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09日漏签0天
阳泉郊区吧 关注:33,866贴子:147,465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2回复贴,共1页
<<返回阳泉郊区吧
>0< 加载中...

林里王氏先祖正臣公魂归来兮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Leslie的Lili
  • 新兵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林里王氏先祖正臣公魂归来兮
看了林里村王姓子孙王苍贵老师写的,发表于2017年4月27日阳泉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北宋名将王禀》的文章,始知林里王氏开基祖王志之父太祖公王谓禀字正臣
作为林里王氏子孙,心中感慨万千无以言表,特发此文以表此时心情
王氏得姓之源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这是自然界的“追根溯源”,人类社会也一样,繁衍了几千年,始终不忘“寻根问祖”,可见人与自然的息息相通,和谐和睦,最早起源的应该是“这一个”,而不是别的,明白这个宗旨很重要,她诠释了人类社会为什么要修墓建陵,为什么要祭祀天地,为什么要修志建谱,为什么每个姓氏的族谱要代代修编,传承不息。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在检讨曾经对大自然的不恭不敬甚至践踏和杀戮,明白并践行要让青山长驻,绿水长流,根系不断,源远流长。
天同此理,人同此心。
家有谱,则明祖之源,族有祠,才知宗所传!
得姓始祖
始一世而至百世,源一人而衍百万,吾王氏立姓传宗,自始祖子晋公至今已3000余年来。王姓人足迹,遍布全世界.
太子晋。其名晋,字子乔,系周灵王太子,周灵王生有二子:太子姬晋(生于公元前565 年农历8月12日,卒于公元前 549 年农历9月9日),次子姬贵。太子晋聪慧能干,年少册立,15 岁即辅助父王治国。公元前550年,周灵王 22 年,也即孔子诞生后一年,首都洛邑附近的榖、洛两河水位暴涨,危及王宫安全。周灵王害怕水漫京都,决定堵塞榖、洛。太子晋以民生为重,认为壅水必危及农耕,直谏阻塞之不当。不料触怒父王,被贬为庶人(平民),太子晋郁郁不乐,于公元前549 年9月9日赍志而终,年仅 17 岁;葬于洛阳。太子晋被贬,这是古今皇太子被废为平民的第一人,因而直声震天下。事载《逸周书》太子晋解之章。(注:太子晋是一位忧国忧民,直声震天下的人,并非吹笙作凤凰鸣的仙人和神人);孔子读诗书,至此曾投笔叹曰:“惜夫,杀吾君也。”太子晋如不被灵王所废,那么他将是东周帝王、中兴之主!
太子晋生有二子,长子王乔后获封吴王,又改名王迥,隐居“马郯”;次子宗敬,少有大志,周景王继位时,曾在周王室担任过“司徒”官职。但此时的东周天下,已是诸侯争霸,战乱频仍,王政失坠,周室就衰。宗敬毅然引退,避乱隐居“平阳”(注:《帝王世纪》记载:“帝尧,陶唐氏、祁姓也……都平阳。”《通鉴外纪》也记载:“帝尧,帝喾之子,姓伊祁,号陶唐,都平阳。”春秋时的平阳,是现今的临汾地区),因宗敬是周王室的嫡传后裔,时人都称宗敬一家子为“王家”,意为他们是王子王孙,王室之家;这样,宗敬一支就“以王为氏”了。
王氏始祖:周灵王太子姬晋,王姓受姓之祖。姬晋次子宗敬(生于公元前549 年农历三月初三,卒于公元前455年农历五月十九日,葬于平水之源平山之阳,秦末战乱墓被盗挖,又移葬于沁水河畔九龙山,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他的墓叫王墓),避乱隐居“平阳”,妻吕氏,妾赵氏、李氏、许氏、谢氏、姜氏、张氏、刘氏、陈氏,育有19子,15女;山西王氏之祖;因其家族地位,部分后人陆续被朝廷或各诸候国委任各地为官,因此部分后人也就地安居下来。
太原王姓,以东汉征士王霸为开基祖,分为晋阳支(以三国魏司空王昶开基)
自汉朝以来,太子晋就是各地多数王氏宗族一致公认的始祖,这一支系中的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以及由这两个郡望分化出来的开闽王氏、汉唐时期,分布于中原各地的本宗各分支也陆续迁往全国各地。北宋末,南宋初,又有大量族人迁入浙江、江苏一带。
在山西太原晋祠修建的“子乔祠”就是对王姓始祖子乔的纪念。
另外,从古至今又从各迁入地移民海外的太子晋本宗王氏族人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100多个国家。
一脉相承,同气连枝! 同宗之谊,血浓于水!
林里王氏之开基祖王志公
林里村坐落在阳泉市东,王姓众多。
林里是我们从小生活成长的地方,是我们的家乡,我不知道她的来历更不知道她的过往,我只知道,她是我们林里村人的母亲,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地方
敬祖而知来处知宗而明去处
脉相诚,枝同根,我林里王氏由王志公开基至今,历经近千年风雨沧桑,世代生息繁衍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林里宝地,人杰地灵,王志公弃刀枪而就农耕,辛苦劳作,勤俭为本,繁衍后代,遂成一脉。
(下文转载王老师文章)
“统制(领)王智既为全军总管,虞年不下三十,应为王禀次子或三子。王智之返归,约略城破前预有安排。时平定州北的平潭、巨城为晋冀必经之地。其间林里为原始松林,名“黑松林”(今名玉泉山),南山北阜,一河线分,钟灵毓秀。位处方山(今刘备山)东麓原始林带——白泉掌东端。此时虽有唐代御建万岁寺和始修关帝庙(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仍是树密林深的荒野之域。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赵宋畏敌南迁,文武力主抗金不从,各自隐逸,王智遂隐此地,拓荒而居。后改名王志,成为林里王氏先祖。”
七律
仗剑痛饮胡虏血 京师降书到边关
将军不畏百战死 却惧朝旨频催传
心悲狂澜谁可挽 内无粮草外无援
唯有一腔报国志 铁马银枪寇敌顽
七绝
携子殉国慨亦慷
掩得志公一脉香
今日始知根源处
迎取先祖奉故乡
先祖王禀魂归来兮
“王禀决死抗金、携子殉国,真忠大义,可歌可泣。并州军民夜间盗出王禀父子尸体,葬于城南一小村,后人称此村为王村。”(转)
二姓旁人,为了先祖公父子之遗体,冒着生命危险捞取藏匿安葬,并因先祖公而改村名为王村,我们正经的王氏后裔难道不能把先祖公英灵迎回来吗?
先祖王禀公为民族大义携子慷慨就义,也不屈膝降金求荣,而我们王姓子孙难道不应把正臣公在汾河游荡守候千年的英魂早早请回祖祠供奉?于心何安?于心何忍?
木有本而枝茂,水有源而流长。
因此我有了一个模模糊糊的想法,修族谱或者建王氏宗祠,上以祭宗庙,下以荫子孙,更想祈请村领导考虑能把先祖之英灵早日奉请回归,让我们这些后世子孙知道祖先的功绩,更要勉我族人,同心开泰。
我们就是搬迁走了,至少在这个地方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以每年相聚的地方.让我们认祖认宗,传承发展, 与时俱进,让我们王氏后代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共同为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做贡献,做无愧于始祖子晋公,先祖正臣公,林里开基祖王志公的后人。


  • Leslie的Lili
  • 新兵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2回复贴,共1页
<<返回阳泉郊区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