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吧 关注:2,204,924贴子:68,430,684
  • 4回复贴,共1

厦门机顶盒乱局 (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厦门机顶盒乱局
导语:当前中国的几亿台电视机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式电视,只有模拟信号输入口,无法播出数字信号,所以机顶盒只能把传输到家庭的数字信号再转换成模拟信号——广电行业内的说法是照顾“弱势电视”,在厦门,对机顶盒质疑演变成一宗官司。 
   
“先生,这里不允许拍照。”在厦门市后滨路广电网络营业厅的“数字电视体验馆”,工作人员客气地把记者请出门外。营业大厅内,一位电视用户正与接待人员交涉:“明明说是免费发放,怎么现在又要钱了?”这位前来缴纳每月18元收视费的用户被告知,如果不承担机顶盒费用,广电不会受理缴费请求,并将按欠费处理——停机。 
   
“刚停的那几天,几乎天天都有来吵架的。”厦门市民韩涛说,事情起源于2005年的秋天。厦门广电网络公司在社区贴出告示,要求市民持房产证到固定发放点免费申领一台数字电视机顶盒,告示同时说明,原先的有线电视信号将停掉大部分,只保留6套基本频道。“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去排队领取,发放人员也很亢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韩涛觉得有些怪怪的。但对比现在,他恍然大悟。 
   
2008年1月1日,厦门广电网络公司突然发布通知,称每台机顶盒收费380元,每月按揭6.5元,分5年结清。如果用户一次性买断,每台机顶盒只要345元,此前免费申领机顶盒的用户,也要补交相同的费用。逾期不交者,将会被停掉电视信号。 



IP属地:河北1楼2009-02-16 17:31回复
      被绑架的物价局文件 
    2007年3月,福建省物价局下发通知,规定数字电视收费标准为城市18元/月;农村为15元/月,但通知并没有规定机顶盒的具体定价。在厦门广电网络公司提交机顶盒招标材料之后,物价局才专门为厦门机顶盒定价。 
       
    厦门早在2005年就开展了数字电视推广,而福建省在2007年才开始大范围运作。福建省物价局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解释说,发布《关于制定全省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和智能卡销售价格的通知》,是为了避免由价格混乱导致的地区间攀比及不平衡,造成政策执行上的混乱。 
       
    厦门私企业主周先生分析说,广电网络公司之所以把该通知作为收费依据。是因为之前的经营策略受到上述通知的限制。公司本来打算免费赠送机顶盒,然后通过增加收视费的途径收回成本。但省物价局的通知规定城市数字电视收费标准为18元/月,这就不得不迫使广电网络公司通过机顶盒按揭的方式增加6.5元的费用。广电网络公司公开招标的材料显示,机顶盒的采购价格高于物价局的定价40多元。 
       
    福建东方格致律师事务所的马万辉也提出质疑:“物价局的通知也仅是对最高限价进行规定,并没有不允许低价或者免费。法律都不溯及既往,通知也只能对之后的行为有约束,何况行政部门根本就无权干涉合法的商业行为。” 
       
    “广电网络公司绑架了物价局的文件。”投诉无门的老徐说。如果按照厦门广电对物价局文件的领会: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还有约束力。那么老徐花800元购置的那台副机,是不是退还455元?网络公司给出的回答是,不能退还。并举例反问:你高价买了房子,现在价格下跌,能让商家退还差价吗? 
       
    除了福建省物价局的定价文件,还有一份“补充通知”成为广电网络公司最常用的挡箭牌。这份发布于2008年7月3日的通知是对1月份 “机顶盒免费改收费”通知的补充。整个通知长达1800余字,重新划分了收费时段,里面夹杂多条数学公式,条件繁琐,计算复杂,前后矛盾,语焉不详。比如,2006年1月10日配置机顶盒的用户,该用户只需从2008年1月1日起按6.5元/月•台的标准缴纳机顶盒分期付款费用,缴满230.5元/台为止,计算方法如下:380元-6.5元/月×23个月(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230.5元。 
       
    韩涛经常路过湖里区营业厅,他说很多用户不是被红头文件唬住,就是被繁琐复杂的计算方法弄晕,大家看着钱也不多,干脆交了了事。


    IP属地:河北2楼2009-02-16 17:32
    回复
      2025-08-24 05:31: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此文不全啊!
      百度不让发了!


      IP属地:河北3楼2009-02-16 17:33
      回复
        网友: 机顶盒其实是一场商业骗局 
          由于当前中国的几亿台电视机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式电视,只有模拟信号输入口,无法播出数字信号,机顶盒的作用就是把传输到家庭的数字信号再转换成模拟信号,广电行业内的说法是照顾“弱势电视”。 
           
          因此,厦门机顶盒事件爆发后有网友发帖质疑,机顶盒其实是一场商业骗局,中国的电视台根本就没有“数字电视”节目源,只是通过辅助设备把模拟信号调制成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到达用户机顶盒后,再还原为模拟信号输入电视机。并称“机顶盒其实是多余的。”“数字电视时代尚未真正来临。” 
           
        专家:这其实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转换 
          陈任是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博士后,参与研究机顶盒技术已达八年。他说原先的有线电视传输是广播模式,只要你有一个端口,任何一台电视机都可以接入收视,每一个终端的信号都是一样的。数字电视的好处是,经过码流认证的电视终端,可以开通和定制自己喜欢的电视频道,获得与一般用户不同的信号传输。 
           
          既然全国绝大多数的模拟电视无法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为什么还要进行整体转换呢?陈任介绍说,这其实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转换,广电系统旧有的商业模式是通过收取少许电视收视费用维持,每月每用户平均贡献值(APRU)只有十几块钱,但同样的网络,中国移动的APRU值是100多元,中国联通稍逊,但也有50多元,在这个层面上说,广电是“守着金矿的乞丐”。所以广电要通过数字电视的转换,细分用户,吸引高端用户定制如高尔夫、欧洲足球、电视游戏等收费较高的频道,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APRU值。 
         
         
        《新周刊》2009年2月1日总第292期。


        IP属地:河北4楼2009-02-16 17:34
        回复
          d


          IP属地:河北6楼2009-02-17 11: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