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帝吧 关注:17,352贴子:114,065

《从锦衣卫说起》转自冰临神下的微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朝的锦衣卫那是相当有名了。
在历代的笔记小说里,锦衣卫飞扬跋扈,专门陷害忠良、迫害无辜,偶尔获得好评,也只是说他们平静无事,不作为就是最好的作为。
在当代的影视剧里,锦衣卫有好有坏,但都是鲜衣怒马,外加武功高强,所到之处,立取人头。
锦衣卫其实是一个极为庞杂的机构,人数之多,远远超出其它卫所,大致来说,人员分为三类。
一类人负责皇帝的门面,大概有两三千人,遵循“以貌取人”的原则,个个身材高大,名头也响亮,比如“大汉将军”一类。这些官兵当然没资格抓人,徒具其表,盔甲兵器大都是特制的,轻便而华丽,没有实战功能。明朝将士大都是世袭军户,只有锦衣卫是个例外,身材样貌不合格者,继承不了父职。
二类人来自皇帝的奖赏,人数不定,少则数百,多则几万,全看皇帝心情。明朝的赏功制度非常严格,皇帝偶尔赏赐过度,总会招来一群大臣的批驳。但是同样有一个例外,锦衣卫属于皇帝的亲卫,封赏不受朝廷限制,皇帝可以无限制批发,皇后与皇太后的家人、受宠太监的亲戚,即使一字不识,也能进入锦衣卫,武将立功之后推恩给自己的子孙,通常也是送到锦衣卫领俸禄,文臣的儿子若是考不中进士,最好的出路同样是进锦衣卫,更有凭借一技之长讨好皇帝的优伶,运气好的话也能穿上飞鱼服。
多说一句,飞鱼服平时是不能穿的,只在特殊的仪式上才有机会亮相。
这些人甚至称不上“将士”,连特制盔甲都用不了,徒占其位领取国家俸禄而已,每隔若干年,皇家总要清理一批,多的时候甚至一次裁撤上万人,即使那些拥有“世袭”名义的千户、百户,头衔也会因为皇帝的一道圣旨而化为乌有。
前两类人显然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锦衣卫。
真正有资格抓捕并审讯犯人的锦衣卫是第三类,实际上只来自于一个小小的部门。
锦衣卫分为十几个卫所,其中一个是镇抚司,类似于现在的宪兵,职责范围更大一些,不仅掌管本卫刑律,还负责管理军匠。
天下军卫都有镇抚司,唯有锦衣卫镇抚司地位与众不同,权势越来越大,最后竟膨胀为一个怪物,超越了上司、挤兑了朝廷,一般人说起锦衣卫的时候,尤其是带着恐惧心理的时候,通常是指锦衣卫北镇抚司。
朱元璋开的先例,称帝前期,他对手下的大臣充满了猜忌,为此大开杀戒,鉴于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都由大臣掌握,不可能对自己人下狠手,朱元璋有时会抛开三法司,命令锦衣卫镇抚司直接抓捕并审理钦犯,这时候的镇抚司还只有一个。
到了后期,朱元璋完成了对大明皇朝的整体设计,该杀的人也杀得差不多了,帝位稳固,他明白,该是刀枪入库的时候了,于是一纸令下,禁止锦衣卫再抓人,镇抚司的刑具也都付诸火海。
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锦衣卫镇抚司就像是一根标尺,用来表明皇帝与大臣的距离有多远,君臣关系越和谐,锦衣卫镇抚司的作用就越小,君臣之间越是剑拔弩张,锦衣卫镇抚司就要站出来,充当一根皮鞭,向天下在表明谁才是帝国的真正主人,当然,和历史上许多类似的皮鞭一样,它有时候会被掌握在错误的主人手中。
建文帝是朱元璋亲自指定的正统继承人,面对势力强大的叔叔们,他采取前代的传统,以削蕃的手段夺回权力,没将锦衣卫当回事,从君臣关系的角度来说,这大概是明朝最好的时代,当然,结局是悲惨的。
朱棣从侄儿手中夺得帝位,与父亲朱元璋一样,他也不信任大臣,尤其不信任南边的大臣,于是再长大开杀戒,锦衣卫镇抚司又派上用场,而且用处更大。
朱棣终究没能像父亲那样杀光心目中的“叛臣”,至死心中也不踏实,因此保留了手中的皮鞭,并交给继任者,他在锦衣卫中新设了一个北镇抚司,专理刑狱,原来的镇抚司成为南镇抚司,专管军匠,从此默默无闻。
锦衣卫北镇抚司通常被称为“北司”,位置在今天的天安门外靠西一点,就在锦衣卫治所当中,与五军都督府相邻。
朝廷大臣并非没有反抗,最初的理由简单而有力:皇帝富有天下,与民争利就是在与自己争利,同样道理,整个朝廷都为皇帝效力,锦衣卫北司侵袭三法司的权力,无异于破坏皇权的完整……
可是再简单也抵不过皇帝的疑心,再有力也强不过皇帝的急迫,朱棣亲手确立了北司的地位,以后的皇帝们谁也没有完全放弃。
大臣的反抗仍在继续,理由变得柔和而曲折:古有诏狱,现有北司,所以一切还都在规矩之中,可北司是为皇帝办事,总不能脱离皇帝的控制吧,所以锦衣卫校尉绝不能随便抓人,必须知会皇帝一声,可是谁能保证这些人老老实实地服从规矩呢?当然要有监督,谁来监督呢?当然是朝廷,比如刑部和刑科结事中……
在这场拉锯战中,皇帝掌握主动权。
朱棣之后的几位皇帝位置稳固,对大臣的信任也多些,牢牢将北司握在手中,动用的时候不多,变化发生在明英宗身上。
明英宗最有名的事件就是信任太监王振,率兵亲征,结果在土木堡被蒙古人活捉,受了一年的苦才回到京城,结果帝位已经落入他人之手,英宗的处境比在敌人手中好不了多少。
英宗又受了几年苦,终于再度取得帝位,这样的一个人是不可能相信大臣的,想当初,就是大臣们推举了新皇帝,将他丢在一边。
英宗的新年号叫作“天顺”,正是在此年间,锦衣卫的名声开始再度显赫,出现了门达、逯杲等几个有名的缇帅。
这时的北镇抚司还没有膨胀得太厉害,仍受锦衣卫的辖制,司里有理刑、贴刑等官,但是掌管司事者来自上级,从锦衣卫指挥佥事直到都督,都有可能。
理论上来说,北司抓捕、审讯犯人之后,无需向锦衣卫报告,而是直接将案卷送到皇宫里,但是缇帅通常兼管司事,所以能够得知案卷内容。
“缇帅”是个含糊的叫法,专指锦衣卫的实际掌权者。明朝的官吏制度十分复杂,有掌印官、堂上官、办事官,手中握有实权,还有带俸官,锦衣卫中这种人极多,按时领禄而已,连锦衣卫大门都进不去,更有半俸官、闲官,地位更低。
明朝卫所的最高长官是指挥使,但许多官员是世袭的,能力不足,不可能管事,这时候通常就由低一级的指挥同知,或者更低一级的指挥佥事掌印,具体管事。
锦衣卫比较特别,地位比普通卫所高一截,经常是都指挥使,甚至是正一品的都督担任长官,但是级别高不管用,真正的“缇帅”是指掌印的官员,很多时候,都督、都指挥使只是摆设,并不真正管事。
英宗之后,明朝历代皇帝对大臣基本上都缺少信任,北司理刑遂成常态。
可锦衣卫仍是一处官僚机构,缇帅有自己的私心,许多人希望能同时讨好皇帝与大臣,结果是皇帝逐渐对锦衣卫长官也失去了信任,开始用太监掌管北司,东厂等机构于是出现了。
东厂是个奇怪的名字,我看了一些资料,猜测所谓的东厂、西厂应该原属于惜薪司。
惜薪司是皇城二十四个衙门之一,主要掌管木炭,皇城用炭量巨大,木炭易燃,不可藏于一处,所以在皇宫以外设置了东西南北等厂,按时运入宫内,又因为木炭是在城外通州等地制造,惜薪司的太监有机会接触到大量外人,从而拥有了一个信息来源。
我没看到明确记载,但是想来东厂后来与木炭无关了。
北京旧城东北现在还有一个东厂胡同,明朝的东厂大概就在那个位置,与南边的锦衣卫有些距离,但是东厂只是由太监坐镇,下面具体的办事校尉仍来自锦衣卫镇抚司。
与一般影视中展显的场景恰好相反,抓人从来不是锦衣卫镇抚司和东厂的主要职责,也不是皇帝最在意的事情,特务机构基本上不需要所谓的高手,宫中令下,抓人总能抓到,关键问题是信息是否通畅、是否完整。
早在朱元璋的时候,信息问题就出现了:某人谋反被抓,接下来的审讯通常会有分歧,大臣总希望大事化小,将罪名局限在本人身上,顶多连坐其家族,皇帝的疑心却很大,总觉得谋反这种事不会只有一个人,幕后必有更多支持者。
作为后来者,没法说谁对谁错,在当时,罪人的口供却因此成为君臣之争的核心,少几个字,可能风平浪静,多几个字,又会引发一场血雨腥风。
明代小说《金瓶梅》里有一段情节:京师抓贪官,牵连到西门庆,西门庆派心腹之人带着银两赴京贿赂权臣,拦下即将呈送给皇帝的奏章,将其中“余党……西门庆等人”中的西门庆去掉。
贪官仍然被杀,西门庆却逃过一劫。
明朝的皇帝最怕发生这种事,他希望斩草除根,偏偏大臣们兔死狐悲,这时候,皇帝必须动用自己的耳目。
最初,北司审问犯人并无记录,确认有罪之后,还是将犯人送往刑部等法司,由朝廷机机构俱供上奏,皇帝不满意,于是北司拥有了记录之权,而且不用送交任何部门,甚至不用锦衣卫长官过目,可以直接将供状送到皇帝面前。
等到连北镇抚司也不受信任的时候,太监出面了,他们的主要职责其实是旁听,确保审讯记录没有删减或是篡改。
随着势力逐渐扩张,成化年间设置的西厂另开一路,不只是旁听,还能直接委派校尉打探消息,拥有了事实上的执法权,等到魏忠贤的时代,已经能够取代朝廷的三法司了。
即便是在太监权势最高的时候,东厂、西厂也要从锦衣卫选用校尉,再从民间收集办事者。
在锦衣卫,那些拥有“世袭”两字的将官,地位大都不高,生活无忧,但也无所事事,反而是那些从各卫以及民间调补来的校尉,容易成为厂卫的爪牙,有机会一步登天,也最可能一落千丈。
说到底,皇帝要的是一个知情权,但是长年的深宫生活使得皇帝们对朝廷缺少信任,必须另立耳目。
厂卫豢养的爪牙当中,想必也有一些武功高强的人,顶多算是打手,立些小功,大功都归属于那些“耳目”,但在民间,普通人接触不到皇帝的“耳目”,只看到“爪牙”,很自然地以为这些校尉拥有极大的权力,而皇帝总是不肯对厂卫的权力进行明确限制,更加助长了民间的这种恐惧。
在当代,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电影里,最受欢迎的角色总是007这样的特工,英俊潇洒,身手不凡,拥有杀人执照,周旋于恶人与美女中间。
但是在少数相对严肃的电影里,展现却是另一种场景:007只是最低层级的特工,在前线待命,执行各种危险的任务,工资不高,一旦出事,绝不会得到国家的承认与救援,相反,真正的高级特工是那些后方的“分析师”,是他们汇总各方信息,从中找出线索,从而制定详细的计划,然后命令007这样的人执行。
厂卫当中的“高手”与电影里的007一样,实力与地位都被夸大了,盖过了幕后主人的风采。
事实上,在明代的厂卫里,与如今各国的情报机构一样,最有地位的人是报告者,他最受信任,能够直达天听。其次是书写报告的人,他得明白如何措词以迎合上意,该成的案子,无论如何也得弄大。再次是审讯者,他得保证能从犯人口中得到关键的几句招供。再往下,则是分派任务的将官。最低一级,才是打听消息的小兵,其中许多人连锦衣卫的名号都没有,有事则来,无事则去。
至于抓人,实际是一个很简单的任务,只要有名有姓,还没有皇帝抓不到的人,交给任何一个衙门都可以,还没有大臣敢于私放钦犯,动用锦衣卫抓人,通常只是表明皇帝的愤怒态度,而不是说非其不可。
在厂卫里,报告者时有调换,非得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才行,书写者则不同,通常是一名地位很低的小官儿,无论谁当缇帅或厂公,却都要依赖这样的人。
可惜,书写者在历史上的记载很少,往往是只言片语,比如缇帅门达所依赖的谢通,比如外东厂校尉收集的消息,都要在内东厂的书房里润色之后,才能上交……这些刀笔吏坐在书房里,不见外人,却经常能决定外人的生死。
皇帝辛苦争得的知情权,实际上仍经经过层层润色,这是一场无法避免的悲剧,更大的悲剧在于,“润色”有时会变成“修改”,皇帝的知情权,因此旁落他人之手。
我的下一部小说正是以明朝成化年间为背景,那时锦衣卫权势正盛,东厂、西厂并立,民间妖书泛滥,宫中僧道横行,是个挺有特点的时代。
当然,对历史我不专业,东看一眼、西瞧一眼,做不到准确无误,在小说里更是如此。
我要写的几位锦衣卫校尉,不属于声名显赫的北镇抚司,而是归属那个在历史上极少被提及的南镇抚司。
南镇抚司主管军匠,在小说里,它将拥有一个秘密任务——寻找真实存在的妖仙,保护皇宫的安全,收集长生之术,但在机构设置上,南司与北司差不多。
北司抓谋逆,南司寻妖仙,前者有据可查,后者全是小说虚构,但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有意思,许多事情当时看来毫无关联,若干年过去,后人回头再看,却不免惊出一身冷汗,以为冥冥中似有天意。
有吗?没有吗?这绝不是小说作者能回答的问题,我只是从“回头再看”里觅到一点线索而已。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5-08 23:39回复
    太晚了才刷微博看见,手机复制的排版很糟糕。将就看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5-08 23:40
    回复
      2025-08-01 13:27: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本月会陆续发布几篇前传,6月初会在起点正式发布新作。起点正在搞一个活动,喜欢《死人经》、《拔魔》、《孺子帝》的读者有了一个称号——金鹏堡,喜欢这个称号的读者,可以去兑换一个。)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5-08 23:43
      收起回复
        资瓷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5-09 07:15
        回复
          金鹏堡~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5-09 07:36
          回复


            IP属地:江苏6楼2017-05-09 09:13
            回复
              在当代,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冰大药丸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5-09 09:23
              收起回复
                挺棒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5-10 08:21
                回复
                  2025-08-01 13:21: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5-10 10:10
                  回复
                    冰大不写纯武侠了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5-10 14:55
                    回复
                      感觉“金鹏堡”还不如“大雪山”呢


                      11楼2017-05-10 15:43
                      收起回复
                        顶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5-10 23:19
                        回复
                          可以可以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5-12 17:22
                          回复
                            话说,这书够慢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7-05-12 19:33
                            回复
                              2025-08-01 13:15: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他妈的,新书难产了吗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7-05-12 23: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