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一座长坂,施施然横贯数十里,西北接荆山重峦,东南临旷野大泽,西南有当阳古城,古城当荆山之阳,为故楚北壁重镇,汉兴以来,自荆州往江陵的大路截弯取直,道路向东移了二十余里,南北的车旅如非必要,一般不入当阳。
从当阳城东流的小河在原野上蜿蜒流淌,往下数十里都在当阳县境,人称当阳河,官道从北而来,遭遇到当阳河之后,飞架起一座木桥,木桥以巨石为基,巨木为板,宽丈许,能对过车马,长十余丈,两边曾有护栏,如今风雨侵蚀,木质的护栏早已腐朽剥落,只偶尔露出几根残刺,这就是当阳桥。
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军二十几万南下荆州,仓促间抢先继位的刘琮座尚未稳就举州投降,九月,后汉以来权力最隆盛的丞相曹孟德抵达襄阳,荆州落入曹操之手。
其时刘备所率部卒万余人,荆北百姓十五六万人,将将走到当阳县境,离江陵还有百里路途,如若轻骑快马,一日可取江陵。
当时的江陵,据说囤积了荆州近一半的钱粮,足以支撑十万军队一到两年的战斗,而且江陵之南有广袤的疆土,若是先主能以江陵为基点,统帅南荆州百万民众与曹操争雄,胜负一时难料。
曹操治政诡伪,用兵果决,一旦察觉刘备的意图,其所作所为简直令人发指。
所有的曹军包括荆州降军,在襄阳附近百里之内的,一日之内在襄阳聚齐,在这近二十万的大军中遴选出六万人,务必要求是能强突强袭的精锐,诸如虎豹骑、夏侯渊的飞鼠军,诸子良将的亲卫营,各统兵大将部下号称“军首”的序列,无论步骑,限步兵两日,骑兵一日,必须赶到当阳长坂,为了行动的隐秘,步兵都走荆山故道,先行一日,务必在豫州军发现之时次第投入战斗,一举剪灭刘备以下所有豫匪。
为确保一击成功,曹操不辞劳苦,亲率丞相府文武随军急行,于战斗发起之初就赶到景山统筹战斗。
这是一场绝对优势对绝对劣势的战斗,豫州军虽然以战斗力强悍著称于世,可是曹军纵横中北大地,随便那支军队都是冠绝一时的强军翘楚,而降临到长坂坡的曹军,是这些翘楚强军中的翘楚强军,只有那五千的荆州军战力相对弱一些,那主要也是指蔡中蔡和的两千军队,文聘的三千精锐亲卫可是谁都不能小觑的。
由于豫州军早有拼死一战的准备,而且作为先导官的文聘在遭遇刘备之后选择了规避,这导致先期到达的曹军遭受重创,两个千人营被完全打残,这不是我后来冲阵时那种杀几个人就走,那是数千精兵暴起,数人杀一人,几次绞杀后,还能活下来的曹军那简直就是幸运女神眷顾了。
在曹操的指挥下,曹军从各个方向的数十条道路沿不同路线进入长坂坡,多年以后,当日许多在曹操身边的幕官都记不清曹操到底发出了多少的指令,因为这数十上百股的曹军规模有大小,路途有远近,目的各不同,有的是要寻找豫州军的主力作战,有的是要围裹住荆北百姓不让他们继续难逃,有的是要寻觅豫州军或者豫州府的星散人众,务求不让一个人漏网。
在曹军精兵猛将潮水般一浪高过一浪的冲击下,豫州军预置的五道防线在一个时辰内被全部冲垮,一次次惨烈的战斗让豫州军五千将士把鲜血洒在了坂西北的山林之间,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曹军主力先后投入的三万大军全部受到重创,当战斗基本停歇之后,本来就疲敝之极的他们不得不选择了就地休息,这多半天的时间给了我机会,让我在长坂坡几进几出,终于成功救得甘夫人和阿斗。
激战的结果是刘备走脱,当时夜色如墨,苍茫的长坂栎林中人潮奔涌,茫然奔走的荆州百姓形成了一股又一股洪流,追逐搜索的曹军很快迷失在群山峻岭之间,失去了刘备的踪迹。
在激战之初,豫州军的一支骑军来去如风,上千人在奔马上飞射,那箭阵如暴雨骤袭,给曹军步骑造成了极大杀伤,当曹军攻陷长坂之后,这支骑军却神秘的消失了踪影。
刘备在张飞的保护下杀出了长坂重围,趁着夜色逃过了当阳桥,再回首时,豫州府和豫州军残存的人马只有数百人,重将幕僚只有孙乾、徐庶、诸葛亮、陈到等人,那东吴的使者鲁肃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