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吧 关注:45,508贴子:3,260,408
  • 14回复贴,共1

【现场直击】◆穿越60年看戚毕经典“《血手印》60印象”唱响沪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熟悉越剧的朋友对戚毕流派一定不陌生,熟悉戚毕流派的朋友对《血手印》这部戏一定烂熟于心。
《血手印》是戚毕二人首演于1957年的大戏,被后人称之为经典。今年恰逢《血手印》首演60周年、越剧表演艺术家毕春芳逝世一周年


1楼2017-07-19 11:03回复
    为此,一场名为“《血手印》60印象”的主题演出于7月14日、15日两天晚上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演,江浙沪戚毕弟子共聚一堂,以全新跨界的形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纪念演出。


    2楼2017-07-19 11:03
    回复
      2025-11-19 03:28: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天蟾逸夫舞台通常是一楼检票,二楼入场,演出前半小时,当观众走上二楼时,仿若穿过了一道花园门,进门后看到日历上写的是1957年3月2日(《血手印》首演日)
      到了二楼大堂,映入眼帘的是一排老照片的陈列和首演剧本的展示,耳边回响的是戚毕《血手印》演出录音,强烈的历史感让观众驻足


      3楼2017-07-19 11:05
      回复
        整场演出以《血手印》的故事发展为基础,中间穿插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年龄,却都与戚毕两位艺术家,与《血手印》有着各自缘分的故事讲述,其中包括戚毕二位艺术家的子女,与她们同时代的京剧演员孙正阳、越剧演员筱月英、越剧演员王紫娟等等。
        讲述1:生活当中,觉得自己的妈妈是怎样一个人?
        吴越(毕春芳之子):我的妈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当年是非常红的小生之一,在最出名,最美丽的时候,她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家庭,我的爸爸是一个文员,但他给了我的妈妈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形影不离。
        傅幸文(戚雅仙之女):我母亲在家里是一个非常贤惠的贤妻良母,她烧得一手好菜,然后只要到过我们家的,无论是她的朋友还是学生,都要说:“侬到偶屋里切饭好伐……”我父亲1951年进到我妈妈的剧团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编剧,但我妈妈那个时候已经是非常有名的花旦了,《血手印》就好比他们二人的婚姻曲,我父亲就像在为我的母亲裁制衣服一样,几乎是为她量身定做的。
        讲述2:戚毕二位艺术家在您眼中是怎样的演员?
        筱月英(同时代越剧演员):我喊她们二位雅仙姐,春芳姐,她们两个人是黄金搭档。戚雅仙的唱,字特别清晰,不用打字幕,春芳姐对父母来讲是好女儿,对子女来讲是好妈妈,对丈夫来讲是好妻子,各方面都很好。
        孙正阳(同时代京剧演员):虽然我是京剧演员,但也算是越剧的女婿,我们跟戚雅仙、毕春芳老师是很要好的朋友。2013年,我与毕春芳参加越剧《舞台姐妹情》,那也是我们唯一的一次同台演出。
        讲述3:越剧艺术家毕春芳与影视明星王丹凤
        吴越(毕春芳之子):其实我们两家都住在陕西路,我记得我的妈妈当时和非常著名的电影演员王丹凤非常要好,我记得王丹凤的妈妈我们叫外婆。
        张民权(著名主持人):王丹凤是我的姨妈,那时候老外婆确实把毕春芳当做自己的女儿。在她晚年的时候,她还对毕春芳说:春芳,我走的时候你一定要来参加追悼。结果在她去世的第一时间,姨妈王丹凤马上给毕春芳老师打电话。
        刘敏(评弹演员):我从小就唱戚老师的唱腔,可以说,二位老师的唱腔是风靡上海,读书的学生都会唱。
        傅幸文(戚雅仙之女):她们以前在小剧场演,后来在瑞金剧场演的时候,毕春芳老师还说我的妈妈很有胆量,当时我的妈妈是借了好几千块才把瑞金剧场租下来的,自从他们在瑞金剧场演过之后,瑞金剧场逐渐成为了戚毕二人的驻场剧场。


        4楼2017-07-19 11:06
        回复
          讲述4:春芳老师喜欢的那段“黄叶飞”
          华雯(沪剧名家、此次客串演唱《血手印》中的“黄叶飞“唱段):(据说)春芳老师非常喜欢“黄叶飞”这段唱,每次上一场结束之后,她都要站在侧幕边听完这一段唱才肯去换装。
          讲述5:当年合作越剧团是一种怎样的盛况?
          王紫娟(原合作越剧团成员):那时候我们一天演三场,五张票子十块钱,这是我一天的工资,这样算下来一个月有三百块。那时候我还是一个青年演员。
          讲述6:最好的艺术无非是一个“情”字
          赵志刚(尹派小生):今天我们满怀深情,代表尹桂芳和傅全香两位老师的弟子前来祝贺戚毕《血手印》60周年华诞。
          陈湜(傅派花旦):我的老师傅全香老师和戚雅仙老师是艺术上的姐妹。老师和前辈们用她们精湛的表演告诉我们,最好的艺术无非是一个“情”字。


          5楼2017-07-19 11:11
          回复
            崭新演绎经典
            第一场:园会

            丁小蛙/毕派小生 黄慧/陆派小生(反串戚派
            第二场:赴约

            徐标新 / 陆派小生(反串毕派)
            第四场:屈招

            李晓旭/毕派小生

            华雯/沪剧名家(反串戚派)


            6楼2017-07-19 11:15
            回复
              第五场:抗父

              朱蔺/戚派花旦 蔡燕/张派老生
              第七场:祭夫

              孙建红/毕派小生

              赵志刚/尹派小生(反串毕派)
              陈湜/傅派花旦(反串戚派)

              王杭娟/戚派花旦


              7楼2017-07-19 11:21
              回复
                第八场:重审

                丁小蛙/毕派小生 傅幸文/戚派花旦 戚毕新秀
                第十场:团圆

                王杭娟/戚派花旦 孙建红/毕派小生
                再一次向戚毕经典《血手印》致敬,
                向戚毕艺术致敬,
                向默默传承着越剧艺术的人们致敬,
                向幕后为传统艺术无私奉献的人们致敬。


                8楼2017-07-19 11:23
                收起回复
                  2025-11-19 03:22: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新颖的纪念活动,别具一格的演出风格,喜欢戚毕流派,支持戚毕流派,感谢大家为传承戚毕艺术而作的不懈努力。


                  9楼2017-07-19 12:05
                  回复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7-23 00:09
                    回复


                      12楼2017-07-30 09:01
                      回复
                        弘扬戚毕,代代相传


                        13楼2017-07-30 15:52
                        回复
                          血手印60。印象最经典是三代人演的女子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23-07-02 10:30
                          回复
                            我看七场小旦唱了四句而内九声音泪音太好听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23-07-02 17: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