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吧 关注:28,311贴子:221,817
  • 20回复贴,共1

我来说说,为什么大家喜欢王小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随着近代人文教育的式微,理工教育的兴起,在作家和读者群中理工生的趣味越来越浓了,这势必对现当代文学的趣味发生深远的影响。其实这种影响已广泛存在,只是许多人未加注意而已。
一般来说,由于理工生智力上偏向抽象思维的固有特点,再加他们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他们的生活相对稳定单调,很少大起大落,工作也较为按部就班),他们在阅读中寻求的更多是智力上的愉悦,而非情感体验。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文学趣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能否带来消遣、逗乐是他们最关心的,作品中若有大量噱头可供饭后谈论,会让他们喜之不尽。所以,金庸是他们的最爱,王小波是他们的新宠,这些人的书他们即使读上一百年也不会厌倦。
其次,他们喜欢那些简明、直截了当的寓言式作品(据说,爱好理工的彼得大帝,最喜欢的文学作品就是伊索寓言),读完丁是丁,卯是卯,道理一目了然。所以,《等待戈多》、《动物庄园》、《美妙新世界》以及卡尔维诺在他们中大受欢迎是不用奇怪的。不过,尽管卡夫卡的作品也带有寓言的特点,但因为其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体验,他们不见得会喜欢。
此外,与他们分析型思维相合的小说,如侦探小说、推理小说;与理工科知识背景有关的小说,如科幻小说;探讨时间、空间等抽象概念的同时,又稍微思索一下人生的玄理小说,如博尔赫斯的作品;与他们较为肤浅的思想情感相契的黑色幽默……都能在他们中找到大量读者。
由此,不难推测,那些大部头的作品,那些通篇谈情的小说,那些不能逗乐的小说;那些过于精致的小说;那些需要太多人文背景、社会背景的小说;那些需要深刻的人生体验才能读懂的小说,都是他们的敌人。所以,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如莎士比亚、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曹雪芹、狄更斯、巴尔扎克、普鲁斯特、卡夫卡、托马斯﹒曼,在他们中是很难找到读者的。


IP属地:海南1楼2017-04-20 10:13回复
    卡夫卡不受欢迎?又在代表一群人了,这是文人的莫名优越感么?我觉得你要有工夫不如真的去读一读你看不上的那些作家,这世界上不是只有你一个有人生经验。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4-20 13:37
    回复
      2025-11-09 01:49: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4-25 10:53
      回复
        我并不认为理科生就不会喜欢像红楼梦这种文艺点儿的作品,文科生就对科幻小说没兴趣。音乐这种东西可以说跟理智与思考完全搭不上界,完全是情感的奔驰,但我从没听说有个理科生对所有音乐不感冒。是否喜欢一本小说跟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没什么关系。而且我是理科生,你说的书我基本都喜欢读。这方面还可以举出大量的实例,完全可以从周围找。综上,你说的命题是个伪命题。补充一点,我认为,一本小说的语言风格和故事情节才是做出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4-29 23:11
        收起回复
          这样就差不多了,数着句子一个一个驳真没多大意思。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4-29 23:22
          回复
            拿来说的都是噱头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5-04 14:09
            回复
              我理科生,目前读了卡夫卡 普鲁斯特 撒是比亚 深表喜欢 特别卡夫卡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5-05 00:48
              回复
                因为喜欢王小波的书,所以喜欢王小波呗,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05-06 03:10
                回复
                  2025-11-09 01:43: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实你真的说的很好 只是在对于卡夫卡他们的夸奖上好 对于王小波读者的理解还是不太准确 深刻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06-22 17:16
                  回复
                    现代人就是矫情。
                    很久以前,中国不存在理科。懂理科的全是文人。没那么多花样,该干嘛还干嘛。
                    只要你不卖力气,都是文。不是文,就是武。
                    文人考不上科举,就转行干别的。有人做“幕僚”,有人做“状师”,有人就种田,有人教书,有人做小贩卖书,有人有人卖字画,有人转行做医生,有些人搞天文占卜星相算术。
                    后面两个,按现代的说法,无论怎么看都是理科。为什么文人能做成?这不可能啊。。因为文科和理科不存在天然屏障。唯一的屏障,是人的天分。学科没屏障,人自己有障碍。
                    如果你大脑擅长的某个东西,在那个年代混不出名堂,你完全是“废人”。到了现代,凭白多出的新行业,给了“废人们”翻身的机会。“废人们”突然又混出头了。因为社会向钱看。“废人们”看你没钱,又要开始胡说八道。于是就有了“文傻”这个说法。 钱没法衡量你的心智方面的功能,这是常识。
                    那年代,各行各业都不存在。大家的起点都是文人。文人兼医生,文人兼画家,文人兼音乐家,文人兼民间科学家,文人兼…… 一大堆兼职。
                    现在倒好,一大堆东西从文人之中独立出来。分家之后,越分越远,谁也不认识谁了。
                    古人也需要与现代学科相关的学问。只不过没那么多专业化分工,全都要文人们自己动手搞兼职解决。
                    以前没那么多事。现代突然冒出一大堆新行业新人才需求。结果知识总量增长过快,人的学习速度彻底跟不上时代。大家的天分和寿命时间都有限制,只能偷懒学一点点。要不然大家都不用毕业,一辈子呆在学校里。
                    现代人只会显得越来越“蠢”。以前的人啥都懂,现在的人啥都不懂。隔行如山。人蠢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蠢。谁也不用着急,反正大家都是落后于时代的。
                    理工跟传统文科有什么区别呢? 你硬说这个,肯定说不通的。
                    唯一的区别是,人的天分不同。心智功能,本来分很多方面。
                    假如真的存在“理工文学趣味”和“传统文学趣味”的区别。那么“理工文学趣味”对应的是某一类的大脑。传统文学趣味对应的是另一类的大脑。
                    大脑天分是爹妈给的,你不能拿这个来说人。生理差异是没办法。人家自己没得选。别说的跟犯罪一样。
                    千万不能把“理工大脑”当成后天的”错误选择“那样来批评。
                    我认为,一切都有极限。心智各方面的功能,必定有它的培养极限。不能什么都能后天培养出来。审美情趣、性情……这些,必定有自然规律的限制。你自己有了,就偷着乐吧。别人没,你一辈子也指望不上他们也有。
                    我是听不惯修身立德这种话的。人不可战胜一切。
                    既然人家”**“了,你就不要跟人计较了。这样说,总行了吧。


                    12楼2017-07-24 00:25
                    回复
                      喜欢王小波 因为喜欢有趣的人 我一生的黄金时代 细看过无数特立独行的猪 直到它们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7-27 02:51
                      回复
                        你快别侮辱文人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7-31 11:33
                        回复
                          一句话王小波门下走狗 滚你的解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7-31 11: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