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翘着脚歪坐在屏幕前面,有点发烫的手在键盘上挪来挪去,仿佛这样就可以找到一个突破口,让我把心里所想的一三五七九一个一个写出来。没有明月来装饰我的窗子,我更没有装饰别人的梦。
可是却有人正在装饰我的梦。
那是个久远的梦了。我觉得还是不要说这些话了吧,因为任何人都知道那是如何久远乃至古老的事情了,无论喜欢它的或者讨厌他的。岁月不流痕迹,却把当日那分明的黑白都刷成了迷茫的灰。谈及它谁都喜欢这么开头:“想当年我啊……”。所以我说,它确实久远,而这久远,是明明白白,不需要再加上什么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修饰。
可它又确实那样的久远,让人不得不拉长了脖子回看从前,一个踉跄就不小新跌回那个“你爱唱歌我爱笑”的年纪。那里有着这样那样一些画面,无关喜好,静静存在着,观看着一年又一年,一年老一年。
是些关于年少轻狂的画面,但更多的是12个人在一起的画面。
从那时侯开始我们在算计自己生日的同时掰着手指头数另一个人的生日,我们在牢记鼠牛虎兔的另一端熟读了白羊金牛,我们突然可以骄傲地挺起胸膛来,说:“我和XX是同一个星座的!”
更多的人是在那时候认识了希腊神话,认识了希腊,认识了印度,认识了庐山,认识了根本不存在的“沙米尔”也认识了我们明知有极大硬伤却依然道不绝口的“帕米尔”。
当一波又一波的时光把一拨又一拨的少年带往未知的远方,当一个人开始学着背起行囊走四方,观看远处的水村山郭或者大漠孤烟的时候,当小时侯种种的幼稚都开始褪色的时候,这些却顽强地保存下来了,还有那个稳稳存在的画面,12个人的画面。
我叫他们天荒地老。
我趴在电脑屏幕前面,手指绕啊绕的划出一个又一个寂寞的圈,无形间就把自己给圈死了。百无聊赖间想起的是久不碰触的物理,环绕在导线周围的那一圈圈的磁力线,环形的,找不到头,也不知哪里是尾。
我想我就是这样在逗着圈子,想找一个开头剪开岁月的千缠百结,然后顺着这细细的痕迹,去找到我到底在哪里。
高三的生活,虽然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可是喧闹与匆忙间难以演示的是一片淡淡的寂寞。我们往前冲着拥挤着,说是为了闯过那独木桥,可是谁的心里没有那一点点的揣揣不安,不安什么?却又不知道了。于是,不停息的脚步心里空缺的一角上一个止步,寂寞油然而生。
18岁的年纪是个矛盾的年龄,我们可以正襟危坐去讨论中央的政策是对是错,我们可以把头发散下来像个25岁的职业人士,我们可以在茶余饭后对今日的世界格局指手画脚,但我们的另一只脚始终在长大的门楣前徘徊不定。手里的棋子颤抖着,等得一边的茶都凉了,却迟迟不肯下子,下在另一颗棋子的面前,这么一下就轻易破掉了20岁的棋局。我站在17岁的关口,望着20岁有些物是人非的感觉。
那个是坐标啊,是一个金黄色的标志。我无法想象,3年后我开始离它越来越远的时候,我是什么心情,3年后我开始逐渐看不清那10个人的容颜,那一个人的笑脸,我是什么心情。
也许认识他们开始,我便不再年少了。认识他们那一刻,就注定了逾越20岁时的伤感。
考试完了,开始和前座瞎扯,在QQ上。我看不见他,他看不见我,像在和另一个空间的人聊着天。他突然说,那12个人很有宿命感。
我看着那一行短短的字觉得对面那个人也是有些郭敬明味道的,可是宿命,他们又何尝不知道宿命。当一年一年太阳走过那环形的轨迹,点燃光阴的引火线,当希腊神圣的神殿前那高高耸立的火钟被点燃,与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的时候,他们就明确了自己的宿命。从此他们一个一个守在各不相同的宫殿前面,带着各自的表情迎风站着,风吹破了一个时空。我们透过这个洞,把手悄悄伸进去,带出一点那个世界的温度,然后,贴在脸上。
珍惜那个洞。
我珍惜那个洞,会时不时回来看看他们,看他们在做什么。日子这么风清云淡地过去了,直到有一天,他们不在了。圣域的风还带着些许海的潮湿,一遍一遍擦过12宫的边角,微微发出怀念的声音。突然那个洞变得好空虚,从此没有了他们,看不到他们春观落英,夏赏绿荷,秋饮黄花,冬吟白雪,好寂寞。
可是却有人正在装饰我的梦。
那是个久远的梦了。我觉得还是不要说这些话了吧,因为任何人都知道那是如何久远乃至古老的事情了,无论喜欢它的或者讨厌他的。岁月不流痕迹,却把当日那分明的黑白都刷成了迷茫的灰。谈及它谁都喜欢这么开头:“想当年我啊……”。所以我说,它确实久远,而这久远,是明明白白,不需要再加上什么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修饰。
可它又确实那样的久远,让人不得不拉长了脖子回看从前,一个踉跄就不小新跌回那个“你爱唱歌我爱笑”的年纪。那里有着这样那样一些画面,无关喜好,静静存在着,观看着一年又一年,一年老一年。
是些关于年少轻狂的画面,但更多的是12个人在一起的画面。
从那时侯开始我们在算计自己生日的同时掰着手指头数另一个人的生日,我们在牢记鼠牛虎兔的另一端熟读了白羊金牛,我们突然可以骄傲地挺起胸膛来,说:“我和XX是同一个星座的!”
更多的人是在那时候认识了希腊神话,认识了希腊,认识了印度,认识了庐山,认识了根本不存在的“沙米尔”也认识了我们明知有极大硬伤却依然道不绝口的“帕米尔”。
当一波又一波的时光把一拨又一拨的少年带往未知的远方,当一个人开始学着背起行囊走四方,观看远处的水村山郭或者大漠孤烟的时候,当小时侯种种的幼稚都开始褪色的时候,这些却顽强地保存下来了,还有那个稳稳存在的画面,12个人的画面。
我叫他们天荒地老。
我趴在电脑屏幕前面,手指绕啊绕的划出一个又一个寂寞的圈,无形间就把自己给圈死了。百无聊赖间想起的是久不碰触的物理,环绕在导线周围的那一圈圈的磁力线,环形的,找不到头,也不知哪里是尾。
我想我就是这样在逗着圈子,想找一个开头剪开岁月的千缠百结,然后顺着这细细的痕迹,去找到我到底在哪里。
高三的生活,虽然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可是喧闹与匆忙间难以演示的是一片淡淡的寂寞。我们往前冲着拥挤着,说是为了闯过那独木桥,可是谁的心里没有那一点点的揣揣不安,不安什么?却又不知道了。于是,不停息的脚步心里空缺的一角上一个止步,寂寞油然而生。
18岁的年纪是个矛盾的年龄,我们可以正襟危坐去讨论中央的政策是对是错,我们可以把头发散下来像个25岁的职业人士,我们可以在茶余饭后对今日的世界格局指手画脚,但我们的另一只脚始终在长大的门楣前徘徊不定。手里的棋子颤抖着,等得一边的茶都凉了,却迟迟不肯下子,下在另一颗棋子的面前,这么一下就轻易破掉了20岁的棋局。我站在17岁的关口,望着20岁有些物是人非的感觉。
那个是坐标啊,是一个金黄色的标志。我无法想象,3年后我开始离它越来越远的时候,我是什么心情,3年后我开始逐渐看不清那10个人的容颜,那一个人的笑脸,我是什么心情。
也许认识他们开始,我便不再年少了。认识他们那一刻,就注定了逾越20岁时的伤感。
考试完了,开始和前座瞎扯,在QQ上。我看不见他,他看不见我,像在和另一个空间的人聊着天。他突然说,那12个人很有宿命感。
我看着那一行短短的字觉得对面那个人也是有些郭敬明味道的,可是宿命,他们又何尝不知道宿命。当一年一年太阳走过那环形的轨迹,点燃光阴的引火线,当希腊神圣的神殿前那高高耸立的火钟被点燃,与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的时候,他们就明确了自己的宿命。从此他们一个一个守在各不相同的宫殿前面,带着各自的表情迎风站着,风吹破了一个时空。我们透过这个洞,把手悄悄伸进去,带出一点那个世界的温度,然后,贴在脸上。
珍惜那个洞。
我珍惜那个洞,会时不时回来看看他们,看他们在做什么。日子这么风清云淡地过去了,直到有一天,他们不在了。圣域的风还带着些许海的潮湿,一遍一遍擦过12宫的边角,微微发出怀念的声音。突然那个洞变得好空虚,从此没有了他们,看不到他们春观落英,夏赏绿荷,秋饮黄花,冬吟白雪,好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