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寨吧 关注:158贴子:25,189
  • 4回复贴,共1

【历史故事】黄雀衔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历史故事】黄雀衔环


1楼2017-10-16 13:13回复
    清乾隆皇帝非常重视文治武功,在他看来以武维护稳定非常重要,还更应当重视文治。康熙、雍正年间大兴文字狱效果并不理想,乾隆帝认为,光靠文字狱来实行文化统治是不彻底的,还有成千上万的书籍贮藏在民间。于是,乾隆帝就集中全国的藏书,准备编辑一部规模空前巨大的丛书。这样做既可以进一步笼络大批知识分子,又借这个机会把民间藏书统统审查一下。


    2楼2017-10-16 13:1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乾隆皇帝派和珅等重臣负责编修书工作,并招募天下英才为编撰。其时,淮安有一秀才,名何兰天,志向高远有大才,尤其是精通经史子集等,可惜命运不济,考中秀才后,便屡试不第。他听说朝廷招募编撰修书,觉得是个发挥才能的机会,要不对不起一身所学,于是前往应聘。
      以何秀才的才学,当一个编撰,那是绰绰有余,很快他就进了清朝廷修书馆。和珅等利用修书之机,私底下大搞文字狱,焚毁了很多经典,又巧舌如簧,借修书事务,大肆打击报复清流文人。
      这样的编修书与何秀才所想完全不同,在他眼里,这既是对经典的毁坏,又是权贵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他实在瞧不过眼,又心疼古籍善本被毁,而无力改变,总是长吁短叹不已,心中萌生退意。
      一日,他偶感风寒,回到家中废园静养,当晚月明星稀,他倚窗而望,一地皎洁。突然,一阵香风扑鼻而来,他回头一看,不知何时,屋内居然站着一个娇滴滴的黄衣女子,她正向何秀才款款施礼。


      3楼2017-10-16 13:14
      回复
        何秀才博学多识,他心知此女出现得奇怪,又生得如此美貌,肯定非鬼即狐,但十分有礼,当不会对自己不利,说不定还有所求。他便回礼,将女子迎回屋内,并未表现出畏惧和慌张。见他这样,黄衣女子面露喜色,她不禁对何秀才含羞一笑,这一笑真是夺魄勾魂,何秀才也非常喜爱她艳丽的容貌,两人相扶入内室,女子宛转相就,自是春风无限,不在话下。
        不过让何秀才非常奇怪的是,女子始终无一语,问她也只是含笑相视,并无二话,就这样女子日夜前来,两人如此一月有余。
        时间长了,女子似乎更加信任何秀才,再见他问起,女子取笔作字回答:妾乃前朝某权贵妾室,夫君仗权势多做贪腐之事,而我亦推波助澜,夭亡后,被冥司责罚为瘖鬼,已沉沦一百余年。我之所以以身奉君,乃羡慕君之正气,以期早日脱离苦海。
        见此,何秀才仍是十分惊讶,不禁又问到:天下正气之士何其多也,为何独独看上我?
        女子微微一笑,依旧取笔回复:君前世与我同在一府,为家教老师,我本仰慕君之才,乃严词拒绝,后来我便在主家面前诬君有非礼之行,君被主家所害。我不偿还罪孽,便不能轮回,已等百余年,只待还当年之过。


        4楼2017-10-16 13:16
        回复
          何秀才感概万千,女子依旧与他如此交往,两人之间逐渐亲密无间,何秀才依旧往返修书馆和自家园中。再一晚,女子突然急匆匆前来与他告辞,对何秀才开口说:我的罪孽已清了,终于可以前去投胎转世,与君告别,可能再难相见了,望君珍重。
          说完之后,女子飞奔而去。何秀才感概万千,虽人鬼殊途,但相交数月,心中难免有不舍,突见女子又飞奔而回,何秀才大喜。这时,女子似乎下了很大决心,然后开口说:君之修书事务,还望坚持,保持自身正气不失,终不得受害。说完女子依旧而去。
          经此事,何秀才大感人生事不过如此,认为因果循环,祸福相依,坚持自身正气,多做对得起本分之事,也是一种修为。自己能力有限,何必强求一些应付不了之事,徒增伤悲。
          后来,何秀才摒弃杂念,专心致志在修书馆编撰修书,个中多做周折之事,使很多古典得以保存。再十几年,乾隆皇帝驾崩,和珅一众被嘉庆皇帝清算。何秀才更是深深体会冥冥中自有天意,祸福之事,终究是因果循环。


          5楼2017-10-16 13: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