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2日漏签0天
第三方检测机构吧 关注:780贴子:6,524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第三方检测...吧
>0< 加载中...

富士康华南检测失效分析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阿楠子3210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针对客户样品异色现象,我们制定了测试方案,对样品表面观察使用了3D显微镜观察得出样品表面的异色为异物。并对异物做了物质分析手段,使用了FTIR测试方案,以此对NG样品OK位置材质差异分析。

测试方法:
一、表面观察:3D显微镜 (见上篇)
二、材质分析:FTIR+DSC+TGA(见上篇)
三、 异物分析:GC-MS
四、防静电袋测试:表面电阻

测试结果与分析(续)
3
3.3 GC-MS测试结果

图13 OK样品表面淋洗液GC-MS测试图
备注:本测试取一定量(溶剂用量与NG表面淋洗液分析样品一致)的溶剂淋洗OK塑料件,收集淋洗液,进行GC-MS分析。

图14 NG样品表面淋洗液GC-MS测试图
备注:本测试取一定量(溶剂用量与OK表面淋洗液分析样品一致)的溶剂淋洗NG塑料件,收集淋洗液,进行GC-MS分析。

图15 OK样品浸泡液GC-MS测试图
备注:取OK塑料件,剪碎置于样品瓶内,并加相同溶剂浸泡12h,取浸泡溶液进行GC-MS分析。

图16 防静电袋浸泡液GC-MS测试图
备注:取未使用的防静电袋,剪碎置于样品瓶内,并加相同溶剂浸泡12h,取浸泡溶液进行GC-MS分析。
由本节测试可知:
(1) OK塑料件浸泡液中发现有苯酚、磷酸三苯酯,未使用的防静电袋浸泡液中发现有芥酸酰胺,抗氧剂168和抗氧剂1076;
(2) OK塑料件和NG塑料件表面淋洗液所检测到的主要成分及其峰面积如下表;
(3) NG塑料件表面双酚A含量明显高于OK塑料件,双酚A为PC降解的产物。


3.4 DSC&TGA分析

图17 OK样品与NG样品的DSC测试图
备注:NG样品取样位置为异色位置,OK样品取样为选取相对应位置。
由图可知,NG样品与OK样品的DSC测试图谱相近。

图18 OK样品与NG样品的TGA测试图
备注:NG样品取样位置为异色位置,OK样品取样为选取相对应位置。
由图可知,NG样品与OK样品的TGA测试图谱相近。

3.5 表面电阻测试

备注:本测试为随机选取防静电袋内侧与外侧进行测试。
由表可知,未使用防静电袋内侧与外侧的表面电阻相近;使用后防静电袋外侧的表面电阻下降。

结论
4
(1) NG样品表面异色为异物导致的;
(2) NG样品表面异物的主要成分为双酚A、苯酚、磷酸三苯酯以及芥酸酰胺;双酚A为异物的最主要成分,主要来自于PC的降解;苯酚与磷酸三苯酯来自于塑料基材;芥酸酰胺来自于防静电袋;
(3)与OK样品相比,NG样品表面未发现其它特别物质,但NG样品表面的双酚A聚集较为明显且含量较高,这表明NG样品可能在外部环境、加工工艺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降解;
(4)NG样品的双酚A 聚集主要发生在外侧表面,内侧表面几乎未发现明显双酚A 聚集;
(5)OK样品外侧表面有极为轻微的双酚A 聚集,NG样品外侧OK位置也发现有一定的双酚A 聚集, NG样品外侧NG位置有明显双酚A 聚集;
(6)防静电袋的主要成份为PE,防静电袋的成份未发现异常。
建议
5
PC发生降解的可能原因包括:在加工过程中,PC受热降解或者污染物的催化作用导致PC降解;在储存过程中,PC受污染物催化作用及环境(热、光、水分等)等因素的影响发生降解。15006283576


  • 阿楠子3210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第三方检测...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