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04日
漏签
0
天
蕙兰吧
关注:
13,175
贴子:
71,143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游戏
1
2
下一页
尾页
26
回复贴,共
2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蕙兰吧
>0< 加载中...
[再分享]沈渊如《兰花》全本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庐州月
红香妃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本书是作者沈渊如、沈荫椿同志多年艺兰经验的总结。对艺兰技术有较全面而深入的阐述。本书的重点是介绍兰花的栽培、管理、繁殖方法,但对兰花的历史、品种分类、产地、鉴赏等均作了较精辟而概括的叙述。本书还介绍了春兰、蕙兰中的名种160余个,附有大量图版,便于读者查对。书后并附有彩色图55幅。
送TA礼物
1楼
2017-04-04 18:29
回复
庐州月
红香妃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前言
兰花,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名花之一,约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兰花具有令人难以捉摸的阵阵幽香,伴随着端庄花容、素雅丰姿,充分体现了东方特有的温馨和淡雅宜人的格韵;而在无花之时,它那刚柔相济、疏密有致的叶丛,四季常青,临风摇曳,又是竭尽风姿神韵。因此,温馨、素洁、高雅的幽兰,古往今来,赢得了多少人的赞赏和歌颂。屈原生前酷爱兰花,常借兰花的高洁,抒发自己的忠愤不平之气。此后,我国人民常把兰花的坚贞品性,象征不畏强暴、矢志不屈的民族性格。敬爱的朱德委员长平生最爱井冈兰,就是在那国事纷忙的年代中,常把亲手浇灌、培植的井冈兰,连同井冈山的革命精神,分赠给国内外的革命同志,让五洲兰香飘逸,环球共此芬芳。
本书作者沈渊如是我的父亲,自14岁起即从事艺兰工作,孜孜不倦,五十余年如一日。名种兰花在我国原有数百种之多,后因历经多次战乱,散失甚多,及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仅剩近二百多个品种了。抗战前后,又经多次战事动乱,生活颠沛,一些稀珍名种不是失传就是被惟利是图的奸商们盗卖国外。沈渊如先生一边惨淡经营,抢救名种不致外流,一边汇集艺兰同好举行兰展,引起国内有识之士重视。1933年日本侵略者入侵我国东北,造成灾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当时,家父曾汇集无锡艺兰同好在城中公园同庚厅举行兰花义展,所得门券收入,悉数捐赠赈灾之用。其后,日人小原荣次郎亲临江浙一带搜集兰蕙稀珍品种,在金钱利诱和淫威之下,名种又相继外流。家父眼见此般情况,节衣缩食,甚至变卖家财,把一些濒临灭绝的兰蕙品种广为搜集培养,例如传统珍奇名种中的“东莱”、“顾氏大魁素”、“涵碧”……等等在国内已属凤毛麟角。由此幸免外流而遭覆灭之危。抗战胜利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诸多名兰又随之相继失散,或操奸商、富豪手中,仅顿时之兴,而后又往往置之不顾。家父又不辞艰辛,多方收集,持之以恒,成绩卓然,深受艺兰界同好爱戴,故一些年迈体衰前辈或为生活所逼无法继续艺兰的同好,不受高利之诱,宁愿转让家父培养。在多次危机中,家父力挽兰蕙名种几遭覆灭之狂澜。尔后,家园已名种齐备,况一些孤本、罕见品种亦保存不遗。由于家父废寝忘食、刻苦钻研,又见多识广,每探其精微而不舍。他除在培养技术上有丰富经验外,且对艺兰中选择落山新花的鉴别法----“看筋、辨脉纹、察色晕”等,怀有精辟而独特见解,所以首创了“扭瓣形”、“双唇形”、“莲花形”、“曲瓣形”,以及多种盆面形式和复花起蕊论等。抗战胜利后,1948年家父把国内仅存歇花二十多年的赤蕙名荷瓣“曹荣大荷”任其开放,并举行花展,将此兰易名为“胜利大荷”,以志祖国光复。在近二十年中,家园始终开放,任人参观,每当盛春百花烂漫时,园中游人熙来攘往。欣赏着这些精心培育出来的名花异卉。
解放后,祖国一片兴旺,在党的英明政策感召下,家父毅然把全园数千盆名花捐献给国家,以便让名贵的花木开放出更美丽的花朵。此后,家父更信心百倍,精益求精,不但要养好这些花木,并立志要把数十年来积聚的资料、经验编撰成册,让这些传统名花和精湛技艺介绍给国内外同好,为国争光。
1962年12月22日和1964年1月9日,敬爱的朱德委员长曾两次来无锡接见过家父,每次都互赠兰花,交谈艺兰经验,并赠送《兰花谱》(日本小原荣次郎著,共三册)、《兰言述略》、《兰蕙同心录》、《兰蕙小史》。朱委员长并亲笔题写“养好兰花”四字,以资鼓励。
在十年动乱时期,家父倍受摧残,身患重病,但还是经常呆立在遍地惨盆瓦砾荒芜的空园中,凝泪无语。在他卧病的五年中,我根据三十余年来传授的技艺知识和所闻所见,逐步汇总编撰书稿。并受到父辈园艺同好----月季专家蒋恩钿女士和印伯赉,以及李克因、洪美等同志鼓励,终于完成脱稿。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祖国艺苑一派生气勃勃景象。抚今追昔,重新翻阅那些残存的名种兰照和校审着这本《兰花》书稿时,但如想家父地下有知,当可瞑目了。
本书所辑,由于个人水平所限,加以家父原有资料大部分已散失,错误之处,请读者不吝指正。
沈荫椿
1980年6月于无锡
2楼
2017-04-04 18:43
回复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庐州月
红香妃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沈渊如《兰花》之二养兰史略(上)
兰花是我国著名花卉。由于它秀丽多姿、散发着幽香,历代诗人墨客常为之吟诵绘画。孔子在《猗兰操》中,把兰花誉为“王者香”。其它如《左传》、《越书》、《楚词》、《蜀志》、《晋书》等对兰花均有记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忧患国事,他在《离骚》中以兰花比拟品格的高洁,抒发自己对楚国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后,人们在文章诗词里都把品格坚贞、有骨气的人用兰花作比喻。 盆栽养兰,始于唐朝。当时王摩诘对养兰已有研究,他谈到“贮兰用黄瓷斗,养以绮石,累年弥盛。”郭橐《种树书》中提到“种兰蕙畏湿,最忌洒水”。《清异录》中还谈到“南唐保大二年,国主幸饮香亭,赏新兰,诏苑令取沪溪美土为馨烈候拥备之具”,这说明已注意选择泥土了。
进入宋代,艺兰学说渐多,且对古代兰花之辨有所争论,诸多典籍中常有提及。黄庭坚对兰花更有所研究,他在《幽芳亭》中写到:“兰蕙丛生,莳以沙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他首先对兰花作了分类:“一干一花,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香不足者,蕙”。范成大在《次韵温伯种兰》中谈及“栽培带苔藓,披拂护尘垢,”已经懂得借装饰盆面,养护好兰草。李愿中在《艺兰月令》中,将广东、福建一带艺兰法则按十二个月培护方法,以诗歌体裁编成口诀。其后,赵时庚撰《金漳兰谱》分为五章,包括:容质、品评、爱养、封植、灌溉。在“容质”一章中区别紫兰和白兰两大类(即指当今墨兰和建兰中素唇瓣),列述了三十二个园艺品种。之后,南宋淳佑年间,王贵学著《建兰谱》,书中对品评、栽种各法描述更为详备,分为品第、灌溉、分拆、泥沙等章。他在“品第”中又增补至四十个园艺品种。上述二本兰谱都是栽培广东、福建一带特产兰花的总结。
元代,孔静紊《至正直记》中,除列述广东、福建兰花外,又提及江西、浙江一带兰花,并指出当时社会上已重视浙江兰花了。书中引述种兰古语:“喜晴恶日,喜阴恶湿,喜幽恶僻,盖欲干不欲经烈日,欲润不欲多灌水,欲隐不欲处荒萝,欲盛而苗繁则败”,“有竹方培兰,即喜晴恶日,喜幽恶僻之意”,这些简扼叙述的兰花习性和栽培要领,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随着诸多兰谱的出现,又因我国沿海一带气候温和,航运便利,商业逐渐发达,所以,栽培浙兰之风迅速发展,艺兰品种日趋繁多。
下及明代,王世懋的《学圃杂疏》谈及养兰应隔奁置水以防虫蚁、鼠、蚓、蚁等侵入。大植物学家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又对各种兰花解释、考证等作了详细叙述,并指出某些古籍中谈及的花、叶都香的那种绝不是后人所说的花香叶不香的兰花,这种论述曾引起各家长时期论争不休,究竟谁是谁非,尚待今后进一步考定。其后,探讨兰花之道的论著逐渐增多,如高濂的《遵生八笺》中列有“兰谱”一则,张应文续《金漳兰谱》,李晴江《种兰诀》,顾茂实《续兰谱》,鹿亭翁《兰易》,冯京第(簟溪子)《兰易》、《兰史》,王象晋《群芳谱》等,都详述了兰花产地、品种、栽培法。
清代是养兰昌盛时期,兰艺有所发展,陈淏子《花镜》,汪灏《广群芳谱》中对艺兰都有详细记载。随着历代谱集和新园艺品种不断出现,涌现出许多具有丰富经验的艺兰家,他们总结了前人经验,纷纷写出了具有一定价值的兰谱,如清初鲍薇省在《艺兰杂记》中,首创辨别江浙兰花之梅、荷、水仙瓣形的学说。嘉庆时朱克柔《第一香手记》,屠用宁《兰蕙镜》张光照《兴兰谱略》;道光时周怡庭《名种册》;咸丰初孙侍洲《心兰集》,陈研耕《王者香集》;同治年间周荷亭《种兰法》,刘孟詹《艺兰纪》,余姚黄氏《兰蕙说》等著作相继问世,其中尤以许霁楼《兰蕙同心录》最引人注目,书中对兰蕙花品和传统名种附有素描插图。光绪初年袁忆江的《兰言述略》,进一步把浙江、江苏一带兰蕙中梅、荷、水仙、素唇瓣之园艺品种分别列出,共达九十八种之多。其他如杜筱舫《艺兰四说》,刘文琪《艺兰谱》,岳梁《养兰说》等著述皆汇集众说,极有条理。其后,又有清芬室主《艺兰秘诀》,金石寿《培兰要则》等,其编撰方法更为现代化,按例分章,融汇诸家之说。杨子明的《艺兰说》更兼叙了北方艺兰的种植法则。
民国初,吴恩元《兰蕙小史》,附有江浙兰蕙失传名种素描图和当时盛行的兰蕙名种照片,且对兰蕙瓣形、栽培管理等作了系统论述。这也是我国第一部比较详细、完整的艺兰专著。
3楼
2017-04-04 18:44
回复
收起回复
庐州月
红香妃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沈渊如《兰花》之三养兰史略(下)
我国自古以来养兰事业历经旧社会战乱,又因当时大都集中在少数封建官僚、富商等手中,顿时之兴,玩弄而已,故名种散失甚多。全国解放后,艺兰事业有了迅速发展。1959年,姚毓璆、诸友仁科学地、系统地总结和归纳了前人诸多谱集中的经验,编撰成《兰花》一书。1963年吴应祥等同志发表了《兰花种子繁殖》,这是我国第一次用科学理论讲述兰花育种,为我国兰花有性繁殖奠定了基础。当时,又有罗士韦教授参照国际上先进科学法则,对兰花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丰硕成果,这也是在我国兰花无性繁殖法中除古老分株法以外又迈进了一步。1964年,严楚江教授编著《厦门兰谱》,将兰花之形态首次予以科学性之研究和描述。本书作者沈渊如先生在艺兰五十多年中,利用芽变分离出许多新颖园艺变种,如双唇素荷瓣,从梅瓣、水仙瓣中分离出新异变种,为我国兰花无性繁殖的创举。各地园林科研单位,又逐步调查野生兰花资源,引种栽培,逐渐有一些新异的优良类型出现。
日本与我国地缘相近,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所以兰艺亦甚发达。1773年日本仁Malsouk奉天皇之命编写兰谱,就是以中国兰为主。在日本艺兰界中传说建兰的一些园艺品种,也是秦始皇派徐福去日本寻求长生不老灵丹时携带去的。此外,如日本的秋兰和报岁兰(即墨兰)中的许多名种,在一些书籍中都谈到是由我国引进的,且至今仍保持其原名。清朝光绪年间,我国艺兰爱好者们,亦从日本引进一些品种,但没有我国的兰花那般幽芳沁人。抗日战争前后,日本东京小原荣次郎在我国江浙一带搜集兰蕙名种七十多种携去培养,并引用我国的资料,编著了《兰花的解说(附培养法)》、《兰之种类和培养》、《兰蕙要览》、《趣味之友》、《兰华谱》等,都是专门介绍我国兰花的专著。其时,并成立了“兰蕙同心会”、“国香会”、“兰香会”等爱兰者组织,共同研究艺兰事业。我国兰蕙得到日本广大人民的赞赏和喜爱,并推崇为“文人兰”。现代日本养兰事业采用科学管理后,发展甚速,兰艺大有青出于蓝之势,我国有些散失名种仍在日本保存无遗。唯在我国盛产的各种地生兰,日本限于资源,仅为过去引去的数十个品种,没有新园艺品种发展。
我国台湾省自然环境优良,四季气候温暖,且空气多湿,原生品种繁多,所以,兰艺亦甚发达。本世纪初日本艺兰人士渐有在台湾采集、栽培的。日占时代的台湾殖产局林业试验所,曾向日本东京帝国大学附属植物园引进了十二种气生兰(洋兰),后又由日人米泽及中山氏等提倡,投资开发台湾自然资源,另从英国、南洋和中南美洲等引入各种优良品种,利用台湾优良自然条件,进行大量繁殖、改良工作。二次世界大战后,台湾各种兰花品种已不下数百种之多(包括气生兰类和地生兰类,尤以气生兰为多),且时常有改良新种出现。但是,由于当地政权腐败,品种损失甚多,一度出现衰落现象。于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养兰事业受国际贸易影响,渐有恢复旧观趋势。且因国际交流频繁,台湾本地改良品种渐多,民间养兰者日益增多,常有时令品种观摩展览。有关艺兰书刊出版也较多,如《兰友》月刊、《现代养兰学全书》、《士林兰话》、《兰》等,并成立了“兰花协会”。一旦台湾回归祖国,我国丰富的兰花种质资源将能相互交流,群策群力,这个古老名花,一定会在世界花坛中重放异彩。
4楼
2017-04-04 18:45
回复
收起回复
庐州月
红香妃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沈渊如《兰花》之四兰花的产地和种类(上)
兰花的产地和种类
兰科植物在世界各地分布极广,除沙漠和两极地区外,几乎都有兰科植物分布。
本科在全世界约有五百余属,一万多种,其中可栽培作为观赏用的约两千多种。由于受气候和地理环境限制,每一类兰花,都有一定的区域。但是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以气生兰为主,约占兰科80%。它们以花大色艳著称。温带所产兰花以地生兰为多,却以幽芳飘远,秀姿动人著称。
本书主要介绍我国地生兰中传统品种,对热带和温带种中气生兰和一般少见的地生兰不在赘述。
我国盛产的地生兰,分布地区广大,遍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贵州、江西、湖北、甘肃、安徽、四川、台湾、西藏(察密禺、波密等地)。最著名当推江浙一带盛产春兰和蕙兰,园艺品种最多,其他如福建、广东一带的建兰、寒兰、报岁兰,云南大理的雪兰,云贵的金棱边、硬叶兰,兰州的武陵素心兰,台湾的报岁兰以及特殊的斑叶兰等,都因其花香馥郁,叶姿飘逸、秀美,均非热带种可与媲美,故博得世界兰坛重视。这些名兰自古就载入各地典籍之中,如《学圃杂疏》载:“一茎一花者,曰兰,宜兴山中特多,南京、杭州俱有。”;《泉南杂志》:“九节兰花易植,不若吴中,所钦静宇中虽若棋列;亦不甚香。”;《荆溪疏》:“兰出荆溪者,叶柔,花弱,比闽、浙产不同。”;《闽部疏》:“兰以建名,而福兴四郡尤甚,民家无大小皆传种之,然绝不生山间,不知种所自来,大都以玉魫为最,四季开者为珍。”;《花史》:“宋·罗琦,元佑四年为滁州刺史,明年廨治宇于堂前,植兰数十本”;《四川志》:“庆符县南石门山,一名兰山,其林薄中多兰”;宋朝赵时庚著《金漳兰谱》:“鱼魫兰,又名赵花,十二萼,花片澄沏如鱼魫,沉水中无影,叶劲绿,此白花品外之奇。金棱边,色深紫,十二萼,出于长泰陈家,色如吴兰,片则差小,叶亦劲健,所可贵者,叶自尖处分二边,各一线许,映日如金线。”;明朝王贵学《兰谱》:“碧兰始出于兴化龟山院,花有十四五萼,与叶齐,花白色:,”“杭兰惟杭城有之,花如建兰,香甚”;刘次庄在《乐府集》中说:“沅沣所产,花在春则黄,在秋即紫”;《海虞衡志》:“零陵香融,宜州多蕙”;明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说:“真珠兰一名鱼子兰,色紫,蓓蕾如珠,花开成穗,其香甚盛”;《一统志》:“浙江兰溪县兰阴山多兰蕙”;陈淏子《花镜》:“建兰产自福建,瓯兰多生南浙”;袁忆江《兰言述略》:“兰系严州、富阳,花大色俏者佳,诸暨、广德中等,奉化小次下等;蕙系处州所出,虽叶中而不过大,名大山头,其花多出细种,出者亦大佳。”
我国的地生兰尤为人民珍爱和重视,通过长期驯化培养,积累了丰富经验和繁多品种,历代艺兰爱好者们按各地兰花品种以及鉴赏、选择,著有专门谱牒。现根据我国主要传统艺兰,按其原则列述如下:
(一)春兰(C.virescens) 盛产我国和日本。别名瓯兰或草兰。叶细长,呈带形,一般长约20多厘米,宽约0.5厘米左右。有丛密球状假球茎,肉质根较细,径约0.4厘米左右。花期在三、四月间,一葶一花,偶有一葶二花,花色大多为黄绿或绿色,亦有绿色中透浅紫红色。清香甚烈,变种很多。
(二)春剑(变种)Cymbidium goeringii(Rehb.f.)Rchb.f.var.longibractum(Y.S.Wu et S.C.Chen)Y.S.W et S.C.Chen(C.longibracteatum Y.S.Wu et S.C.Chen) 该类主要盛产在四川省,其变种较多。叶自5--7片组成叶束,叶尖尖锐,边缘粗糙,常呈直立性生长,花葶挺拔直立,常着生二朵或数朵,有香味,花色一般多呈黄绿色,但变化较大,其中尤以呈微白色者,称为“素心”,属上品,如春剑素、绿猗等。
(三)蕙兰(C.faberi) 亦名九节兰。叶比春兰长阔壮大,且叶面较粗糙。一葶五六花至十多花,花葶比春兰粗长,一般高约20多厘米。花期四五月间,花色类似春兰,而苞叶色泽比春兰尤多。唇瓣亦比春兰发达,上面多缀点块密集度大,大多呈紫红色。每朵花之小柄基部有一圆珠状露点,味甘醇。花开香气馥郁。
(四)建兰(C.ensifolium) 俗称雄兰、骏河兰等。叶比蕙兰更长阔。 该类叶姿大多为直立性或斜立性,个别品种呈微垂半弓形。野生原种较多,富清香,花瓣较宽,形似竹叶般,生长健壮,适应性强。故在我国比其他兰类流传更广。现将我国常见园艺品种列述如下: 1.建兰 可分为福建种和温州种两类。叶直立性,宽约1厘米左右,长10--60厘米,形若剑状,故又称剑叶兰,别名骏兰、雄兰等,花期七、八月间,花梗和花瓣大多为淡黄色,唇瓣上有暗紫红点块。另有变种如青梗四季、大青、马耳兰等。 2.新竹兰 盛产台湾省,花白色,唇瓣上缀红点,香气馥郁。
(五)秋兰(C.Cyokuchin,M.Var,Soshin,Makino) 本类盛产于我国南方沿海诸省,花期都在夏末初秋期间盛开。花色有微黄白色或微白色,都为素唇瓣,花瓣较阔,形似兰蕙中荷形瓣,花姿柔丽素雅,品种甚多,但因历代战乱,至今所存不多。
1.龙岩素 产于我国福建省龙岩一带,叶长30--50多厘米,此类花葶较细,花序有4--10朵,花瓣较阔,肖似兰蕙中荷瓣形,花姿柔美,乳黄色或白绿色,瓣尖微有淡绿色晕,唇瓣白色,洁净无暇。变种有: 细叶龙岩素 叶宽1厘米左右,叶呈半弓形或弓形,花葶高约20厘米左右,花序有4--7朵。
5楼
2017-04-04 18:46
回复
收起回复
庐州月
红香妃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沈渊如《兰花》之六兰花的生态和特征
本书所谈兰花,主要指地生兰中春兰、蕙兰、建兰、秋兰、寒兰、报岁兰。现按它们的根、茎、叶、花等,分述如下:
(一)根
地生兰根是丛生的须根系,肉质,间或从须根上生出分节支根,兰根概无根毛。一般春兰根较细,径约0.4厘米左右,蕙兰径约0.5厘米,而建兰、秋兰、寒兰、报岁兰根较上述稍粗长。兰根内贮丰富的水分和养料,按根的结构可分为内、中、外三部分,最外层为包围全根的根皮组织,主要起着吸收和保护水分的作用,所以,对兰花浇水不宜过勤,否则,土壤过湿,容易引起根部腐烂。根皮之内为皮层组织,皮层细胞都是活细胞,有点含有针状结晶体,有的含有共生的根菌。当肉质根折裂时,其中有一粗约0.1厘米的黄白色纤维梗,称为中心梗,不易折断。培养多年的伏盆兰根,在干燥时,健壮的根呈亚白色,幼根衍生时多为嫩白色,如裸露在盆面或泥外,因受湿气关系,呈青绿色或暗灰色。兰根有兰菌与它共生,借此得到更多养料,促使繁茂,所以我国传统采移兰花必须带些宿土,且忌用利器挖掘,也就是这个道理。
(二)茎
地生兰没有明显的茎,只有根茎与花茎的之别。在根、叶相接处有一肥大的假球茎,其形式有柱形、梭形、卵形、球形和扁球形,都向上着生,全露或微露在泥面上,在栽种时不应将它全部埋没泥中。假球茎的大小按种类不同而相异,例如春兰和蕙兰一般高约1--1.5厘米,径宽为1厘米左右,其他类更为壮大。健壮的假球茎外面全由绿色叶片包覆着,至衰老后,叶片枯萎或萎缩。裸露的假球茎呈黄色或黄绿色,这时假球茎上残留着枯老纤细的丝状叶痕物。假球茎按我国艺兰中俗称芦头、蒲头、龙头等,其中贮藏养料和水分,一般能有三、五年生命,当进入衰老期,还能衍生假球茎,每当黄霉至盛夏或初秋时季,从假球茎基部滋生出叶芽和花芽。另一种茎是花茎(即花葶、花梗),外面包覆着数层苞叶。
(三)叶
可分为寻常叶和苞叶二种。从假球茎上簇生出的叶称为寻常叶,呈线形或带形,无明显叶柄,叶束都一次长成,全缘或边缘有细锯齿,平行脉,常绿硬革质,叶面大多为暗绿色,叶背较淡,叶梢尖锐或圆钝。春兰叶幅阔约0.4--0.8厘米,长约20多厘米;建兰、寒兰较宽长;报岁兰更宽,约在1.5厘米以上。叶片中央的中脉向叶背凸出或微凸,借以支撑兰叶向上着生,虽受风吹飘摇仍不易折断。每五至七、八叶组成束(每束在我国兰艺中俗称为“筒”或“庄”,每束应以三片叶为起算)。春兰和蕙兰每束标准应有3--5片叶,其他类稍多些。兰花叶片姿形各异,现将各种叶型分述如下:
1.肥环叶 叶片显得特别肥厚,壮阔,叶尖都成钝形,叶色深而浓,且呈半环形,此类尤其在春兰和蕙兰中的荷瓣型较显著,例如春兰中郑同荷、环球荷鼎、魁荷素等;蕙兰中胜利大荷、大绿荷等。
2.垂软叶 又可分为镰形和弓形。叶片自基部斜生至中段起,渐向外斜垂或转折,春兰和蕙兰中这些形式最显著;秋兰、寒兰多数呈弓形;报岁兰中绿仪素呈弓形。
3.直立叶 可分直立形和斜立形。叶束大多向上直立生长,如春兰中汪字,蕙兰中泰素、翠蝶等最为典型;夏兰中闽蕙、建兰。斜立形如建兰中青梗四季;报岁兰中立叶十八开;寒兰中立叶青寒兰、台湾白蜂素等。
4.扭卷叶 这类叶片较厚,且略呈扭卷状,以春兰中绿云常有这种形式出现。
5.镶边叶 每片叶自叶尖至基部两侧叶缘镶嵌0.1厘米金黄色或银白色,花朵瓣边缘亦镶有如此色彩,在春兰和蕙兰中仅在尖狭瓣形花中见此,在梅、荷、水仙、素、奇瓣中尚未发现。另在报岁兰中亦有白色或黄色镶边的,例如金边墨、银边大贡等。
6.短壮叶 叶片特别短矮肥壮,直立或斜立形,一般高仅5--8厘米。主要都在春兰中,最典型如盖荷,它的花朵、花茎都特别矮小,余如端秀荷、高荷等。
除上述各种叶型外,尚有我国台湾省的斑叶兰,以及日本的一些观叶品种(有叶尖部镶嵌异色或叶面上散布粗细异色条纹、斑晕等)。
按我国传统艺兰,对春兰和蕙兰叶型,结合花瓣瓣型总结经验,认为凡叶尖起沟,兜到基部为佳,梅瓣的叶性较硬,水仙瓣之叶性糯,凡肥阔厚实,绝大多数出荷瓣或阔瓣花。
另一种叶,就是包在花茎上的变态叶,由于退化变成膜质鳞片状,基部为鞘形,俗称为壳,为植物学上称为苞叶,它主要起着保护花蕾作用。苞叶基部最外两张有硬角质,内部几张呈软膜状,我国艺兰家常根据它的颜色和上面筋纹、沙晕,作为辨识花蕾演变中花瓣瓣型分类的依据。春兰苞叶有五层,盛放时花序顶端的一枚苞片有的耸出花朵,有多低于花朵;蕙兰等一茎多花的苞叶有7--9层,且每朵花的花柄基部都有一片短狭软膜包叶。春兰和蕙兰的苞叶的大小、宽窄、色彩都与瓣型有关。
7楼
2017-04-04 18:56
回复(1)
收起回复
庐州月
红香妃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四)花
兰属的花都为不整齐花,花单生或由多个具长短略等的花柄的花,着生在长花茎上,排列成总状花序。就其花的构造来讲,有六瓣一蕊(柱蕊),分为三轮。(图2,3)最外面一轮时形状相似的三片萼片,艺兰术语称为外三瓣。中间一轮三片俗称内三瓣,其上侧二片纵生平行,比外三瓣略短,俗称捧瓣;下侧一片俗称唇瓣或舌呈绒毛状,上面散布红色或紫红色点块,具有这种颜色者称为荤瓣花,如舌上呈纯绿、白、微黄色称为素瓣花。最里层,为雌雄蕊所组成的柱蕊,俗称鼻或香子,它是蕴藏香气的部分。柱蕊顶端为雄蕊,外有花粉盖,内有花粉室,含有花粉块,花药无柄,花粉块的下部有伸长的粉柄块,即胚芽,其基部有胶粘盘。在柱蕊的顶端为向前的下面有一凹洞,内有粘液,这粘液常被昆虫作为传粉时的媒介物。雌蕊由三枚结合的心皮组成,子房下位,侧膜胎座,胎座内含有多数倒生胚珠。
(五)果实
兰花的雌蕊受精后,花瓣逐渐凋萎,而子房逐渐膨大成绿色棍棒状,大约经过6--12个月,种果成熟,果皮由黄绿色转成褐色。果实概为柱形,具有三角,果实形状依种类不同而异,这是有助于鉴别分类的。春兰种果较短矮,一般高约3--4厘米,蕙兰等稍为长大,粗壮些。秋兰种果与建兰、蕙兰的种果相似。寒兰与报岁兰相似。兰科植物的果实均为蒴果,呈三角或六角形,每角自顶至基部有粗约0.3厘米的长棱,称为果脊柱。当果实成熟时,每一果瓣平面中央的果脊柱自蒴果顶端弹开,果瓣产生倒锥形裂缝,便于种子从裂口溅出。
兰花种子极为微小,细如灰尘,一般呈长纺锤形,用肉眼几乎辨认不清,每粒种子只有0.3-+-.05微毫克重量,它没有胚乳,只有一个简单的胚,外面包着疏松、透明、不易透水的种皮,种皮上有许多增厚的木质化的条纹,胚内含有很少的养分,绝大部分为脂肪类的含物。由于兰花种子微小,数量多(每一蒴果内含有种子约一万粒左右),同时种皮有很大的浮力和具有特别抗水湿能力,所以当种子外溅后,随水流传播亦无影响。兰花发芽率甚低,又不易保存,以成熟后播种为好。
沈渊如《兰花》之七我国常见兰花种类及其主要园艺品种
我国地生兰种类繁多,经过人们长期引种栽培,逐步选育出许多富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品种,根据开花季节的不同,人们把二、三月间花开一茎一花者称春兰;仲春之际一茎数朵花者称蕙兰;在六、七月间开花一茎多花者称夏兰;在八、九、十月间开花一茎多花者称秋兰;在十一、十二月间一茎多花者称寒兰;农历正月开一茎多花者称报岁兰。在我国传统艺兰中,特别对春兰和蕙兰按花瓣的形状和苞叶的颜色进一步加以分类,其他都没有瓣型的严格区分了。现将各种类的特征和主要园艺品种分述如下:
(一)春兰
1.梅瓣 外三瓣短圆,形似梅花的荷瓣,捧瓣起兜,唇瓣舒直,硬而不向后卷。主要品种有宋梅、汤梅、望京梅、桂圆梅、萃英梅、天章、十圆梅、绿英、瑞芝梅、养安、天绿、秦梅、永丰梅、荣祥梅、发扬梅、省梅、玉环、黎阳申奎、小凤、无双梅、鹤市梅、有成梅、祥字、翠鹤、天兴梅、贺神梅、代梅、浙江第一梅、东莱、集圆、太原梅、震淞梅、瑞梅、小打梅、玉梅、万字、吉字、夏奇、春雨等等,这些都是我国春兰梅瓣中传统名种和新种。其中以宋梅为梅瓣中典型,玉梅属白舌梅。
2.荷瓣 该类外三瓣肥厚、宽阔,形似荷花的花瓣,捧瓣不起兜,形似微开蚌壳,唇瓣比其他瓣型阔大。按其花形大小又可分为:
小型 每瓣径宽0.8厘米左右,长约1厘米,例如盖荷。
中型 每瓣径宽约1--1.2厘米,长约2厘米多,例如高荷、端秀荷、环球荷鼎、绿云(正常花开品)等。
大型 每瓣径宽1.5厘米以上,长约3厘米多,例如郑同荷、大魁荷、福田大荷等。
荷瓣中以郑同荷和盖荷为典型。
3.水仙瓣 外三瓣比梅瓣狭长,且瓣端稍尖,捧瓣有兜或轻兜,唇瓣下垂或后卷。其主要品种有汪字、方字、汪小尚、养春仙、太极、姚石仙、逸品、苏州春一品、琼仙、翠一品、杨春仙、奇峰等。
另水仙瓣中变种有梅形水仙和荷形水仙。
梅形水仙 三瓣近似梅瓣或稍长,捧瓣有兜或微兜,主瓣收根紧,比二片副瓣更为显著,例如西子、西神、翠文、蔡梅水仙等。
荷形水仙 三瓣较阔近似荷瓣,捧瓣有轻兜或微兜,例如龙字为荷形水仙之冠,余如善荷仙、水仙大富贵、翠微等。
4.素心瓣 凡唇瓣上没有红点、块的都称为素心瓣。按唇瓣色泽又可分为绿胎素、白胎素、黄胎素、桃腮素(舌根两侧微有红晕)、刺毛素(舌苔上隐约有细微红色)。至于另有舌苔全红色者,在我国春兰至今还未见过,仅在资料上谈及或传闻而已。素心瓣苔色以绿色为贵。按三瓣和捧瓣瓣型又可分:
草素 外三瓣和捧瓣尖狭如鸡爪,这种素心瓣形不受重视,但因它属素唇,艺兰界还是将它列入细花行列之中。
竹瓣素 外三瓣形似竹叶,捧瓣亦狭,三瓣比较质薄。例如松鹤素、寅谷素、天童素等。
荷形素 花形酷似荷瓣形,花瓣丰丽素静,是素心瓣中最受人们欣赏形状,例如杨氏荷素、月佩、谢氏荷素、云荷素、张荷素、龙素、魁荷素、翠荷素、文团素、文艳素、香草素、俞氏素、国庆素等。
梅形素 三瓣形似梅瓣,捧瓣起兜,例如蔡梅素、玉梅、素西神。
按花蕾苞叶,凡素心瓣多出于绿筋绿壳之中,或白筋绿壳。但白绿壳上具有微红筋纹者亦偶有素心出现,称为赤壳素,例如雪莲素、翠荷素等。
5.奇瓣 凡三瓣、捧瓣的下半幅部位演变成唇瓣形,或花形成多瓣或缺少,或多唇瓣等均称奇瓣。现分述如下:
(1)蝴蝶型 此类副瓣的下半幅部位发生唇瓣化或捧瓣内侧有唇瓣化现象,统称为蝴蝶。如演变部位上有红色点、块称为晕蝴蝶,没有红色的称蝴蝶素。又因其唇瓣化幅位大小,更分为:
全蝴 唇瓣化涉及副瓣纵向部位的五分之二。这类以荷形蝴蝶为多,艺兰界视为珍品,例如彩蝴蝶、渊蝶、冠蝶、迎春蝶等。
半蝴 仅在副瓣下沿部位呈细狭或断续唇瓣化。这种形式在艺兰界中大多视作一般性,故极少留种。
草蝴 三瓣和捧瓣都细狭而长尖,唇化部位大多浅微,故被列入劣品,一般不列入名种中。
捧唇形 捧瓣内侧有唇瓣化现象。例如梁溪蕊蝶、蕊蝶、鸳鸯素。
(2)多瓣形 三瓣发生多瓣化或花形重叠。例如和合蝶、四喜蝶、绿云、里蝶等。
(3)多唇形 花形中唇瓣多瓣化。例如二个唇瓣的素蝶莲、多唇绿云等。
(二)蕙兰类
蕙兰除依据梅、荷、水仙、素心、奇蝶五大瓣型分别外,更要结合苞壳颜色和上面分布沙晕、筋纹,作为具体分类。现将其主要特征和典型园艺品种分述如下:
1.绿壳类 本类苞壳颜色都呈绿筋绿壳,例如上海梅、潘绿、荡字、仙绿等。
2.白绿壳类 苞壳基部呈微绿色,渐向上部绿色渐深,及至苞尖又稍淡,例如大一品。
3.赤转绿壳类 苞壳基部呈微绿色,向上渐呈红色至梢顶又泛出绿中紫晕,例如涵碧、端梅、崔梅、荣梅等。
4.水银红壳类 苞壳基部微白,周身呈淡红色,壳上筋纹色泽碧苞壳稍深,例如万顷含翠、叶梅、瑾梅等。
5.赤壳类 花蕾外层,苞壳呈紫红色,分布筋纹比绿壳类等稍粗,例如程梅、关顶、元字等。
6.奇瓣类 蕙兰中奇瓣除类同春兰中所述各种形式外,又有多种新颖形式,如下:
(1)猫耳捧 捧瓣瓣尖部分向上翻似猫耳状,例如蜂巧。
(2)扭瓣形 副瓣呈扭曲状,例如海鸥。
(3)波瓣形 三瓣呈波浪状,捧瓣波曲而瓣尖似猫耳上翻,例如朵云、峨蜂梅。
(4)莲花形 所有花朵聚缩成一朵,形似复瓣莲花,例如蕙莲。
(5)杂样锦 一葶多花中,有梅、水仙、荷花瓣形式,亦有尖狭瓣(即不具瓣形的行花),例如杂样锦。
8楼
2017-04-04 18:57
回复(1)
收起回复
庐州月
红香妃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沈渊如《兰花》之八兰花的鉴赏和术语(1)
兰花的鉴赏和术语我国地生兰通过长期驯化培养,园艺变种甚多,为了归纳和区别,以及达到统一认识起见,先辈艺兰家们根据经验,对兰花各个组成部分,都有一定品评条件和规范,故产生了专门术语。这些术语不是植物学上名称,仅仅是艺兰中作为评选和鉴赏花型优劣的专门用语,有的注重色泽,有的注重花茎……等等。所以,艺兰界评选出一系列典型名种,如春兰中以宋梅、集圆、龙字、汪字、万字、小打、鹦哥梅、桂圆梅作为春兰中老八种;蕙兰中以程梅、关顶、元字、染字、大一品、上海梅、潘绿、荡字作为蕙兰中老八种。其后,又把楼梅、翠萼、极品、庆华、江南、端梅、崔梅、荣梅作为蕙兰中的新八种。通过这些名种各自优点,以便促使人们在各方面精益求精。本书为了提高读者们便于熟识名种兰花和对它的鉴赏能力,以及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艺兰事业,现将传统术语名称详述如下,以供参考、研究。
(一)色 地生兰花的颜色,虽然比较单一、纯朴,没有其他花卉娇媚妖丽,但它那素静色泽,高雅风韵,却是一般花卉难以相比的。根据江、浙一带的兰蕙传统上以绿色为佳,尤以嫩绿为第一,老绿为第二,黄绿色次之,赤绿色更次。凡属赤花,总以色糯者为上品,色泽昏暗而泛紫色者为下品。其他类兰花,对色的评价因地而异。
(二)肩 兰花外三瓣中,中央竖直一瓣称为主瓣,左右横向排列两瓣称为副瓣。所谓“肩”,即专门指副瓣着生的形态:第一种呈水平状,称为“一字肩”,属上品;第二种,当舒瓣前后,二片副瓣微微下垂,称为“落肩”,这种形式较次;第三种,是花刚盛开,副瓣就大幅度下垂,与主瓣形成三角形,称为“大落肩”、“三脚马”、“八字架”。如呈这种形式,即使瓣形、花品再好,由于外三瓣着生姿态恶劣,也不足取了,属劣品;第四种,是副瓣微向上生,称为“飞肩”,属贵品。
(三)捧 即内三瓣中间向外竖直且靠拢的二片短瓣(比外三瓣略短),捧瓣以光洁为主,按其形式可分:
蚕蛾捧 形似蚕蛾形。又分硬和软二种,例如春兰中的绿英、荣祥梅、梁溪梅,宜春仙等;蕙兰中的大一品、培仙、荡字、楼梅、端梅、崔梅、庆华等。
观音捧(俗称观音兜)形似神话中观音菩萨,帽沿前端兜形,如春兰中龙字、春一品,蕙兰中的老染字等。
豆壳捧 捧瓣尖端较圆钝,瓣肉厚,有兜状,形似蚕豆壳一端形态,如蕙兰中的关顶。
蚌壳捧 每片捧瓣似空蚌壳般内凹外隆,如春兰中的常熟素、大魁荷,蕙兰中泰素等。
剪刀捧 捧瓣似剪刀形,如春兰中的文团素,蕙兰中的华字、赤团子。
蟹钳捧 捧瓣瓣背中部隆起,尖端部兜扁,以蕙兰中的万年梅最为典型。
猫耳捧 捧瓣前端部分向上翻,状似猫耳般,如蕙兰中的蜂巧、朵云。
短圆捧 捧瓣短而圆,瓣背弧形较大,如郑同荷。蒲扇捧 捧瓣短圆,但瓣背弧形较小,如春兰中的西神梅。
罄口捧 捧瓣虽无兜状,但瓣尖缘微有罄口状,例如春兰中的盖荷。
上述各种捧瓣形式,以蚕蛾捧为上品,观音捧较次,其余均属下品,当然还要结合各类瓣型加以区别对待。另外,捧瓣着生姿态,有的二片相互分开或部分相联,或甚至与鼻(柱蕊)和舌(唇瓣)混杂胶粘一起,故又可分成三种形态:
五瓣分窠 二片捧瓣各自分开,瓣根基部着生在外三瓣基部汇合处。
分头合背 二片捧瓣瓣尖部位相互分离,而自中部至瓣根基部联结成整体。
连肩合背 捧瓣与鼻和舌联结成块状整体,或捧瓣尖端部位与鼻微有分离痕迹,例如春兰中蔡梅水仙和蕙兰中潘绿常有类似形态出现。
上述三种捧瓣着生形态,有时同一品种由于遗传因子演变,即能有五瓣分窠,又有分头合背,但连肩合背仅限于少数几个品种。总的来说,以五瓣分窠形态最优美,分头合背次之,连肩合背最劣。
沈渊如《兰花》之九兰花的鉴赏和术语(2)
(一)舌 即唇瓣,位于柱蕊下方,其形状可区分如下:
1. 刘海舌 舌形圆正,微朝上,舌尖起微兜,例如春兰中宋梅、西神梅等,蕙兰中培仙等。但由于花期干湿度或肥效关系,舌尖部亦有微垂状出现。
2.大圆舌 舌大且圆,微微下倾,如春兰中汤梅、汪字、小打、月佩、翠一品、宜春仙等,蕙兰中荣梅。
3.如意舌 舌形似玉雕工艺品如意头状,平挂,不卷,例如春兰中秦梅、鸳湖第一梅、太原梅、绿英、天绿、方字等,蕙兰中大一品、潘绿、庆华等。
4.大浦舌 舌形比大圆舌稍大而长,且呈下拖状,如春兰中龙字、彩云同乐梅、太极、西子(开荷形水仙瓣时);蕙兰中的楼梅、碧莲。
5.龙吞舌 舌硬而不舒,舌尖缘部呈内凹微兜状、以蕙兰中程梅、崔梅、极品在正常开放时方为标准。
6.大卷舌 这种舌大都发生在蕙兰中间,舌长而后卷,如蕙兰中的泰素、华宇、赤团子、松江大荷、王阳明素等。
7.大柿子舌 舌似柿子形,如蕙兰中的大陈字。
8.方缺舌 舌尖端部中央呈内凹或微缺状,如蕙兰中的蜂巧、宜兴双舌梅。
9.双舌 有二片唇瓣并列着生,为兰花中罕见形式,如春兰中素蝶莲。
舌总以短圆、端正为上品,如尖形、狭或歪生形都属劣品。舌的颜色以淡绿、白色为好(春兰中以白色为贵,蕙兰中以绿色为贵)。按照我国艺兰界对花瓣形式总结的经验是,凡梅瓣紧边、硬捧,尖如意舌、吊舌者居多。凡大如意舌、刘海舌、大圆铺舌必能放宕,惟梅形水仙中有之。至于方胜舌、方版舌,其花多微皱,微缺舌则是皱角出身。另如舌在捧心内不舒者称平舌,偏在一边称歪舌,舒而不卷者称为拖舌,这些都是舌中次品。如舌与鼻粘连在一起者称无舌,更属劣品。凡刚从兰贩手中买回落山新花(即当年刚由山上挖下自然野生兰花),如果舌形圆大而垂下者,翌年复花时,不易变劣。
(五)苔 即舌上附者绒状物,以匀细色糯为上品,粗而色暗者为劣。以绿色和白色为上品,微黄色次之。至于全红苔色,在我国传统兰花中尚未发现过,仅传说而已。
(六)鼻 即柱蕊。其形必定要小而平整,这样,捧瓣方能窝紧,花形才能俊俏得神,如果鼻形粗大(俗称大准头),那二片捧瓣势必撑开,这种形式俗称“开天窗”,三瓣花形再好,也不能作为上品了。
(七)朱点 为缀在舌上红点,其颜色必须鲜艳、清楚、明亮、分布匀净,方能算为上品,总之要引起人们观感上的美。春兰舌上的红点,有一点、二点或品字形,亦有块形或元宝形;蕙兰等舌上红点、块与春兰有所不同,大都是散布点块,密集度大,并且颜色较深。一茎多花的舌比春兰稍长大而苔色更浓艳,所以色彩交相辉映,更为艳丽多姿。
(八)梗 即兰花的花茎。春兰的短小,一般粗0.2厘米,高10厘米者为优,如果矮缩于盆面的叶丛中,由于遮掩难见,有碍风姿(短叶中的盖荷属除外)。蕙兰的花茎较壮较高,一般以花茎粗0.3厘米、高20多厘米的为优。夏兰和报岁兰的花茎更粗而高。
按传统品评,蕙兰以大花细梗为贵,俗称灯草梗,若小花粗梗,俗称为木梗,属下品。花梗总以挺直浑圆为标准。色泽,在春兰中以青干青花为上品,如宋梅、绿英等;蕙兰中以大一品的花梗白绿如玉,干高花大,为蕙兰中最具风姿的品种之一。赤蕙却以梗粗直者为好,例如程梅干粗挺拔,颇为壮观。花梗虽以细圆为上品,但这是相对而论,只要与花形、花型相配,仍属上品。报岁兰花梗的颜色,据《广群芳谱》上说:“紫梗青花为上,青梗青花次之,紫梗紫花又次之,余不入品。”
(九)凤眼 外三瓣含苞待放前,主瓣与副瓣瓣尖互相搭连,在主瓣与副瓣一侧瓣缘相互隆起而中间露出空隙处,下露舌根,中间看得见捧心侧面,这区域称为凤眼。假如凤眼大而上搭深,花瓣必阔且有兜,并且不落肩。
(十)上搭和下搭 当露出凤眼时,花瓣背两侧盖顶处称为上搭,胸下称为下搭。
(十一)排铃 蕙兰的幼蕾俗称为铃。当花梗抽长到一定高度时,上面生着各朵幼小花铃,呈竖直状,紧贴花梗,这种形态称为小排铃。幼铃花柄离梗横出,作水平排列称为大排铃,此时即将绽蕊舒瓣,渐次盛开。
(十二)转茎 蕙兰即将大排铃时,花梗上每朵花铃的花柄横出生长,花心朝外,称转茎,俗称转挖、转宕、转身等。
9楼
2017-04-04 19:02
回复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庐州月
红香妃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沈渊如《兰花》之十
兰花的鉴赏和术语(3)
(十三)中窠 即捧瓣与鼻的整体部位的统称。梅瓣、水仙瓣的中窠头形,以窝紧为好;荷瓣、蝴蝶瓣的中窠比较宽大。凡中窠必须与外三瓣形型相配得宜,方显得花姿优美、俊俏。(参阅书中各名花品种照片)
(十四)兜 专指捧瓣尖端部瓣肉组织的形态,并按照捧瓣尖端部瓣缘内卷形状的大小、深浅、厚薄而定。如按它的厚薄、大小又可分为软兜和硬兜;按深度可分为深兜和浅兜。
(十五)收根放角 专指兰花外三瓣瓣幅之阔狭形状,它牵涉到花品的美观和花形的姿态。自瓣幅中央部位向瓣根逐渐收狭,称收根;自瓣幅中央部位向瓣尖逐渐放宽,及至花瓣尖端部前沿约0.4厘米左右处又逐渐缩拢且向内微卷,汇成瓣尖微兜形,这段前后交接部位称放角。在荷瓣和荷形水仙瓣中收根放角现象最显著,水仙瓣由于花瓣多长圆形就没有那般明显了。而梅瓣,尤其属十足梅瓣型,由于浑圆形,很少有收根放角。
(十六)紧边 外三瓣中每瓣瓣缘微呈内卷状,离瓣根约0.3厘米起越向瓣前部,其微卷状愈呈明显,而卷带渐宽,瓣缘增厚,及至放角处再延伸及瓣尖部与对称另一缘合拢,汇成兜状形。这种内卷带,称为紧边。梅瓣紧边多后厚实,水仙瓣稍薄,荷瓣最薄(素荷瓣类似)。
(十七)鸡嘴 花苞刚出土时,苞尖相对合拢,有紧吻一起,微分或裂开状,都称为鸡嘴。如苞尖有白色玉钩或统体肉质感,绝大多数出梅瓣、水仙瓣类。
(十八)细花和行花 凡具有梅、荷、水仙、素心、奇瓣型的花朵,都称为细花;凡外三瓣和捧瓣都呈尖狭鸡爪形或竹叶形的花朵,都称为行花或俗称粗花。
(十九)伏花 自然野生兰花,经盆栽驯养后继续孕育花蕾,称伏花。间隔数年复生花苞,称作复花。
(二十)兰膏 亦称命露。蕙兰花朵转茎至盛开时,在花柄末端(靠着花葶处),有一滴细圆晶莹透彻的胶凝物,它味甘醇如蜂蜜,如随意抹除,易引起花朵早萎无神。春兰中很少见到兰膏,或偶有也是细微小点。
(二十一)簪 又名短底。即指蕙兰每朵花的短小花柄。
(二十二)箨 即数层苞叶中紧贴花朵的一片,又称贴肉小苞。这种苞叶在春兰名种中要比其他兰花显得圆阔、厚大而长,有的着生在主瓣背后,有的侧生一旁,有的远离花朵着生在花梗正面。蕙兰、建兰、秋兰、寒兰、报岁兰的贴肉小苞衣总是着生在各短小花柄的末端,且它的基部半卷裹在花柄上,前半部分呈扩张开放状,箨幅细狭。凡具有各种瓣型的名花的贴肉小苞必定呈现浓厚异色,并且有光,春兰最明显。如色彩淡而质薄,花瓣瓣肉亦薄;如一边有异色,另一边没有时,捧瓣一边有兜,另一边也没有兜。
(二十三)巧种和官种 捧瓣瓣尖部呈白色或厚肉质兜状者称为巧种,没有白头或微有浅薄兜者称为官种。
(二十四)癃放 兰花花朵萎软,花瓣僵拢施不足,都称癃放。主要在蕙兰中常见这种现象出现,如花朵先从顶花开放,且是软弱无力,下面各朵常是僵开,或是含苞不舒。另是花葶上着生各朵排列间距过近,花开无力等。凡属这种形式都是最劣花姿。
如当年盆栽落山新花,因根、叶受伤过度,花轴上各朵花丛密聚拢,形似羽毛帚,又称球开。
(二十五)蕊尖 花苞含苞待放时,花蕾透出小苞衣露出顶端或整体形态。按春兰和蕙兰的蕊尖有多种形式,现列述如下:
1.春兰
(1)莲子形 上下部近乎相等,形似莲子。这种形式,其三瓣有肉,裹尖而重白头(即瓣尖端有微白晕肉质兜),边紧。大都开大舌梅瓣,花瓣较圆正。假如满蕊俱白,色泽姣嫩,花瓣放足后,容易伸长变皱。
(2)花生肉形 花蕾似花生仁状,但前端小,中部大,且形长。如箨筋细糯,多开大铺舌,梅形水仙。白头、肉裹尖重者,开梅瓣者居多。
(3)机梭形 花蕾形似织布机梭。舒瓣后有紧边。如箨筋粗硬,大多开硬捧、尖舌水仙瓣或小如意舌梅瓣。
(4)橄榄形 花蕾二端小,中部宽大。如箨筋细糯,花开小舌水仙者居多。
(5)瓜锤形 花蕾顶部平而下部敛小。箨筋稍硬者,大多开分头合背梅瓣,或开三瓣一鼻头之类。如筋络细糯,且呈绿色,花蕾下部宽大者,舌形必大,花瓣亦宽。
(6)圆灯壳形 花蕾较长圆。箨筋细糯,条条延伸达顶,这种形态大多开皱角梅瓣或软捧微皱水仙瓣。
(7)净瓶口形 花蕾稍长,三瓣瓣尖顶收、口放。如箨筋细糯,颜色娇艳者,必开武瓣水仙。
(8)石榴口形 花蕾圆短,三瓣瓣尖微向外翻。箨筋粗而挺直,筋色鲜艳者,必开武瓣水仙。
(9)龙眼形 花蕾浑圆结实感,如无白头彩壳者,开短圆瓣,或三瓣虽短,而无秀气,还不算名贵这种形式大多开荷花瓣之类。
通过上述各种蕊形介绍,便于艺兰爱好者们对由蕊形变化过程中了解演化成各种瓣型优劣,以及在选择新花中,作为鉴别依据。
10楼
2017-04-04 19:05
回复
收起回复
庐州月
红香妃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沈渊如《兰花》之十一
兰花的鉴赏和术语(4)
2.蕙兰
(1)巧种门
蜈蚣钳 花蕾二片副瓣合拢成钳形。舒瓣后有紧边、瓣肉厚,合背硬捧,这种开小舌梅者居多;如分窠大舌,水仙瓣者少;如分窠软捧,开大舌梅者居多,为上品中第一,例如潘绿、程梅等。
大平切 平边厚肉。大舌,分窠捧心者居多。如分头合背、硬捧,小舌梅者为少。这种形式在梅瓣、水仙瓣中都有,为上品中第二,例如上海梅、元字仙等。
小平切 三瓣稍长,平边圆头。分窠捧心,大舌者居多;如合背硬捧,小舌者少。水仙瓣大多出于这种形式,为上品中第三。例如小荡、大陈字等。
(2)皱角门
瓜子口 宽边文皱,花开水仙瓣者居多,开梅瓣者少。属上品中第四。
石榴头 宽边武皱,飞捧、方缺舌,此类梅瓣、水仙瓣都有,为上品中第五。例如蜂巧、峨蜂梅、朵云等。
(3)官种门
官种形 捧兜浅而厚。
滑口形 微有浅薄捧兜。
杏仁形 宽边蒲扇捧、舌小。这类多为水仙瓣,属上品中第六。
(4)癃放门 俗称油灰块。含苞待放时,先见捧心,且形似僵粘整体。外三瓣舒瓣时卷边皱角,不能舒展平整。凡属这种形式,捧瓣全合硬者居多,亦有分头合背。如捧瓣与唇瓣粘连成一块,俗称为三瓣一鼻头,是梅瓣、水仙瓣中最劣开品。
(5)行花门
凡花蕾锐尖、狭长,舒瓣后,花瓣都呈尖狭鸡爪状,这种形式俗称为粗花或行花,是不具瓣型的一般兰花。但,如花蕾稍短,上搭深,有时亦能有一般性荷瓣出现。
蕙兰中除上述“五门八式”蕊形外,尚有多种形式,但多数没有上品好花开出。
(二十六)筋 即苞叶上的细长筋纹。筋有长短,有疏密,有粗细,有平伏,有凸出,颜色也各有不同。筋总以细长透顶,软润,疏而不密且微有光泽者,常有瓣型花品出现。如筋粗透顶者,花瓣必阔,且有荷瓣出现。如绿筋绿壳或白壳绿筋,筋纹条条通梢达顶,苞壳周身晶莹透彻,那大多出素心瓣可能性多。梅瓣和水仙瓣的筋纹较细糯,中间还需布满沙晕。
(二十七)麻 苞叶上不通梢达顶的短筋,称麻。麻之粗细、长短不匀,排列比较紧密,这种俗为麻络,如相互之间空阔稀疏,又布满异彩沙晕,往往多出奇瓣或异种素心瓣。麻由于颜色各异,可分为青麻、红麻、白麻、褐麻等。又根据花苞出土时间迟早,分为深与浅之分。
(二十八)沙晕 各筋纹之间散布着细如尘埃状微点,称为沙;密集如浓烟重雾状称为晕。苞壳上如有沙有晕,大多出梅瓣、水仙瓣。如苞壳上的沙如杏毛状密集一起,花苞逐渐抽长时,蕊顶部分又呈现浓绿色者,绝大多数出梅形水仙瓣。如沙晕柔和,颜色或白或绿,出素心瓣居多。凡具有瓣形的名花,在其苞壳上除筋纹细糯、通梢达顶,还必须有沙晕。
(二十九)壳 即指苞叶。它有多种颜色,如绿壳、白壳、赤转绿、水银红、赤壳等。但,由于筋纹的颜色深浅和沙晕映辉,更有深绿、淡青、竹叶青、竹根青、粉青、青麻绿壳、白麻壳、红麻壳、荷花色、深紫色、**肝赤壳等等。其中以水银红壳、绿壳、赤转绿壳最易出名花。另外,壳有松和紧、厚与薄之分。按我国艺兰先辈们经验总结,无论哪种颜色壳,都有好花出现,但必须气色要鲜明,壳薄而硬,色糯方算上品;如壳薄而软,称“烂衣”,很少有上品花出现;如壳厚而硬,颜色柔糯,也屡有好花出现。
壳有长短之分,俗称为长梢壳和短梢壳。凡短梢壳中部的色彩浓而厚,锋尖有肉钩,苞尖又呈鹊嘴形,大都出梅瓣、水仙瓣。如壳长而苞尖呈钝形,多数出荷形水仙瓣。如绿筋绿壳、白筋白壳,筋细麻纤,晶莹透彻,且通梢达顶,又沙晕与壳、筋、麻同样颜色者,往往出现素心瓣。蕙兰苞壳的腹部筋纹间满布沙晕,又有粒粒如圆珠般凸出状,屡有梅瓣、水仙瓣出现,但壳色不能有过分明亮光泽。如蕙兰花蕊苞壳紧圆粗壮,下部整足,一般多开荷形大瓣子花。
通过苞壳上的紧、麻、沙晕诸点,可作为鉴别出落山新花中属名花与否。我国艺兰先辈们通过长期实践,总结成许多丰富经验,足以留供我们在选择新花中具有瓣型名花的借鉴,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现附录《看壳各诀》如下:
1.“绿壳周身挂绿筋,理解透顶细分明,真青霞晕如烟护,确是真传定素心。”
“绿筋忌亮,须要有沙晕,必如烟霞,筋宜透顶小蕊,在仰朵时,日光照之如水晶者,素;昏暗者非是。”
2.“罗衣自绿亦称良,大壳尖长也不妨,淡绿筋纹条透顶,小衣起绿定非常。”
“白壳绿飞尖绿透顶,沙晕满衣,此种定素。出铃小,蕊若见平,水仙在其中存。”
3.“老色银红烟晕遮,峰头淡绿最堪夸,紫筋透顶铃如粉,定是胎全素不差。”
“出铃时色如茄皮紫者,梅根绿背,黄者素。”
4.“银红壳色最称多,莫把红麻瞥眼过,多拣多寻终有益,十梅九出银红窠。”
“银红窠必须先淡后深,筋纹透顶,飞尖点绿,小衣肉厚,而多光滑,细心选择为要。”
5.“绿壳三重起紫灰,此中必定见仙梅,小衣有肉峰如雪,铃顶平疑刀剪裁。”
“官绿壳上若起紫晕一重,其花必异,筋纹忌亮。”
6.“深青麻壳无人晓,莫道青麻少出奇,尖绿顶红条透顶,晕砂满壳异无疑。”
“深青麻壳,极多光亮,满蕊白砂,必非素异,必须紫筋透顶,飞尖点绿,此花定异也。”
7.“筋粗厚壳出荷花,铁骨还须异彩夸,无论紫红兼绿壳,此中常是见奇葩。”
筋粗壳硬,屡出荷花,不论赤绿,一样看法,如落盆几日,能起砂晕,就可望异。最难得者,荷花小蕊,尖长深搭,凤眼微露,收根必细,灶门开阔,定是飞肩。
(三十)子芽 从假球茎基部生长出来的幼小叶芽,俗称子芽。子芽刚露出土面,凡属绿花类和素心瓣尖都呈白绿色;如赤绿壳或水银红壳类的芽尖,呈微红色;如赤壳类都呈红紫色。在“入霉”前后破土生长的子芽最强壮,如在“夏伏”时破土的较弱;若迟至秋季中生长出的子芽俗称“秋杆”,细小瘦弱,长成的叶束亦短小细狭。
(三十一)抽箭 兰花的花茎从苞壳中透出后,逐渐长高,这种过程俗称抽箭。
上述许多术语和品评、鉴赏要点,仅是汇集我国江苏、浙江一带艺兰界对春兰、蕙兰中所常用俗称。通过这些介绍,促使广大读者在不断实践过程中,结合科学,进一步精益求精,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我国的养兰事业。
11楼
2017-04-04 19:07
回复
收起回复
庐州月
红香妃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沈渊如《兰花》之十二
兰花的繁殖法(1)
兰花繁殖分无性和有性两种。利用营养体的一部分进行繁殖的叫无性繁殖;利用种子繁殖的叫有性繁殖。我国历来多采用无性繁殖中分株法,而有性繁殖由于授粉、采种、播种以及育苗过程中必须掌握丰富经验,熟练技术和具备一定设备条件,所以一般仅在科研单位培育新种时候方使用此法。
(一)无性繁殖
1.分株法 兰花是一种有假球茎的植物,当假球茎繁生到一定时候,即可在它们之间用锐利薄刃刀剪将其割开,再把它们分别栽植盆中,成为新的植株,这种方法叫分株法,按我国艺兰界习惯,俗称“分盆”或“分窠”。这种方法看来简单,但由于植物生理习性和季节限制,以及技巧上的处理,还是比较复杂和一时不容易的。现根据我国传统法则和作者多年实践中所得经验,分述如下:
(1)分株适期 分株繁殖,除严寒盛暑期间外,一般都可以进行,但最适合时期是在四月或九月前后(即在“清明”至“谷雨”期间,这时气候逐渐春暖,子芽尚未萌动,新根还没有生长;“秋分”前后,子芽和花蕾早已破土,萌发成新草,幼蕾长出,新根也多已长成,气温渐趋秋凉,温差小。在这二段时期内,植株容易恢复生长,对兰花分株后没有多大影响)。
(2)分株条件和程序 盆栽兰花如培养得好,每隔三五年就可进行分株繁殖,但春兰必须要有四、五筒草(每叶束称一筒),蕙兰要有七、八筒,其他类兰花亦同此。当然,最理想的是,待盆中叶束过多时,由于假球茎不断繁衍分离,各筒之间会出现自然宽阔空隙带,这种形状在艺兰界中俗称为“马路”。生成“马路”后,假球茎之间容易自然分离,根系之间也易于分拆,这样,不致造成伤口,有利于植株各自迅速恢复生长。分株前,必须少浇水,让盆中土壤略带干些,因为泥土过于潮湿,翻盆时湿泥粘住根系,当拆垛分窠时,兰根容易折断受伤。
分株时,先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伸进各叶束之间不同部位,大拇指搁住盆沿,余外二个手指随同扶住另一端盆面,倒置过来托住,用右手掌根沿着盆面四周轻轻连叩,当感到泥垛与盆松动时,再用右手抓住盆底圆孔穴,慢慢地把花盆提出,使泥垛与花盆相互分离。接着将泥垛侧放或平座在地(如根系盘曲不多,应注意泥垛突然松散,兰根受折),如根系盘曲交缠紧密,泥垛不易拆开,可用掌心沿外围轻拍,逐步松散泥垛,或用钝头竹片剔除泥土,再把盘绕根系拆散理开,放入清水中洗净(如自来水,必须存放多日,让水中消毒剂充分分解后使用,不致对兰根有所影响)》然后移放在通风透光阴凉处,让根系上水分凉干。当兰根呈垩白色时,选择适当部位,用锐利刀片或薄口剪刀竖直伸进假球茎之间切割开,此时必须注意切勿碰伤假球茎基部的幼小叶芽(因为这时呈白色叶芽极嫩,稍一碰触,极易断下)。分离后,如伤口不大,可任其自然;如伤口呈水渍状,可用过锰酸钾或硫酸尼古丁稀释液消毒,或涂上硫磺粉末,防止细菌感染发生腐烂现象。分拆“马路”时,只要把两边假球茎握住,轻轻旋转,联接处很快会自动分离。同时把其中干瘪假球茎和细小衰老根系,齐假球茎基部切割掉,如根上有一段是枯干空根,可沿着空实交接处剪去(不能剪及实根端面,以免发生伤口)。盘曲过长的根,可在根桠间剪断,如没有节桠,可在适当长度处剪断,但必须待伤口稍呈干燥状态时方能种植。一般情况下,较长的根系要小心顺其势态盘转盆中。分下没有叶的黄绿色衰老假球茎,只要仍有几支短小根,仍可留作培养,在其基部能继续萌发新苗。假球茎上面常附着黑褐色叶痕残留物,应顺势从上而下撕去。
按我国艺兰习惯,每盆兰草最起码要有二筒草,方能正常生长,如过少,植株不能很快恢复健壮生长。蕙兰等更因代谢作用强,分株时必须让叶束留得多一些。
(3)分株后的栽培和管理 分离后的植株,在上盆种植前要选择比根系伸展势态宽容的花盆,如选用瓦盆,应注意盆底孔穴大小,如过小,因兰根为气生根,喜爱通气,排水性强的环境,那就要把孔穴打大些。假如是专用大底孔兰盆,先在孔穴上用二片蚌壳或碎瓦片相对平行各遮住孔穴的一半(中间应稍留一细缝),然后再用类似材料逐层加高,构成一锥体形或圆台形(不能超过盆高二分之一)。除此外,也有用塑料网纱遮盖盆底孔穴,在上面散放一层蚕豆般大小细石粒或碎瓦、砖粒。或用烧制成的陶质多细孔碗形物倒置盖住孔穴。亦有用细竹丝或粗铅丝编扎成锥体形网座在盆底中,上面披覆几层棕丝皮,不过这种方法由于不经久而易烂,成本费用大,现在很少为人采用了。当盆底盖好后,先用细泥筛筛出黄豆般大小的泥粒,散放在盖遮物的上面,一般以盖没为止。再用细如绿豆般泥粒加覆一层(厚约1--2厘米)。最后,灌入兰花泥或疏松砂质土壤(厚度要根据根系长短和扩展势态而定),逐步加泥时用手轻微压培成锥形或馒头形,接着把根系顺势放下,并使分布匀散些。座好以后,最好要使假球茎顶端和叶束基部刚在盆口下约0.5厘米处(假如要做盆面如馒头形式,可稍高些),之后,在逐步加泥过程中,由于兰花泥质比较疏松,必须用手指顺着根的两旁把泥轻轻按时,不使窝根,直到浅埋没假球茎为止。然后再在假球茎间四周按捺,并在盆面四处微微按紧,但不能压实过紧。最后,一手扶住盆侧,另一手轻轻拍打盆沿,促使盆中泥土匀实。如以高盆面形式(即盆面泥层垒成半馒头弧形)栽种,应以叶束基部高出盆面约二厘米,逐步加泥堆成弧形,随手将早先除下带泥翠云草铺覆在上面(不能过密),铺贴好后,在翠云草上略撒盖些稀疏干泥,用掌心按实;如用不带泥翠云草铺贴,撒盖泥层应厚些。铺翠云草的目的,主要因为它有着丛密细根,在大雨或日常浇水时能保持住疏松腐殖土壤的盆面形态,不致受到冲刷而破坏;另外,可保持盆面泥层一定湿度,以及避免高温灼伤假球茎和根系,同时还使盆面有葱绿之感,起到装饰作用。一切操作完成后,用细孔喷水壶喷洒盆面,以喷透为止。约待数分钟后,用狭长形牛角板或具有弹性竹片等(长约15厘米,底部宽约4厘米、厚约0.2厘米,顶宽约3厘米、厚0.3厘米,两侧和铲口稍薄)沿着盆沿内侧伸入泥层中,以弧形角度朝盆中央按捺,促使盆面形成半弧形,在盆面四沿留下一指宽水漕,再喷水,使高出盆面的半圆形泥堆匀称。栽植好后用标牌插在盆中正面一向,记明品种编号或写上名称,所用标牌,可用化学胶片(因不易腐烂、使用耐久),按各种形式裁剪制成,例如狭长条形、丁字形、蝴蝶形等。
12楼
2017-04-04 19:09
回复(2)
收起回复
怡心兰轩
仙绿兰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3楼
2017-04-11 20:12
回复
收起回复
自游自在_正
野草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收藏
来自
iPhone客户端
14楼
2017-04-26 13:23
回复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C53bbb
碧玉兰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好文
IP属地:河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5楼
2017-04-28 08:00
回复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喜欢交通银行
野草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辛苦了!谢谢!!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6楼
2017-05-04 12:03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明末》试玩体验吧友来报告
2834880
2
赵心童决赛对战马克能否夺冠
2548810
3
NIP疑似中上决裂斩杀shanji
1824312
4
拜仁3-3遭莱比锡读秒绝平
1379322
5
掘金抢七淘汰快船
1157910
6
冰岛双雄发瘟iG溃败TES
1148750
7
吧友辣评网络装B神人
973368
8
FATE联动崩铁活动内容官宣
874414
9
真回来了?BLG换人后取得两胜
711260
10
特朗普P图自立为教皇
620676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