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我,自幼便受马列思想的熏陶,而唯物辩证法更是指引了我近二十个年头,因而在我的世界里,真理不光有那些物理定律,还有社会主义是正义的、共产主义是最神圣事业等等这样的信念,于是我坚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一定会进入那个完美的理想国度。
但当有一天,我意外发现辩证法不过是思辨的一种手段后,我忽然怀疑起了我所经历过的一切,我开始反思,我以往学过的知识真的是科学的吗?我生活中做过的抉择真的是正确的吗?我看待世界的眼光真的是公平公正的吗?
唯物辩证真的就是唯一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吗?假如不是,那会是什么!那唯物辩证的终极理想园共产社会又会是什么!
再谈论这些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一则佛门典故。
相传有一天,慧能法师去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有幡被风吹动,因有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个典故深刻的揭示了大乘佛教万物皆空,一切唯心造的根本教义。
这个故事跟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有什么关联么?
当然有,唯心的人认为故事里是心先动,心动了风幡才动。
那唯物的人是怎么认为的呢?思维科学化的人会认为风先动,风吹动了幡;那些形而上学以经验为主的人则会认为幡先动,幡动了才显示有风在吹。
三种说法都很有道理吧,分属三种不同的哲学思路,因而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会有各自不同的坚持,称一而否二,这与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思辨何其相似。
这便是那个让我对辩证法产生怀疑的意外,因为我发现三种不同的看法都有三个不同的“我”在思索判断。
是哪三个不同的“我”呢?唯心的属于直觉判断,我形容为超我意识,唯物辩证的属于理性判断,我形容为自我意识,而形而上学的属于感性判断,我形容为本我意识。
为什么我要用佛洛依德的三我人格来分类呢?因为我发觉这三种哲学思路的感官追求与三种人格感官追求是类似的。
唯心的喜欢追求超道德的感官乐趣,唯物的喜欢追求超现实的感官乐趣,形而上学的喜欢追求超本能的感官乐趣。
对于这三种哲学的思维方式而言,每种都认为对方带有一定的偏见,其缘由好比每一个进行判断的“我”都是不完全的。
有人要说了,既然是个人的思维,那当然要有一定的思维出发点了,那样才是正常,即便是人格也有一个主次。
但要有一个人从完整的“我”出发,舍掉思维的定式呢,那会怎么样?
风动也好,幡动也罢,亦或心动也行,三种事物是不是都是同时在动,没有先后呢?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形而上学可以,唯心也可以,唯物更没问题,没有了哲学定式,三者间是不是便没有了争执。
而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人们都普遍受到过基本的科学教育,因而唯物成了人们广泛的世界人生观,犹如之前的我一样,会认为风吹动了幡才是合理的解释,其余的两种解释不过是种误导。
但唯心和形而上学真的就是错误的世界人生观了么?唯心和形而上学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就一点用处都没有了吗?
社会上若没有人对超我(唯心)追求进行道德的提升,若没有人对本我(形而上学)追求进行本能的优化,光凭自我(唯物)就能完善了么。
答案在我看来是否定的,那么完整的人格,也就是完整的“我”会怎样进行哲学思辨呢?思辨方式具不具有可行性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完整的“我”就是一,没有变化却饱含一切变化的无限可能的一。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段话的含义是这样的,三十根车辐插在同一个车毂上,现存部分能相抵已去掉部分的支撑作用时,车轮的效用才存在。黏土烧制成的器皿,现存部分能相抵已去掉部分的支撑作用时,器皿的效用才存在。穿凿了门窗的屋室,现存部分能相抵已去掉部分的支撑作用时,屋室的效用才存在。所以,我们不能对事物去进行武断的有无之分,两者都能发挥它们独特的功用。
完整的“我”在思辨时,不可能会有对立出现,对与错,好与坏,有与无等等对立思维都可以同一时间段转换,转恶为善。
这种思辨方式类似于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但并不等同于后者,因为它是没有对立的,没有统一的,它就是一,不过是不同称谓或许可以说是不同现象罢了——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那么什么是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种政治信仰,以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基本思想,主张消灭私有产权,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国家和政府,并且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
这是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国家和政府,并且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一个没有二只有一的社会。
现在再看,唯物辩证法真的还能让世界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么?
若说能,它怎么让一味唯心追求道德的人改信唯物,怎么让一味形而上学的人放弃本能坚持。
若说能,它怎么消除阶级?怎么消除国家和政府?怎么让全人类集合成一体?
要知道,它是对立统一的看待问题,看待事物的,对立产生后,还能取消掉么?亦或说发掘出的矛盾还能相互抵消掉么?
有人会说,这个问题要发展的看,新事物终将会取代旧事物,生产力发展后,所有问题都将不是问题,现在看来不可实现的东西,是因为发展还不够。
那么我们拿现实来举例,中国从古代发展到近代,从数千万人口繁衍成数亿人口,为什么它的生产关系并没有改变,几千年依旧徘徊在封建制度之上。
真的是生产力没有发展么?没有发展人口为什么会有大提升?没有发展领土和国力为什么会大大增强?
有人说是因为科技没有提升,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的条件,那么近代中国发展科技之后,为什么还是没有进入资本社会?反而跨入了社会主义制度。
唯物辩证法在中国失效了?并不是,而是因为中国的哲学思维方式并不是辩证的,而是混元一体的,道包含的阴阳并不是对立,并不是矛盾,而是浑圆如一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社会的包融能力是最强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革命产生,只有农民起义的发生,这也是为什么近代中国在引进西方思想后有了革命,并在最后选择走最接近一体性质的共产主义路线。
哲学分了类别,还能把所有人的思想统合到一起么?一个社会分了阶级,还能把所有人都规划到一个阶层么?
这便是近现代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到最后都变成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因为阶级根本无法消除,只能让国家这个整体成为最大的阶级。
人的劳动能力是通有的,每个人都有创造价值的能力,所以有产和无产之分并不是人固有的社会属性,而是唯物辩证强加给人的社会属性。
人分了有产、无产,那么如何还能消除掉有产这个概念,难道真是社会大发展,让每个人都成(无产)有产么?要知道每个人的劳动力都有不同,那么每个(无产)有产者如何保证大家是平均的呢!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一定的高贵是由于有足够的贫贱在做对比,一定的高崇是由于有足够的低劣在做对比。
资源不能均分,人与人之间势必会产生龌蹉,难道全凭个人道德支撑,完全无私的接受统一分配么?
那么仅凭唯物辩证的超现实追求,缺失唯心的超道德追求,这个天方夜谭真的能成现实?
要真能实现,也不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了,让每个人都无私的奉献,共产社会在当今世界已经是能实现的了,所以共产主义绝不在唯物辩证的道路之上。
既然走唯物辩证发展不到共产主义,那什么样的哲学思维可以让共产主义成为现实。
其实答案就在眼前啊!
上古社会为什么能形成共产社会?
那是因为上古社会没有哲学思想,没有唯心唯物之分,各个都是朴素的价值观,天下人人平等,人人相爱,乐于相互交换彼此所缺的事物,匮乏的物质更使他们舍弃了攀比享乐之心,如此这般,共产主义怎么不能实现。
没有哲学思维的哲学,亦或是完整的“我”的哲学,便是让共产主义成为现实的路径,而老子的道,释迦摩尼的佛,孔子的仁都是选择。
有人说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完整的“我”,比如当今社会的现况该怎么解决?
简单啊,唯物的继续唯物,大力发展生产力,唯心的继续唯心,努力提高道德素质,形而上学的继续形而上学,提升全体的本能舒适,然后统一个感官追求不就可以了么?
感官追求还能统一?
当然啊!人一生的追求的是什么?活的潇洒,活的舒心,活的比别人好。
那你告诉他,这些人活一生的追求都是假的,都是自欺欺人的,所有问题不都解决了么?
假的?自欺欺人的?人活在当下,享受在当下,怎么会虚!当然是虚,我之前提到的三位哲人早就告诉了答案。
人活百岁,一百岁之前有多久,一百岁之后有多久,相比已知的短短一百岁,无限的未知前后,是不是更需要你去考虑。
所以老子告诉你要修道德,释迦摩尼告诉你要修佛修善,孔子告诉你要修仁修礼,他们三位就是让你莫要短视的看百年,而该长远的看未知无限。
有人说那未知的无限才是虚的,百年才是真的,那好,你去观察看看动物,他们关在笼子里跟人一样么?它们根本感知不到时间的流逝,只能依着本能行事。
时间本就是一个虚妄概念,而动物中只有人才能把时间自欺欺人的感知。
再说你活的舒适,活的潇洒,让别人也活的舒适,也活的潇洒又如何,不过是少了些攀比的低级乐趣,而能更稳妥的安排好无限的未知,我好你好大家好而我更好,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共产主义不在未来,就在当下,只要每个人少点妄心,多点公心,长点长久的私心,共产主义实现就在眼前。
2017.10.2.夜
但当有一天,我意外发现辩证法不过是思辨的一种手段后,我忽然怀疑起了我所经历过的一切,我开始反思,我以往学过的知识真的是科学的吗?我生活中做过的抉择真的是正确的吗?我看待世界的眼光真的是公平公正的吗?
唯物辩证真的就是唯一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吗?假如不是,那会是什么!那唯物辩证的终极理想园共产社会又会是什么!
再谈论这些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一则佛门典故。
相传有一天,慧能法师去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有幡被风吹动,因有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个典故深刻的揭示了大乘佛教万物皆空,一切唯心造的根本教义。
这个故事跟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有什么关联么?
当然有,唯心的人认为故事里是心先动,心动了风幡才动。
那唯物的人是怎么认为的呢?思维科学化的人会认为风先动,风吹动了幡;那些形而上学以经验为主的人则会认为幡先动,幡动了才显示有风在吹。
三种说法都很有道理吧,分属三种不同的哲学思路,因而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会有各自不同的坚持,称一而否二,这与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思辨何其相似。
这便是那个让我对辩证法产生怀疑的意外,因为我发现三种不同的看法都有三个不同的“我”在思索判断。
是哪三个不同的“我”呢?唯心的属于直觉判断,我形容为超我意识,唯物辩证的属于理性判断,我形容为自我意识,而形而上学的属于感性判断,我形容为本我意识。
为什么我要用佛洛依德的三我人格来分类呢?因为我发觉这三种哲学思路的感官追求与三种人格感官追求是类似的。
唯心的喜欢追求超道德的感官乐趣,唯物的喜欢追求超现实的感官乐趣,形而上学的喜欢追求超本能的感官乐趣。
对于这三种哲学的思维方式而言,每种都认为对方带有一定的偏见,其缘由好比每一个进行判断的“我”都是不完全的。
有人要说了,既然是个人的思维,那当然要有一定的思维出发点了,那样才是正常,即便是人格也有一个主次。
但要有一个人从完整的“我”出发,舍掉思维的定式呢,那会怎么样?
风动也好,幡动也罢,亦或心动也行,三种事物是不是都是同时在动,没有先后呢?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形而上学可以,唯心也可以,唯物更没问题,没有了哲学定式,三者间是不是便没有了争执。
而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人们都普遍受到过基本的科学教育,因而唯物成了人们广泛的世界人生观,犹如之前的我一样,会认为风吹动了幡才是合理的解释,其余的两种解释不过是种误导。
但唯心和形而上学真的就是错误的世界人生观了么?唯心和形而上学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就一点用处都没有了吗?
社会上若没有人对超我(唯心)追求进行道德的提升,若没有人对本我(形而上学)追求进行本能的优化,光凭自我(唯物)就能完善了么。
答案在我看来是否定的,那么完整的人格,也就是完整的“我”会怎样进行哲学思辨呢?思辨方式具不具有可行性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完整的“我”就是一,没有变化却饱含一切变化的无限可能的一。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段话的含义是这样的,三十根车辐插在同一个车毂上,现存部分能相抵已去掉部分的支撑作用时,车轮的效用才存在。黏土烧制成的器皿,现存部分能相抵已去掉部分的支撑作用时,器皿的效用才存在。穿凿了门窗的屋室,现存部分能相抵已去掉部分的支撑作用时,屋室的效用才存在。所以,我们不能对事物去进行武断的有无之分,两者都能发挥它们独特的功用。
完整的“我”在思辨时,不可能会有对立出现,对与错,好与坏,有与无等等对立思维都可以同一时间段转换,转恶为善。
这种思辨方式类似于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但并不等同于后者,因为它是没有对立的,没有统一的,它就是一,不过是不同称谓或许可以说是不同现象罢了——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那么什么是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种政治信仰,以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基本思想,主张消灭私有产权,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国家和政府,并且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
这是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国家和政府,并且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一个没有二只有一的社会。
现在再看,唯物辩证法真的还能让世界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么?
若说能,它怎么让一味唯心追求道德的人改信唯物,怎么让一味形而上学的人放弃本能坚持。
若说能,它怎么消除阶级?怎么消除国家和政府?怎么让全人类集合成一体?
要知道,它是对立统一的看待问题,看待事物的,对立产生后,还能取消掉么?亦或说发掘出的矛盾还能相互抵消掉么?
有人会说,这个问题要发展的看,新事物终将会取代旧事物,生产力发展后,所有问题都将不是问题,现在看来不可实现的东西,是因为发展还不够。
那么我们拿现实来举例,中国从古代发展到近代,从数千万人口繁衍成数亿人口,为什么它的生产关系并没有改变,几千年依旧徘徊在封建制度之上。
真的是生产力没有发展么?没有发展人口为什么会有大提升?没有发展领土和国力为什么会大大增强?
有人说是因为科技没有提升,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的条件,那么近代中国发展科技之后,为什么还是没有进入资本社会?反而跨入了社会主义制度。
唯物辩证法在中国失效了?并不是,而是因为中国的哲学思维方式并不是辩证的,而是混元一体的,道包含的阴阳并不是对立,并不是矛盾,而是浑圆如一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社会的包融能力是最强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革命产生,只有农民起义的发生,这也是为什么近代中国在引进西方思想后有了革命,并在最后选择走最接近一体性质的共产主义路线。
哲学分了类别,还能把所有人的思想统合到一起么?一个社会分了阶级,还能把所有人都规划到一个阶层么?
这便是近现代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到最后都变成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因为阶级根本无法消除,只能让国家这个整体成为最大的阶级。
人的劳动能力是通有的,每个人都有创造价值的能力,所以有产和无产之分并不是人固有的社会属性,而是唯物辩证强加给人的社会属性。
人分了有产、无产,那么如何还能消除掉有产这个概念,难道真是社会大发展,让每个人都成(无产)有产么?要知道每个人的劳动力都有不同,那么每个(无产)有产者如何保证大家是平均的呢!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一定的高贵是由于有足够的贫贱在做对比,一定的高崇是由于有足够的低劣在做对比。
资源不能均分,人与人之间势必会产生龌蹉,难道全凭个人道德支撑,完全无私的接受统一分配么?
那么仅凭唯物辩证的超现实追求,缺失唯心的超道德追求,这个天方夜谭真的能成现实?
要真能实现,也不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了,让每个人都无私的奉献,共产社会在当今世界已经是能实现的了,所以共产主义绝不在唯物辩证的道路之上。
既然走唯物辩证发展不到共产主义,那什么样的哲学思维可以让共产主义成为现实。
其实答案就在眼前啊!
上古社会为什么能形成共产社会?
那是因为上古社会没有哲学思想,没有唯心唯物之分,各个都是朴素的价值观,天下人人平等,人人相爱,乐于相互交换彼此所缺的事物,匮乏的物质更使他们舍弃了攀比享乐之心,如此这般,共产主义怎么不能实现。
没有哲学思维的哲学,亦或是完整的“我”的哲学,便是让共产主义成为现实的路径,而老子的道,释迦摩尼的佛,孔子的仁都是选择。
有人说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完整的“我”,比如当今社会的现况该怎么解决?
简单啊,唯物的继续唯物,大力发展生产力,唯心的继续唯心,努力提高道德素质,形而上学的继续形而上学,提升全体的本能舒适,然后统一个感官追求不就可以了么?
感官追求还能统一?
当然啊!人一生的追求的是什么?活的潇洒,活的舒心,活的比别人好。
那你告诉他,这些人活一生的追求都是假的,都是自欺欺人的,所有问题不都解决了么?
假的?自欺欺人的?人活在当下,享受在当下,怎么会虚!当然是虚,我之前提到的三位哲人早就告诉了答案。
人活百岁,一百岁之前有多久,一百岁之后有多久,相比已知的短短一百岁,无限的未知前后,是不是更需要你去考虑。
所以老子告诉你要修道德,释迦摩尼告诉你要修佛修善,孔子告诉你要修仁修礼,他们三位就是让你莫要短视的看百年,而该长远的看未知无限。
有人说那未知的无限才是虚的,百年才是真的,那好,你去观察看看动物,他们关在笼子里跟人一样么?它们根本感知不到时间的流逝,只能依着本能行事。
时间本就是一个虚妄概念,而动物中只有人才能把时间自欺欺人的感知。
再说你活的舒适,活的潇洒,让别人也活的舒适,也活的潇洒又如何,不过是少了些攀比的低级乐趣,而能更稳妥的安排好无限的未知,我好你好大家好而我更好,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共产主义不在未来,就在当下,只要每个人少点妄心,多点公心,长点长久的私心,共产主义实现就在眼前。
2017.10.2.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