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敬上,不知道能不能坚持。
大魏公主大婚,举国欢庆,城内张灯结彩,十里红装。
同日,长安城战火燃起,百姓流离失所。
元淳一袭高贵缎蓝,跌坐在战火燃过的废墟之中,双眼空洞无神。她睁大充斥着火光的双眸怔怔的看着她的新郎在他们的大婚之日和另一个女人点燃了战火,焚烧了整座长安城,熊熊的火光落在她空洞的眼睛里,炙热的火焰燃烧了她的幸福,烧毁了她生命的全部。
她的新婚就这样成了一段千古罪孽,她也成了大魏臣民流离失所的千古罪人。
熏天的火光里,她眼睁睁看着她的新郎冲破长安城的大门,慢慢消失在漫天的黄沙里。
她不明白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今天明明该是她成婚的日子,是她生命中最幸福的回忆,可是为什么一切都没有朝她预想的方向发展。为什么她最亲的父亲和最爱的男人要把她推向深渊,让她永世不能翻身?
元嵩和禁卫军破路而来,在将领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快速围成一圈,将元淳一丝不漏护在中央,把乱窜的行人驱赶离开。
人墙中央元淳眼神呆滞,浑身冰冷。元嵩心疼得紧紧抱着元淳,企图温暖她凉透骨髓的绝望。
“淳儿,哥哥带你回家。”元嵩抱起元淳,扬长而去。
元嵩穿着坚硬的盔甲,盔甲上面尖锐的铆钉,轻轻一触就会受伤,元淳的手扎在铆钉上,血流不止,可是她一点也不觉得疼,这一切颠覆得太快,她已经感觉不到任何知觉。
“我没有家了。”
她已经没有家了,她的家被她的父亲和爱人烧在了漫天大火里灰飞烟灭了,从此以后她只能浪迹天涯,四海为家。
元淳从昏迷中醒来的时候,她在一处小房之中了,身边守着一个她没见过的年轻小姑娘。她盯着悬了流苏浅穗的床顶怔怔陷入发呆,她渴望发生的一切只是一场醒得比较晚一点的噩梦,可是身上撕扯的疼痛却清醒残酷的警告她,那场活生生的梦将会在日后的岁月里疼得叫她生死不如。
她怔怔望着飘来飘去的流苏浅穗,心里很痛,但眼睛里却很涩,哭不出泪。
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她想到把自己引诱到悬崖边的父亲和把自己推进深渊的爱人,她忽然觉得她的人生可能会永远停在这一刻了。
年轻小姑娘拧着凉帕子回身看到醒来的元淳惊喜道:“公主,您醒了。”
她开口,却发现喉咙堵成一团,轻轻一动就撕扯着疼,声音沙哑得像生锈的刀:“这是哪里?”
“是暖楼。”小姑娘拿湿帕子给她擦着额心:“您喉咙伤到了,不能多说话。是裕王殿下送您过来的,殿下陪了您几天,可您昏迷得实在太久了。没能等您醒来,殿下就奉旨带人平乱去了。有人闯了大狱放出了所有的囚犯,所有的囚犯跑出来在街上肆意杀人纵火,现在长安城里一片混乱,所以皇上下旨让裕王带兵平乱。不过公主您不用担心,暖楼有重兵保护,那些人进不来的。”
她安然一笑,小声问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小姑娘眯着眼,笑容可掬:“我叫青青。”
“青青啊,真好听!”她细细的笑着,露出白洁的两排牙齿,美得明亮动人,元淳抬手轻轻向她招手,让她过来,柔声问:“青青,你多大了?”
青青脆生生答:“十四了。”
她又重复了一遍:“十四啊,真好。”
“公主,您没事吧?”
元淳摇摇头,十四岁,这个年龄真好,她都快忘了十四岁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了,是跟在燕洵后面亦步亦趋的跑还是承欢膝下在母亲面前笑。
岁月蹉跎,她今后漫长而艰辛的日子大概只有四十岁可以期待的了。
她抿了抿苍白的唇,忽而皱紧眉头,痛得闭紧了眼。
青青心慌,忙俯身下来问她:“公主,您怎么了?”
元淳没有回答,眼睛睁开神色如常。她的手快速绕到小姑娘后颈一记手刀狠狠劈下去,小姑娘猛然倒下落在她身上。
她伸手摸着青青稚嫩青涩的脸,轻轻抿唇笑着,忽而心中觉得骤疼。
“青青,对不起。”她觉得很抱歉,无辜打了一个善良的好姑娘。
可是她不打算留下,无论她是千古罪人也好,是九五至尊的公主也罢,她可以以死谢罪大魏千万臣民,但在这之前她必须要听到燕洵给她一个答案。
站在长安城外,元淳看着依然威严雄壮的长安城门缓缓吐了口气,她决心要走了。她离开的决心视死如归,无论结果如何,她再也不会回到这座城池。这座以尊贵之名囚禁她命里所有的岁月,可是今天她离开,就好像是要把过往的全部从骨血里统统剔除。
她从来没有远离过长安,所有的记忆,所有的情仇都带着这座城池的阴影,这座荒凉冷血的城池融入了她的生命,刻进了她的骨髓。她熟悉这座城池就好像熟悉自己生命的脉络一样,清晰明亮。但关于这座城,在往后的岁月里只是她永远醒不过来的梦魇。
……
……
“哥哥:
我走了,不要找我,我会回来的。
淳儿。”
元嵩平定叛乱回暖楼,元淳留给他的便只是这一句话,如今乱世,战火蔓延,她一介女流手无缚鸡之力该如何在这个世上自处。
元嵩望面前战战兢兢的小姑娘,问:“公主走之前有什么异常吗?”
青青把头埋得低低的,小声抽噎着摇头:“没……没有什么,她就…就问了…问了我的名字和年龄,说…说了两句‘真好’,然后我就被她打晕了。殿下,都是青青不好…没有照看好公主…青青有负殿下重托,请殿下治罪。”
元嵩叹了口气,悠悠道:“不怪你,她的心还没死,需要去寻得一个答案让自己从那黄梁梦中醒过来。传我命令吧,让夜卫队的人沿北行之路搜索,秘密寻找公主,不要伸张,找到之后暗中随行保护她,不要让她出事,其他的就由她去吧。”
追随的暗卫领了命令即刻消失在华光月色里。
元嵩收起便条,走到窗前推开窗,清清冷冷的华光月色细细碎碎倾落下来,照着一地的清凉。元嵩凝视北行之路忧心忡忡。
……
……
北去的路很漫长,陪伴元淳前行的只有稀疏的星辰月色和凄鸣的狼嚎鬼冽。
她一个人走得很害怕,这个时候元淳才知道,原来战争是件很险恶很肮脏的事情,它会把藏在人性美好反面的丑恶统统逼出来。
那些凶残极恶的土匪,那些赤裸裸色欲的目光,那些血流成河的横尸遍野,每每这个时候元淳心里的罪恶都会增重一分。
战争来得太触不及防,北行的路上她看到了无数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难民,那些人的存在让她觉得自己是罪无可恕的千古罪人,她应该下地狱,应该魂飞魄散用不超生。
可是,她不甘心啊,无法得到一个让她死心如灰的答案,她一点也不甘心就这样死去。
就算是要死,就算是要赎罪,她也要明明白白的死。
所以,北行的路再艰难险阻,她也咬牙坚持,不曾放弃。
百里奔赴,元淳终于在看见能眺望燕北大草原的地方追到了燕北军。她从未走过那么长那么远的路,看到燕北大军的阵营那一刻,元淳忽然觉得很累,她很想停下来歇一歇。可是,她知道自己没时间了,如果她这会停下来休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醒来,到时候他们肯定又不见了,像之前的两次那样。
在燕北军扎营的外围,她找了处水塘将蓬头垢面的自己清洗干净,打开随身携带的包袱拿出一套干净的粗布衣裳换上,梳理了头发干干净净去见燕洵。
她站在水塘边上望着燕北的方向眼神温和,元淳无数次听燕洵讲过燕北的草原,草原上纵马驰骋的不羁少年和火辣女孩,燕洵在说那些的时候眼里有耀眼明亮的光,她知道燕洵很想念那种无拘无束,仗剑天涯的生活。她曾经无数次憧憬过有朝一日她会和燕洵共拜天地,然后她求皇上金口圣开恩准她和燕洵一同回到燕北,过回他想念的那种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惬意生活。
元淳一直站在那里想着那些久远的往事一动不动,她怔怔的站着仿佛入了神静了心。她望着燕北,眼神从温和变得空洞、变得悲悯、变得绝望……最后恢复了平静。
她站在塘边一直等一直等,等到夜深人静,等到万物静息,她才转身往燕北军的军帐走去。
从水塘到军帐的这条路很短,但元淳却觉得这条很短的路承载了她漫长的一生,她的脚步很稳很沉,就像年幼学礼仪时宫中嬷嬷在她双肩上放了沉重的水壶,逼得她不得不走得沉行得稳。
她走到军营前停下脚步,怔怔望着那灯火通明的帐营,心里竟然一点也不觉得惶恐。这条路的尽头是燕洵的军帐,也是她宿命的终点。如果她害怕了停下来,她可以找个地方隐姓埋名从此过与世无争的生活,谁也无法去打扰她,哪怕与她有倾家灭仇的燕洵也不能去惊扰她。她应该这样做,这是最好的结局。可是――
不能。
她看着那营帐里的一抹光,挺拔着背那种浑然天成的贵气自身而来,她开口掷地有声:“我要见燕洵。”
……
……
元淳站在军帐中央,隔着不远不近的距离,燕洵冷冷的看着不远万里追来的元淳。虽然她只穿了粗布衣裳,但那与生俱来的贵气却是难以掩藏。他冷冷的问:“你来做什么?”
元淳淡淡对燕洵对视,心湖汹涌面无波澜:“我来要一个答案。”
燕洵厌恶的瞥开眼,不愿看她清澈懵懂的眼睛:“什么答案?”
“我要知道,你有没有真心想过要娶我?哪怕有一瞬间的犹豫和迟疑也做数。”
情情爱爱是每个年轻男女都会遭遇过的劫难,但在那些时候喜欢与爱终究是难以启齿的事,哪怕一个对视也会羞红脸庞,哪个女子会光明正大问过不知羞耻的去问。
但元淳问了,这不是不知羞耻,而是她早已视死如归。
“没有。”燕洵很决绝,很冷酷,没有一点迟疑和旋转余地。
亲口得到了答案,元淳反而平静了,她以为的那些痛苦统统没有出现,淌血的心口像是忽然就被愈合一样不再忐忑,不再剧烈跳动,元淳知道那不是伤口真正愈合,她的伤口永远也无法愈合,她只是麻木了而已。
元淳的反应出乎燕洵的意料,他以为元淳应该会哭会闹会央求他收手,再不济也会求他带她走,可是那些统统没有出现。
原来我们“以为的”从来只是“以为的”,现实的冲击和生命的成长会冲破所有的“我以为”。
我以为我会永远任性妄为,我以为我永远肆无忌惮,我以为我会比任何人都幸福,我以为我会一辈子被蒙蔽在“美好”的阴影里,我以为我的心会一直为你狂躁不安……
我以为我会永远卑微的爱着你不求回应,纵然万劫不复,纵然相思入骨,我也待你眉眼如初,岁月如故。
可是,所有的我以为都会经过宿命漫长的迁徙而归于平淡。
元淳现在就很平淡,她仿佛忘了曾经的情深似海,静静的开口:“既然如此,请燕世子提笔休书一封,至此我与世子恩断意绝。”
燕洵皱眉:“你我未行夫妻之礼便无夫妻之名,更无夫妻之实,何须多此一举。”
“虽无实无名,但媒妁之言却是天下皆知,劳烦世子了。”元淳面容平和,却一步不退。
燕洵想到什么,冷笑一声讥讽道:“你我婚约媒妁之言天下皆知,仅凭一纸休书,你就以为天下有男子敢倾心于你。”
“倾心与否不予世子评论,但求他日若老天垂怜元淳要我遇到了那白头偕老之人,元淳只求与他携手无愧于心。”元淳从袖子里摸出一块方巾铺于桌上,含唇咬指以血代墨殷血横姿一番,一封休书匆匆落成:“请世子挥笔落章。”
燕洵迟迟未动,元淳却不想再做纠缠,恍然提起了往事:“燕洵,纵然天下人负你,我也未曾负你分毫。十年情意,换你一纸休书,一点也不过分。”
元淳摊开方巾等了许久,燕洵终于拿出随身玉印盖了落款。用元淳的话来说,她用十年情意换燕洵一纸休书,一点也不过分,他可以拒绝她所有的请求,唯独对此无法惘然不顾。
元淳收了方巾转身走得决绝,头也未回,就像大婚那天在通天明火中他闯破长安城门头也不回冲出她的视线一样。
她得了休书,不再与燕洵任何牵扯,从今往后桥归桥路归路,即使再见也只是陌路生人。
仲羽等在帐外,元淳出来,她目送元淳离开,那一刻仲羽忽然对这个敌对的公主有了一丝尊敬。
帐内燕洵唤她,仲羽忙收回心神揭帘而进:“世子。”
燕洵坐在桌前仔细研究地图,头也不抬道:“你去找几个可靠的人暗中护送她回长安。”
仲羽不问缘由领命而去。
走出帐营,元淳的眼睛终于红了眼眶。
苦爱十年,她最后能为燕洵做的事就是放他自由。
燕洵,如果很多年之后你还能想得起我,希望你会因为伤害了我而有一些想念。
不悔此生种深情, 甘愿孤旅自飘零; 长恨鸳侣唯梦里, 宁负苍天不负卿!
燕洵,我爱你,至死不悔!
大魏公主大婚,举国欢庆,城内张灯结彩,十里红装。
同日,长安城战火燃起,百姓流离失所。
元淳一袭高贵缎蓝,跌坐在战火燃过的废墟之中,双眼空洞无神。她睁大充斥着火光的双眸怔怔的看着她的新郎在他们的大婚之日和另一个女人点燃了战火,焚烧了整座长安城,熊熊的火光落在她空洞的眼睛里,炙热的火焰燃烧了她的幸福,烧毁了她生命的全部。
她的新婚就这样成了一段千古罪孽,她也成了大魏臣民流离失所的千古罪人。
熏天的火光里,她眼睁睁看着她的新郎冲破长安城的大门,慢慢消失在漫天的黄沙里。
她不明白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今天明明该是她成婚的日子,是她生命中最幸福的回忆,可是为什么一切都没有朝她预想的方向发展。为什么她最亲的父亲和最爱的男人要把她推向深渊,让她永世不能翻身?
元嵩和禁卫军破路而来,在将领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快速围成一圈,将元淳一丝不漏护在中央,把乱窜的行人驱赶离开。
人墙中央元淳眼神呆滞,浑身冰冷。元嵩心疼得紧紧抱着元淳,企图温暖她凉透骨髓的绝望。
“淳儿,哥哥带你回家。”元嵩抱起元淳,扬长而去。
元嵩穿着坚硬的盔甲,盔甲上面尖锐的铆钉,轻轻一触就会受伤,元淳的手扎在铆钉上,血流不止,可是她一点也不觉得疼,这一切颠覆得太快,她已经感觉不到任何知觉。
“我没有家了。”
她已经没有家了,她的家被她的父亲和爱人烧在了漫天大火里灰飞烟灭了,从此以后她只能浪迹天涯,四海为家。
元淳从昏迷中醒来的时候,她在一处小房之中了,身边守着一个她没见过的年轻小姑娘。她盯着悬了流苏浅穗的床顶怔怔陷入发呆,她渴望发生的一切只是一场醒得比较晚一点的噩梦,可是身上撕扯的疼痛却清醒残酷的警告她,那场活生生的梦将会在日后的岁月里疼得叫她生死不如。
她怔怔望着飘来飘去的流苏浅穗,心里很痛,但眼睛里却很涩,哭不出泪。
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她想到把自己引诱到悬崖边的父亲和把自己推进深渊的爱人,她忽然觉得她的人生可能会永远停在这一刻了。
年轻小姑娘拧着凉帕子回身看到醒来的元淳惊喜道:“公主,您醒了。”
她开口,却发现喉咙堵成一团,轻轻一动就撕扯着疼,声音沙哑得像生锈的刀:“这是哪里?”
“是暖楼。”小姑娘拿湿帕子给她擦着额心:“您喉咙伤到了,不能多说话。是裕王殿下送您过来的,殿下陪了您几天,可您昏迷得实在太久了。没能等您醒来,殿下就奉旨带人平乱去了。有人闯了大狱放出了所有的囚犯,所有的囚犯跑出来在街上肆意杀人纵火,现在长安城里一片混乱,所以皇上下旨让裕王带兵平乱。不过公主您不用担心,暖楼有重兵保护,那些人进不来的。”
她安然一笑,小声问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小姑娘眯着眼,笑容可掬:“我叫青青。”
“青青啊,真好听!”她细细的笑着,露出白洁的两排牙齿,美得明亮动人,元淳抬手轻轻向她招手,让她过来,柔声问:“青青,你多大了?”
青青脆生生答:“十四了。”
她又重复了一遍:“十四啊,真好。”
“公主,您没事吧?”
元淳摇摇头,十四岁,这个年龄真好,她都快忘了十四岁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了,是跟在燕洵后面亦步亦趋的跑还是承欢膝下在母亲面前笑。
岁月蹉跎,她今后漫长而艰辛的日子大概只有四十岁可以期待的了。
她抿了抿苍白的唇,忽而皱紧眉头,痛得闭紧了眼。
青青心慌,忙俯身下来问她:“公主,您怎么了?”
元淳没有回答,眼睛睁开神色如常。她的手快速绕到小姑娘后颈一记手刀狠狠劈下去,小姑娘猛然倒下落在她身上。
她伸手摸着青青稚嫩青涩的脸,轻轻抿唇笑着,忽而心中觉得骤疼。
“青青,对不起。”她觉得很抱歉,无辜打了一个善良的好姑娘。
可是她不打算留下,无论她是千古罪人也好,是九五至尊的公主也罢,她可以以死谢罪大魏千万臣民,但在这之前她必须要听到燕洵给她一个答案。
站在长安城外,元淳看着依然威严雄壮的长安城门缓缓吐了口气,她决心要走了。她离开的决心视死如归,无论结果如何,她再也不会回到这座城池。这座以尊贵之名囚禁她命里所有的岁月,可是今天她离开,就好像是要把过往的全部从骨血里统统剔除。
她从来没有远离过长安,所有的记忆,所有的情仇都带着这座城池的阴影,这座荒凉冷血的城池融入了她的生命,刻进了她的骨髓。她熟悉这座城池就好像熟悉自己生命的脉络一样,清晰明亮。但关于这座城,在往后的岁月里只是她永远醒不过来的梦魇。
……
……
“哥哥:
我走了,不要找我,我会回来的。
淳儿。”
元嵩平定叛乱回暖楼,元淳留给他的便只是这一句话,如今乱世,战火蔓延,她一介女流手无缚鸡之力该如何在这个世上自处。
元嵩望面前战战兢兢的小姑娘,问:“公主走之前有什么异常吗?”
青青把头埋得低低的,小声抽噎着摇头:“没……没有什么,她就…就问了…问了我的名字和年龄,说…说了两句‘真好’,然后我就被她打晕了。殿下,都是青青不好…没有照看好公主…青青有负殿下重托,请殿下治罪。”
元嵩叹了口气,悠悠道:“不怪你,她的心还没死,需要去寻得一个答案让自己从那黄梁梦中醒过来。传我命令吧,让夜卫队的人沿北行之路搜索,秘密寻找公主,不要伸张,找到之后暗中随行保护她,不要让她出事,其他的就由她去吧。”
追随的暗卫领了命令即刻消失在华光月色里。
元嵩收起便条,走到窗前推开窗,清清冷冷的华光月色细细碎碎倾落下来,照着一地的清凉。元嵩凝视北行之路忧心忡忡。
……
……
北去的路很漫长,陪伴元淳前行的只有稀疏的星辰月色和凄鸣的狼嚎鬼冽。
她一个人走得很害怕,这个时候元淳才知道,原来战争是件很险恶很肮脏的事情,它会把藏在人性美好反面的丑恶统统逼出来。
那些凶残极恶的土匪,那些赤裸裸色欲的目光,那些血流成河的横尸遍野,每每这个时候元淳心里的罪恶都会增重一分。
战争来得太触不及防,北行的路上她看到了无数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难民,那些人的存在让她觉得自己是罪无可恕的千古罪人,她应该下地狱,应该魂飞魄散用不超生。
可是,她不甘心啊,无法得到一个让她死心如灰的答案,她一点也不甘心就这样死去。
就算是要死,就算是要赎罪,她也要明明白白的死。
所以,北行的路再艰难险阻,她也咬牙坚持,不曾放弃。
百里奔赴,元淳终于在看见能眺望燕北大草原的地方追到了燕北军。她从未走过那么长那么远的路,看到燕北大军的阵营那一刻,元淳忽然觉得很累,她很想停下来歇一歇。可是,她知道自己没时间了,如果她这会停下来休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醒来,到时候他们肯定又不见了,像之前的两次那样。
在燕北军扎营的外围,她找了处水塘将蓬头垢面的自己清洗干净,打开随身携带的包袱拿出一套干净的粗布衣裳换上,梳理了头发干干净净去见燕洵。
她站在水塘边上望着燕北的方向眼神温和,元淳无数次听燕洵讲过燕北的草原,草原上纵马驰骋的不羁少年和火辣女孩,燕洵在说那些的时候眼里有耀眼明亮的光,她知道燕洵很想念那种无拘无束,仗剑天涯的生活。她曾经无数次憧憬过有朝一日她会和燕洵共拜天地,然后她求皇上金口圣开恩准她和燕洵一同回到燕北,过回他想念的那种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惬意生活。
元淳一直站在那里想着那些久远的往事一动不动,她怔怔的站着仿佛入了神静了心。她望着燕北,眼神从温和变得空洞、变得悲悯、变得绝望……最后恢复了平静。
她站在塘边一直等一直等,等到夜深人静,等到万物静息,她才转身往燕北军的军帐走去。
从水塘到军帐的这条路很短,但元淳却觉得这条很短的路承载了她漫长的一生,她的脚步很稳很沉,就像年幼学礼仪时宫中嬷嬷在她双肩上放了沉重的水壶,逼得她不得不走得沉行得稳。
她走到军营前停下脚步,怔怔望着那灯火通明的帐营,心里竟然一点也不觉得惶恐。这条路的尽头是燕洵的军帐,也是她宿命的终点。如果她害怕了停下来,她可以找个地方隐姓埋名从此过与世无争的生活,谁也无法去打扰她,哪怕与她有倾家灭仇的燕洵也不能去惊扰她。她应该这样做,这是最好的结局。可是――
不能。
她看着那营帐里的一抹光,挺拔着背那种浑然天成的贵气自身而来,她开口掷地有声:“我要见燕洵。”
……
……
元淳站在军帐中央,隔着不远不近的距离,燕洵冷冷的看着不远万里追来的元淳。虽然她只穿了粗布衣裳,但那与生俱来的贵气却是难以掩藏。他冷冷的问:“你来做什么?”
元淳淡淡对燕洵对视,心湖汹涌面无波澜:“我来要一个答案。”
燕洵厌恶的瞥开眼,不愿看她清澈懵懂的眼睛:“什么答案?”
“我要知道,你有没有真心想过要娶我?哪怕有一瞬间的犹豫和迟疑也做数。”
情情爱爱是每个年轻男女都会遭遇过的劫难,但在那些时候喜欢与爱终究是难以启齿的事,哪怕一个对视也会羞红脸庞,哪个女子会光明正大问过不知羞耻的去问。
但元淳问了,这不是不知羞耻,而是她早已视死如归。
“没有。”燕洵很决绝,很冷酷,没有一点迟疑和旋转余地。
亲口得到了答案,元淳反而平静了,她以为的那些痛苦统统没有出现,淌血的心口像是忽然就被愈合一样不再忐忑,不再剧烈跳动,元淳知道那不是伤口真正愈合,她的伤口永远也无法愈合,她只是麻木了而已。
元淳的反应出乎燕洵的意料,他以为元淳应该会哭会闹会央求他收手,再不济也会求他带她走,可是那些统统没有出现。
原来我们“以为的”从来只是“以为的”,现实的冲击和生命的成长会冲破所有的“我以为”。
我以为我会永远任性妄为,我以为我永远肆无忌惮,我以为我会比任何人都幸福,我以为我会一辈子被蒙蔽在“美好”的阴影里,我以为我的心会一直为你狂躁不安……
我以为我会永远卑微的爱着你不求回应,纵然万劫不复,纵然相思入骨,我也待你眉眼如初,岁月如故。
可是,所有的我以为都会经过宿命漫长的迁徙而归于平淡。
元淳现在就很平淡,她仿佛忘了曾经的情深似海,静静的开口:“既然如此,请燕世子提笔休书一封,至此我与世子恩断意绝。”
燕洵皱眉:“你我未行夫妻之礼便无夫妻之名,更无夫妻之实,何须多此一举。”
“虽无实无名,但媒妁之言却是天下皆知,劳烦世子了。”元淳面容平和,却一步不退。
燕洵想到什么,冷笑一声讥讽道:“你我婚约媒妁之言天下皆知,仅凭一纸休书,你就以为天下有男子敢倾心于你。”
“倾心与否不予世子评论,但求他日若老天垂怜元淳要我遇到了那白头偕老之人,元淳只求与他携手无愧于心。”元淳从袖子里摸出一块方巾铺于桌上,含唇咬指以血代墨殷血横姿一番,一封休书匆匆落成:“请世子挥笔落章。”
燕洵迟迟未动,元淳却不想再做纠缠,恍然提起了往事:“燕洵,纵然天下人负你,我也未曾负你分毫。十年情意,换你一纸休书,一点也不过分。”
元淳摊开方巾等了许久,燕洵终于拿出随身玉印盖了落款。用元淳的话来说,她用十年情意换燕洵一纸休书,一点也不过分,他可以拒绝她所有的请求,唯独对此无法惘然不顾。
元淳收了方巾转身走得决绝,头也未回,就像大婚那天在通天明火中他闯破长安城门头也不回冲出她的视线一样。
她得了休书,不再与燕洵任何牵扯,从今往后桥归桥路归路,即使再见也只是陌路生人。
仲羽等在帐外,元淳出来,她目送元淳离开,那一刻仲羽忽然对这个敌对的公主有了一丝尊敬。
帐内燕洵唤她,仲羽忙收回心神揭帘而进:“世子。”
燕洵坐在桌前仔细研究地图,头也不抬道:“你去找几个可靠的人暗中护送她回长安。”
仲羽不问缘由领命而去。
走出帐营,元淳的眼睛终于红了眼眶。
苦爱十年,她最后能为燕洵做的事就是放他自由。
燕洵,如果很多年之后你还能想得起我,希望你会因为伤害了我而有一些想念。
不悔此生种深情, 甘愿孤旅自飘零; 长恨鸳侣唯梦里, 宁负苍天不负卿!
燕洵,我爱你,至死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