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一个熟悉的名字,却总是牵动着我的心。
有一个地方,它养育了我们成长,那片土地令我们每个人深深地怀恋。在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永远是我们记忆中熟悉的场面,留下了我们年少时最美好的回忆。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季,我们都倾心向往故乡的山色,我的故乡就处在沁人心脾的秦岭山中————醉美无比的商洛,马角山就是我的出生地。
马角山,景色宜人,四季分明,是我生命中一直热恋的地方。那里,山川河流伟岸蜿蜒,苍松翠柏耸立云端,犹如一排排钢铁战士,守候着这片土地。
曾记得,少年时光均是在这里度过,常常戏耍于山水之间,慢爬于林木之上,田间小路均有年少时的足迹,邻里兄弟姐妹,老幼尊辈,其乐融融,那时无不欢乐!
近几年,我很少回到故乡。这几日,西安暑热难奈,闲来无事,驱车归故里。故乡马角山的天气很是不错,家乡的凉爽劲真是舒适无比,非常的惬意。
不知不觉,已在老家呆了半个月。其中,也经历了村子里的几件事:本村最长寿的老人之一任长安老汉去世了,那是我回村的第三天,他享年92岁,他的离去让我深深的怀念。
从小记事起,我大半时间就是听着老人家口中的故事长大。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他,经历了旧社会与新社会的种种变迁,也经历了人世的许多悲苦,一生养育了七个子女,他本人就是一本书,见证与记录着马角山方方面面的变化。历史的变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同时也启示着我的人生。
十年
十年前,喜欢扎堆于长辈人群中的我第一个学会了老人牌,和老人家们打成一片,玩的是不亦乐乎,深讨他们欢心。当时,还处在校园中的我比同龄人更了解老一辈们的艰辛,在那个时候,就是这群老人手把手教会了我花花牌。在他们身上,简朴,热情,包容……都深深地影响着我。
十年了,弹指一挥间,身边也发生了许多的事,十几位老人的相继离去,千言万语只能化作深深的怀念。他们身上的某种精神却一直激励着我,缅怀他们让心灵多了一份宁静与守望,我无法让时光倒流,但有一种力量却时常在身边。至今,记忆的深处那些一一离开的老人家们,他们的容颜依稀犹如昨天。
路在何方
回来的第十天,我亲身经历了故乡马角山庄稼人的疾苦,亲眼目睹了父辈们的辛酸史。
最近几年,马角山种田成为了一个重灾区,当地庄稼人更是苦不堪言,辛辛苦苦种的庄稼眼看就是收获的季节,却遭受成群野猪的肆意糟蹋,这令庄稼人寝食难安,夜不能寐。白天,他们忙活于田间,晚上,还得去庄稼地里看野猪,昼夜休息不好。
以前,野猪极少,见人就跑,山里的庄稼田不用看。而现在,野猪成群结队昼夜出动,肆意妄为之胆大令人不寒而栗,不但不怕人,而且伤人事件频繁发生,使得当地百姓憎恶至极,而当地政府却没有任何防范措施。
时下,非种田人,不知百姓疾苦,走马观花怎能真正了解农户实际情况。
扶贫
自从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地方政府的主要作为又体现在哪里?是否真正做到精准扶贫了?扶贫难道只是地方政府的一句口头禅吗?百姓为何会产生怀疑?难道政府不应该反思一下吗?如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上传下达够明确,百姓又怎会在富裕的道路上走的如此艰辛呢?
对于马角山的庄稼人来说,他们也许只是全国贫困山区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致富是他们的一种渴望,几代人的努力,贫困还是受到文化,教育,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至今通信仍是问题!前几年的退耕还林石沉大海,了无音讯,这几年的精准扶贫又让大家失望至极!苦了百姓谁之过?
据此,普通的庄稼户一年收入按常规来计算:
每年种子:16袋*32元=512元(每袋2斤)
化肥:16袋*43元=688元
玉米收成:3000斤*0.8元=2400元
2400—(512+688)=1200(元)
这还不包含人工费用等在内,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物价来说,粮食价格确实低的可怜,农户依靠种田致富前程堪忧!地方政府及村干部的作为尤为重要,而我们看到的真实情况是什么呢?
故乡山色牵动故乡人,马角山的明天会怎样?大家充满期待!
2017年8月8日于故乡马角山
有一个地方,它养育了我们成长,那片土地令我们每个人深深地怀恋。在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永远是我们记忆中熟悉的场面,留下了我们年少时最美好的回忆。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季,我们都倾心向往故乡的山色,我的故乡就处在沁人心脾的秦岭山中————醉美无比的商洛,马角山就是我的出生地。
马角山,景色宜人,四季分明,是我生命中一直热恋的地方。那里,山川河流伟岸蜿蜒,苍松翠柏耸立云端,犹如一排排钢铁战士,守候着这片土地。
曾记得,少年时光均是在这里度过,常常戏耍于山水之间,慢爬于林木之上,田间小路均有年少时的足迹,邻里兄弟姐妹,老幼尊辈,其乐融融,那时无不欢乐!
近几年,我很少回到故乡。这几日,西安暑热难奈,闲来无事,驱车归故里。故乡马角山的天气很是不错,家乡的凉爽劲真是舒适无比,非常的惬意。
不知不觉,已在老家呆了半个月。其中,也经历了村子里的几件事:本村最长寿的老人之一任长安老汉去世了,那是我回村的第三天,他享年92岁,他的离去让我深深的怀念。
从小记事起,我大半时间就是听着老人家口中的故事长大。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他,经历了旧社会与新社会的种种变迁,也经历了人世的许多悲苦,一生养育了七个子女,他本人就是一本书,见证与记录着马角山方方面面的变化。历史的变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同时也启示着我的人生。
十年
十年前,喜欢扎堆于长辈人群中的我第一个学会了老人牌,和老人家们打成一片,玩的是不亦乐乎,深讨他们欢心。当时,还处在校园中的我比同龄人更了解老一辈们的艰辛,在那个时候,就是这群老人手把手教会了我花花牌。在他们身上,简朴,热情,包容……都深深地影响着我。
十年了,弹指一挥间,身边也发生了许多的事,十几位老人的相继离去,千言万语只能化作深深的怀念。他们身上的某种精神却一直激励着我,缅怀他们让心灵多了一份宁静与守望,我无法让时光倒流,但有一种力量却时常在身边。至今,记忆的深处那些一一离开的老人家们,他们的容颜依稀犹如昨天。
路在何方
回来的第十天,我亲身经历了故乡马角山庄稼人的疾苦,亲眼目睹了父辈们的辛酸史。
最近几年,马角山种田成为了一个重灾区,当地庄稼人更是苦不堪言,辛辛苦苦种的庄稼眼看就是收获的季节,却遭受成群野猪的肆意糟蹋,这令庄稼人寝食难安,夜不能寐。白天,他们忙活于田间,晚上,还得去庄稼地里看野猪,昼夜休息不好。
以前,野猪极少,见人就跑,山里的庄稼田不用看。而现在,野猪成群结队昼夜出动,肆意妄为之胆大令人不寒而栗,不但不怕人,而且伤人事件频繁发生,使得当地百姓憎恶至极,而当地政府却没有任何防范措施。
时下,非种田人,不知百姓疾苦,走马观花怎能真正了解农户实际情况。
扶贫
自从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地方政府的主要作为又体现在哪里?是否真正做到精准扶贫了?扶贫难道只是地方政府的一句口头禅吗?百姓为何会产生怀疑?难道政府不应该反思一下吗?如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上传下达够明确,百姓又怎会在富裕的道路上走的如此艰辛呢?
对于马角山的庄稼人来说,他们也许只是全国贫困山区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致富是他们的一种渴望,几代人的努力,贫困还是受到文化,教育,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至今通信仍是问题!前几年的退耕还林石沉大海,了无音讯,这几年的精准扶贫又让大家失望至极!苦了百姓谁之过?
据此,普通的庄稼户一年收入按常规来计算:
每年种子:16袋*32元=512元(每袋2斤)
化肥:16袋*43元=688元
玉米收成:3000斤*0.8元=2400元
2400—(512+688)=1200(元)
这还不包含人工费用等在内,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物价来说,粮食价格确实低的可怜,农户依靠种田致富前程堪忧!地方政府及村干部的作为尤为重要,而我们看到的真实情况是什么呢?
故乡山色牵动故乡人,马角山的明天会怎样?大家充满期待!
2017年8月8日于故乡马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