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大产业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对全部投资拉动明显 “十二五”以来,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投资规模上都呈现出大的飞跃。“十二五”时期前三年市区重大产业在建项目数量均不过百,2012年仅有48个在建项目,当年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速出现负增长(-2.6%)。进入“十二五”后期,随着都市区建设的加速推进以及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的启动实施,2014年市区重大产业在建项目数量首次破百(同年金义都市新区的项目有16个),到了“十二五”末(2015年),在建项目数量达到129个,为历年最多,同年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增速也达到了历年最高点(93%),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6.3%。步入“十三五”,在“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的工作理念引领下,市区重大产业项目的平均投资规模和投入强度均比“十二五”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和增强,今年前8个月完成投资135.71亿元,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4.4%。
(二)产业项目转向变化快,服务业项目占比提升
在2014年及以前,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一直以工业项目为主导。但随着金义都市区的产业定位和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的推进,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军逐步由传统的工业投资为支柱转向以现代新型服务业为主导,服务业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了 “十二五”末期(2015年)服务业投资比重首次超过工业项目。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中,服务业投资占比提升,由2011年的45.3%提高到目前的66.9%,提高了21.6个百分点。
(三)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民间投资开始回暖
近年来,由于整体经济形势低迷,行业发展态势不明,企业资金紧张,经营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弱等因素影响,导致民营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投资意愿下降。“十二五”以来市区重大产业项目中,民间投资增速在2016年下滑到最低点(-8.2%),占重大产业项目投资比重由2011年的47.4%下降到39.1%,下拉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增长4.5个百分点。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主动采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目前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民间投资颓势得到初步扭转。1-8月,市区重大产业项目中民间投资增速达到56.3%,占重大产业项目投资比重42.7%,比2016年提高3.6个百分点,但仍比2011年低4.7个百分点,拉动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增长17.4个百分点。
(四)新兴项目不断上马,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力量
“十三五”以来,市区新兴产业投资项目不断落地开工,投资进度持续加快,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力量。一方面,由浙江非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明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捷孚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等投资建设了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又由浙江衡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东晶博蓝特光电有限公司、东晶电子金华有限公司、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浙江金岭实业有限公司等投资建设了一批高新技术制造业项目。另一方面又加快建设了一批如中国电信云计算金华分中心、互联网舆情云监测平台、金华信息经济产业园、金义信息通信产业园等高技术服务业项目,另外随着“五水共治”、美丽乡村活动的推进,形成了一批生态环保投资项目。2016年至今年8月份,市区重大产业项目中,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10.32亿元,高新技术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37.49亿元,高技术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23.77亿元,生态环保完成投资5.78亿元。
(五)区域特色亮点纷呈,呈现区块轮涨格局
分区域看,前几年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以制造业投资为主,投资增长较快,目前总量居首;近几年金义都市新区增长快速,并以现代服务业投资为主,今年1-8月实现高速增长(达到120.6%),居市区首位;目前金义都市新区重大产业项目的投资总量直逼开发区。
(一)市区与全市比较,今年增速明显慢于全市
“十二五”时期,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五年(2011-2015年)累计总量达到413.09亿元,累计总量占全市的比重为20.6%;市区五年年均增速为39.4%,快于全市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位。“十三五”以来,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占全市比重从2016年26.1%下降到目前的20.3%,足足下降了5.8个百分点;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增速由2016年快于全市平均水平8.0个百分点,变成目前慢于全市平均水平24.6个百分点;市区对全市的贡献率也由2016年的33.9%减小到目前的8.6%。
(二)市区与义乌比较,去年以来项目支撑明显弱于义乌
“十二五”时期,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五年累计总量仅次于义乌市,市区占全市比重低于义乌市占全市比重的9.7个百分点,市区五年年均增速快于义乌市7.6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义乌市立足“三条廊道建设”,通过绿色动力小镇、光源科技小镇和城市有机更新区块等谋划推进了一批大项目。在重大产业项目数量上,义乌市远远多于市区,2016年比市区多了29个,今年1-8月比市区多了75个。在单个项目投资规模上,义乌市也远远超过市区,义乌市平均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要超过市区1亿余元。在投资增长速度上,义乌市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在今年1-8月实现高速增长(达到89.3%),快于市区76.2个百分点。对全市的贡献率上,今年1-8月义乌市对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投资的贡献率足足高出市区对全市的贡献率42.3个百分点。从重大产业项目的主要投资领域增长情况看,市区慢于义乌市。今年1-8月市区完成制造业投资32.33亿元,下降3.0%;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3.62亿元,增长2.1%,上述两大主要领域的投资增速分别慢于义乌市84.7和50.7个百分点。
(三)金华市区与台州市区比较,项目投资明显不及台州市区
台州市是“十二五”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在全省排名居我市前一位的地市(我市第7位,台州第6位)。2016年,台州市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增速仅快于我市0.1个百分点,但其市区增速却远远快于我市市区28.9个百分点,台州市区对全市的贡献率高出我市市区对全市的贡献率54.3个百分点。今年1-8月,台州市在增速慢于我市3.8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其市区增速仍快于我市市区42.4个百分点,台州市区对全市的贡献率高出我市市区对全市的贡献率55.5个百分点。我市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占全市的比重,以及对全市增长的贡献率均远低于台州市区的水平,并且在贡献率方面,我市市区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从重大产业项目的主要投资领域增长情况看,台州市区制造业和基础设施两大主要领域的投资增速分别快于我市市区5.6和74.1个百分点。
(四)市区自身比较,区域之间增长不平衡
从项目分布上来看,婺城区项目呈现规模小、分布散、数量多的特点,金东区和金义都市新区项目呈现规模大、集聚度高、数量少的特点,开发区今年项目数量减少明显,总的投资规模不及去年。从今年1-8月的情况看,四个区之间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增长不平衡,增速最快的金义都市新区与最慢的婺城区之间相差了146.9个百分点;开发区出现负数增长(-3.7%),比2016年回落31.8个百分点;金东区虽然实现了增长,但增速比2016年回落18.2个百分点。
三、金华市区、义乌市、台州市区三地投资对经济增长模型测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变化及比较
投资效果系数反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所能带来GDP的增量,作为体现投资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它反映投资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较为全面评价宏观投资效率。从金华市区、义乌市和台州市区三地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变动情况看,2009年以前基本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省采取扩大内需即主要扩大投资以平抑经济波动的不利影响,使得当年我省各地投资效果系数急剧下降,2010年反弹到阶段性高点后,近6年回落明显。
2005年以来,我市市区平均投资效果系数与台州市区水平相当,但和利用市场先发优势的义乌市相比,差距较大。“十二五”以来,尽管这三地的投资效果系数均出现下滑,但是相对而言我市市区投资效果系数下降的更为明显,到2016年落后于义乌市、台州市区两地。
表4:2005年以来金华市区、义乌市和台州市区投资效果系数变动情况
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金华市区经济社会发展首位度不高
金华市区人口、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首位度,两城市指数分别为1.34、0.61和0.78,四城市指数分别为0.63、0.32和0.41,均属于低首位度分布状态(两城市指数分别采用金华市区与义乌市的非农业人口数据的比值,金华市区与义乌市的GDP总量的比值,金华市区与义乌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值,当指数<2时为低首位度;四城市指数分别采用金华市区非农业人口数据与义乌市、东阳市、兰溪市三城市的非农业人口数据之和的比值,金华市区GDP总量与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三城市的GDP总量之和的比值,金华市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三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之和的比值,当指数<1时为低首位度)。
(二)市区大项目支撑不足,与义乌差距拉大
去年以来,不管是从项目数量还是项目平均投资规模方面市区均不及义乌。今年1-8月市区在建重大产业项目数量比义乌少了75个,平均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低于义乌1.44亿元,市区投资增长主要依靠单个项目的投入强度拉动难以持续,只有项目数量以及投资规模才是保障投资实现可持续的平稳增长的有力支撑。
(三)金华市区投资效率不高,与台州市区差距较大
2016年我市市区和台州市区投资效果系数分别为0.10和0.15,根据上文的投资对经济增长模型测算,我市市区与台州市区的GDP总量之比从2016年的49:100下降至2020年的43:100,相对差距扩大了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台州市区GDP总量对金华市区的倍率从2016年的2.04倍扩大到2020年的2.33倍。
(四)市区制造业投资相对不足
重大产业项目中,市区2016年制造业投资65.75亿元,同比下降7.3%(义乌市增长12.8%),今年1-8月制造业投资32.33亿元,同比下降3%(义乌市增长81.7%),市区工业投资完全依靠电力投资拉动,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只有坚持制造强基、振兴实业,才能持续深入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需要引起重视。
(五)资本投入不足,资金保障压力仍然存在
在经济下行压力和“两链”风险尚未完全消除的大环境下,金融有效对接实体经济需求的能力略显不足。据人民银行统计,新增贷款以服务业和个人信贷为主,制造业贷款持续下滑。8月末制造业贷款2081.40亿元,下降11.3个百分点,比年初减少136.2亿元。1-8月制造业项目投资中的本年资金来源有90%的比重是企业自筹资金,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资金筹措难度加大。并且同一时期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中应付账款为24.14亿元,占投资额的17.8%,如不及时支付,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
五、有关建议
(一)加强领导,落实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机制
要借助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的“东风”,学习义乌市好的经验做法以及实干精神,形成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的良好氛围。继续完善重大产业项目推进考核机制,推进督办力度,提升跟踪服务水平,进一步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二)夯实责任,加快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
今年第二批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金华市区共有20个项目,但是自7月10日举行集中开工仪式后,到目前市区仍有5个项目未开工或未入库。开发区:由金华市城建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500千伏双龙变东区块220千伏线路迁改工程(总投资2亿元)未开工,由金华融盛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丹溪路优化改造(丹溪大桥-永康街)(总投资2.8亿元)未开工;金东区:由浙江大维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大维高新公司总部和智慧工厂建设项目(总投资3.5亿元)未开工,金华市人民医院迁建项目(总投资20亿元)目前在土地平整中,还未正式开工;金义都市新区:由金华市拂晓村镇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金华市区西水东输供水管道一期及配套管网工程(总投资6亿元)由于目前未签订施工合同,也未办理施工许可证而无法入库统计。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快推进项目的落地开工,抓紧抓好项目落地建设,加快项目立项、审批、开工等各环节的进度,增加新开工项目,提高项目新开工率。
(三)加强保障,持续扩大产业项目有效投资
建立全市招商引资和投资信息共享机制,继续实施“浙(婺)商回归”、“央(省)企对接”工程。继续健全重大项目储备滚动机制,完善重大项目与土地、资金、环境容量、人才等要素供给的联动保障机制。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PPP模式,要尽快出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操作细则,切实增强民资、国资、外资市场化自主投资能力。
(四)突出重点,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金义都市新区坐落于金华市区与义乌市区结合点上的区位优势,最大化的发挥新区地处低丘缓坡地带,占用耕地面积较少,适合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土地资源优势,以金义都市新区为战略支点,大力推进金华市区与义乌及其他县(市)聚合发展,不断强化多城联动性和协作度。另一方面要以重大产业项目为重点,探索建立跨区域重大事项统筹协调、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调动各方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全面提升金华市区首位度。
(二)产业项目转向变化快,服务业项目占比提升
在2014年及以前,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一直以工业项目为主导。但随着金义都市区的产业定位和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的推进,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军逐步由传统的工业投资为支柱转向以现代新型服务业为主导,服务业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了 “十二五”末期(2015年)服务业投资比重首次超过工业项目。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中,服务业投资占比提升,由2011年的45.3%提高到目前的66.9%,提高了21.6个百分点。
(三)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民间投资开始回暖
近年来,由于整体经济形势低迷,行业发展态势不明,企业资金紧张,经营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弱等因素影响,导致民营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投资意愿下降。“十二五”以来市区重大产业项目中,民间投资增速在2016年下滑到最低点(-8.2%),占重大产业项目投资比重由2011年的47.4%下降到39.1%,下拉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增长4.5个百分点。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主动采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目前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民间投资颓势得到初步扭转。1-8月,市区重大产业项目中民间投资增速达到56.3%,占重大产业项目投资比重42.7%,比2016年提高3.6个百分点,但仍比2011年低4.7个百分点,拉动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增长17.4个百分点。
(四)新兴项目不断上马,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力量
“十三五”以来,市区新兴产业投资项目不断落地开工,投资进度持续加快,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力量。一方面,由浙江非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明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捷孚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等投资建设了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又由浙江衡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东晶博蓝特光电有限公司、东晶电子金华有限公司、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浙江金岭实业有限公司等投资建设了一批高新技术制造业项目。另一方面又加快建设了一批如中国电信云计算金华分中心、互联网舆情云监测平台、金华信息经济产业园、金义信息通信产业园等高技术服务业项目,另外随着“五水共治”、美丽乡村活动的推进,形成了一批生态环保投资项目。2016年至今年8月份,市区重大产业项目中,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10.32亿元,高新技术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37.49亿元,高技术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23.77亿元,生态环保完成投资5.78亿元。
(五)区域特色亮点纷呈,呈现区块轮涨格局
分区域看,前几年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以制造业投资为主,投资增长较快,目前总量居首;近几年金义都市新区增长快速,并以现代服务业投资为主,今年1-8月实现高速增长(达到120.6%),居市区首位;目前金义都市新区重大产业项目的投资总量直逼开发区。
(一)市区与全市比较,今年增速明显慢于全市
“十二五”时期,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五年(2011-2015年)累计总量达到413.09亿元,累计总量占全市的比重为20.6%;市区五年年均增速为39.4%,快于全市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位。“十三五”以来,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占全市比重从2016年26.1%下降到目前的20.3%,足足下降了5.8个百分点;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增速由2016年快于全市平均水平8.0个百分点,变成目前慢于全市平均水平24.6个百分点;市区对全市的贡献率也由2016年的33.9%减小到目前的8.6%。
(二)市区与义乌比较,去年以来项目支撑明显弱于义乌
“十二五”时期,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五年累计总量仅次于义乌市,市区占全市比重低于义乌市占全市比重的9.7个百分点,市区五年年均增速快于义乌市7.6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义乌市立足“三条廊道建设”,通过绿色动力小镇、光源科技小镇和城市有机更新区块等谋划推进了一批大项目。在重大产业项目数量上,义乌市远远多于市区,2016年比市区多了29个,今年1-8月比市区多了75个。在单个项目投资规模上,义乌市也远远超过市区,义乌市平均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要超过市区1亿余元。在投资增长速度上,义乌市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在今年1-8月实现高速增长(达到89.3%),快于市区76.2个百分点。对全市的贡献率上,今年1-8月义乌市对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投资的贡献率足足高出市区对全市的贡献率42.3个百分点。从重大产业项目的主要投资领域增长情况看,市区慢于义乌市。今年1-8月市区完成制造业投资32.33亿元,下降3.0%;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3.62亿元,增长2.1%,上述两大主要领域的投资增速分别慢于义乌市84.7和50.7个百分点。
(三)金华市区与台州市区比较,项目投资明显不及台州市区
台州市是“十二五”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在全省排名居我市前一位的地市(我市第7位,台州第6位)。2016年,台州市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增速仅快于我市0.1个百分点,但其市区增速却远远快于我市市区28.9个百分点,台州市区对全市的贡献率高出我市市区对全市的贡献率54.3个百分点。今年1-8月,台州市在增速慢于我市3.8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其市区增速仍快于我市市区42.4个百分点,台州市区对全市的贡献率高出我市市区对全市的贡献率55.5个百分点。我市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占全市的比重,以及对全市增长的贡献率均远低于台州市区的水平,并且在贡献率方面,我市市区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从重大产业项目的主要投资领域增长情况看,台州市区制造业和基础设施两大主要领域的投资增速分别快于我市市区5.6和74.1个百分点。
(四)市区自身比较,区域之间增长不平衡
从项目分布上来看,婺城区项目呈现规模小、分布散、数量多的特点,金东区和金义都市新区项目呈现规模大、集聚度高、数量少的特点,开发区今年项目数量减少明显,总的投资规模不及去年。从今年1-8月的情况看,四个区之间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增长不平衡,增速最快的金义都市新区与最慢的婺城区之间相差了146.9个百分点;开发区出现负数增长(-3.7%),比2016年回落31.8个百分点;金东区虽然实现了增长,但增速比2016年回落18.2个百分点。
三、金华市区、义乌市、台州市区三地投资对经济增长模型测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变化及比较
投资效果系数反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所能带来GDP的增量,作为体现投资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它反映投资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较为全面评价宏观投资效率。从金华市区、义乌市和台州市区三地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变动情况看,2009年以前基本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省采取扩大内需即主要扩大投资以平抑经济波动的不利影响,使得当年我省各地投资效果系数急剧下降,2010年反弹到阶段性高点后,近6年回落明显。
2005年以来,我市市区平均投资效果系数与台州市区水平相当,但和利用市场先发优势的义乌市相比,差距较大。“十二五”以来,尽管这三地的投资效果系数均出现下滑,但是相对而言我市市区投资效果系数下降的更为明显,到2016年落后于义乌市、台州市区两地。
表4:2005年以来金华市区、义乌市和台州市区投资效果系数变动情况
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金华市区经济社会发展首位度不高
金华市区人口、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首位度,两城市指数分别为1.34、0.61和0.78,四城市指数分别为0.63、0.32和0.41,均属于低首位度分布状态(两城市指数分别采用金华市区与义乌市的非农业人口数据的比值,金华市区与义乌市的GDP总量的比值,金华市区与义乌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值,当指数<2时为低首位度;四城市指数分别采用金华市区非农业人口数据与义乌市、东阳市、兰溪市三城市的非农业人口数据之和的比值,金华市区GDP总量与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三城市的GDP总量之和的比值,金华市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三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之和的比值,当指数<1时为低首位度)。
(二)市区大项目支撑不足,与义乌差距拉大
去年以来,不管是从项目数量还是项目平均投资规模方面市区均不及义乌。今年1-8月市区在建重大产业项目数量比义乌少了75个,平均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低于义乌1.44亿元,市区投资增长主要依靠单个项目的投入强度拉动难以持续,只有项目数量以及投资规模才是保障投资实现可持续的平稳增长的有力支撑。
(三)金华市区投资效率不高,与台州市区差距较大
2016年我市市区和台州市区投资效果系数分别为0.10和0.15,根据上文的投资对经济增长模型测算,我市市区与台州市区的GDP总量之比从2016年的49:100下降至2020年的43:100,相对差距扩大了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台州市区GDP总量对金华市区的倍率从2016年的2.04倍扩大到2020年的2.33倍。
(四)市区制造业投资相对不足
重大产业项目中,市区2016年制造业投资65.75亿元,同比下降7.3%(义乌市增长12.8%),今年1-8月制造业投资32.33亿元,同比下降3%(义乌市增长81.7%),市区工业投资完全依靠电力投资拉动,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只有坚持制造强基、振兴实业,才能持续深入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需要引起重视。
(五)资本投入不足,资金保障压力仍然存在
在经济下行压力和“两链”风险尚未完全消除的大环境下,金融有效对接实体经济需求的能力略显不足。据人民银行统计,新增贷款以服务业和个人信贷为主,制造业贷款持续下滑。8月末制造业贷款2081.40亿元,下降11.3个百分点,比年初减少136.2亿元。1-8月制造业项目投资中的本年资金来源有90%的比重是企业自筹资金,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资金筹措难度加大。并且同一时期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中应付账款为24.14亿元,占投资额的17.8%,如不及时支付,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
五、有关建议
(一)加强领导,落实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机制
要借助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的“东风”,学习义乌市好的经验做法以及实干精神,形成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的良好氛围。继续完善重大产业项目推进考核机制,推进督办力度,提升跟踪服务水平,进一步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二)夯实责任,加快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
今年第二批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金华市区共有20个项目,但是自7月10日举行集中开工仪式后,到目前市区仍有5个项目未开工或未入库。开发区:由金华市城建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500千伏双龙变东区块220千伏线路迁改工程(总投资2亿元)未开工,由金华融盛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丹溪路优化改造(丹溪大桥-永康街)(总投资2.8亿元)未开工;金东区:由浙江大维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大维高新公司总部和智慧工厂建设项目(总投资3.5亿元)未开工,金华市人民医院迁建项目(总投资20亿元)目前在土地平整中,还未正式开工;金义都市新区:由金华市拂晓村镇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金华市区西水东输供水管道一期及配套管网工程(总投资6亿元)由于目前未签订施工合同,也未办理施工许可证而无法入库统计。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快推进项目的落地开工,抓紧抓好项目落地建设,加快项目立项、审批、开工等各环节的进度,增加新开工项目,提高项目新开工率。
(三)加强保障,持续扩大产业项目有效投资
建立全市招商引资和投资信息共享机制,继续实施“浙(婺)商回归”、“央(省)企对接”工程。继续健全重大项目储备滚动机制,完善重大项目与土地、资金、环境容量、人才等要素供给的联动保障机制。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PPP模式,要尽快出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操作细则,切实增强民资、国资、外资市场化自主投资能力。
(四)突出重点,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金义都市新区坐落于金华市区与义乌市区结合点上的区位优势,最大化的发挥新区地处低丘缓坡地带,占用耕地面积较少,适合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土地资源优势,以金义都市新区为战略支点,大力推进金华市区与义乌及其他县(市)聚合发展,不断强化多城联动性和协作度。另一方面要以重大产业项目为重点,探索建立跨区域重大事项统筹协调、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调动各方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全面提升金华市区首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