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虾吧 关注:14,960贴子:8,500
  • 11回复贴,共1

工厂化养虾池 海峡漆的使用 提高虾苗存活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传统的养殖业中,鱼池虾池的清洁维护相信是广大养殖者非常头痛的问题,常常因为池壁不能彻底被清洁,导致细菌、藻类不断滋生,污染水质,降低水中溶解氧含量,从而使幼苗染病甚至死亡,大大降低幼苗的成活率,挽救生病的幼苗、重新清洁水质、维护修整水池成为养殖业的技术难题且增加投入成本!由此池壁不能彻底被清洁,而常常造成混凝土壁面的被浸蚀,出现裂缝、隆起甚至脱落,给大量有害菌提供了滋生繁衍的场所和适宜的环境,彻底破坏了养殖水质及降低鱼苗虾苗成活率!
因此如何保护好池壁、清洁好养殖池,确保养殖环境已成为当前养殖业的当务之急!
海峡水性养殖漆,海水养虾池,养鱼池的环保型水性漆的使用彻底解决水产养殖业池壁难以清理的巨大难题!
其高科技专利配方使其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在完好干燥的池壁上涂刷海峡养殖漆虾池漆,它就会渗透到水泥壁的缝隙中并形成完好保护膜,保护池壁不会被海水腐蚀而产生的碳化、老化。


1楼2017-08-10 14:35回复


    2楼2017-08-11 11:49
    回复
      2025-08-01 09:19: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楼2017-08-15 14:38
      回复


        4楼2017-08-16 16:22
        回复
          吧主有案例吗 这怎么使用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9-05 17:24
          收起回复
            不错以前在苗厂都是海峡漆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9-07 18:31
            收起回复


              7楼2017-09-11 16:36
              回复
                【对虾肠炎在养不在于治!】
                一、肠炎原因
                肠炎是对虾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整个养殖周期都可发生。一般而言,肠炎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1、细菌感染。
                近年来爆发性虾病主要以细菌性疾病为主,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被普遍认为会引起对虾肠炎。当这些致病菌在肠道菌群中占据数量优势时,就会引发肠炎。因此,在感染病菌前,需要提前打造肠道有益菌群,彼此竞争、抑制,保持稳定的动态平衡。众多一线高手验证,从放苗开始即拌喂活菌制剂,对虾肠道更健康,发病几率更小。
                2、藻毒素。
                据一线观察,池塘出现有害藻相后,虾子发生肠炎是大概率事件。实际上,在养殖过程中有一定比例的有害藻是较为常见的,但当有害藻在池塘中占绝对优势后,因絮凝成团或黏附饲料上被虾子摄食或有害藻衰亡释放藻毒素到水体中,才会导致对虾中毒诱发肠炎。一般而言,高盐度的土塘、高位池常见甲藻,低盐度土塘常见蓝藻爆发,容易引发肠炎。
                中晚茬为何肠炎多发?
                ①气候:中晚造养殖,一般时间在5~11月,这期间气温偏高、雨水多,容易引起不良藻相(如甲藻、蓝藻),倒藻应激、弧菌滋生等问题,肠炎更易发生。
                ②水源:5~11月多雨,河水带入大量有机质,加上养殖污水排放,外海水源条件较差,病菌滋生、有害藻横行。抽水入塘,感染风险大。
                ③投喂:中晚茬虾水温高,摄食快。养户大多本着“吃完就加”的原则,持续不断加料,加料量少则五斤,多则十多斤。长期饱食,不仅肝胰脏遭受重荷,肠道亦会拉伸变形,蠕动能力变弱;肠道粘膜损伤,发炎。
                二、肠炎症状
                n 表观症状
                发生肠炎时,对虾的消化道呈现红色,胃部最明显,肠道后部也变红或肿胀,后盲囊混浊。
                进一步恶化时,肠道出现断节,拖便等情况,病虾活力差、慢料、生长缓慢。
                严重时,肠道内无食物,肠粘膜坏死脱落,肠道内积脓或积液。肠道韧性变差,易断,虾子少量偷死。
                n 微观镜检
                正常情况下肠道上的色素细胞是呈点状,扩散较少,当虾子应激较大或者肠道发生炎症时色素细胞扩散呈雪花状,当比较严重时色素细胞与炎症发生时产生的一些氧自由基反应而呈现红色。根据对虾这一生理机制,我们对大量肠道镜检并结合养殖实际情况,初步界定了肠道健康参考标准,如下图。在排除溶氧、有害藻相、应激等环境条件影响后,发现大多数慢料对虾,基本确定为肠炎所致。肠道镜检属于异常肠道或严重异常肠道,出现扩散、发红等情况。
                三、肠炎带来的养殖问题
                n 长速慢、体质弱
                发生肠炎后,肠道对饲料营养吸收能力下降,导致虾子营养不良,出现瘦身、脱壳困难、长速慢;时间一长,体质与抗病力随之大幅度下降,出现损耗偷死或其他病害;
                n 快速败坏水质
                饲料经胃部磨碎,肝胰脏消化后,需要进一步在肠道消化、吸收。虾子肠炎后,肠道消化吸收利用少,大量需要进一步消化的微粒和可溶性蛋白直接排出水中,难以集污排出,水中快速恶化。
                四、肠炎发病情况
                现阶段正是南方高位池晚造虾养殖的关键时期,大多数养殖户已经投苗40-60天,规格主要集中在100头—400头每斤。但我们走访养殖户发现,湛江乐民、企水、北和等高位池养殖重镇约有八成左右的养殖户不同程度地存在肠炎慢料的现象。
                我们对这些池塘虾子进行肠道镜检,发现大多数出现肠炎慢料虾子,肠道色素显著扩散、模糊,甚至发红。从收集到的25口塘情况来看,除了4口塘正常吃料外(标黄色),其余塘出现慢料、白便或偷死等问题,与之对应的是肠道色素扩散、发红。
                五、预防方案
                1、缓加料、多喂菌
                天气好时,平稳加料,并定期以虾健壮发酵料代替投喂一餐,减轻虾子消化负担;天气差时,减料或停料,避免饲料污染。坚持拌喂虾健壮这一类菌种多样化的复合菌种,有利于打造肠道有益菌群,提高抗病力。
                2、少应激、多修复
                养殖过程中,应激和损伤是经常发生的,高位池高密度养殖更是如此。一方面尽量避免应激,比如水温变化、倒藻等。定期施用泡菌和钙镁佳,稳水水质。另一方面需要持续修复,坚持拌喂维生素、多糖等产品。
                3、勤排污、多换水
                环境极大影响致病因子发展和对虾体质。养殖中后期需勤排污,每天8-10次,配合换水和补菌,改善水质环境。环境改善不仅能降低肠炎发生率,也利于肠炎的恢复。


                8楼2017-11-03 16: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