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花果期怎样使用生长调节剂?
冬枣花果期怎样使用生长调节剂?
适当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防止离层的产生,减少冬枣落花落果。生产上比较常用的是,于盛花初期喷一次10-15ppm赤霉素和0.3%稀土混合液,效果最佳;另外在盛花初期喷施0.002-0.003ppm芸苔素内酯或10ppm维生素C加上20ppm的2,4-D或30ppm的吲哚乙酸等,都能显著提高座果率。
如何提高冬枣的结果率?
1、重视冬枣的修剪,尤其要加强今年冬季的修剪。通过加大修剪量,结合刻、剥、拉技术,去除徒长枝和无用枝,控制过旺枝条,促进花芽形成,提高花芽质量。
2、适当配置授粉树。由于沾化冬枣自花受份能力较差,适当配置一些好品种的授粉树,能有效提高冬枣的结果率。
3、加强花期管理。花期要合理施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和硼砂,可最大限度减少落花,明显提高坐果率。
4、加强病虫害防治。搞无公害果品的生产,并不是要削弱果树植保的地位,而是要制定合理的综合措施,以生物防治为主,结合化学防治,既能够有效控制病虫侵害,又能生产安全卫生的果品。

1 赤霉素
赤霉素(指GA3)有促进枣树花粉萌发和刺激子房膨大的作用,并且能够刺激未受粉的枣花结实。在河北二山东及天津等金丝小枣主产区,近20年来主要用它进行花期化控。使用得当,可提高最终坐果率50%~100%,一般年份使用1~2次即可。生产实践表明,花期正确使用赤霉素,开始坐果可能较多,但是在幼果期脱落也很多。使用赤霉素坐果较多,主要原因:第一是它能促进花的柱头伸长,有利于授粉;第二,是它可以促进枣果形成无籽幼果。幼果期脱落很多的因素:一是花期形成的无籽幼果不能长期发育;二是树体本身坐果太多也超过了它的负载能力。
由于冬枣的营养生长比金丝小枣旺盛得多,花期坐果要求也相对较高,故在应用时幼果脱落现象比金丝小枣严重得多。这是因为冬枣的枣吊有二次生长的特性,当幼果发育到绿豆粒大小的时候,它所在的枣吊又要继续向前延伸、生长,这时会产生幼果脱落的生理特性;如果这时再用赤霉素,就会促进枝叶快速生长,影响幼果发育,造成大量幼果脱落;使用的次数越多,脱落的越多;严重的地块甚至全部落光、造成绝产。
另外,幼果期及以后使用赤霉素,会使枣果质量变差,严重影响后期冬枣的口感和商品价值。这也是很多地区不提倡使用赤霉素的原因之一。
如果枣农使用这个药剂有一定的经验,还可以继续使用;为克服使用赤霉素这个缺点、防止落果,花期坐果用过1次赤霉素(GA3)后,可以配合使用枣丰灵,最后保住已经坐住的大部分枣果。
2 枣丰灵下号
为完善红枣的坐果技术,从90年代初期起,在沧州市面上农林科学院陆续研制推出了枣丰灵系列产品。产品系复混制剂,既有促进坐果的成分,也有促进幼果膨大、防止幼果脱落的作用。该项研究经专家技术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取了科技进步奖。产品在本省及山东、天津重点枣区多年应用示范,药效稳定,群众反映良好。
花期使用枣丰灵的方法:用枣丰灵1号(花期、幼果期专用)1g兑水25kg全树喷施,连用2~3次,每次间隔5~7天。喷洒药液的时间以16时或9时以前这段时间最好,喷洒药液的数量以树叶将近滴水为限。
枣丰灵1号在研制设计时的特点:开始坐果不是很多(避免树体不必要的消耗),促进坐果的数量适中,但幼果期落得特别少,这就保证了最终的坐果率。
与此同时,枣丰灵1号也相应地带来一个不足,就是开始坐果显得少点,枣农怕幼果期脱落,对此也不太放心。这种有钱买籽、没钱买苗的思想,也影响了它的推广和大面积使用。
3 混合制剂
由于冬枣坐果比一般红枣坐果难,通过近几年研究,促进冬枣的坐果技术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就是将2种或2种以上制剂混合使用,或与其他物质混用,效果大大高于其他单用某一种调节剂。如将赤霉素和目前的枣丰灵1号混用,既可以保证前期坐果多,又能防止已经坐住的幼果脱落。这2种调节剂可以取长补短,做到优势互补。方法:用1g赤霉素加2g枣丰灵1号(花期专用型)兑水50kg全树喷施,连用2次,第3次只用枣丰灵1号保果。从目前看,这种方法只要花期气温正常。按期开枷,效果都比较理想,一般都能达到坐果要求。
4 枣丰灵5号
最近几年,我们在应用方法3的同时,又将它原来的配方进行了调整,推出枣丰灵5号(也叫赤霉素伴侣)。枣丰灵5号是为克服赤霉素和枣丰灵1号在使用过程中的缺点而设计的新配方,也是一个复混制剂。它专门与赤霉素混用,起到优劣互补,最后达到前期坐果多、起脐快,幼果期落果少、膨大快,后期幼果保果率高的作用。
用这个剂型时也是1g赤霉素伴侣(枣丰灵5号)用水直接化开后,与1g赤霉素(用酒化开兑水)混用,然后兑水50kg全树喷施,直至叶片滴水为限。连用2次,第3次只用枣丰灵5号保果。
5 其他制剂
在促进冬枣坐果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各地也有使用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事例,但多数效果不太理想。
多数研究和大量生产实践表明,调节剂(如枣丰灵或赤霉素)与化肥混用,坐果效果好于单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与0.3%左右的尿素混用、与0.3%左右的磷酸二氢钾混用、与0.2%左右的硼混用等,不仅坐果效果好,而且幼果发育也很好,值得推广。

鲜食型的冬枣以其营养丰富、鲜甜可口、艳丽美观,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零售价一直居高不下,维持在24~36元/千克。近5年来,浙江省引种推广30余万株,品种有沾化冬枣、大雪枣、枣庄冬枣、苹果冬枣等等,不少地方都获得了优质、高产、高效。嘉兴市王店镇建设村翟永良试种枣庄冬枣60株,株行距为3米×2米,第4年开始投产就产果405千克,每千克售价24元,共收入9720元。这样的例子在兰溪、东阳、永康、松阳、丽水等地不罕见。但也有的地方效果不佳,或因坐果很少,或因落果严重,或因病虫危害,造成产量不高。怎样提高坐果率和减少落果?根据我们的试验和生产经验,提出以下6点技术措施。 1.种植条件 冬枣要求深厚、肥沃、透气性良好的沙质中性或微碱性土壤,这种立地条件,再加阳光充足,最适宜冬枣生长,病害也少,枣果产量高,品质佳。对于某些已种在丘陵缓坡酸性重的红黄壤地枣园,应多施石灰、草木灰、栏肥、钙镁磷肥等带碱性肥料,逐步将枣园改造成肥沃的中性土。这是枣园丰产的基础。2.修剪与摘心 冬枣在休眠期间(落叶后发芽前)修剪的重点是枣头枝“打顶”,剪去每个枣头的顶梢5~10厘米,甚至更多些,以抑制顶端优势,有利于后部二次枝多结果。同时剪去过密枝、病虫枝,以及方位不合理的枣头(枝)。枣头摘心是指新生枣头(枝)的修剪。浙江省一般在4月中下旬,当枣头抽长达20厘米左右时开始,摘心时保留新生枣头2~3个二次枝,将顶梢剪掉,这有利于抑制顶端优势,将营养截留在二次枝上,促使多开花坐果。3.喷生长调节剂 5月下旬或6月上旬,枣花盛开时,喷施20毫克/升的赤霉素(九二O),1克赤霉素配50千克清水,即为20毫克/升的浓度。配制时,先将1克纯赤霉素用10克左右酒精或高度白酒溶解后,冲入50千克清水中并加入150克尿素搅拌均匀即可。赤霉素有促进枣花单性结实和提高花粉发芽力的作用。4.环剥 又称开甲。于枣花盛开时,离地面20~30厘米的树干上,环割二圈,宽度为0.3~0.5厘米,将割后的皮剥去,刷上防虫农药,并用薄膜包扎保护伤口。这一措施对沾化冬枣尤为重要,否则就会有花无果。采取环剥与喷施赤霉素两项措施,可使坐果率由总花量的0.9%提高到2.1%。5.喷施叶面肥 为了减少落果和提高枣果品质,于7~8月喷3~4次0.3%的磷酸二氢钾,每隔15~20天喷1次。在此期间还应同时做好新生枣头的修剪(夏剪)和病虫害防治。6.防治采前落果 于采收前4~5周(1个月左右)喷1次20毫克/升的奈乙酸,抑制枣果柄产生离层。1克奈乙酸先用10克酒精溶解后,冲50千克清水,全树喷洒,落果率可由32%降为4.7%。

冬枣花果期怎样使用生长调节剂?
适当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防止离层的产生,减少冬枣落花落果。生产上比较常用的是,于盛花初期喷一次10-15ppm赤霉素和0.3%稀土混合液,效果最佳;另外在盛花初期喷施0.002-0.003ppm芸苔素内酯或10ppm维生素C加上20ppm的2,4-D或30ppm的吲哚乙酸等,都能显著提高座果率。
如何提高冬枣的结果率?
1、重视冬枣的修剪,尤其要加强今年冬季的修剪。通过加大修剪量,结合刻、剥、拉技术,去除徒长枝和无用枝,控制过旺枝条,促进花芽形成,提高花芽质量。
2、适当配置授粉树。由于沾化冬枣自花受份能力较差,适当配置一些好品种的授粉树,能有效提高冬枣的结果率。
3、加强花期管理。花期要合理施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和硼砂,可最大限度减少落花,明显提高坐果率。
4、加强病虫害防治。搞无公害果品的生产,并不是要削弱果树植保的地位,而是要制定合理的综合措施,以生物防治为主,结合化学防治,既能够有效控制病虫侵害,又能生产安全卫生的果品。

1 赤霉素
赤霉素(指GA3)有促进枣树花粉萌发和刺激子房膨大的作用,并且能够刺激未受粉的枣花结实。在河北二山东及天津等金丝小枣主产区,近20年来主要用它进行花期化控。使用得当,可提高最终坐果率50%~100%,一般年份使用1~2次即可。生产实践表明,花期正确使用赤霉素,开始坐果可能较多,但是在幼果期脱落也很多。使用赤霉素坐果较多,主要原因:第一是它能促进花的柱头伸长,有利于授粉;第二,是它可以促进枣果形成无籽幼果。幼果期脱落很多的因素:一是花期形成的无籽幼果不能长期发育;二是树体本身坐果太多也超过了它的负载能力。
由于冬枣的营养生长比金丝小枣旺盛得多,花期坐果要求也相对较高,故在应用时幼果脱落现象比金丝小枣严重得多。这是因为冬枣的枣吊有二次生长的特性,当幼果发育到绿豆粒大小的时候,它所在的枣吊又要继续向前延伸、生长,这时会产生幼果脱落的生理特性;如果这时再用赤霉素,就会促进枝叶快速生长,影响幼果发育,造成大量幼果脱落;使用的次数越多,脱落的越多;严重的地块甚至全部落光、造成绝产。
另外,幼果期及以后使用赤霉素,会使枣果质量变差,严重影响后期冬枣的口感和商品价值。这也是很多地区不提倡使用赤霉素的原因之一。
如果枣农使用这个药剂有一定的经验,还可以继续使用;为克服使用赤霉素这个缺点、防止落果,花期坐果用过1次赤霉素(GA3)后,可以配合使用枣丰灵,最后保住已经坐住的大部分枣果。
2 枣丰灵下号
为完善红枣的坐果技术,从90年代初期起,在沧州市面上农林科学院陆续研制推出了枣丰灵系列产品。产品系复混制剂,既有促进坐果的成分,也有促进幼果膨大、防止幼果脱落的作用。该项研究经专家技术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取了科技进步奖。产品在本省及山东、天津重点枣区多年应用示范,药效稳定,群众反映良好。
花期使用枣丰灵的方法:用枣丰灵1号(花期、幼果期专用)1g兑水25kg全树喷施,连用2~3次,每次间隔5~7天。喷洒药液的时间以16时或9时以前这段时间最好,喷洒药液的数量以树叶将近滴水为限。
枣丰灵1号在研制设计时的特点:开始坐果不是很多(避免树体不必要的消耗),促进坐果的数量适中,但幼果期落得特别少,这就保证了最终的坐果率。
与此同时,枣丰灵1号也相应地带来一个不足,就是开始坐果显得少点,枣农怕幼果期脱落,对此也不太放心。这种有钱买籽、没钱买苗的思想,也影响了它的推广和大面积使用。
3 混合制剂
由于冬枣坐果比一般红枣坐果难,通过近几年研究,促进冬枣的坐果技术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就是将2种或2种以上制剂混合使用,或与其他物质混用,效果大大高于其他单用某一种调节剂。如将赤霉素和目前的枣丰灵1号混用,既可以保证前期坐果多,又能防止已经坐住的幼果脱落。这2种调节剂可以取长补短,做到优势互补。方法:用1g赤霉素加2g枣丰灵1号(花期专用型)兑水50kg全树喷施,连用2次,第3次只用枣丰灵1号保果。从目前看,这种方法只要花期气温正常。按期开枷,效果都比较理想,一般都能达到坐果要求。
4 枣丰灵5号
最近几年,我们在应用方法3的同时,又将它原来的配方进行了调整,推出枣丰灵5号(也叫赤霉素伴侣)。枣丰灵5号是为克服赤霉素和枣丰灵1号在使用过程中的缺点而设计的新配方,也是一个复混制剂。它专门与赤霉素混用,起到优劣互补,最后达到前期坐果多、起脐快,幼果期落果少、膨大快,后期幼果保果率高的作用。
用这个剂型时也是1g赤霉素伴侣(枣丰灵5号)用水直接化开后,与1g赤霉素(用酒化开兑水)混用,然后兑水50kg全树喷施,直至叶片滴水为限。连用2次,第3次只用枣丰灵5号保果。
5 其他制剂
在促进冬枣坐果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各地也有使用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事例,但多数效果不太理想。
多数研究和大量生产实践表明,调节剂(如枣丰灵或赤霉素)与化肥混用,坐果效果好于单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与0.3%左右的尿素混用、与0.3%左右的磷酸二氢钾混用、与0.2%左右的硼混用等,不仅坐果效果好,而且幼果发育也很好,值得推广。

鲜食型的冬枣以其营养丰富、鲜甜可口、艳丽美观,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零售价一直居高不下,维持在24~36元/千克。近5年来,浙江省引种推广30余万株,品种有沾化冬枣、大雪枣、枣庄冬枣、苹果冬枣等等,不少地方都获得了优质、高产、高效。嘉兴市王店镇建设村翟永良试种枣庄冬枣60株,株行距为3米×2米,第4年开始投产就产果405千克,每千克售价24元,共收入9720元。这样的例子在兰溪、东阳、永康、松阳、丽水等地不罕见。但也有的地方效果不佳,或因坐果很少,或因落果严重,或因病虫危害,造成产量不高。怎样提高坐果率和减少落果?根据我们的试验和生产经验,提出以下6点技术措施。 1.种植条件 冬枣要求深厚、肥沃、透气性良好的沙质中性或微碱性土壤,这种立地条件,再加阳光充足,最适宜冬枣生长,病害也少,枣果产量高,品质佳。对于某些已种在丘陵缓坡酸性重的红黄壤地枣园,应多施石灰、草木灰、栏肥、钙镁磷肥等带碱性肥料,逐步将枣园改造成肥沃的中性土。这是枣园丰产的基础。2.修剪与摘心 冬枣在休眠期间(落叶后发芽前)修剪的重点是枣头枝“打顶”,剪去每个枣头的顶梢5~10厘米,甚至更多些,以抑制顶端优势,有利于后部二次枝多结果。同时剪去过密枝、病虫枝,以及方位不合理的枣头(枝)。枣头摘心是指新生枣头(枝)的修剪。浙江省一般在4月中下旬,当枣头抽长达20厘米左右时开始,摘心时保留新生枣头2~3个二次枝,将顶梢剪掉,这有利于抑制顶端优势,将营养截留在二次枝上,促使多开花坐果。3.喷生长调节剂 5月下旬或6月上旬,枣花盛开时,喷施20毫克/升的赤霉素(九二O),1克赤霉素配50千克清水,即为20毫克/升的浓度。配制时,先将1克纯赤霉素用10克左右酒精或高度白酒溶解后,冲入50千克清水中并加入150克尿素搅拌均匀即可。赤霉素有促进枣花单性结实和提高花粉发芽力的作用。4.环剥 又称开甲。于枣花盛开时,离地面20~30厘米的树干上,环割二圈,宽度为0.3~0.5厘米,将割后的皮剥去,刷上防虫农药,并用薄膜包扎保护伤口。这一措施对沾化冬枣尤为重要,否则就会有花无果。采取环剥与喷施赤霉素两项措施,可使坐果率由总花量的0.9%提高到2.1%。5.喷施叶面肥 为了减少落果和提高枣果品质,于7~8月喷3~4次0.3%的磷酸二氢钾,每隔15~20天喷1次。在此期间还应同时做好新生枣头的修剪(夏剪)和病虫害防治。6.防治采前落果 于采收前4~5周(1个月左右)喷1次20毫克/升的奈乙酸,抑制枣果柄产生离层。1克奈乙酸先用10克酒精溶解后,冲50千克清水,全树喷洒,落果率可由32%降为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