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同病不同医,但显然既喜欢泼脏水,又喜欢无视抵赖之徒不懂这个道理。
……
一个个说
…………
白色单瓣那楼,我不知cqu10211想说明什么,本尊在两日来所有文字(包括被删楼层)中,都说的是,籽播实生单株,在前几代的无性繁殖中,很容易!是很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也就是等位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交换。这句话很难理解么?!稍微有点生物学基础,或者认真看中国字的人,都应该从前后文得知,基因型越复杂的品种,在前几代无性繁殖中发生的突变几率越高,我在举例中,用到了橙红多瓣籽播实生,用到了复色单瓣,还用到黄绿单瓣,不论橙红、复色、黄绿色,显然都比纯白色的基因要复杂的多。在中国大陆地区,自然界中,首先出现的野生原生种观赏型荷花就是各地的“红莲”,包括白洋淀红莲、西湖红莲、黑龙江红莲等等。当然,这种“红莲”的“红”,并不是我们今日几个著名品种的大红、正红、深红、鲜红,而是堇粉~粉红色。之后,自然界中出现的就是白色~粉白色的原生野生品种,尤以与楼上白色单瓣极为类似的品种为例,是染色体中与色素合成或表达的基因缺失或被优势基因覆盖表达有很大关系,说通俗点,就是荷花里的“白化病”,花瓣里没有色素了,所以就是纯白。cqu10211图片所示白色单瓣(最少瓣型)籽播实生单株,据说在无性f1、f2中未发生“改变”。未经考证,基于描述,理由极其简单,此实生苗为纯中国莲系、极接近野生原生种、基因型简单的籽播单株,其在无性繁殖过程中,发生突变的几率极低,甚至预测,在其自交F1中也有相当比例不发生性状分离。
…………
当然,纵观全文及我所有过往言论,从未说过在籽播实生单株无性f1~f5中“一定”发生突变,但这种突变几率确实极高。因现代育种,为尊重前辈,会尽量避免选育与已知品种近似且无明显其他特点的实生单株。类似30楼图片所示这种,在一选中就会被立刻淘汰。现代育种选择的品种,会尽量具有自己明显特征,且具有一定市场认知度和推广前景的品种。而这些“新品种”当然具有性状特殊,基因型复杂的特点,那么在无性f1~f5的观察中,因基因的突变,绝大多数会出现新的性状分离,表现型与籽播实生单株有时差异极大。而一些被随意以“新品种”名义确定的实生单株,因基因型简单,不发生或较少发生突变也就很好理解了。当然,这样的籽播种,自己玩玩可以,想真正拥有一个“新品种”的标识,申请新品种、申请专利、国际登录,那应该没人能通过。
…………
这里再说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南京艺莲苑前些年的一个经典品种“瑰丽”,我认为可以将其视作“三代”品种。最初籽播实生单株的瑰丽,是没有碎瓣的,而且在当时而言,是少瓣品种中,瓣型最规整,花型最圆,花色最红,且无碎瓣,还可微型化家庭种植的极优秀品种。当然,它的基因型也是比较复杂,而且属于引入新育种基因得来。所以当年很多人抢购,拥有者众多,我没有凑这热闹。因为那时普遍还在用QQ群和yy,所以几乎每晚几个朋友必开语音聊到深夜。很快大家发现,引种后的瑰丽,虽是无性繁殖,但几乎所有人那里都出现了碎瓣!一个单瓣圆桃型瓣正红色品种出现碎瓣,是很“丑”且不为大家接受的。一两年后,艺莲苑再度推出“复瓣瑰丽”品种,价格颇高。但奇怪的是,在一个技术极佳但很低调的高端玩家那里,出现了由“碎瓣瑰丽”直接芽变得来的“复瓣瑰丽”,与当年引种回“复瓣瑰丽”的开花图进行比较,无法发现差异。且之后出现这种情况的人,越来越多,而“复瓣瑰丽”的表现也并不稳定。在那时,只有一位好友,通过提纯复壮,得到了与最初“一代瑰丽”完全一致的无碎瓣瑰丽种,且经不断的扩繁、再提纯、再扩繁,始终没有碎瓣的出现。我自己也从朋友那引回这种“无碎瓣瑰丽”数年,并一直保持两年左右一次的提纯复壮,同样从没有发现碎瓣。朋友的一张经典开花图,是在约一平方范围内同时着花30朵,且无一有碎瓣,但其他人,虽也是朋友,都默守行规,并不强制要求他人分享技术。所以,其实很多商家那里的瑰丽,都是我所谓的“二代有碎瓣瑰丽”,宣传照美,那是在拍照前人工手动去除了碎瓣后拍摄的。别问怎么知道的,如果少在贴吧找找茬做做梦,多去学习交流,这样的经验并不难获得。所以,其实对于任何一个杂合体且基因型相对复杂的植物单株而言,即使通过无性繁殖,出现突变的几率也还是比较大。这也就是为何需要观察、稳定、提纯、扩繁的原因;即使是已知品种,许多近年间由人工杂交或育种技术获得新品种,是很容易退化的。拿一个接近野生原生种的“籽播新品”,对生物尤其育种遗传知识一窍不通,就妄想证明籽播实生单株通过无性繁殖“可以”不发生变异的结论,奇了怪了,我说过一定会有变异么?但是不是可以因为一个两个三四个个别单株的稳定性而舍弃这一观察稳定提纯的步骤?!
…………
……
一个个说
…………
白色单瓣那楼,我不知cqu10211想说明什么,本尊在两日来所有文字(包括被删楼层)中,都说的是,籽播实生单株,在前几代的无性繁殖中,很容易!是很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也就是等位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交换。这句话很难理解么?!稍微有点生物学基础,或者认真看中国字的人,都应该从前后文得知,基因型越复杂的品种,在前几代无性繁殖中发生的突变几率越高,我在举例中,用到了橙红多瓣籽播实生,用到了复色单瓣,还用到黄绿单瓣,不论橙红、复色、黄绿色,显然都比纯白色的基因要复杂的多。在中国大陆地区,自然界中,首先出现的野生原生种观赏型荷花就是各地的“红莲”,包括白洋淀红莲、西湖红莲、黑龙江红莲等等。当然,这种“红莲”的“红”,并不是我们今日几个著名品种的大红、正红、深红、鲜红,而是堇粉~粉红色。之后,自然界中出现的就是白色~粉白色的原生野生品种,尤以与楼上白色单瓣极为类似的品种为例,是染色体中与色素合成或表达的基因缺失或被优势基因覆盖表达有很大关系,说通俗点,就是荷花里的“白化病”,花瓣里没有色素了,所以就是纯白。cqu10211图片所示白色单瓣(最少瓣型)籽播实生单株,据说在无性f1、f2中未发生“改变”。未经考证,基于描述,理由极其简单,此实生苗为纯中国莲系、极接近野生原生种、基因型简单的籽播单株,其在无性繁殖过程中,发生突变的几率极低,甚至预测,在其自交F1中也有相当比例不发生性状分离。
…………
当然,纵观全文及我所有过往言论,从未说过在籽播实生单株无性f1~f5中“一定”发生突变,但这种突变几率确实极高。因现代育种,为尊重前辈,会尽量避免选育与已知品种近似且无明显其他特点的实生单株。类似30楼图片所示这种,在一选中就会被立刻淘汰。现代育种选择的品种,会尽量具有自己明显特征,且具有一定市场认知度和推广前景的品种。而这些“新品种”当然具有性状特殊,基因型复杂的特点,那么在无性f1~f5的观察中,因基因的突变,绝大多数会出现新的性状分离,表现型与籽播实生单株有时差异极大。而一些被随意以“新品种”名义确定的实生单株,因基因型简单,不发生或较少发生突变也就很好理解了。当然,这样的籽播种,自己玩玩可以,想真正拥有一个“新品种”的标识,申请新品种、申请专利、国际登录,那应该没人能通过。
…………
这里再说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南京艺莲苑前些年的一个经典品种“瑰丽”,我认为可以将其视作“三代”品种。最初籽播实生单株的瑰丽,是没有碎瓣的,而且在当时而言,是少瓣品种中,瓣型最规整,花型最圆,花色最红,且无碎瓣,还可微型化家庭种植的极优秀品种。当然,它的基因型也是比较复杂,而且属于引入新育种基因得来。所以当年很多人抢购,拥有者众多,我没有凑这热闹。因为那时普遍还在用QQ群和yy,所以几乎每晚几个朋友必开语音聊到深夜。很快大家发现,引种后的瑰丽,虽是无性繁殖,但几乎所有人那里都出现了碎瓣!一个单瓣圆桃型瓣正红色品种出现碎瓣,是很“丑”且不为大家接受的。一两年后,艺莲苑再度推出“复瓣瑰丽”品种,价格颇高。但奇怪的是,在一个技术极佳但很低调的高端玩家那里,出现了由“碎瓣瑰丽”直接芽变得来的“复瓣瑰丽”,与当年引种回“复瓣瑰丽”的开花图进行比较,无法发现差异。且之后出现这种情况的人,越来越多,而“复瓣瑰丽”的表现也并不稳定。在那时,只有一位好友,通过提纯复壮,得到了与最初“一代瑰丽”完全一致的无碎瓣瑰丽种,且经不断的扩繁、再提纯、再扩繁,始终没有碎瓣的出现。我自己也从朋友那引回这种“无碎瓣瑰丽”数年,并一直保持两年左右一次的提纯复壮,同样从没有发现碎瓣。朋友的一张经典开花图,是在约一平方范围内同时着花30朵,且无一有碎瓣,但其他人,虽也是朋友,都默守行规,并不强制要求他人分享技术。所以,其实很多商家那里的瑰丽,都是我所谓的“二代有碎瓣瑰丽”,宣传照美,那是在拍照前人工手动去除了碎瓣后拍摄的。别问怎么知道的,如果少在贴吧找找茬做做梦,多去学习交流,这样的经验并不难获得。所以,其实对于任何一个杂合体且基因型相对复杂的植物单株而言,即使通过无性繁殖,出现突变的几率也还是比较大。这也就是为何需要观察、稳定、提纯、扩繁的原因;即使是已知品种,许多近年间由人工杂交或育种技术获得新品种,是很容易退化的。拿一个接近野生原生种的“籽播新品”,对生物尤其育种遗传知识一窍不通,就妄想证明籽播实生单株通过无性繁殖“可以”不发生变异的结论,奇了怪了,我说过一定会有变异么?但是不是可以因为一个两个三四个个别单株的稳定性而舍弃这一观察稳定提纯的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