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547,099贴子:16,877,233
  • 13回复贴,共1

是非说.真假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是与非。都是因为约定俗成了。
“骑士这个单词读什麽→KNIGHT”“克耐特”“错,读‘[nait]’”
就好比为什麽叫伞“伞”,而不叫它“鞋”。
如果有一天,有人发现了一个真相,而与现实生活中所有人的观念不一致,就会遭到鄙夷。
尽管是对的,却也会被认为是错的。这就是对与错。
记得有篇古文貌似讲一个狂泉,喝了它泉水的人都会疯。而所有人都去喝了只有一个人没去喝。
除了那个人,都疯了。而他却被那些疯了的人以为是疯子。
这个世界不存在主观的对错。什麽“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从未了解到任何事物的本质。也了解不了。
N百年前牛顿提出三大定律,而几百年后,爱因斯坦又提出了相对论,打破了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最终爱因斯坦应该算是胜出了吧。也不知道他当年花费了怎样多的精力才说服芸芸众生的。
可又怎知道,那一定是对的呢?而再过几百年几千年,又不知会出来个谁谁谁,再次把这一切推翻。
我们只能愚昧地跟从现在所公认的所谓对的理论。
任何一点的反驳所需要承载的都可能是不堪入目的重击。
若是我发现了时光机,告诉别人,别人大概会不以为然地说:时光机?我还有X战机叻。
但要是很久以后,真的出现了时光机,是怎样的情况也就不言而喻了。
是非对错永远是少数服从多数的。
然而,若真的分清它们了,那这个世界将伴随著混乱灭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与假。都仅仅是我们的假设。
如果凡是去猜疑,那讲会深入沼泽,无法自拔。也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精神分裂了。
就像鲁迅的<狂人日记>的主人公那样。
如果对他说: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啊。他大概会说:你又怎知道了它的真假呢?
的确我们都不知道。
不能确定任何一件事是对自己没有影响或没有伤害的。不能确定任何一个人是真实地不会背叛的。
除了自己。
我们从来都是让一重又一重的假设牵著鼻子走。每一个分析也都是假设那些都是真话、那些都是事实。
我不知道我所感知到的这个世界怎样的,但必须先要相信,一切都是真实的。
也只有这样假设,才能够一步接著一步走下去。如走迷宫时的右手法则。
相信真实,所面临的只有一种情况,而相信虚假,所面临的却是无边无际的遐想。
我们大概永远也想象不出自己到底身处何种阴谋里。
嗯,必须这样做。尽管有可能是死胡同。是死胡同回头重走就好。
不然只会像狂人那样,在树状图的每一次选择中,都走向不归路。
最终落入猜疑的百慕大三角。
与对与错一样,我们亦无需刻意地寻求真与假。那些都是宇宙尽头的事。
___THE END_____________
当做新人报道好了。非学术性,只是随感。
欢迎质疑,但不要用肮脏的话语毁了我的帖子。


1楼2009-01-22 22:22回复
    欢迎楼主来到哲学吧,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钢铁拳渣
    贴吧拳王争霸赛中累计获取10场胜利,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辽宁2楼2009-01-23 00:27
    回复
      2025-08-04 18:12: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法拉客,也蛮搞笑,呵呵


      3楼2009-01-23 00:33
      回复
        难的是不去辩解。


        4楼2009-01-23 09:25
        回复
          对 错 是个局限人类发展的定义。


          5楼2009-01-23 15:33
          回复
            年年有鱼


            6楼2009-01-23 15:35
            回复
              • 124.237.9.*
              是非之是非,有真假之是非,真假之真假,有是非之真假,同耶?不同也,是非,人之念。真假,实之鉴。


              7楼2009-01-23 20:57
              回复
                5 回复:是非说.真假说 
                 对 错 是个局限人类发展的定义。 
                 
                 
                 作者:QuellaQueen 2009-1-23 15:33   回复此发言 
                ---------------------------------------------------
                你这么说的时候就认为这么说是对的 你能否认吗?


                IP属地:辽宁8楼2009-01-23 21:28
                回复
                  2025-08-04 18:06: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如果你发明时光机了后,能不能让我做个见证人?


                  9楼2009-01-23 21:30
                  回复
                    TO8L。不否认。但...你的问题...用意何在?
                    TO9L。好呀~


                    10楼2009-01-29 20:52
                    回复
                      你所说的,以前我也有类似的看法,但过后我却找到了名与质之间的关系。以下供你参考。
                      名篇
                      我这里说的名是第一次的命名,第一次命名是决定性的,并决定了其质(禀赋)。由于万物都各有不一样的命,所以名起了一个规范的作用。但,后来人却习惯把其名偏离于其本质。例子在下面会提到。
                      名与质相等时,如滑鼠是这个样的,不能说键盘是滑鼠。名与质不相等时,如买璞的故事。由此可见,名是会变的,但质是不变的。你说滑鼠不是滑鼠,但其实滑鼠还是滑鼠,所以当你要证明滑鼠不是滑鼠时,最好用非滑鼠来说明滑鼠不是滑鼠。
                      然而,第一次命名是重要的,第一次命名把精神赋予质了。怎么说呢?打个比喻,如果你不把A叫成滑鼠或把A命名,你就不能分辨A和其他东西之间的区别。
                      知道了这个,也是会有困惑的,就是定义。善的定义是什么?做好事,帮助人。做好事,帮助人的定义是什么?让别人方便,觉得快乐。方便的定义是什么?快乐的定义又是什么?
                      看到吗?这只能无限推演。当A被定义成B,B就出现了,而B就需要被定义成C才能诠释A,而当B被定义C了,C又需要被定义才能诠释B。所以说,凡是被定义的,就一定会变。
                      看到这里,你知道我要说什么了吗?
                      没错,如老子所说,名可名,非常名。
                      以前写了一篇《名与质》,可作此篇的参考:
                      先说个故事吧。 
                      郑国人称没有加工的玉石为“璞”,周国人称没有腌制的鼠肉为“朴”。一个周国人怀揣着朴拜访郑国的商人时说:“想买朴吗?”郑国商人说:“想啊。”(那周国人)拿出朴来,(郑国商人)一看,原来是鼠肉,于是谢绝不要。 
                      这是言语不通所致的吗? 
                      再说一个故事吧。在一个村庄里的社庙里,有一个神秘人放了一个盒子在那里,盒子里不懂放了什么,也不许人打开来看,过后就走了。这时,原本朴实的 村庄有了话题了,众人都议论纷纷。有人说盒子里有金银财宝,有人说是不祥之物,有人说里面是空的,有人一打开就能知道这个世界的秘密,等等。所以,为了方 便沟通,人们就把盒子里的“东西”命名了。有人说是“天之物”、有人说是“地之火”、有人说是“穴之空”、有人说是“聚宝盆”、有人说是“古之秘”,等 等。 
                      这个故事没有结尾,因为这一直在发展。到了现在也一样。 
                      质,如果不经外力来改变是不变的。而名就会一直变。做善事帮助别人,其本质是不变的。这时有人却说做善事不过是虚伪的表现,名变了。这时又有人说做善事不过是为了骗取名声,名又变了。这时也有人说做善事能帮助别人,本身又能感到快乐,多好啊!名又变了。 
                      对,这就是我的主题:“质不变,名变。名变了,质就分不清了,就有了真质和假质之分。” 
                      语言,文字,是一种普遍的传达名与质的工具,而却往往不能尽然地表达出其名的本质。于是,就有人跑出来说,认识道理要靠“顿悟”,认清是非要靠“以明”,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等等。但这些话所以靠的传达媒介往往不能摆脱语言和文字的范畴。就如我现在在写一样。 
                      文字、语言已是传达信息最好的工具了,而道理是以语言、文字来表达,而这个人所得到的道理又是从另一个事物的启发。即,“事物的启发---那个人---文字、语言---你” 
                      可知,你从文字和语言上得到的与原本事物的启发有着一定差别,而你自身又将文字和语言当作另一个事物的启发再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出来,不就是越来越脱离本真了吗? 
                      我并不是否定文字、语言的重要性,而是强调文字、语言的局限性。一个实物遭到了阳光的照射,映出了影子,难道影子就是实物吗?但没有那实物也就是没有那影子,你也不能否定阳光的重要性。 
                      我的结论和老子一样。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不言不是不说话,而是知道语言和文字的局限性,以“不说”来“说了”。
                      名篇,完。


                      11楼2009-01-29 23:02
                      回复
                        楼主,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顺着阶梯往上爬,尽管阶梯并不是完美的,总是有局限的,但是阶梯是我们唯一的依靠,我们依托于阶梯,然而不会被现在的阶梯所局限,因为我们的每一步都是更加接近完美的存在。
                        没有什么是靠的住的,但我们必须相信,因为相信是我们的阶梯,同时怀着对真理的虔诚,来对我们的相信的内容进行不断的修正。


                        12楼2009-01-29 23:21
                        回复
                          欢迎
                          感谢楼主 
                          你使我即兴了一首诗
                          喜欢的话,先把精品帖子看完吧


                          13楼2009-01-29 23:48
                          回复
                            谢谢11L.收获了!.
                            12L.赞同~
                            13L.那个诗是...?话说我最近的确在研读哲吧精品...


                            14楼2009-02-01 21: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