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子彼端吧 关注:1贴子:34
  • 4回复贴,共1

xxx,  关于《鹅妈妈童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09-02-14 08:58回复
    3楼2009-02-14 08:5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鹅妈妈的起源[1916-1966] 
      虽然诗是像葡萄干布丁一样的英国名字,但实际上创作方法是其他国家传到英国的。 这些民间故事在 1697 年被叫做 "Contes de 妈 m è 关于 l'Oye" 或 " 母亲鹅的故事," 且出现在短的吹牛大话或故事中。 这些故事在 1729 年被转变为英国语。但是在那之后不久, 当约翰(可以称得上是鹅妈妈童谣的创作人) 和他的公司已经发现出版这种书是有利润的时候,他们决定出版收录这些传统诗的书。 他们给鹅妈妈童谣的曲子起一些适当而又无意义的名字。 这个 1791年的Newbery(约翰的姓) 版本是最早的《鹅妈妈童谣》。它包含了五十二首诗,每首诗由一个有趣但是又不恰当的故事组成, 和每首以一个例子说明。 
      知名的「玛丽有一只小羊」、「伦敦铁桥倒下来」等童谣,就是所谓的鹅妈妈童谣。鹅妈妈童谣随著时间经过,内容不断扩大,包涵数百首童谣。而童谣中又为何会有血腥、残酷的句子呢?这可能就要从鹅妈妈童谣的时代背景来看了。 
      起源 
      鹅妈妈童谣确实的流传时间,至今尚无定论。大抵广为人知是在十八世纪,不过也有十四世纪就出现的说法。因为大部份的歌词为了顺口的缘故,句末都会押韵,而有些字随著时代不同会有不同发音。所以有人发现,某某歌的歌词如果要押韵的话,应该用十四世纪的发音才对,因此就有从十四世纪开始流传的说法。 
      时代背景 
      就十八世纪而言,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产生,进而令无产阶级发达。包括新阶级的形成、失业问题、劳工问题、人口问题(如何增加粮食以解决民食)等。使得大多数的人民成了资本主义的工具和牺牲品。他们生活在肮脏破烂的贫民窟中,时时受到生产过剩而导致的失业威胁。 
      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灰姑娘〃,可能对后母与坏姊姊都相当深恶痛绝,然而,试想,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如果又要养育一堆孩子的话,情非得已的后母对自己的孩子偏心一点也无可厚非吧?这时候或许就会牺牲掉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 
      令一方面,东、西方对死亡的态度不同,东方人非常避讳谈到「死」这个字眼或相关话题;西方人则不然,尤其对於不知死亡为何物的儿童而言,可说是童言无忌。


      4楼2009-02-14 09:00
      回复
        Solomon Grundy 
        Solomon Grundy, 
        Born on a Monday, 
        Christened on Tuesday, 
        Married on Wednesday, 
        Took ill on Thursday, 
        Worse on Friday, 
        Died on Saturday, 
        Buried on Sunday. 
        This is the end 
        Of Solomon Grundy. 
        所罗门格兰德 
        在星期一出生 
        在星期二受洗 
        在星期三结婚 
        在星期四生病 
        在星期五病危 
        在星期六死亡 
        在星期天焚尸 
        这就是 
        所罗门格兰德的最后 
        备注: 出自<God Child vol 5> - 周日的所罗门格兰德


        5楼2009-02-14 09:00
        回复
          Lizzie Borden 
          Lizzie Borden took an axe, 
          Hit her father forty whacks. 
          When she saw what she had done, 
          She hit her mother forty-one. 
          丽兹玻顿拿起斧头, 
          砍了爸爸四十下。 
          当她意识到她做了甚麼, 
          她砍她妈妈四十一下 
          备注: 出自〈少年的孵化之音〉- 布丁小姐的悲剧 
          一个女孩如此拭杀父母的事是真实存在的。1893年美国的麻萨诸塞州,32岁的里兹•波顿在家中拿起斧头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和继母,手段残忍。在19世纪的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如今事发的那间屋子成为了博物馆,而里兹杀人事件到现在还是研究的对象,还被拍成电影等。在网上可以找到不少相关的资料。 
          安妮在《天遣女王》里,简克宝贝劈死自己父亲的时候,引用了这个典故——源于十九世纪轰动美国麻省的凶杀案。莉兹·玻顿并非与简克宝贝同年龄的小女孩,凶杀案发生时她已30岁。1892年8月4日中午,莉兹·玻顿叫唤她的邻居说,她的父亲被杀了,警察到来时,发现她的母亲也死了。母亲被斧子砍了18下,父亲被砍了10下。消息立即被传开了,媒体认为莉兹本人极有谋杀嫌疑。然而次年六月,法庭宣判莉兹无罪。此后,她的故事广为流传,被写成了小说,芭蕾,百老汇,歌剧。最后是日本的教科书将她的童谣作为鹅妈妈童话收录的。


          6楼2009-02-14 10: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