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谒王城遗址,位在任丘市南约二十六华里处,辛中驿镇刘庄村北,铝材市场东侧,遗址东隔仅数十米处京九铁路贯穿而过。该处为我市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任丘县志》载:“谒王城在县南二十六里。”,始建于汉,距今两千余年,此城呈方形,占地千亩左右。城墙以“三合土”筑成,宽十五米,高六米多,设有南门和北门,在北门东侧筑有高大的钓鱼台。
据《一统志》所载:“汉桓帝崩,太后使窦武诣河间迎灵帝,率群臣于此朝谒,故名。”
《后汉书.孝灵帝记》载:“灵帝曾祖河间孝王开,祖叔父苌世封解读亭侯,帝袭侯爵……”。
又据史载:“任丘县,隋废,故城在今直隶任丘县南,唐复置,即今治,明清皆属河北省河间府,今属河北省津海道,《寰宇记》引三郡记支,汉元始二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筑此城以防海口,即以为名,后汉桓帝无子,太后父窦武迎灵帝居此城,群臣至此朝谒,又谓之谒城,按汉书无任丘姓氏,《寰宇记》所引三郡记,恐属假托。“,今城西北有大冢,相传曰任将军墓,不知何许人也,又巡帝自解读亭候入立,亭在今安国界,去河间殊远,群臣来迎,不应至此,王存九域志作桓帝北巡,群臣就此朝谒,故名谒城为是……”。
现今的谒王城遗址破坏严重,周围厂区密布,企业用地无序开发,保护情况紧迫堪忧,城墙遗址损毁殆尽,仅存位于城北门东侧的钓鱼台部分基址。
如今,附近村民在基址前修筑小庙,庙内供有仙神,时常有人前来谒拜,祈佑福安,逢初一、十五日更是分外隆重热闹,盛况超前。
城内曾出土大量灰陶豆盘、绳纹筒瓦、鬲足、陶纺轮等陶器残片,以及西汉“半两”钱等。
据民间流传,在一九三七年间,曾有人挖出过一枚碗口大的马蹄金。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人在古井中挖掘到“皇帝玉玺”一枚。八十年代还曾挖出过一具古代尸骸,身佩腰刀,疑为当时的守城将士。
——2017/01/10摄影/编譔整理:白子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