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吧 关注:88,646贴子:247,059

回复:2017凤凰单丛“老枞锯朵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想要上凤凰乌岽山寻求好茶,也绝非易事,山路十八弯.


IP属地:广东19楼2017-06-16 18:46
收起回复
    上角的大乌叶是归属什么香型呢,相信大部分喜欢单丛的茶友都有这样的疑问,就算是资深老茶友,想必也不太了解,此款秋大乌叶虽是品出兰花香气,也有的人说品出梨花香,这都取决与你的味觉,但确实归属十大香型之首的“黄栀香型”。就如同鸭屎香是归属“杏仁香型”想必大部分人也没品出杏仁香的道理一样。下面我大概的述说一下上角的大乌叶:
    上角大乌叶黄栀香单丛之一,新丛树,因其母茶树生长与东偿上角村,叶色乌绿而名,1985年东偿上角田中股第二生产队从乌岽村引种种植,茶树生长海拔约450米的,树龄约50年多年,现管理人林勉生。因其香气好易于制作,该单丛通过无性繁殖扦插和嫁接已有近千亩的种植面积,分布与凤凰镇整个茶区。


    IP属地:广东21楼2017-06-23 20:12
    收起回复
      2025-10-12 11:41: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今年刚出炉的头春鸭屎香,干茶圆润紧结,均匀,茶底均整,绿嫩有弹性。入口时口腔就能感觉鸭屎香带来的浓郁花香,细品之后茶汤中又内敛着另一股香气,应该说滋味更为恰当,口感醇和柔滑,饮后口齿留香,喉感舒适,即使久泡也不会涩,而且香气会更加浓醇。鸭屎香就是这么一款让人舒服的单丛品种。总体来说今年的单丛品种质量总体比去年好,此款头春鸭屎香品质相比去年要高一些。



      IP属地:广东23楼2017-06-27 20:24
      收起回复
        鸭屎香第一次听说这个品种的茶友应该都有“喜闻乐见”的感觉,都很好奇,为什么起这么奇怪的一个名字。其实很鸭屎没有多大关系,也算是单丛中名气数一数二的品种,所谓大俗大雅。后也经过本地茶叶协会改名“银花香”,可是鸭屎香单丛名声已经深入人心,大多数人还习惯用原来的大俗大雅之名。话有点多了,欢迎交流探讨。


        IP属地:广东24楼2017-06-30 19:12
        回复
          阴天的凤凰山,云雾缭绕,空气清新



          IP属地:广东25楼2017-07-01 19:47
          收起回复
            欢迎交流探讨,茶友们,夏天最喜欢喝什么茶


            IP属地:广东26楼2017-08-01 19:38
            回复
              楼主私个联系方式~


              IP属地:安徽27楼2017-08-02 10:42
              收起回复
                凤凰山水库,山好、水好、空气好,茶更好



                IP属地:广东29楼2017-08-05 20:33
                回复
                  2025-10-12 11:35: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今天凤凰山的风景分享给大家,山好,水好,茶更好




                  IP属地:广东35楼2017-08-16 19:11
                  收起回复
                    凤凰单丛茶生长环境

                    单枞茶树生长的特定环境
                    凤凰山是由大大小小的几百座山峰组成的,系福建戴云山脉向南延伸的斜脉,整个山脉呈东北一西南走向,绵亘在大埔、潮安、饶平等县的交汇处。峰峦重重叠叠,高耸入云。处于海拔高度350-1498米之间,故有“潮汕层脊”之称,千米以上的山峰有50度座,仅凤凰镇周边的界山就有21座。例如,西北部的凤鸟髻山峰高:1498米,乌岽山的峰高1391米;东北部笔架山,峰高1134.7米;东部的大质山,峰高1143.9米;西部的万峰山,海拔1316米;南部的双髻樑等,它们的山腰以至山下都是凤凰单枞茶的主要产区。这些“层峦耸翠,巍然上山重霄;山峰叠 峙 ,岩岫常烟霞”。薄云缭绕,浓雾弥漫,给凤凰茶树造就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孕育优良品质。
                    凤凰山是粤东地区最古老的山,从地质资料中获悉,凤凰山是花岗岩体属燕山运动第三期的岩浆岩,(据说撒137000万年以前形成的。)大多为黑云母花岗岩,粗粒结构,岩石风化较深,表层物理风化不断发展,因此,在凤鸟髻山,万峰山、乌岽等山的山腰上,是粗晶花岗岩发育的山地红壤和黄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这些微酸酸性土壤,为茶树提供了物质基础,尤其是凤凰单枞独特的山韵风格,是籍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所形成。正如“凤凰地论”所写的“乌岽山、黄泥坑(万峰山下的一个地方)俱出上等佳茗,凤鸟 髻 、金山湖皆有 苎葛齐生”。
                    在凤凰山,地理位置土壤环境不同的条件下,制作的成品茶呈现的山韵、香气、滋味等是多姿多彩。例如,凤北官头村厍 村等地的茶韵轻于乌岽村的茶,而汤色却浓于乌岽村茶;又如乌岽桂竹湖村的茶,口感中有土味;李仔坪村出产的茶,口感未尾有点苦味;大庵村出产的茶,口感中带涩......所有这些,都是因土壤各异有所不同。而在东部的大质山(古称百花山。宋代称待诏山)为花岗岩闪长岩发育的山地赤红壤和片麻岩红土壤(俗称”石 褶 底“也适合茶树生长。石古坪村,田 寮 埔村、棋盘村出产的茶叶。传说是由于大质山蕴藏油岩的缘故。)滋味甘醇爽口,十分惹人喜爱。另一特点是茶树的主根长度超过地上部的长度,造成茶树的生命力强。究其原因有二:1因大质山的山坡陡峭,茶园的园基尽是片麻岩含沙量多的红壤,地面水易渗透,而且易于流失,因此,树根必须往下生长;2山坡面向南方,日照时间长,地表因水分蒸发量大而干燥,因此,茶树根深蒂固地在砂砾、石缝中生长。
                    凤凰山,地形从北到南,由高山过渡到丘陵、谷地、平原,面向南海,距离海洋只有十几公里,因此,受热带海洋暖气流的影响,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别是东南方的山峰比较低矮,仅有“待诏(即今大质山)佳气东来,突起巽峰。“黄柏梓”凤凰地论注释:“在东南方的待诏山拔地而起,祥云紫气从东飘来。”有利于南海暖湿气的进入,而且生产抬升、冷却的作用造成大量降雨,使凤凰山区成为多雨地区。自古以来,有高山多雨之说。一般年份降水天数为140天,降水量2000——2200毫米,由于凤凰山的植被好,绿化率达到百分之96.4,因此,水分蒸发慢,客气湿度总是保持在百分之80以上。这给茶树带来了足够的水分保证,促使茶树良好的生长。
                    每年3月至6月由于空中锋面低槽移动的影响,造成大面积、持续时间长的降水,例如乌岽山每年4月份的阴雨天气,日数约占百分之80。1998年、1999年4月份只有3天能见到太阳;因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经常出现“大坪村好天嗮茶、乌岽村天不晴”的景况。也有“东方出日,西畔落雨”的景象。此现象,会影响春茶的采制工作和茶农的经济收入。
                    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把潮汕地区定为与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中的牛星相对应的区域,称为“牵牛下南海”。当这个宿位发生天象,便认为是本地区的吉凶的预兆,因此,茶农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许多预测天气指导作业的谚语,诅如:“云盖中秋月,雨淋元宵灯。”预测未来年春雨早来临,茶芽早生快发。“雨淋清明纸,日曝谷雨田。”料定谷雨季节干旱,“谷雨茶”收成好。“空心雷,过节雨。”意思是说,上午十一时左右响雷,过了中午就要下雨,不宜采茶。“久雨逢庚晴”,若逢初一或十五不晴,隔一夜也得晴。“肯定天气会转晴。”夕阳照西山,明日蓑衣免穿“。预料明天天转晴等。这些农谚有助于帮助指导茶业生产,防御抗击灾害性的天气,夺取茶叶好收成。
                    凤凰山地处北回归线之北(即北纬23度53分),距北回归线不远,距南海也不远,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常年春天吹东南风为主,偏北风少;夏天东南风最多,北风最少;如有北风,便是灾害性的天气,正如农谚云:“三四月(指:农历的三四月)北风旱,五六月北风祸”(祸指刮台风,下暴雨),“刮台风,三日风四日雨”。意思是说,刮3天的风,就要下4天的雨。秋天吹东风;冬天吹东北风,因此,温和凉爽,常年平均气温在17-18度之间,所以,素有“夏天无酷暑,冬天无严寒”之称。这恰恰适合茶树喜温喜湿的特性。
                    在凤凰镇的范围内,有时候,因受地形的影响,各个村落的气温也有差异;据凤凰气象观测站的纪录资料表明:东兴村年均气温20度,东尝村19.5度。老君溜村18.9度,因此,有“十里不同天”之说。特别是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据测量记录资料栽:气温的递减率是海拔高度上升100米时,气温便下降0.4—-0.5:由于山峰耸立,云雾多,造成日照时间端,直射光照少,漫射光多,昼夜温差3至4度,(冬天昼夜温差8至10度)给茶树积累有机物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优越的自然因素。为茶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同时,由于所到的纬度低,每年的霜期不长,一般只有2至3次,每次3至4天,多发生在小寒至大寒期间,或大寒至雨水之间。据1962年凤凰公社有线广播站报道:由于去年大寒季节连续3天严寒,全社发生霜冻,(凤凰溪结冰厚半尺余)600多亩“过冬番薯”全部被冻死,损失严重:茶树也受冻,茶叶脱落,但“雨水”季节一到,茶芽萌发快又粗壮,从而,使春茶获得大丰收,优质比去年增产百分之50。
                    1962年春节后,黄柏梓先生徒步至苦竹坑村拜访老茶农文锦城,在座谈中他谈及大赛时的霜冻,说出两句谚语:“冬天在月中央,冰霜两人扛。”意思是说:冬至日在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天气转冷会结冰,而且冰块大得需两人扛。“冬节在月尾,霜雪正二月”。意思是说,冬至在农历十一月底,次年的正、二月就要春寒结冰。他还说:“霜雪中,茶树上的害虫都会被冻死。今年春茶一定好收成。”果然,事实证明了他的预见。他还例举民国二十年(1931年)和三十年(1942年)发生了类似的情况。证明这两句谚语的准确性。事隔38年的1999年“冬至”,也在农历十一月十五日,次日晚,气温聚降至零下5度,地处海拔1325米的乌岽天池结冰尺余厚,经三天融化不完,好奇的旅客从背阳光处扛一块大冰块(重105斤)到桂竹湖村嬉耍。这次霜冻,虽然冻死许多害虫,但压折了一些茶树和冻死一些幼龄茶树及嫁接的茶苗,成为灾害性的天气。也如农谚:“腊月响雷,三月牛仔着堵追。”意思是说,12月份天空打雷是不好的预兆:翌年春寒,牛犊冻得站不住脚,要用木棍支撑才站得住。“惊蛰未到先响雷,三月采茶穿棕蓑。”这是预料次年采茶时节天要下雨,届时必须穿蓑衣采茶,甚至还预计有40天的阴雨天气,所有这些都会给茶树和茶农带来灾害。可幸的是,这样的天气毕竟罕见的。
                    自古以来,聪明勤劳的凤凰人民总会想方设法,战胜灾难性的天气,积极保护茶树,使其处于优越的环境,得到良好的生长;茶树在茶农的精心培育下,也造就了回天之力,顽强茁壮地成长。


                    IP属地:广东37楼2017-08-20 19:47
                    回复


                      IP属地:广东38楼2017-08-21 18:57
                      回复
                        凤凰单丛茶树栽培

                        凤凰茶树,是一种经济价值高、年限很长的常绿植物,树龄长达数百年,少则几十年。长期以来,凤凰茶农十分重视栽培技术的应用,注意在开辟茶园、选种育苗、茶树护理和采收茶叶等方面精工细致地管理,保留了凤凰历代人积累的宝贵经验,传承和发展了一批良种选育和栽培方法。现将注意栽培技术措施概述于下:
                        (一)园地的开辟
                        千古以来的总结是宝贵经验认为:高山的环境气候优于低山,培养出来的茶树品质内含物质丰富,品质好,山窝藏风聚气,土质肥,茶树生长快,寿命长:北坡比西坡的日晒时间短,土壤湿润,蒸发度较小,茶树的寿命会比较长。
                        1965年凤凰公社党委,向各大队发出开垦“工字形”梯级茶园的号召,并要求做到头上戴帽(即山植树造林),脚下穿鞋(山下种杂粮或其他农作物)。这一措施改变了过去落后的开垦茶园模式。凤凰人民,在山坡上修筑梯级茶园有着极丰富的经验,形式也有多种多样的,开垦茶园的主要形式有1用石块筑成梯壁(俗称厍坎)开垦茶厍;2锄取草皮土砖砌成茶厍;3开壕沟式(俗称撩壕)的茶园。现略淡三种形式的具体做法:
                        (1)用石块筑城梯壁的茶厍。在长满石头的山坡上,就地取材,垒砌石篱,并用小石填砌梯壁的基脚,使其牢固。用钢钎撬凿,铁锤敲打,将岩石分解为细石,更有众人合力将大石迁至基脚,作为奠基石承载梯壁。梯壁随着逐渐升高而逐渐内倾斜筑砌起来,在山势弯曲的地方,梯壁随大弯而弯,小弯便取直筑砌。乌岽村的茶园,因山坡陡峭,许多梯壁高达1丈5尺。今天的乌岽、大质山、凤鸟髻等山脉,这样的茶园选片美观。举目可见,比比皆知。
                        自古以来,茶农深爱着土地,一厘一毫不抛弃,十分珍惜土地资源,见缝插针,在石崛、石隙、石缝之边,根据地形筑起石篱,造出别有一格的,只能种上一株茶树的茶厍;这种盆栽式的茶园,十分奇妙!有些地方,厍边还种上黄花菜等宿根植物。每当五六月黄花菜开花的时候,茶园里美丽多彩,采下的鲜花作为盘上佳肴,为美餐增添花色;亦可将鲜花晒干出售。这样的种植方式,即巩固了厍坎,美化了茶园,也增加了茶农的经济收入。
                        (2)用草皮砖筑成的茶厍。在土层深厚的山窝里,用锄头打成长30——40厘米,宽20——25厘米左右的草皮砖
                        9不带有茅草根和土茯头的),翻过来垒砌,将草皮压在下面,上下层相互交错成品字形,用力压下,使其筑砌坚实。同时,边砌边填土边开垦,砌一层填一层,至填平后,再填厍面为反倾斜坡形,以防厍坎和土层风化、压实后畸形不平,水土流失。茶厍后方开一条宽50厘米的沟,作为蓄水和排洪之用,沟边留设“鹧鸪路”(以备就为茶树填补泥土的土垄)并与上面的厍坎相连。
                        (3)壕沟式的茶园。在较平缓的山坡上,清理好园基,按规划要求,用锄头挖开宽1米,深0.5——0.8米的壕沟,然后将两边的表土和草根填入沟内,让其发酵腐烂,增加土壤的腐植质。这类茶园是高速速度发展茶业生产的一项措施:是在园基条件较好,任务紧、季节紧迫劳力少的情况下进行的。
                        1965年4月,中共潮安县委发出:“组织浩浩荡荡的劳动队伍,向凤凰山进军,建立一队一山头,开辟茶园,种茶十万亩”的动员令。此时,一些队(茶场)采用这个方法开垦茶园。1996年潮州市乃兴公司在凤凰镇西坑岭,运用SK03型挖掘机开垦茶园,也采用此方法,每辆机车每天每人可开垦200平方米的壕沟,按此计算每亩茶园只需要4天的时间,速度很快,比人工开垦节省6天工作日。
                        1979至1983年中共凤凰公社党委,为了扩大茶叶生产,号召凤西、凤溪、凤北、石古坪等10个大队50个村把旱园和水田改为茶园。社员们积极响应,迅速行动;把种植木薯、地瓜、芋头等杂粮作物地,按种茶的格式整理一番,种上茶苗便成了茶园。在稻田上,按田岖的形状规划为若干厢。然后把田土,连同赤麻红泥土层(俗称田土格),翻掘起来,筑成宽1.5米,高0.5至0.7米的梯形茶厢,并在两侧挖沟,沟深0.5至0.7,田丘周围排水沟、灌水沟。后来,随着农村生产体制的改变,全凤凰的水田也都改为茶园,出现了“耕地茶园化”的新局面。
                        不论哪种形式的开垦,都要保证茶园的肥培管理质量,做到深、净、肥、熟四个标准:“深”是指开垦要挖掘深,保证有50厘米的土层;“净”是要把茅草根、土茯头、树头、树根选择干净;“肥”是把原来的表土或火烧土回填于茶沟和下足基肥,或种上绿肥或花生,或种一造木薯或其他作物,调制土壤的肥力;“熟”是让压在泥土里的杂草、树叶腐烂、熟化,使土壤中空气、水分、养料调和,为茶树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IP属地:广东39楼2017-08-23 19:53
                        收起回复
                          (三)种植与管理
                          茶园管理是整个茶树栽培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种是前提,管是关键。要使茶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稳产高产优质,就必须加强茶园的管理。
                          1954年饶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提出茶树增产的措施:1要施肥,如施肥用硫酸亚,人粪尿,或腐熟的豆饼掺一些过磷酸钙:2做好中耕除草:3消灭虫害,特别指出”凤凰水仙茶中发现严重的差蛀虫(茶天牛),蛀食茶树根部,要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发现蛀虫时捕捉灭死:可用药棉蘸液体二硫化碳塞进虫孔内,1至2寸深,外面用泥土封住洞口:消灭茶树上的寄生虫苔藓(俗称青提)、地衣(石花);实行台割修剪;间种豆类作物或绿肥和盖草。
                          经宣传发动后,凤西乡大坪村涂云程互助组,率先展开施肥试验。在惊蛰季节,以每亩茶园施豆饼60市斤,田料40市斤。沤积的粪尿(俗称粗水)20担开穴或开沟施下。当年就增产百分之20以上,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之后,由点到面,由少到多,逐步将措施推广。1957年以后,得到全面铺开。
                          有一些茶农施用土杂肥,沼气池渣,沼气水(俗称粗水)等有机肥,即可降低成本,又能改良土壤,并且能提高茶叶的单产和品质。用沼气池渣的肥效长,效果好。这项施用沼气池渣技术的成果在1982年通过省级的鉴定,先后荣获县、省的农业技术推广奖。同时这个经验在“中国沼气”和生态农业“等国家级杂志上刊栽,进行推广。
                          茶农们掌握了茶树喜爱酸性土壤的特性,采用客人新黄土的办法代替肥料,使芽抽得长,茶叶长得嫩,茶树茂盛,达到增产的目的。在当今,提倡生产有机茶运用这一传统的简易方法,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极好的措施。这种方法是:一般每亩茶园客入黄土400至3500担,数年进行一次。
                          中耕除草,是茶园管理的一项工作。历来受茶农的重视。尤其是对幼龄茶园的精心管理。幼龄茶园是稳产茶园的基础,因此,通常每年浅耕3至4次,并且经常做到见草就耕除。老茶园中耕除草通常每年二次,在春茶采摘后(大约小满前后)和霜降前后进行,如果间种花生,黄豆等作物的茶园就等待收成之后。中耕除草进行结合压豆藤、绿肥作物和施土肥。一般耕深度08至1.2尺,并且做到:1畦面高后低,向后倾斜,防止水土流失;2.夏季树下泥土扒开,以防白蚁上树;淡季树下加土,以提高地温,预防树头受冻;3茅草、土茯、香附等顽固杂草连根挖掉;4修通后坎沟;5鹧鸪路,梯坎上的杂草割除干净。
                          通过耕除草,使茶园土壤疏松,除掉与茶树争吸养分的杂草;保证足够的水分、空气、养料供应茶树的旺盛需求;使地表的茶根更新;侧根、主根向下蔓延生长,吸取地下深层的水分和养料;使茶园通风透光;消灭某些病虫孳生地。为茶园创造高产优质,提供优良生长环境。综观今天那苍劲茂盛的古茶林,为何可以茁壮生长了600多年,其根一丈有余,树高6.2米,中耕除草就是其中之一法宝。
                          凤凰山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于茶树的生长,也为病虫的多种繁殖提供了孳生温床。茶叶生长期长,芽叶为害虫提供充足的食疗和寄生场所。在1945年以前茶农对茶园欠缺管理防治意识,病虫害时有泛滥,导致茶叶产量降低,品质变劣;茶树枯死,茶园荒芜。
                          据1954年调查,常见的害虫有蛀心虫、蛀枝虫、象鼻虫、茶蚤、避责虫、茶毛虫、茶刺虫、金龟子等,常见病友黑煤病、立枯病、赤叶斑病、赤叶枯病等。常见寄生苔藓、地衣等等。饶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特别指出:“凤凰水仙茶中发现严重的茶蛀虫(茶天牛),这些蛀虫已给茶农带来了很重大的损失,因为这虫蛀食茶根部,使茶树枯死,大大地影响了我们的增产,希望茶农们一齐做好防虫工作。”是年冬乌岽村文永权互助组,开始根治茶天牛的行动。采取1捕捉成虫;2用石灰挤涂抹树干,防止成虫产卵2.发现有新虫类的茶树,用药叫醮二流化碳堵塞洞口措施,获得显著的成绩,得到发挥区政府的表扬并且迅速在全区推广。后来用二硫化碳治理茶天牛的成功经验由省农业厅罗搏揉工程师成论文在国外科技杂志上发表,获得好评。
                          自此,凤凰供销社建起炉灶,在农技站人员的指导下,熬煮石灰硫磺剂,供应各生产队,防治病虫害。时代在进步,随着"科技兴茶“的群体热潮,茶农对防病虫害的意识有所提高,一些茶农趁着雨天,到茶园里剥除寄生在茶树上的苔藓和地衣,以促进茶树良好生长。


                          IP属地:广东41楼2017-08-27 19:21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42楼2017-08-31 20:28
                            回复
                              2025-10-12 11:29: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广东43楼2017-09-01 19: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