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吧 关注:63,322贴子:681,550
  • 7回复贴,共1

关于现代审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关于现在的时代背景是极简主义和复古主义的兴起。这里的复古主义指现在中国大量的汉唐风建筑的建造。
现代这个物质社会啊,生产力大发展,所以以前奇缺的现在都泛滥了。比如说绣花和高精度雕刻,真的要搞的话,电脑简直是无敌的,所以现代人渐渐也不稀罕这些了,而古代人不一样。
就像随着时代发展,为什么古建筑也好,人们的服饰也好,都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细,雕梁画栋等到了清代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因为随着古代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想追求更精致更先进的法则。所谓唐代建筑淘汰了汉代的高台式建筑,而宋代建筑又淘汰了唐代,元明清依次淘汰并发展,建筑越来越精细。
但是随着工业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生产力大爆炸,达到了严重过剩的地步。所以现代人的追求也发生了变化。比如说高端的有钱人,他们追求的是地位感,所谓我就是要比普通人高级,用的住的必须更好。但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爆发,从材料从工艺角度来说,已经和普通人拉不开太大差距了。所以必须要走另一条路,我觉得是设计,通过设计思路来拉开差距。就像LV法拉利一样,奢侈品用设计来拉开差距。
但是从设计上面来说,加法永远比减法要简单,因为这需要极大的设计水平而不是物质的叠加,具体我就举个苹果手机的例子。
那么回到古建筑上面来说,为什么现在汉唐风又一次流行了。个人认为,那个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力不发达,无法在材料,工艺上面做文章,只能在总体设计,总体立意构思来下功夫,那么正好又和现代追求极简和设计感的现代审美再一次吻合了。因此造就了现在的这种情况。
所以我认为这个看古建筑啊,一定要从社会生产力和审美观念的关系来分析,现在这种复古风的流行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欢迎大家发表看法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11-07 23:22回复
    某些人会直接给你两个字,胡化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1-21 10:02
    回复
      2025-11-26 13:09: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汉唐是很花哨的,最求繁复和精细可以说就是中国审美传统,看看商周青铜器,西汉漆器,唐代的绢帛和雕刻,无不是繁复精细,直到宋代才有了一点淡雅,但建筑上反而比唐代更绚丽了。现在汉唐风又一次流行了,倒不如说受了日韩文化的影响,日 韩艺术家成功的把传统极简与现代工艺美术融合一起,创造具有现代设计感的东方极简主义,给了一部分中国人感官冲击,自以为汉唐也是这样‘ 极简’ ,于是纷纷模仿。。
      这是很滑稽的,不得不说,极简主义始终一种是西方审美文化,它源于于西方,繁盛于东方,但毕竟 不是中国的东西,拿来主义可以用,但绝不能当传统,中国没有这种极简主义,即使喜欢,也是现代审美,而不是古人的审美


      IP属地:浙江3楼2018-01-21 11:01
      回复
        再怎么吹汉唐,汉唐也没留下来多少建筑。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1-21 16:15
        回复
          个人认为就“精致”而论,北宋为中国历史上的巅峰。北宋以后由精致而精细是降格以求。当然,就气度而言,汉唐文化的豪放与博大是其他时代无法比拟的,也是中华民族之魂的核心所在。所以今人梦回汉唐是不足为怪的。
          另,楼主身处日本如能详细介绍些日本的经典修缮报告给国内,比如招提寺之类的,不胜感谢!


          5楼2018-01-21 22:06
          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2-04 17:27
            回复
              中国古代啥风格其实什么风格都有
              清新、萌、极简、淡雅、个性追求。。。。。。其实自古以来就有
              许多还表现在流传至今的文化遗存中,但是根本就不被重视,因为许多人根本就不去关注。
              眼里面就盯着东洋日本
              即便是学习日本,也是学个表面。
              学了还不承认。


              IP属地:广东7楼2018-02-05 01:11
              回复
                传统融入现代审美是好事,但这不是简单的挪用与删减,这样只能造就怪胎与残次品,它需要有再创造再生的过程。
                不然所谓的极简只是懒惰与不学无术的借口。


                IP属地:广东8楼2018-02-05 01: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