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传统医学里,膏药有着较高的使用率。膏药的学名为中药硬膏剂,主要分为黑膏药、橡皮膏两大类,在我国很早就有应用。

黑膏药

橡皮膏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即记载有膏药的制作和应用,清代吴师机也著有关于膏药的专著。19 世纪后,以橡皮基质制成的硬膏剂逐渐增多。通过人体皮肤角质层的软化和皮脂的溶解作用,各类脂溶性、挥发性及刺激性膏药能以被动扩散的形式透入皮肤产生疗效,而且药物吸收后维持的时间较软膏等其他外用制剂长许多,利于药物的作用发挥。在药理学上,膏药可起到保护、封闭及治疗作用,如护理中常用的普通橡皮膏可在皮肤上起固定敷料、保护创伤的作用;含有药物的膏药则兼有外治和内治的作用,如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疖的治疗等。
正确使用膏药需要把握“四要”。
选药要对症
贴膏药适用于内、外、妇、儿、骨伤科等多种疾病。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适应症也各不相同,因此临床应对症选药。例如因感受风寒引起的慢性腰腿痛和跌打损伤等,可用狗皮膏或追风膏,以散寒祛风、舒筋活血止痛。
方法要正确
贴膏药前,应先用热毛巾清洁患处的皮肤,选择大小合适的:膏药,加温使之软化,膏药软化后用背面接触患者皮肤,感觉不烫时,再将膏药贴于患处。关节部位最好用绷带固定,防止脱落。
部位要准确
膏药贴敷有其一定的部位,有的贴于患处,有的则必须贴在特定部位,如小儿暖脐膏治小儿寒积腹痛,须贴在肚脐上,未满月小儿则应贴在小儿脐下小腹部。
禁忌要避免
贴膏药与内服药一样,也有不少禁忌。遇有下列情形,应谨慎使用。
患处有红肿及溃烂不宜贴,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或根据病情贴拔毒膏。
肌肉、关节、韧带损伤时,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此类膏药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伤后即贴不但达不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反而会加重出血。
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等活血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
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等,为皮肤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必要时进行抗过敏治疗。

黑膏药

橡皮膏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即记载有膏药的制作和应用,清代吴师机也著有关于膏药的专著。19 世纪后,以橡皮基质制成的硬膏剂逐渐增多。通过人体皮肤角质层的软化和皮脂的溶解作用,各类脂溶性、挥发性及刺激性膏药能以被动扩散的形式透入皮肤产生疗效,而且药物吸收后维持的时间较软膏等其他外用制剂长许多,利于药物的作用发挥。在药理学上,膏药可起到保护、封闭及治疗作用,如护理中常用的普通橡皮膏可在皮肤上起固定敷料、保护创伤的作用;含有药物的膏药则兼有外治和内治的作用,如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疖的治疗等。
正确使用膏药需要把握“四要”。
选药要对症
贴膏药适用于内、外、妇、儿、骨伤科等多种疾病。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适应症也各不相同,因此临床应对症选药。例如因感受风寒引起的慢性腰腿痛和跌打损伤等,可用狗皮膏或追风膏,以散寒祛风、舒筋活血止痛。
方法要正确
贴膏药前,应先用热毛巾清洁患处的皮肤,选择大小合适的:膏药,加温使之软化,膏药软化后用背面接触患者皮肤,感觉不烫时,再将膏药贴于患处。关节部位最好用绷带固定,防止脱落。
部位要准确
膏药贴敷有其一定的部位,有的贴于患处,有的则必须贴在特定部位,如小儿暖脐膏治小儿寒积腹痛,须贴在肚脐上,未满月小儿则应贴在小儿脐下小腹部。
禁忌要避免
贴膏药与内服药一样,也有不少禁忌。遇有下列情形,应谨慎使用。
患处有红肿及溃烂不宜贴,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或根据病情贴拔毒膏。
肌肉、关节、韧带损伤时,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此类膏药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伤后即贴不但达不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反而会加重出血。
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等活血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
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等,为皮肤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必要时进行抗过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