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在史记的自序中写道“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於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於华池”,本贴主要探讨的是司马错的结局,而关于司马错的探讨要从关于庄蹻入滇线路的记载说起。
第一种
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
———《史记·西南夷列传》
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庄蹻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乃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
———《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
第二种
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庄豪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王滇池。以且兰有椓船牂柯处,乃改其名为牂柯。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楚顷襄王遣将军庄蹻溯沅水出且兰以伐夜郎,植牂柯,系船于是。且兰既克,夜郎又降,而秦夺楚黔中地,无路得反,遂留王滇池。蹻,楚庄王苗裔也。以牂柯系船,因名且兰为牂柯国。
———《华阳国志·南中志》
按第二种提供的路线很容易理解,按第一种(除去时间)提供的路线就比较奇怪了。因为在各种年表里时间上看,在庄蹻入滇时秦国也有动作,那就是司马错攻楚。
二十七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
———《史记·秦本纪》
司马错自巴涪水,取楚商于地,为黔中郡。
———《华阳国志·巴志》
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于之地,为黔中郡。
———《华阳国志·蜀志》
江之南岸有枳县治。《华阳记》曰:枳县在巴郡江州东四百里,治涪陵水会。庾仲雍所谓有别江出武陵者也。水及延江之枝津,分水北注,迳涪陵入江,故亦云涪陵水也。其水南导武陵郡,昔司马错溯舟此水,取楚黔中地。
———《水经注·江水》
第一种
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
———《史记·西南夷列传》
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庄蹻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乃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
———《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
第二种
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庄豪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王滇池。以且兰有椓船牂柯处,乃改其名为牂柯。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楚顷襄王遣将军庄蹻溯沅水出且兰以伐夜郎,植牂柯,系船于是。且兰既克,夜郎又降,而秦夺楚黔中地,无路得反,遂留王滇池。蹻,楚庄王苗裔也。以牂柯系船,因名且兰为牂柯国。
———《华阳国志·南中志》
按第二种提供的路线很容易理解,按第一种(除去时间)提供的路线就比较奇怪了。因为在各种年表里时间上看,在庄蹻入滇时秦国也有动作,那就是司马错攻楚。
二十七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
———《史记·秦本纪》
司马错自巴涪水,取楚商于地,为黔中郡。
———《华阳国志·巴志》
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于之地,为黔中郡。
———《华阳国志·蜀志》
江之南岸有枳县治。《华阳记》曰:枳县在巴郡江州东四百里,治涪陵水会。庾仲雍所谓有别江出武陵者也。水及延江之枝津,分水北注,迳涪陵入江,故亦云涪陵水也。其水南导武陵郡,昔司马错溯舟此水,取楚黔中地。
———《水经注·江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