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5日,环保部宣布,从全国抽调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对京津冀及周边传输通道“2+26”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这被称作“环境保护有史以来,国家层面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行动”。第十五督查组对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山东绿杰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检查时发现:该企业车间内燃煤手烧炉未列入当地燃煤小锅炉淘汰名单,电焊生产工段无粉尘及废气收集处置装置,车间内噪声比较大,地面粉尘较重。
这些一目了然的严重问题,竟然非要等到环保督察组才能“发现”,这本身就是则意味深长的寓言。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涉事企业竟然如此“暴脾气”,在环保紧箍咒三令五申的语境下,难免让人联想两个问题:第一,环境违法的底气是谁惯出来的?如果“从小”就严格要求,怎会在明晃晃的疑似违法现象面前如此荒唐凶悍?第二,国家督察组尚且遭遇如此“礼遇”,地方环保执法部门会遭遇怎样的“嘴脸”?又或者说,如果是无权无势的市民举报,还会在地方执法语境下激起一丝涟漪吗?
这些一目了然的严重问题,竟然非要等到环保督察组才能“发现”,这本身就是则意味深长的寓言。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涉事企业竟然如此“暴脾气”,在环保紧箍咒三令五申的语境下,难免让人联想两个问题:第一,环境违法的底气是谁惯出来的?如果“从小”就严格要求,怎会在明晃晃的疑似违法现象面前如此荒唐凶悍?第二,国家督察组尚且遭遇如此“礼遇”,地方环保执法部门会遭遇怎样的“嘴脸”?又或者说,如果是无权无势的市民举报,还会在地方执法语境下激起一丝涟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