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战,本想在初试结束后写一篇文章,因为内心有太多太多感慨。但是担心结果不如人愿,不被信服,遂作罢。此刻再写,内心的波澜早已平复。也好,可以分享一些纯干货。总之,总体来说,艺术研究院还是分数决定成败,不要想投机取巧,努力学习才是王道,下面,分享一下各科的学习经验。
1英语(61分)
我英语基础不好,第一年考研因为选择了文学类专业,英语的国家线就很高,所以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英语上,但也因此在专业课上栽了跟头,所以,分配好时间很重要,大家一定谨记。由于第一年的准备,第二年英语少费了不少力气。再此需要强调几点。第一是单词,单词特别特别重要!!!在第一年准备考研的时候,我的单词量不够,所以刚开始根本读不懂阅读理解,甚至读不懂问题和选项。第一年单词我背了几遍,第一年背单词参照我本科学姐的方法,背张剑黄皮书附赠单词本后面的单词。并且在做阅读理解时把每篇文章中不认识的单词整理出来,这种整理单词的本子我整理了好多好多本。第二年我考上的同学将她背单词的卡片送给我,特别大一袋,提起来好有份量,我基本每天随手抓好多好多单词,到自习室的第一件任务就是背单词卡片,把一看就会的单词放到一个袋子,背一遍会的放一个袋子,很难背下来的在放一个袋子,然后在背那些容易背的和很难背的。这样的好处是背单词背起来不枯燥,我觉得乐在其中,所以很推荐。同时,还推荐下载一个背单词的软件,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闲暇的时间。总之,背单词最重要的是不要背的很枯燥,我曾背过很厚的单词书,真的坚持不下去,没有具体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背单词对你来说效果最好,而且能够坚持的下去,那就是最好的方法。第二是阅读。可以说,英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得阅读者得天下"真的不是一句空话。一战和二战期间,我复习英语除了背单词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阅读上,做阅读理解一定要做真题!!!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因为考研阅读是有套路的,做其他的阅读理解或者考研的模拟试题会打乱这个套路,所以一定要认真的研究真题,第一遍要精读,也就是做完后要把文章里每个单词的意思都搞明白,尤其是题目和选项里不认识的单词,一定查清楚,记住了。把整篇文章翻译下来,知道文章讲了什么,每段讲了哪个方面,找出文章的主题,弄清楚自己错题的原因。最好也搞清楚那些其他错误选项为什么错。学习英语不能急,我记得我开始时背了单词总是忘,而且做阅读并没有看到自己的进步。这个时候不要着急,英语是个积累的过程,单词需要反复背,我两次加起来记不清单词背了多少遍,还是会有很多单词背了好遍仍不记得,终有一天量变会变成质变,不要着急,只需坚持。三是老师,我在一战时主要听的是商志老师的课程,一战报了辅导班,过来人经验,不推荐,辅导班打乱了我学习的计划,浪费钱,见不了几次名师,大多时间教你的是不知名的小老师,而且讲课效果不好,还要来回奔波,不如在某宝上买一个老师的全程课,不到一百元,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和面授没有太多差别。商志比较适合英语极差的学生,因为商志讲课很细很细,他会每个单词每个单词的给你讲解,缺点是有些啰嗦,浪费时间。第一年听商志老师的课,听的热血沸腾,第二年实在听不下去,买了何凯文老师的全程课。何凯文老师是我极力推荐的一个老师,做阅读的kk三步法,真的很有用。我二战到后面,用何凯文老师的三步法阅读错的特别少,差不多一个或不错。其他老师的课程我没有听过,我的意见是,在最开始可以听一下几个老师的试听课,选好一个你最喜欢的老师,找准一个老师买下他的全程一直听下去就可以。第四是作文,除了阅读外,作文也很重要,作文要说的不多,我的英语语法极差,所以我是在考前就开始准备模板,并且要经常练习,最好身边有英语好的同学,可以在写完后给你批改。所以,作文一定提前准备,千万不要太晚。第五是英语的时间分配问题,之所以说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今年英语发挥失常,因为英语准备一年,放松了警惕,所以今年我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准备英语,每天都在学习英语,但没有在考前进行测试。我平时做阅读都是一篇一篇的做,没有想过去提速,正确率高但做的慢。考场上我作文打草稿,时间没把握好,写完作文看到时间开始发慌,加上中午没休息好,且没有完整做过英语试卷计算时间,英语阅读时我听到自己心脏砰砰跳动的声音,根本不知道自己读了什么,还好结果考的不像想象中那么糟糕,但还是很险,所以一定在后期做题时计算好时间,万不可养成拖沓的毛病!
2政治(71分)
政治比起英语要很好多,我开始时也听过一些课,不过现在想想不推荐。把肖秀荣的资料都买下来,1000题配合着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做,1000题我今年刷了两遍,错题刷了好几遍,刷到再做绝不会错。政治马哲需要理解,毛中特和史纲一些硬性的知识点一定记住。错题很重要!!!这是你知识点薄弱的地方。我在整理错题时,不只是错题题目本身,把有关这道题目的知识点都要去翻看一下,保证下次出这些知识点的地方都不会错。而且做肖八时总结出所有试卷中哪个模块的错题最多,这个错的最多的是你的薄弱的地方,再去翻一下知识点。我两次都有小伙伴,虽然我们不是考一个专业一个学校但都考英语政治,在吃饭的时候,会提问对方一些自己做错的题,互相帮助加深印象,有时甚至兴起语调升高,引来周围人侧目,但想起考研的经历,过程中并不觉得辛苦,反而每天都很快乐。这是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只是若让我再来一次,不知能否坚持,毕竟中间也有过许多心酸和怀疑自己的心历路程。继续说政治,重点是选择,经历过考试的人应该都知道,政治大题在考前会让你十分焦虑,但到了考场有种奇怪的力量,让你手不能停。这是真的!!!不要担心大题写不出来,不存在这种现象,因为有过一年,第二年对大题我没有太多恐惧,肖四的每个大题答案都背下来,只背标绿字部分就可以。一定出了肖四就背,不要拖到最后背不完。
3电影史(138分)
电影史今年划分到125,划掉了不少高分,好多人无缘复试,所以一定要重视。我第一年考的是文学,和电影无关,所以二战时专业课算是从头开始,因为第一年专业课失误,加之英语政治复习了一年,第二年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专业课上。首先说一下参考书目。钟大丰的中国电影史,李少白老师的中国电影史,郑亚玲的世界电影史,电影艺术词典。这是上一届考上的学长推荐的书,我去年就是看了这些书,不过经过复试,看了更多的书,我认为可以多看一些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类的书籍,增加自己对电影史这门专业课不同方面的理解,诸多涉猎,开拓自己的知识面,这里需要提一下真题。真题特别特别重要!!!!!一定要反复研究历年的真题,我在做笔记时,把每一章真题里都考过哪些知识点都总结了下来,这样一个章节里哪些是重点便一目了然。知道了重点,再去看书时就可以选择性的看,哪些部分要精读,哪些部分泛读,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电影史今年出题有些反押题,不同于前两年,前两年是热点问题和电影史是重点,今年重点是电影理论。总体来说,中国艺术研究院对中国电影史更倾向一些。首先电影史要做到基础扎实,对每个年代电影的特点,重要的电影人,重要的影片,每个年代发生的重点的事件,比如20年代的商业浪潮,30年代的软硬之争,80年代的电影与戏剧,电影与文学大讨论,谢晋电影等都要了解。能够在脑海中将整个的电影史过一遍。包括每个年代的背景,电影人,电影作品,整体特点。中国电影史和世界电影史都最好能够自己总结一下框架,画出时间线。多看一下时间线,可以抽出一个时间,看着时间线,自己和自己说一下这个时期发生了什么,有哪些重点需要记忆,然后自己想一下自己掌握了没有。我在复习的过程中没有看电影艺术词典,因为用了去年考上学长的资料,这里要感谢一下学长,学长的笔记很精细,里面的名词解释都是对电影艺术词典里重点的总结,省了我不少功夫。我在学长笔记的基础上,用剪刀剪下我认为好的,用胶棒将它贴在笔记上。我觉得有更好的解释的就自己用笔写上,学长的笔记加上我自己的,整理了厚厚的一大本,电影史笔记和艺术概论我背了一个暑假,除了背单词的时间,一天中其余的时间我都在背专业课,为我后来的复习奠定了基础。基础牢固之后,就可以进行课外拓展,开拓自己的视野了。近几年的真题都有些联系当代,所以当代学术的热点一定要了解。这里需要看的是论文,看论文有三大块,第一大块是核心杂志,《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等,先看目录,排除一些看到题目就知道不会考的论文,将一些热点问题的论文看一下,看的过程中,对一些提出了很好的观点,问题,建议的文章用一个本子整理出来。第二大块是艺术研究院老师的论文,因为报考的是丁老师,初试之前,我几乎把丁老师所有的论文都看了一遍,除了丁老师,赵卫防老师,贾磊磊老师等老师的论文可能也会是考题。丁老师12年关于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论文曾在15年考过。第三大块是自己去知网上搜你认为的近期的热点的论文,同时包括一些联系电影史的重点问题。举例说,热点有互联网+与电影、合拍片、类型电影、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目前中国电影的特点,现状,问题,对策、电影与大数据、IP电影等等。电影史上的重点有中国电影的民族化,谢晋模式对现在电影的影响,巴赞理论对中国电影的影响等等。总之,论文一定是后期的重点,而且一定整理出你看到的好的论文的大纲。艺研院不会只考基础,更注重你对学术问题的敏感,所以一定一定一定多看论文呀!!!
4艺术概论(122分)
终于写到艺术概论,没想到写了这么久还没写完,艺术概论有三本书,彭吉象的艺术概论,王宏建的艺术概论,和白金版艺术概论,学长去年是背的白金版艺术概论,不过我背了一半,实在背不下去。理论很抽象,真的很难背,我看的是概论题库和美学题库,也是学长的资料里的,之前一直没注意,发现的比较晚,但还好看到了,我认为这两本书对我来说作用最大,里面有很多很多的例子,更重要的是给我提供了答题思路。还有人说赵老师的课比较好,学长资料里有但我准备时没看,没办法去评价。艺术概论考之前很头疼,考下来才发现并不难,例子要自己多去准备,覆盖各个艺术门类,包括文学,舞蹈,音乐,美术,建筑,雕塑,电影,电视等等都了解一些,这样老师会感觉你知识面很广。艺术概论今年应该有些压分,说实话,艺术概论是我觉得发挥的最好的一门,结果考的分数和我预估差距有些大,也可能是我用的都是那两本书里的例子,老师经常见到,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猜测。总之,艺术概论的重点不多,把每个可能考到的问题总结一个框架,多多准备例子。再多背一下名词解释(真题里的名词解释一定都要会,会考到重复的)就可以了。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专业课遇到不会的题目一定不要空着!!!!一定不要空着!!!!比如电影史中名词解释《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我根本不知道,但是根据书的名字写了下来,结果看了一下名词解释,写的基本没错,所以,遇到不会的按着自己的理解写,千万不要空着!!!
差不多把我这两年的经验都写了下来,二战的承受的心理压力确实比一战大很多,每一个认真去准备考研的同学,不管最后结果怎样,都非常不容易。如果你下定决心考研,现在就开始,付出你百分之百的努力,最好一年就能过,考研确实有运气的成分在,但我仔细回顾这一路,最后的结果真的不是因为幸运,只是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当然艺术研究院有残酷的地方,有些老师只收一个学生,如果恰巧你报考的老师里出了最高分,那真的非常棘手,不过如果不够努力,连拼运气的机会都没有。可以在准备前,仔细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考研,你能够坚持到最后吗?如果你有足够坚定的理由和决心,现在就开始准备,期待你们的努力得到回报的那天!!!!
1英语(61分)
我英语基础不好,第一年考研因为选择了文学类专业,英语的国家线就很高,所以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英语上,但也因此在专业课上栽了跟头,所以,分配好时间很重要,大家一定谨记。由于第一年的准备,第二年英语少费了不少力气。再此需要强调几点。第一是单词,单词特别特别重要!!!在第一年准备考研的时候,我的单词量不够,所以刚开始根本读不懂阅读理解,甚至读不懂问题和选项。第一年单词我背了几遍,第一年背单词参照我本科学姐的方法,背张剑黄皮书附赠单词本后面的单词。并且在做阅读理解时把每篇文章中不认识的单词整理出来,这种整理单词的本子我整理了好多好多本。第二年我考上的同学将她背单词的卡片送给我,特别大一袋,提起来好有份量,我基本每天随手抓好多好多单词,到自习室的第一件任务就是背单词卡片,把一看就会的单词放到一个袋子,背一遍会的放一个袋子,很难背下来的在放一个袋子,然后在背那些容易背的和很难背的。这样的好处是背单词背起来不枯燥,我觉得乐在其中,所以很推荐。同时,还推荐下载一个背单词的软件,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闲暇的时间。总之,背单词最重要的是不要背的很枯燥,我曾背过很厚的单词书,真的坚持不下去,没有具体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背单词对你来说效果最好,而且能够坚持的下去,那就是最好的方法。第二是阅读。可以说,英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得阅读者得天下"真的不是一句空话。一战和二战期间,我复习英语除了背单词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阅读上,做阅读理解一定要做真题!!!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因为考研阅读是有套路的,做其他的阅读理解或者考研的模拟试题会打乱这个套路,所以一定要认真的研究真题,第一遍要精读,也就是做完后要把文章里每个单词的意思都搞明白,尤其是题目和选项里不认识的单词,一定查清楚,记住了。把整篇文章翻译下来,知道文章讲了什么,每段讲了哪个方面,找出文章的主题,弄清楚自己错题的原因。最好也搞清楚那些其他错误选项为什么错。学习英语不能急,我记得我开始时背了单词总是忘,而且做阅读并没有看到自己的进步。这个时候不要着急,英语是个积累的过程,单词需要反复背,我两次加起来记不清单词背了多少遍,还是会有很多单词背了好遍仍不记得,终有一天量变会变成质变,不要着急,只需坚持。三是老师,我在一战时主要听的是商志老师的课程,一战报了辅导班,过来人经验,不推荐,辅导班打乱了我学习的计划,浪费钱,见不了几次名师,大多时间教你的是不知名的小老师,而且讲课效果不好,还要来回奔波,不如在某宝上买一个老师的全程课,不到一百元,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和面授没有太多差别。商志比较适合英语极差的学生,因为商志讲课很细很细,他会每个单词每个单词的给你讲解,缺点是有些啰嗦,浪费时间。第一年听商志老师的课,听的热血沸腾,第二年实在听不下去,买了何凯文老师的全程课。何凯文老师是我极力推荐的一个老师,做阅读的kk三步法,真的很有用。我二战到后面,用何凯文老师的三步法阅读错的特别少,差不多一个或不错。其他老师的课程我没有听过,我的意见是,在最开始可以听一下几个老师的试听课,选好一个你最喜欢的老师,找准一个老师买下他的全程一直听下去就可以。第四是作文,除了阅读外,作文也很重要,作文要说的不多,我的英语语法极差,所以我是在考前就开始准备模板,并且要经常练习,最好身边有英语好的同学,可以在写完后给你批改。所以,作文一定提前准备,千万不要太晚。第五是英语的时间分配问题,之所以说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今年英语发挥失常,因为英语准备一年,放松了警惕,所以今年我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准备英语,每天都在学习英语,但没有在考前进行测试。我平时做阅读都是一篇一篇的做,没有想过去提速,正确率高但做的慢。考场上我作文打草稿,时间没把握好,写完作文看到时间开始发慌,加上中午没休息好,且没有完整做过英语试卷计算时间,英语阅读时我听到自己心脏砰砰跳动的声音,根本不知道自己读了什么,还好结果考的不像想象中那么糟糕,但还是很险,所以一定在后期做题时计算好时间,万不可养成拖沓的毛病!
2政治(71分)
政治比起英语要很好多,我开始时也听过一些课,不过现在想想不推荐。把肖秀荣的资料都买下来,1000题配合着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做,1000题我今年刷了两遍,错题刷了好几遍,刷到再做绝不会错。政治马哲需要理解,毛中特和史纲一些硬性的知识点一定记住。错题很重要!!!这是你知识点薄弱的地方。我在整理错题时,不只是错题题目本身,把有关这道题目的知识点都要去翻看一下,保证下次出这些知识点的地方都不会错。而且做肖八时总结出所有试卷中哪个模块的错题最多,这个错的最多的是你的薄弱的地方,再去翻一下知识点。我两次都有小伙伴,虽然我们不是考一个专业一个学校但都考英语政治,在吃饭的时候,会提问对方一些自己做错的题,互相帮助加深印象,有时甚至兴起语调升高,引来周围人侧目,但想起考研的经历,过程中并不觉得辛苦,反而每天都很快乐。这是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只是若让我再来一次,不知能否坚持,毕竟中间也有过许多心酸和怀疑自己的心历路程。继续说政治,重点是选择,经历过考试的人应该都知道,政治大题在考前会让你十分焦虑,但到了考场有种奇怪的力量,让你手不能停。这是真的!!!不要担心大题写不出来,不存在这种现象,因为有过一年,第二年对大题我没有太多恐惧,肖四的每个大题答案都背下来,只背标绿字部分就可以。一定出了肖四就背,不要拖到最后背不完。
3电影史(138分)
电影史今年划分到125,划掉了不少高分,好多人无缘复试,所以一定要重视。我第一年考的是文学,和电影无关,所以二战时专业课算是从头开始,因为第一年专业课失误,加之英语政治复习了一年,第二年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专业课上。首先说一下参考书目。钟大丰的中国电影史,李少白老师的中国电影史,郑亚玲的世界电影史,电影艺术词典。这是上一届考上的学长推荐的书,我去年就是看了这些书,不过经过复试,看了更多的书,我认为可以多看一些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类的书籍,增加自己对电影史这门专业课不同方面的理解,诸多涉猎,开拓自己的知识面,这里需要提一下真题。真题特别特别重要!!!!!一定要反复研究历年的真题,我在做笔记时,把每一章真题里都考过哪些知识点都总结了下来,这样一个章节里哪些是重点便一目了然。知道了重点,再去看书时就可以选择性的看,哪些部分要精读,哪些部分泛读,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电影史今年出题有些反押题,不同于前两年,前两年是热点问题和电影史是重点,今年重点是电影理论。总体来说,中国艺术研究院对中国电影史更倾向一些。首先电影史要做到基础扎实,对每个年代电影的特点,重要的电影人,重要的影片,每个年代发生的重点的事件,比如20年代的商业浪潮,30年代的软硬之争,80年代的电影与戏剧,电影与文学大讨论,谢晋电影等都要了解。能够在脑海中将整个的电影史过一遍。包括每个年代的背景,电影人,电影作品,整体特点。中国电影史和世界电影史都最好能够自己总结一下框架,画出时间线。多看一下时间线,可以抽出一个时间,看着时间线,自己和自己说一下这个时期发生了什么,有哪些重点需要记忆,然后自己想一下自己掌握了没有。我在复习的过程中没有看电影艺术词典,因为用了去年考上学长的资料,这里要感谢一下学长,学长的笔记很精细,里面的名词解释都是对电影艺术词典里重点的总结,省了我不少功夫。我在学长笔记的基础上,用剪刀剪下我认为好的,用胶棒将它贴在笔记上。我觉得有更好的解释的就自己用笔写上,学长的笔记加上我自己的,整理了厚厚的一大本,电影史笔记和艺术概论我背了一个暑假,除了背单词的时间,一天中其余的时间我都在背专业课,为我后来的复习奠定了基础。基础牢固之后,就可以进行课外拓展,开拓自己的视野了。近几年的真题都有些联系当代,所以当代学术的热点一定要了解。这里需要看的是论文,看论文有三大块,第一大块是核心杂志,《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等,先看目录,排除一些看到题目就知道不会考的论文,将一些热点问题的论文看一下,看的过程中,对一些提出了很好的观点,问题,建议的文章用一个本子整理出来。第二大块是艺术研究院老师的论文,因为报考的是丁老师,初试之前,我几乎把丁老师所有的论文都看了一遍,除了丁老师,赵卫防老师,贾磊磊老师等老师的论文可能也会是考题。丁老师12年关于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论文曾在15年考过。第三大块是自己去知网上搜你认为的近期的热点的论文,同时包括一些联系电影史的重点问题。举例说,热点有互联网+与电影、合拍片、类型电影、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目前中国电影的特点,现状,问题,对策、电影与大数据、IP电影等等。电影史上的重点有中国电影的民族化,谢晋模式对现在电影的影响,巴赞理论对中国电影的影响等等。总之,论文一定是后期的重点,而且一定整理出你看到的好的论文的大纲。艺研院不会只考基础,更注重你对学术问题的敏感,所以一定一定一定多看论文呀!!!
4艺术概论(122分)
终于写到艺术概论,没想到写了这么久还没写完,艺术概论有三本书,彭吉象的艺术概论,王宏建的艺术概论,和白金版艺术概论,学长去年是背的白金版艺术概论,不过我背了一半,实在背不下去。理论很抽象,真的很难背,我看的是概论题库和美学题库,也是学长的资料里的,之前一直没注意,发现的比较晚,但还好看到了,我认为这两本书对我来说作用最大,里面有很多很多的例子,更重要的是给我提供了答题思路。还有人说赵老师的课比较好,学长资料里有但我准备时没看,没办法去评价。艺术概论考之前很头疼,考下来才发现并不难,例子要自己多去准备,覆盖各个艺术门类,包括文学,舞蹈,音乐,美术,建筑,雕塑,电影,电视等等都了解一些,这样老师会感觉你知识面很广。艺术概论今年应该有些压分,说实话,艺术概论是我觉得发挥的最好的一门,结果考的分数和我预估差距有些大,也可能是我用的都是那两本书里的例子,老师经常见到,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猜测。总之,艺术概论的重点不多,把每个可能考到的问题总结一个框架,多多准备例子。再多背一下名词解释(真题里的名词解释一定都要会,会考到重复的)就可以了。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专业课遇到不会的题目一定不要空着!!!!一定不要空着!!!!比如电影史中名词解释《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我根本不知道,但是根据书的名字写了下来,结果看了一下名词解释,写的基本没错,所以,遇到不会的按着自己的理解写,千万不要空着!!!
差不多把我这两年的经验都写了下来,二战的承受的心理压力确实比一战大很多,每一个认真去准备考研的同学,不管最后结果怎样,都非常不容易。如果你下定决心考研,现在就开始,付出你百分之百的努力,最好一年就能过,考研确实有运气的成分在,但我仔细回顾这一路,最后的结果真的不是因为幸运,只是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当然艺术研究院有残酷的地方,有些老师只收一个学生,如果恰巧你报考的老师里出了最高分,那真的非常棘手,不过如果不够努力,连拼运气的机会都没有。可以在准备前,仔细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考研,你能够坚持到最后吗?如果你有足够坚定的理由和决心,现在就开始准备,期待你们的努力得到回报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