-.2212 K(m)= 1 r= 13
                            A= 256 ,x= : 15 27 57 75 93 117 153 177 183 ( 243 )( 253 )
                            M= 512 S(m)= 11 S1(m)= 9 Sp(m)= 9.92 δ(m)≈-.0985 K(m)= 1 r= 19
                            A= 512 ,x= : 9 45 51 81 129 165 231 249 261 285 315 345 375 399 429 441 459 465 471 ( 501 )( 507 )( 509 )
                            M= 1024 S(m)= 22 S1(m)= 19 Sp(m)= 15.83 δ(m)≈-.2803 K(m)= 1 r= 31
                            A= 1024 ,x= : 15 27 105 147 213 255 267 273 297 405 423 447 525 585 603 645 675 717 753 843 927 963 ( 987 )( 993 )( 1005 )
                            M= 2048 S(m)= 25 S1(m)= 22 Sp(m)= 27.22 δ(m)≈ -0.0889 K(m)= 1 r= 43
                            A= 2048 ,x= : 21 51 159 225 261 351 411 429 495 561 609 615 639 681 729 741 771 789 831 855 861 951 1035 1071 1119 1161 1209 1251 1275 1365 1401 1479 1485 1491 1545 1569 1629 1731 1755 1785 1815 1869 1875 1881 1899 1941 1959 1965 ( 2001 )( 2025 )( 2031 )( 2043 )( 2045 )
                            M= 4096 S(m)= 53 S1(m)= 48 Sp(m)= 46.92 δ(m)≈-.1148 K(m)= 1 r= 61
                            A= 4096 ,x= : 3 165 177 243 327 387 423 453 465 525 555 567 627 633 663 705 735 765 837 915 927 1017 1347 1383 1407 1425 1545 1557 1593 1725 1755 1785 1827 1857 1983 2067 2103 2265 2355 2373 2433 2475 2565 2607 2613 2637 2667 2697 2775 2865 2895 2943 2973 3033 3063 3213 3237 3273 3363 3453 3465 3477 3495 3525 3573 3657 3663 3783 3855 3867 3897 3915 3957 3993 ( 4065 )( 4083 )
                            M= 8192 S(m)= 76 S1(m)= 74 Sp(m)= 80.04 δ(m)≈ .0532 K(m)= 1 r= 89
                            因此对于筛余数的概率计算值 Sp( m)=[( M/2- 2)/2]* π [(p-2)/p ]的值 ,[3≤ p ≤ r ]
                            对于全部的素对数量 S(m)值的相对误差不是很大的。
                            随偶数 2^n 的指数n增大而Sp( m)值则同样 单调增大。


                            14楼2018-01-24 21:03
                            回复
                              2025-11-22 03:34: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作为一个余数问题,在自然数A内用小于√(2A)的全部素数筛选,余数同时满足不等于j2、j3及(3-j3)、j5及(5-j5)、…、jr及(r -jr)的值是必然存在的,因为自然数中除以任意素数时的余数是呈现以素数值为周期循环的,而筛除掉的只是每个循环节中的一部分,不管j2,j3,j5,…取什么值,都必然会有剩余数。
                              而用于筛选的素数越大,删除率则越小。如5的删除率最大为40%,11的删除率最大为0.182,97的删除率最大为0.02062,等等。
                              当然作为偶数2A的{1+1}的解,这个j2,j3,j5…则必然要与A联系起来,就是各素数被A除的余数。
                              实际上筛选偶数2A的素对的x值,是在A-2内进行筛选,因为1不是素数,必须预先排除在外,否则当(2A-1)是素数时,1是不能被小于√(2A)的全部素数筛除的,又要多费口舌。
                              对于偶数6、8、10,实际上就是自然数中奇偶问题, A是奇数,x取偶数; A是偶数,x取奇数;
                              而对于10<M≤26 的偶数,在偶数2A不含有素因子3时,在0,1,2,3,4,5,6,7,8,9,10,…中有没有能够被3整除的数问题,
                              因此14因为7是奇数,取x值=0,形成素对 7+7;
                              16 因为8是偶数,取x值=3,形成素对8±3,即5+11;
                              20因为10是偶数,取x值=3,形成素对10±3,即7+13;
                              22因为11是奇数,取x值=0、6,形成素对11±0、11±6, 形成素对11+11,5+17;
                              26因为13是奇数,取x值=0、6,形成素对13±0、13±6, 形成素对13+13,7+19;
                              ……
                              这样就能够得出满足不等于j2、j3及(3-j3)、j5及(5-j5)、…、jr及(r -jr)条件的x值 ,形成满足条件a 的素数对。
                              这样的方法,能够随着偶数2A的增大而始终有效的使用下去,只是随着小于√(2A)的全部素数的增多,筛选步骤繁琐了一点罢了。


                              15楼2018-12-07 13:55
                              回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