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第一个“知”也可以算作名词。“无知”恐怕和现代汉语里的无知意思差不多。
某书里把第二个“知”解释为损人利己,耍滑头。我觉得可以说得通。因为大智若愚啊。真正的智者洞悉一切却不用自己的智慧窃取私利;而一些狡猾的耍小聪明并且屡屡得逞的人,常常被人们看成是智者。
总的来说,对于“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这话,我不怎么喜欢。要使人无知十分容易,因为许多人你整天对他循循善诱他会依然糊涂。而要使人无欲却难如登天,因为无论贤愚,贪得无厌者比比皆是。这样,民无知而有欲,更容易使那些“智者”们得逞,于是好的东西难以创立,坏的东西难以去除。所以,lz的标题这话,不管对错,对于现实没多大意义。孔子所说的“道义难以推行我知道原因,贤者的智巧过多,而愚者的智慧不及”这话,十分贴近现实情况。
某书里把第二个“知”解释为损人利己,耍滑头。我觉得可以说得通。因为大智若愚啊。真正的智者洞悉一切却不用自己的智慧窃取私利;而一些狡猾的耍小聪明并且屡屡得逞的人,常常被人们看成是智者。
总的来说,对于“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这话,我不怎么喜欢。要使人无知十分容易,因为许多人你整天对他循循善诱他会依然糊涂。而要使人无欲却难如登天,因为无论贤愚,贪得无厌者比比皆是。这样,民无知而有欲,更容易使那些“智者”们得逞,于是好的东西难以创立,坏的东西难以去除。所以,lz的标题这话,不管对错,对于现实没多大意义。孔子所说的“道义难以推行我知道原因,贤者的智巧过多,而愚者的智慧不及”这话,十分贴近现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