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不少人对学工部、团委所谓“政绩”啧啧称叹喋喋不休之时,我愿意充当一个不受这些人欢迎的角色,去泼脏水,去揭脓疮,顺便再向这些文化群小们当头棒喝:一群当不够奴才的混蛋!极端自私的专制让学院没有生气、没有生命。我觉得,学工部、团委整体上的“忧患意识”比较强,只是这“忧患意识”首先考虑的并不是学生利益诉求,而是将其之私凌驾于学院发展之上,关注的只是如何让其 “稳定、稳定、再稳定”,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学院的发展机遇也就必然接二连三地“涛声远去”了,正可谓极端自私的专制让优秀人才没有机遇。
然而,为了“稳定”,满清统治者顾不得这些。
2003年学子居覆灭;
2004年因食堂问题“学生起义”又被扑灭,其情况依旧没有改善。
2004年未,成立学团部,严格限制学团发展,很多学团转入地下。
2005年学院本部一塌糊涂…………
学生是根本,这的确不错,然而死死抱住这一条,让学生老老实实地“经营”课本,限制学团(主要限制经费,如对学子居),不准反对,成了学工部、团委的一种“传家法宝”。为社团的事,团委的心态十分犹豫,从动机上来看是尽量限制,为此从建院到今天,社团或并或散,反反复复,总的原因是学生的渴求极强,而团微的担心顾虑也极深。这种担心顾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现在的刘女士,她在位的二年,召开了团代会和学代会,表面上民主了,实际上更加专制。
其实不光社团一方面,其实很多事物如能正常发展,都可成为突破口,进而成为学生自强的一种机遇。但是,学工部、团委绝对不要什么革命的导火索,哪怕从此这个学院一跃会跳入龙门!不,学工部、团委梦寐以求的,是其膝下永远跪着时刻愿为其肝脑涂地的糊涂学生,永远舒舒服服地当着那被拥着、“抬着”、呵护着的“主子”。
在学工部、团委看来,危及他们的还有甚于“起义”的,这就是我们学生里少数人的异端思想,有了这些思想将必然生出反骨,于是便有了一系列的禁止文学社成立,不过现在文学社在涿州如火如荼,但不给经费,使其发行不了刊物,使其成不了气候。
一个学院的停滞,一个学生们噤若寒蝉,势必影响到学院整体的活力。其实,当我们来到这个学院,却已发现这个国家已经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成了一个各方面人才都极为缺乏的衰世,除了才偷才盗都不少见的学院。学工部、团微使学院已撒手西去,我们明显地感觉到: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早已已经是沉沉暮气了――
楼阁参差未上灯,菰芦深处有人行。
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 。
还是那个部,回首已经两年。那个部应该让人警醒,让人深思,让人觉醒。
又一次想到那个部,使我感觉到一种后怕:政治的惰怠、残酷、自私和腐朽,加上学生心灵的冷漠、闭塞、自大和麻木,已经葬送学院的发展前景。
又一次想到那个部,使我感觉到一种庆幸:一个经历过掉下悬崖后的群体,已变得清醒,正恢复着元气,她渴望着更加强壮与成熟,也就是说,她渴望着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