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来一张,说楚国对齐魏韩无法问津,也真是瞎说,楚国打这三国打得还少么?春秋时就敢跟还没分家的晋打,这里还少说了个宋国,宋国可是被楚国打惨了。
至于打秦国,是楚国最无奈的选择。
就富饶来说,汉水那几个小盆地(即汉中盆地等)和中原一马平川的富庶相比,那是完全没得比的。
更主要是,要打这些地方,山高水远,地势险要,从东南方向向西北方向完全是仰攻,难度可想而知。
简单地说,这些地方,打下来难,得到了好处不多。后来刘邦会被封在汉中,被封后手下将士大量逃亡,包括韩信都要逃走,就是因为这地方偏僻而且不够富足。
但是,对于战国初期的楚国来说,这些地区却又如鲠在喉,不得不打。
因为秦国占据了汉中及汉水这几个盆地,最主要是占据了武关,随时可以出兵攻打楚国
从武关沿汉水东南而下,基本都是平原,无险可守,而战国初期楚国的政治中心却又离此不远,秦国可以随时出兵骚扰楚国。
所以,武关控制在秦国手中,就如在当时的楚国头上悬了一把剑。不拨掉很不痛快。
因此,每当秦国衰弱,楚国肯定就会想办法夺下武关甚至关中。
但是, 这主要不是为了以关中为跳板,进攻夺秦国的关中平原即渭水平原。
从汉中盆地攻击关中盆地,难度仍然很大。刘邦从汉中取关中,是用了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诸葛亮基本不敢打关中,所以五出祁山,打的基本是陇西,从陇西到关中,还要过个陇山,难度也很大。魏延建议子午谷偷袭长安,诸葛亮也不敢采纳。
总而言之,对于楚国来说,只要可以,他是很不愿意去啃秦国这块硬骨头的。不是因为秦国这块骨头有多硬,而是因为秦国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好了,易守难攻。
东北面有黄河天险,东面有函谷关,东南有武关。从四川到汉中,也有剑阁等险关。
所以战国中后期,有几次六国攻秦,都不走武关,而是走函谷关,函谷关虽然险要,路还好走。
武关就算打下,要到秦国腹地关中平原,还要千辛万苦。
当然,刘邦就是走武关灭了秦朝的。但那是趁虚而入,秦国主力都集中到赵国对付项羽等诸候联军。再加上当时刘邦从楚地入武汉直到关中,大多数地方都是不战而降,就算有抵抗,也抵抗得不坚决,这才让刘邦有机会先入关中灭了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