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标准化加工工艺流程主要是: 鲜叶→萎凋→烘焙→毛茶→拣剔→复焙→成品茶。
1. 鲜叶原料要求
选择晴好天气,待露水干后,根据白茶花色品种对加工鲜叶原料的要求分批及时采摘,保持鲜叶芽叶完整、匀净、新鲜和清洁,不夹带杂物。白毫银针采摘单芽或 1 芽 2 叶采后抽针,白牡丹为 1 芽 2 叶初展,芽与2 叶的长度基本相等; 贡眉、寿眉为1芽2 叶为主、兼采1芽3叶和幼嫩对夹叶,新工艺白茶为1芽2、3 叶或驻芽 2、3 叶。盛装鲜叶的器具和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无异味,严防污染; 采下的鲜叶要及时进厂加工,防止日晒雨淋,避免温热、机械损伤或有毒、有异味的物质污染鲜叶原料,鲜叶进厂后及时分类加工。
2. 鲜叶萎凋关键技术
萎凋是福鼎白茶加工中的第 1
道工序,也是最关键的工序。萎凋的目的除了蒸发鲜叶水分,达到一定干度要求之外,还伴随着鲜叶内含物发生缓慢水解、氧化等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白茶特有的外形内质特征。
萎凋的方式有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与热风加温萎凋 3 种。
A. 室内自然萎凋
环境条件: 室内自然萎凋的场所要求四面通风,无日光直射。春茶室温 18 ~ 25℃,相对湿度 70% ~80%; 夏秋茶室温 30 ~32℃,相对湿度 60% ~75%。工艺流程: 开青→萎凋架→静置萎凋→七成干→并筛→八成干→并筛。
萎凋时,鲜叶老嫩要分开,并及时进行。摊叶要轻快均匀,俗称 “开青”或 “开筛”,每个水筛摊叶量0. 5 ~1. 0 kg (春茶每筛0. 5~0. 8 kg,夏秋茶1. 0 kg),不重叠,不翻动。萎凋叶萎凋至七成干时,即当青气减退,毫色发白,叶色转灰绿,叶尖翘起呈“翘尾”状,叶缘垂卷时,进行第1次并筛即2筛并1筛,
主要是防止贴筛,促进叶缘垂卷;
萎凋叶萎凋至八成干时进行第2次并筛即再2筛并1筛,堆厚 10 ~ 15cm,主要是促进转色。2 次并筛萎凋总历时 35 ~45 h,第 2 次并筛后继续萎凋 12 ~14 h,当梗脉水分减少,叶片微软,叶色转为灰绿,达九成五干时,即可下筛烘焙。
B. 复式萎凋
所谓复式萎凋就是将日光萎凋与室内自然萎凋相结合。复式萎凋全程进行 2 ~4 次,每次 20 ~25 min,历时 1 ~2 h 日光处理。在春季早晚日光不强时轻晒,日照次数和每次日照时间长短应以温湿度的高低而定。春茶初期室外温度 25℃,相对湿度 65%左右,每次晒 25 ~30 min,晒至叶片微热时移至室内萎凋; 春茶中后期,室外温度 30℃,相对湿度 57%左右时,每次日照时间以 10 ~15 min,即移至室内自然萎凋至适度。室内温度控制在 24 ~26℃,相对湿度 64% ~80%,萎凋总历时 48 h 左右,并分别于 32 h 和 40 h 左右进行2 次并筛,至萎凋适度。
C. 热风加温萎凋
萎凋室内装设热风装置,萎凋间的室温应控制在 29 ~35℃,湿度 65% ~75%,历时 18 ~24h。温度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即开始加温1 ~6 h,室温29 ~31℃; 7 ~12 h,室温32 ~35℃; 13 ~18 h,室温30 ~32℃; 18 ~24 h,室温 29 ~30℃。当萎凋叶含水量达 16% ~20%、叶片不贴筛、茶叶毫色发白、叶色由浅转为深绿、芽尖与叶梗显翘尾、叶缘略带垂卷、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时,即可下机。由于加温萎凋时间偏短,内含物转化不完全,因此应进行一定时间的堆积后熟处理。堆积厚度 25 ~35 cm,堆中温度控制在 22~25℃左右,历时 2 ~5 h; 当叶色由碧绿转为暗绿或灰绿、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时,即可下机烘焙。
3. 轻揉捻
轻揉捻是新白茶加工过程特有的工艺,主要以轻压 (不加压)、短揉为特点。春茶轻揉 3 ~5 min,夏秋茶视情适当延长。揉捻以叶片卷缩、略成条形为适度,目的是为了增加茶汤浓度。
4. 烘焙
萎凋叶达九成干时,1 次烘焙,温度掌握在70 ~80℃,摊叶厚度4 cm 左右,历时20 min 烘至足干。萎凋叶达七八成干时,烘焙分 2 次进行: 第 1 次初焙,温度掌握在 90 ~100℃,摊叶厚度 4 cm 左右,历时 10min,下机摊晾 1 h; 第 2 次烘焙,复焙温度要低,温度掌握在 80 ~90℃左右,历时 20 min 焙至足干。
5. 拣剔
福鼎白茶拣剔相对比较简单,高档白茶主要拣去腊叶、黄叶、红张叶、粗老叶及非茶类夹杂物; 中档白茶则拣去腊叶、黄叶、粗老叶及非茶类夹杂物; 低档白茶只拣去非茶类夹杂物。
6. 复火
福鼎白茶产品在包装前须进行复火,除去超过茶叶标准要求的水分,要求含水量 5% ~6%左右。
7. 包装
包装物要求必须无异味,并具有良好防湿、保香、遮光等性能,以保证成品茶的包装质量。
1. 鲜叶原料要求
选择晴好天气,待露水干后,根据白茶花色品种对加工鲜叶原料的要求分批及时采摘,保持鲜叶芽叶完整、匀净、新鲜和清洁,不夹带杂物。白毫银针采摘单芽或 1 芽 2 叶采后抽针,白牡丹为 1 芽 2 叶初展,芽与2 叶的长度基本相等; 贡眉、寿眉为1芽2 叶为主、兼采1芽3叶和幼嫩对夹叶,新工艺白茶为1芽2、3 叶或驻芽 2、3 叶。盛装鲜叶的器具和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无异味,严防污染; 采下的鲜叶要及时进厂加工,防止日晒雨淋,避免温热、机械损伤或有毒、有异味的物质污染鲜叶原料,鲜叶进厂后及时分类加工。
2. 鲜叶萎凋关键技术
萎凋是福鼎白茶加工中的第 1
道工序,也是最关键的工序。萎凋的目的除了蒸发鲜叶水分,达到一定干度要求之外,还伴随着鲜叶内含物发生缓慢水解、氧化等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白茶特有的外形内质特征。
萎凋的方式有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与热风加温萎凋 3 种。
A. 室内自然萎凋
环境条件: 室内自然萎凋的场所要求四面通风,无日光直射。春茶室温 18 ~ 25℃,相对湿度 70% ~80%; 夏秋茶室温 30 ~32℃,相对湿度 60% ~75%。工艺流程: 开青→萎凋架→静置萎凋→七成干→并筛→八成干→并筛。
萎凋时,鲜叶老嫩要分开,并及时进行。摊叶要轻快均匀,俗称 “开青”或 “开筛”,每个水筛摊叶量0. 5 ~1. 0 kg (春茶每筛0. 5~0. 8 kg,夏秋茶1. 0 kg),不重叠,不翻动。萎凋叶萎凋至七成干时,即当青气减退,毫色发白,叶色转灰绿,叶尖翘起呈“翘尾”状,叶缘垂卷时,进行第1次并筛即2筛并1筛,
主要是防止贴筛,促进叶缘垂卷;
萎凋叶萎凋至八成干时进行第2次并筛即再2筛并1筛,堆厚 10 ~ 15cm,主要是促进转色。2 次并筛萎凋总历时 35 ~45 h,第 2 次并筛后继续萎凋 12 ~14 h,当梗脉水分减少,叶片微软,叶色转为灰绿,达九成五干时,即可下筛烘焙。
B. 复式萎凋
所谓复式萎凋就是将日光萎凋与室内自然萎凋相结合。复式萎凋全程进行 2 ~4 次,每次 20 ~25 min,历时 1 ~2 h 日光处理。在春季早晚日光不强时轻晒,日照次数和每次日照时间长短应以温湿度的高低而定。春茶初期室外温度 25℃,相对湿度 65%左右,每次晒 25 ~30 min,晒至叶片微热时移至室内萎凋; 春茶中后期,室外温度 30℃,相对湿度 57%左右时,每次日照时间以 10 ~15 min,即移至室内自然萎凋至适度。室内温度控制在 24 ~26℃,相对湿度 64% ~80%,萎凋总历时 48 h 左右,并分别于 32 h 和 40 h 左右进行2 次并筛,至萎凋适度。
C. 热风加温萎凋
萎凋室内装设热风装置,萎凋间的室温应控制在 29 ~35℃,湿度 65% ~75%,历时 18 ~24h。温度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即开始加温1 ~6 h,室温29 ~31℃; 7 ~12 h,室温32 ~35℃; 13 ~18 h,室温30 ~32℃; 18 ~24 h,室温 29 ~30℃。当萎凋叶含水量达 16% ~20%、叶片不贴筛、茶叶毫色发白、叶色由浅转为深绿、芽尖与叶梗显翘尾、叶缘略带垂卷、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时,即可下机。由于加温萎凋时间偏短,内含物转化不完全,因此应进行一定时间的堆积后熟处理。堆积厚度 25 ~35 cm,堆中温度控制在 22~25℃左右,历时 2 ~5 h; 当叶色由碧绿转为暗绿或灰绿、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时,即可下机烘焙。
3. 轻揉捻
轻揉捻是新白茶加工过程特有的工艺,主要以轻压 (不加压)、短揉为特点。春茶轻揉 3 ~5 min,夏秋茶视情适当延长。揉捻以叶片卷缩、略成条形为适度,目的是为了增加茶汤浓度。
4. 烘焙
萎凋叶达九成干时,1 次烘焙,温度掌握在70 ~80℃,摊叶厚度4 cm 左右,历时20 min 烘至足干。萎凋叶达七八成干时,烘焙分 2 次进行: 第 1 次初焙,温度掌握在 90 ~100℃,摊叶厚度 4 cm 左右,历时 10min,下机摊晾 1 h; 第 2 次烘焙,复焙温度要低,温度掌握在 80 ~90℃左右,历时 20 min 焙至足干。
5. 拣剔
福鼎白茶拣剔相对比较简单,高档白茶主要拣去腊叶、黄叶、红张叶、粗老叶及非茶类夹杂物; 中档白茶则拣去腊叶、黄叶、粗老叶及非茶类夹杂物; 低档白茶只拣去非茶类夹杂物。
6. 复火
福鼎白茶产品在包装前须进行复火,除去超过茶叶标准要求的水分,要求含水量 5% ~6%左右。
7. 包装
包装物要求必须无异味,并具有良好防湿、保香、遮光等性能,以保证成品茶的包装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