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对学术有了感悟。
我已经上了十五年半的学了,今天突然对学术有了一点感悟。晚上吃完饭,我就在电脑上搜资料等等准备毕业论文的东西,我的论文比较难,要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里面提炼出社会思想来!应该来说难度非常之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作为净土宗的第一经典,在中国乃至整个佛教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而且,其代表性也最高!对于这本经典的科学研究,史无前例,因为,这本经本身就是清末民初夏莲居的汇集本,当然,得到了脚内外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也入了藏。对于这本经典的研究,不能简单的用佛教净土思想的老框框套,那样的话,偏于科学理论,流于肤浅,深层次的东西挖掘不出来,其实我的想法是要么像《四书藕益解》一样,用社会的观点,社会的角度,立足社会,关怀社会人的需要而解释经典,要么就退而求其次,列出提纲,引用经文阐述,并且详解引用的经文。
其实这里面就有个是人宏道的东西在,经典是死的,对于经典的解释,当然不能死于句下,于是,祖师大德们的意思,也应该算是本经的意思,即第一义谛!而且,抛开信仰不讲,教内人士多称此经极圆极顿,无所不包,而且,介子本来可纳须弥,所以,正应大胆旁征博引,发明文义!于是,我看了很多不论是汉传还是南传,或显或密的文字,以便加深对经文的理解,以便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个突破。
于是,一不小心,我就翻到了太虚大师和印顺大师的一些文章,如果说这些东西给我在知识方面有了好处的话,还不如说在对于学术本身的理解上,对于学术之目的有了深入的理解。突然就让我想起费孝通教授来,他说他一切学问的根本在“志在富民”其中太虚大师对于佛教渐教的提倡,人间佛教理念的提出,印顺大师对于阿含部佛教的重视,还有其以佛法研究佛法的研究方法论的提出,无不显示大乘佛法世出世不二的精义和大乘菩萨现实的胸怀。
而且,学术基于一些一直以来存留与学者生命中的追问,而并不是灌输。这里要有一种抛开世俗的气魄,如果说那个学科出路好,哪个学科赚钱,你就学哪个,那么,请不要丢读书人的脸!学者,多数不富裕,应该去找大款和政客!当然了,基于需要而学也行,如钱伟长因为中国没有飞机大炮而由文转理而学物理,都是典范!这个路子怎么走?非博览群书而不可得!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在社会和生活中观察社会的缺失!慢慢的,思考的问题就会集中的一个东西上来,虽然平时有好多问题需要思考,但平生思考的问题,就一个!
我已经上了十五年半的学了,今天突然对学术有了一点感悟。晚上吃完饭,我就在电脑上搜资料等等准备毕业论文的东西,我的论文比较难,要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里面提炼出社会思想来!应该来说难度非常之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作为净土宗的第一经典,在中国乃至整个佛教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而且,其代表性也最高!对于这本经典的科学研究,史无前例,因为,这本经本身就是清末民初夏莲居的汇集本,当然,得到了脚内外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也入了藏。对于这本经典的研究,不能简单的用佛教净土思想的老框框套,那样的话,偏于科学理论,流于肤浅,深层次的东西挖掘不出来,其实我的想法是要么像《四书藕益解》一样,用社会的观点,社会的角度,立足社会,关怀社会人的需要而解释经典,要么就退而求其次,列出提纲,引用经文阐述,并且详解引用的经文。
其实这里面就有个是人宏道的东西在,经典是死的,对于经典的解释,当然不能死于句下,于是,祖师大德们的意思,也应该算是本经的意思,即第一义谛!而且,抛开信仰不讲,教内人士多称此经极圆极顿,无所不包,而且,介子本来可纳须弥,所以,正应大胆旁征博引,发明文义!于是,我看了很多不论是汉传还是南传,或显或密的文字,以便加深对经文的理解,以便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个突破。
于是,一不小心,我就翻到了太虚大师和印顺大师的一些文章,如果说这些东西给我在知识方面有了好处的话,还不如说在对于学术本身的理解上,对于学术之目的有了深入的理解。突然就让我想起费孝通教授来,他说他一切学问的根本在“志在富民”其中太虚大师对于佛教渐教的提倡,人间佛教理念的提出,印顺大师对于阿含部佛教的重视,还有其以佛法研究佛法的研究方法论的提出,无不显示大乘佛法世出世不二的精义和大乘菩萨现实的胸怀。
而且,学术基于一些一直以来存留与学者生命中的追问,而并不是灌输。这里要有一种抛开世俗的气魄,如果说那个学科出路好,哪个学科赚钱,你就学哪个,那么,请不要丢读书人的脸!学者,多数不富裕,应该去找大款和政客!当然了,基于需要而学也行,如钱伟长因为中国没有飞机大炮而由文转理而学物理,都是典范!这个路子怎么走?非博览群书而不可得!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在社会和生活中观察社会的缺失!慢慢的,思考的问题就会集中的一个东西上来,虽然平时有好多问题需要思考,但平生思考的问题,就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