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城西百馀里有榖城,榖伯绥之国。城门有石人焉,刊其腹云“摩兜鞬,摩兜鞬,慎莫言”,疑此亦同太庙“金人缄口铭”。
邓城:在今湖北襄阳。 榖城:谷城县在襄阳西北70多公里。 谷伯绥:参见《左传·桓公七年》有记载。 摩兜鞬:也做‘磨兜坚’。参见乱敲棋子。 金人缄口铭:《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意译:邓城西一百多里有座榖城,榖伯绥的国家就在那一带。榖城门有个石雕的人,石人腹部刻有“摆弄头盔、弓袋,(再)摆弄头盔、弓袋,谨慎不要随便发表见解”,怀疑这个也和太庙的那个‘金人缄口铭’相同。
参考文献《艺文类聚》盛弘之《荆州记》曰:“樊城西北有邓城,西百馀里,有鼓城,鼓伯绥之国。城门有石人焉,刊其腹云:‘摩兜鞬,摩兜鞬,慎莫言’。疑此亦周太庙金人缄口铭背之流也。”
钱钟书《管锥篇·全上古三代文卷一四》:“宋濂为李敦立作《磨兜坚箴》,李常揭此三字於坐隅也。”但钱老先生对‘磨兜坚’没做解释。
闲敲棋子:摩兜鞬。摩,有摩擦的意思,《易繫辞上》:‘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盪。’、有切磋、研究的意思,《战国策·秦一》:‘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还有抚摸、迫近等意思。兜,本意头盔。鞬,音坚。盛弓之物。《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摩、兜、鞬’三字都是《左转》就有的文字。我突然想到了‘摸棱两可’一词,进而解悟‘摩兜鞬’就是说‘(议事时)摆弄头盔、弓袋(不轻易开口表态)。’这是很典型的一种处世哲学。后人不解,谐音‘磨兜坚’。《左传》原注:櫜,音高。盛箭矢之器。
乱敲棋子:《孔子家语·观周》可句读为‘有金人焉,三,缄其口’。意思是‘有金人,三个(舜、禹、汤),都闭着嘴。’《艺文类聚·卷二十三》引《太公金匮》曰:“武王问师尚父曰:‘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师尚父曰:‘舜之居民上,矜矜如履薄冰;禹之居民上,栗栗如恐不满;汤之居民上,翼翼乎惧不敢息。’”舜、禹、汤有此之畏,故各缄其口而慎言。马揔《意林·卷一·太公金匮》:“太公曰:黄帝云:余君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舜之居民上……(下同,略)”
‘三’,还有单独用的例子。《仪礼·士丧礼》:“死于适室,幠用殓衾。复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何之,扱领于带;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复!’三。降衣于前,受用箧,升自阼阶,以衣尸。复者降自后西荣。”这里的‘三’,就是喊三次的意思。
这样,“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意思是“有金人,三个(分别是舜、禹、汤),都闭着嘴,背上刻着铭文:‘(他们)都是古时很谨慎发表见解的人’。”
邓城:在今湖北襄阳。 榖城:谷城县在襄阳西北70多公里。 谷伯绥:参见《左传·桓公七年》有记载。 摩兜鞬:也做‘磨兜坚’。参见乱敲棋子。 金人缄口铭:《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意译:邓城西一百多里有座榖城,榖伯绥的国家就在那一带。榖城门有个石雕的人,石人腹部刻有“摆弄头盔、弓袋,(再)摆弄头盔、弓袋,谨慎不要随便发表见解”,怀疑这个也和太庙的那个‘金人缄口铭’相同。
参考文献《艺文类聚》盛弘之《荆州记》曰:“樊城西北有邓城,西百馀里,有鼓城,鼓伯绥之国。城门有石人焉,刊其腹云:‘摩兜鞬,摩兜鞬,慎莫言’。疑此亦周太庙金人缄口铭背之流也。”
钱钟书《管锥篇·全上古三代文卷一四》:“宋濂为李敦立作《磨兜坚箴》,李常揭此三字於坐隅也。”但钱老先生对‘磨兜坚’没做解释。
闲敲棋子:摩兜鞬。摩,有摩擦的意思,《易繫辞上》:‘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盪。’、有切磋、研究的意思,《战国策·秦一》:‘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还有抚摸、迫近等意思。兜,本意头盔。鞬,音坚。盛弓之物。《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摩、兜、鞬’三字都是《左转》就有的文字。我突然想到了‘摸棱两可’一词,进而解悟‘摩兜鞬’就是说‘(议事时)摆弄头盔、弓袋(不轻易开口表态)。’这是很典型的一种处世哲学。后人不解,谐音‘磨兜坚’。《左传》原注:櫜,音高。盛箭矢之器。
乱敲棋子:《孔子家语·观周》可句读为‘有金人焉,三,缄其口’。意思是‘有金人,三个(舜、禹、汤),都闭着嘴。’《艺文类聚·卷二十三》引《太公金匮》曰:“武王问师尚父曰:‘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师尚父曰:‘舜之居民上,矜矜如履薄冰;禹之居民上,栗栗如恐不满;汤之居民上,翼翼乎惧不敢息。’”舜、禹、汤有此之畏,故各缄其口而慎言。马揔《意林·卷一·太公金匮》:“太公曰:黄帝云:余君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舜之居民上……(下同,略)”
‘三’,还有单独用的例子。《仪礼·士丧礼》:“死于适室,幠用殓衾。复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何之,扱领于带;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复!’三。降衣于前,受用箧,升自阼阶,以衣尸。复者降自后西荣。”这里的‘三’,就是喊三次的意思。
这样,“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意思是“有金人,三个(分别是舜、禹、汤),都闭着嘴,背上刻着铭文:‘(他们)都是古时很谨慎发表见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