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影彼岸吧 关注:11贴子:582
  • 2回复贴,共1

【转载】祭文·十二个人的天荒地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空(百度大神偶怕了你····)


1楼2009-01-31 20:52回复
    我翘着脚歪坐在屏幕前面,有点发烫的手在键盘上挪来挪去,仿佛这样就可以找到一个突破口,让我把心里所想的一三五七九一个一个写出来。没有明月来装饰我的窗子,我更没有装饰别人的梦。 
    可是却有人正在装饰我的梦。 
    那是个久远的梦了。我觉得还是不要说这些话了吧,因为任何人都知道那是如何久远乃至古老的事情了,无论喜欢它的或者讨厌他的。岁月不流痕迹,却把当日那分明的黑白都刷成了迷茫的灰。谈及它谁都喜欢这么开头:“想当年我啊……”。所以我说,它确实久远,而这久远,是明明白白,不需要再加上什么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修饰。 
    可它又确实那样的久远,让人不得不拉长了脖子回看从前,一个踉跄就不小新跌回那个“你爱唱歌我爱笑”的年纪。那里有着这样那样一些画面,无关喜好,静静存在着,观看着一年又一年,一年老一年。 
    是些关于年少轻狂的画面,但更多的是12个人在一起的画面。 
    从那时侯开始我们在算计自己生日的同时掰着手指头数另一个人的生日,我们在牢记鼠牛虎兔的另一端熟读了白羊金牛,我们突然可以骄傲地挺起胸膛来,说:“我和XX是同一个星座的!” 
    更多的人是在那时候认识了希腊神话,认识了希腊,认识了印度,认识了庐山,认识了根本不存在的“沙米尔”也认识了我们明知有极大硬伤却依然道不绝口的“帕米尔”。 
    当一波又一波的时光把一拨又一拨的少年带往未知的远方,当一个人开始学着背起行囊走四方,观看远处的水村山郭或者大漠孤烟的时候,当小时侯种种的幼稚都开始褪色的时候,这些却顽强地保存下来了,还有那个稳稳存在的画面,12个人的画面。 
    我叫他们天荒地老。 
    我趴在电脑屏幕前面,手指绕啊绕的划出一个又一个寂寞的圈,无形间就把自己给圈死了。百无聊赖间想起的是久不碰触的物理,环绕在导线周围的那一圈圈的磁力线,环形的,找不到头,也不知哪里是尾。 
    我想我就是这样在逗着圈子,想找一个开头剪开岁月的千缠百结,然后顺着这细细的痕迹,去找到我到底在哪里。 
    高三的生活,虽然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可是喧闹与匆忙间难以演示的是一片淡淡的寂寞。我们往前冲着拥挤着,说是为了闯过那独木桥,可是谁的心里没有那一点点的揣揣不安,不安什么?却又不知道了。于是,不停息的脚步心里空缺的一角上一个止步,寂寞油然而生。 
    18岁的年纪是个矛盾的年龄,我们可以正襟危坐去讨论中央的政策是对是错,我们可以把头发散下来像个25岁的职业人士,我们可以在茶余饭后对今日的世界格局指手画脚,但我们的另一只脚始终在长大的门楣前徘徊不定。手里的棋子颤抖着,等得一边的茶都凉了,却迟迟不肯下子,下在另一颗棋子的面前,这么一下就轻易破掉了20岁的棋局。我站在17岁的关口,望着20岁有些物是人非的感觉。 
    那个是坐标啊,是一个金黄色的标志。我无法想象,3年后我开始离它越来越远的时候,我是什么心情,3年后我开始逐渐看不清那10个人的容颜,那一个人的笑脸,我是什么心情。 
    也许认识他们开始,我便不再年少了。认识他们那一刻,就注定了逾越20岁时的伤感。 
    考试完了,开始和前座瞎扯,在QQ上。我看不见他,他看不见我,像在和另一个空间的人聊着天。他突然说,那12个人很有宿命感。 
    我看着那一行短短的字觉得对面那个人也是有些郭敬明味道的,可是宿命,他们又何尝不知道宿命。当一年一年太阳走过那环形的轨迹,点燃光阴的引火线,当希腊神圣的神殿前那高高耸立的火钟被点燃,与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的时候,他们就明确了自己的宿命。从此他们一个一个守在各不相同的宫殿前面,带着各自的表情迎风站着,风吹破了一个时空。我们透过这个洞,把手悄悄伸进去,带出一点那个世界的温度,然后,贴在脸上。 
    珍惜那个洞。 
    我珍惜那个洞,会时不时回来看看他们,看他们在做什么。日子这么风清云淡地过去了,直到有一天,他们不在了。圣域的风还带着些许海的潮湿,一遍一遍擦过12宫的边角,微微发出怀念的声音。突然那个洞变得好空虚,从此没有了他们,看不到他们春观落英,夏赏绿荷,秋饮黄花,冬吟白雪,好寂寞。


    2楼2009-01-31 20:52
    回复
      2025-08-22 18:46: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可居然就这么过来了——我每次读到《漫友》里这句话总有些怀念的感觉。我们喜欢这样把破碎的过去咀嚼了又咀嚼,添添嘴唇,似乎还留了那么一些旧日的感觉,可是要好好品味时,却又荡然无存。真的“就”这么过来了吗?如果真的就这样轻易一步跨过,为什么手中始终紧握着阿里阿德涅的线团不愿迷路,可如果说五里一徘徊,似乎又有些做作的拼凑。我们一趟又一趟安慰着自己相见不如怀念,可谁都愿意相见,而不是用实在的手去感受虚无的怀念。 
      幻想本已虚无,怀念更在其上。 
      “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而是……” 
      今天似乎人人都喜欢用这句,犹如那动员不完的“总动员”,似乎加了这3个字就有了无穷动力,仿佛用了这句就有“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绵长。 
      其实,当距离远到已不能称为距离时,当知道怀念和不怀念已经没有区别时,我相信那才是最远的距离。 
      比如,去怀念那12个逝去的人,却从不曾存在的人。 
      可是真的没有距离吗?似乎是的,虚无和真实有什么交集?西楼望月梦阑珊,起步去迎接新的一天的那个瞬间就已经封死了虚无和真实的通道,预告只能脚踏实地地过。然而想起他们依然有一种远的感觉,不是咫尺天涯那种远,不是海枯石烂那种远,远而已,简单得透彻透明。也许竖着的那跟轴是时间,那我和他们这两个点之间是多远,超越了三维,当是可比的了吧。我很想用“光年”,但光年是有“年”字装饰的长短,不是时间,可是“年”真的太短。 
      然而他们似乎又站在我的身边,我笑时,我难过时,我寂寞时。我会看到他们的笑,他们说:“我一直在。” 
      是长还是短,我不知道。是啊,本来就是虚无的,没有距离的概念。 
      却是世上最远的距离,叫永远。 
      冥界最终消失了,我们的主人公最终胜利了。 
      坏人最终打败了,王子和公主最终到了一起了。 
      故事这么结束了,却隐隐有些残忍。 
      看惯了他们,在望不到尽头的长长石阶上来回走着的样子。 
      看惯了他们,在金色的原野上,风吹开他们眼前的头发,露出的是最干净的笑容,最爽朗的笑容,最英气的笑容,最天真的笑容,最美丽的笑容。 
      看惯了他们,在没有带伞的雨天相拥回家,亦或其实只是没带够伞——既然不够,就都不打吧。 
      看惯了他们,站在最烂漫的落樱下微笑感叹。 
      看惯了他们,在那个落红染透了天空的,凋零的花园里,落泪。 
      看惯了他们,最后的笑容。第一次那么一致的笑。那一刻就是天荒地老,不因为什么忠诚,不因为什么女神。我们是兄弟,神话时代就开始并肩作战的兄弟啊,所以,我们要一起说再见了,因为我们肯定会再见的。 
      因为画面在这里戛然而止。 
      然后我闭上眼睛,不争气得泪水止不住。 
      某种意义上,我感谢叹息墙。如果没有这段故事,也许我不会这么强烈地感觉到,他们是这样一个整体,谁是坏人,谁是好人,为什么要分?他们是一个整体,不可分。 
      所以,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就是永远,他们就是永远。不需要“我要和你在一起,直到天荒地老”。他们一直就在那里,直到地久天长,山无棱天地合,冬雷阵阵夏雨雪。 
      当他们齐刷刷站在我面前微笑时,就是永远,就是天荒地老。 
      夜晚依旧是寂寞的,因为始终缺了12个座位在心里,始终留着12个座位等12个人回来。 
       
      后记:貌似非法操作大人的《18岁开始苍老》和《流年》也是高三写的,今日读之方觉韵味。尤其是那段关于18岁和28岁距离,居然让人泪下。想我13岁开始迷圣,却始终没为他们做些什么,不由惭愧。这篇比不上《18岁开始苍老》或者《流年》,却也是一点心思了 
      谢谢先生,谢谢大牛,谢谢小撒,谢谢小蟹,谢谢小艾,谢谢沙加,谢谢老师,谢谢小米,谢谢大艾,谢谢修罗,谢谢妙妙,谢谢小鱼。 
      在我身边陪我。


      3楼2009-01-31 20: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