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37,857贴子:3,469,629
  • 13回复贴,共1

(超硬核,不喜勿入)德意志三十年战争中的巴伐利亚军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编译东西,2017年的学界研究成果,刚好可以用来抽打某些大仙的脸


IP属地:上海1楼2017-11-20 23:34回复
    虽然三十年战争中的巴伐利亚军队的表现被古斯塔夫·阿道夫与华伦斯坦两人那过于耀眼的光芒所掩盖,但它事实上却是少数几支从头至尾全程参与了整整三十年战争中的每一个阶段的战事的军队之一----在这场战争中巴伐利亚军队最初是天主教联盟的一员,布拉格合约缔结以后又作为一支独立势力继续孤军奋战。在这场战争中更是有两位将星从这支军队中脱颖而出-----约翰·冯·梯利伯爵与哥特菲尔德·冯·帕本海姆,两位同时也是三十年战争中最为著名与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二。本书不仅将专门讲解当时的巴伐利亚军队的编制,而且会花大篇幅专门讲解三十年战争期间的兵员招募,军官团队,武器,薪资以及士兵的口粮等等。同时也会讲解军队中的死亡与生活等等历史的小细节。而《士兵与平民》一节则将专门着眼于这场战争对平民生活的影响;平民对这些影响的应对;以及那场恶名昭著并震惊全欧的马格德堡大屠杀。同时各个章节也会着一定的笔墨在巴伐利亚这片土地上战斗并驻扎过的瑞典,西班牙以及帝国军队上面并评述他们对于战争进程的影响。此外还有数个章节将会专门讲解各团的专属军旗并对当时的欧洲包括西班牙,瑞典与荷兰在内各国军队的战术进行细致的描述。本书也会将曾在当时的欧洲军队中服过役的古人的回忆录等各种文献首度呈现于现代人面前,其中就包括了曾在帕本海姆步兵团中服役的哈根多夫的回忆录,该团在1627年(对布伦瑞克的小克里斯蒂安)的战事结束后被正式解散。哈根多夫的生动记录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这本回忆录不仅翔实描述了战争中的一名普通士兵的军旅生活,更是因为它记录了作为平凡人的每个士兵的生死(可怜的哈根多夫的2任妻子与仅有的2个孩子都死于战争);喜怒以及日常琐事。所以这本书不仅是所有对三十年战争感兴趣的读者们的必读书,所有对17世纪上半叶的战争感兴趣的人也都应该一睹为快。


    IP属地:上海2楼2017-11-20 23:35
    回复
      2025-08-01 16:05: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年表
      波西米亚阶段(1618-1621)的战事
      1618年 5月23日,布拉格爆发“丢出窗外事件”,波西米亚随即发动起义并组建了一个由30名理事组成的政府。
      8月,比夸伯爵与当皮埃尔公爵率领帝国军队入侵波西米亚镇压起义。
      11月21日,在恩斯特·冯·曼斯菲尔德将军的领导下波西米亚军队攻占了比尔森。
      1619年 3月20日,马蒂亚斯皇帝驾崩,皇位由斐迪南二世继承。
      5月,波西米亚军队攻入莫拉维亚。
      6月,由特恩将军率领的一支波西米亚军队围攻了维也纳。
      6月16日。曼斯菲尔德在扎布拉特会战中被比夸公爵击败。
      7月5日,当皮耶尔公爵在道尔尼被击败。
      8月26日,普法尔茨选帝侯弗里德里希5世被当选为波西米亚国王。
      10月8日,巴伐利亚的马克西米连正式同意帮助斐迪南镇压波西米亚起义。
      11月,波西米亚军队再度围攻维也纳。
      1620年 9月,由梯利伯爵率领的天主教联盟-皇帝兵团联军发动攻势将波西米亚军队全部击退回波西米亚。
      11月8日,梯利伯爵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战役中决定性的击败了波西米亚军队。
      1621年 6月21日,21名来自波西米亚各领地的议员在布拉格被斩首示众。
      普法尔茨阶段(1621-1623)的战事
      1621年 7月28日,一支帝国军队在莫拉维亚的新伊钦被击败
      1622年 2月,斐迪南二世与加布里埃尔·百瑟伦缔结了布拉迪斯拉发和约。
      4月27日,梯利伯爵在维斯洛赫被曼斯菲尔德击败。
      5月6日,梯利伯爵在巴特温普芬击败了巴登-杜拉赫的乔治·弗里德里希的军队。
      6月20日,梯利伯爵在赫斯特击败了布伦瑞克的小克里斯蒂安的军队。
      8月6日,梯利伯爵在施塔特洛恩再度击败布伦瑞克的小克里斯蒂安。
      丹麦阶段(1625-1629)的战事
      1625年 7月25日,华伦斯坦为皇帝招募组建了一支军队。
      1626年 4月26日,华伦斯坦在德绍击败了曼斯菲尔德的军队。
      1627年 8月27日,梯利伯爵与华伦斯坦在卢特击败第三次击败布伦瑞克的小克里斯蒂安
      1628年 5月23日-8月3日,华伦斯坦对特拉尔松德的进攻彻底失败。
      9月2日,华伦斯坦德的部分军队在沃尔加斯特击败了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
      1629年 3月6日斐迪南二世颁布《偿还敕令》,强令帝国全境所有教堂与教会将自奥格斯堡和约后所得的全部财产悉数归还给天主教会。
      5月22日,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被迫同斐迪南二世缔结和约。
      1630年 8月13日,华伦斯坦被解除了帝国元帅的职务。


      IP属地:上海3楼2017-11-20 23:35
      回复
        瑞典阶段(1630-1635)的战事
        1630年 6月24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在波美拉尼亚登陆。
        1631年 5月20日,梯利伯爵的军队洗劫了马格德堡。
        9月17日,瑞典-萨克森联军在布列腾菲尔德会战中击败了梯利伯爵。
        12月,华伦斯坦再度被任命为帝国元帅。
        1632年 4月4-14日,梯利伯爵试图阻止古斯塔夫·阿道夫的军队横渡拉因市附近的莱希河,但在莱希河畔被击败。
        9月3日,古斯塔夫·阿道夫在纽伦堡附近被华伦斯坦击退。
        11月16日,华伦斯坦同古斯塔夫·阿道夫两军进行了吕岑会战,后者在会战中战死。
        1633年 据称华伦斯坦私底下同敌人秘密进行和谈。
        1634年 2月25日,华伦斯坦在埃格尔被暗杀。
        9月6日,巴伐利亚与皇帝兵团联军在讷德林根决定性的击败瑞典军队。
        1635年 5月30日,帝国皇帝同萨克森选侯及其他数位新教诸侯正式缔结了布拉格和约。
        瑞典-法国联军阶段(1635-1648)的战事
        1636年 10月4日,一支瑞典军队在维托施托克被萨克森-皇帝兵团联军击败。
        1637年 斐迪南二世驾崩并由其子斐迪南三世继位。
        1638年 2月28日,一支巴伐利亚军队在赖因费尔登会战中被萨克森-魏玛亲王伯纳德所击败
        1642年 11月2日,瑞典军队在第二次赖因费尔登会战中击败了皇帝兵团。
        1645年 2月23日,瑞典军队在扬考会战中决定性的击败了皇帝兵团。
        8月3日,巴伐利亚军队在奥勒海姆被孔代亲王击败。
        1646年 法瑞联军入侵巴伐利亚。
        1647年 巴伐利亚被迫同法瑞两国缔结和约
        1648年 法瑞联军在奥格斯堡击败了巴伐利亚-皇帝兵团联军
        10月24日,在经过三年的谈判之后,双方正式在明斯特与奥斯纳布鲁克宣告战争结束。


        IP属地:上海4楼2017-11-20 23:35
        回复
          马克西米连年仅24岁即继承了巴伐利亚的君位,他的父亲在主动让位于他后给他留下的是一个近乎破产的独立王国。但是他却在之后的20年内不仅彻底扭转了经济状况,更使巴伐利亚成为当时全德意志最富裕的邦国。同时他还是一名无比虔诚的天主教信徒,每天都会在凌晨3点起床并在做完1个小时的祷告后开始孜孜不倦的工作,并在每天早上按时做2-3次礼拜,午后按时做1小时的晚祷。而在每天工作到晚上并准备上床睡觉之前,据说他还会坚持做多次祷告。虽然他是一名天主教徒,但他的宗教生活与理念却显得非常“清教徒”,包括拒绝过度享乐以及暴饮暴食。当他于1651年逝世后,出殡时更是仅着一件(苦行者穿的)刚毛衬衣并只带几具自我鞭笞用的宗教器具做陪葬。有趣的是,虽然他是一名极其虔诚的信徒并拥有自己专属的耶稣会忏悔者,但他也只会在亲自认可的前提下采纳这些耶稣会士的意见。
          据估计17世纪初巴伐利亚约有人口100万人。尽管全邦共有34座城市,93座集镇,4,700个小镇与104座修道院,但超过八成的土地都是农业用地或者公用地。而上普法尔茨在1606年则共有30,565座农舍与118,00户人家。
          16世纪的宗教改革将整个欧洲分裂为天主教与路德宗两个阵营,巴伐利亚属于后者而普法尔茨则属于前者。两大宗教阵营在经过一场血腥的宗教战争后于1555年签署了奥格斯堡和约。虽然这份和约是不完美的,因为和约双方都没能预见新教中的新宗派---加尔文宗的诞生,同时和约中所规定的诸如“自和约缔结后改宗之人必须放弃自己的土地”这样的条款也并没有被双方严格的履行。但是当同时代的荷兰与法兰西都因为宗教问题而陷入内战的时候正是这份和约保证了帝国内部此后整整63年的和平。虽然这63年中间有一场同奥斯曼帝国自1593年开始并持续到1606年结束的“漫长战争”,但神圣罗马帝国本身在事实上并未直接参与进来。
          然而和约并不意味着帝国内部的宗教矛盾被彻底消除,17世纪伊始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就在奥地利采取了更加强硬的反宗教改革政策,并最终招致帝国境内的公开叛乱。主体宗教为新教的波西米亚也发生了叛乱并公开要求皇帝给予他们更多的宗教自由,最终鲁道夫于1609年被迫签署了《皇帝敕令》,而他的弟弟马蒂亚斯在叛乱中站在新教徒一边并迫使他于1611年5月11日将波西米亚国王的头衔让位与自己。最终鲁道夫被马蒂亚斯剥夺了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以外的所有头衔并于1612年6月20日去世,其皇位由弟弟马蒂亚斯继承。正当波西米亚的新教徒们错误地以为自己得到了先前所承诺的宗教自由之际,马蒂亚斯公然违反了《皇帝敕令》并将天主教徒任命到所有帝国的重要职务上。由于马蒂亚斯当时已经55岁且没有子嗣,便选定施蒂利亚大公斐迪南为自己的继承人。斐迪南于1617年当选为波西米亚国王,他是个比起鲁道夫与马蒂亚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天主教狂信徒,当选不久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波西米亚的所有贵族身上。


          IP属地:上海6楼2017-11-20 23:39
          回复
            与此同时,斐迪南的表亲,巴伐利亚邦侯马克西米连也在德意志各邦国当中积极推行反宗教改革政策。多瑙韦尔特在发生了一场招致了帝国的禁令宗教争端之后,于1607年12月被马克西米连所吞并。1608年一些新教邦国为此成立了新教联合,但信奉路德宗的萨克森选帝侯约翰·乔治并未参加这个联盟,除了普法尔茨以外响应者寥寥。为了应对新教徒的反抗,天主教联盟于第二年正式成立,但与它的死对头一样只有少数几个邦国参加(有趣的是,这两大阵营都是由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分支成员所领导的。)许多天主教诸侯或是因为害怕巴伐利亚的势力将会变得过于强大,或是因为不想让马克西米连干涉自己邦国的事务而拒绝支持皇帝或加入这个联盟。
            由于巴伐利亚吞并多瑙威尔特造成两边局势紧张依旧,1609年关于克莱费-于利希公国的继承权问题两边双方又爆发了一场新的危机。双方都各自将自己武装起来并发生了数场冲突。但在支持同情新教徒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遇刺后,两边便打消了全面战争的打算。因此双方最终选择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克莱费-于利希问题”,并以一名继承候选人改宗为天主教徒作为结束。于是乎在1614年帝国再度重回和平状态。
            然而帝国的宗教问题没有得到任何的根治,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宗教给德意志造成了不可消褪的裂痕。德意志各邦不仅有着不同教派的宗教信仰,甚至连日常生活用的历法都是不同的----信奉天主教的各邦自1582年开始采用格里高利历法,每年的新年为公历的1月1日,比仍旧采用朱利安历的新教徒们(他们的新年为朱利安历的3月25日)足足早了10天,直到1700年双方才开始统一沿用朱利安历。德意志的货币也不是统一的,尽管大部分邦国的货币单位为“盾”(Gulden,在文档中通常会被表计为“fl”,该词词源来自中世纪的货币“弗洛林”),而一部分邦国则使用克罗伊茨银币,两种货币的汇率为60克罗伊茨对1盾。


            IP属地:上海7楼2017-11-20 23:39
            回复


              IP属地:上海8楼2017-11-20 23:41
              回复
                后排支持大佬。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11-20 23:49
                回复
                  2025-08-01 15:59: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瓜娃子,最近干啥子去了?老哥都找不到你,还以为你失踪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11-21 09:18
                  回复
                    滋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11-21 10:17
                    回复
                      这年头 干货不如撕B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11-21 11: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