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吧 关注:692,711贴子:23,017,492

回复:【手机随拍】杜甫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杜甫墓的北面是其祖父杜公审言之墓,早先毁弃,后于2005年重新修建


16楼2008-11-21 08:17
回复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同年代“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17楼2008-11-21 08:18
    回复
      2025-10-28 13:46: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最后在此感谢志同道合的吧友奔跑1980提供的交通支持和全程陪同!!


      18楼2008-11-21 08:21
      回复
        成都杜甫草堂都有偃师的这个碑文,介绍的很详细


        19楼2008-11-21 09:40
        回复
          诗圣千古


          20楼2008-11-21 09:41
          回复
            不错


            21楼2008-11-21 09:52
            回复
              他和偃师是啥关系?咋埋咱这里了?


              22楼2008-11-21 10:00
              回复
                • 219.141.14.*
                巩义有杜甫的高大塑像,杜甫像在巩义的象征就像偃化口在偃师一样

                杜甫对于巩义的意义大于偃师。

                杜甫是真正的巩义人。总以为巩义是玩工业的,但看他们对杜甫的态度,我的看法变了一点


                24楼2008-11-21 11:58
                回复
                  2025-10-28 13:40: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怎么会在那建个学校呢?很纳闷


                  25楼2008-11-21 12:13
                  回复
                    支持原创


                    26楼2008-11-21 12:41
                    回复
                      回25楼,肯定是先有杜甫墓才有的学校,这样也好,有专人管理,还围在书香之地,他老人家地下有知估计也会满意这样的安排


                      27楼2008-11-21 13:12
                      回复
                        感谢19楼、24楼的补充!

                        谢谢楼主加精


                        28楼2008-11-21 13:17
                        回复
                          杜甫(公元712--770),唐朝著名诗人,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祖父为初唐诗人杜审言,父杜闲。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杜甫少年、中年时代生活在洛阳,并以洛阳为家乡,“李杜相会”的文坛佳话也发生在洛阳。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的著名诗人,父亲杜闲为奉天县令。杜甫自幼受到正统的儒家文化熏陶,七岁能写诗,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与文士们交游酬唱。24岁时,他到洛阳参加科考,却未能及第。从此,他筑居于洛阳与偃师之间的首阳山下,过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其他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公元770年,杜甫漂泊至湖南耒阳,在船上溘然长逝,享年59岁。 临终之际,杜甫嘱咐次子宗武,在他死后,一定要把他葬在先祖杜预墓前。公元813年,他的孙子杜嗣业把杜甫的遗骸运回洛阳偃师,埋葬在先祖杜预墓南。诗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稹对杜甫一生做了很高的评价。
                           杜甫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杜甫由齐鲁回到东都洛阳,因其先祖西晋镇南将军当阳侯杜预和祖父杜审言墓在首阳山下,杜甫仰慕先祖,故在山下的土娄村筑陆浑庄,结庐定居,杜甫有言“河南陆浑庄”、“故庐在偃师”、“尸乡余土室,谁话祝鸡翁”。今偃师县城西5公里的杜楼村,就是杜甫当年居住之地。杜甫曾在此居住13年,写出了不少诗篇。公元770年,杜甫病死在岳州一带湘江的一条船上,死后因家人无力将其灵柩运回家乡,只得寄放岳州。43年后,杜甫的孙子杜嗣业才将祖父的灵柩运回偃师,依照杜甫生前的意愿,杜嗣业将杜甫安葬在首阳山下的杜楼村,与其祖父杜审言、叔父(也有说是伯父的)杜并的墓排列在一起。
                           由此可见,杜甫的真墓就在我们偃师城关镇前杜楼村,偃师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啊,吧友们有空一定要去拜谒一下诗圣啊!


                          29楼2008-11-21 14:34
                          回复
                            感谢楼上的引


                            30楼2008-11-21 15:16
                            回复
                              2025-10-28 13:34: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主手机像素可以啊,支持。我们没有好好利用开发文化资源,实际上,这是一次性投资项目,往后只要维护好,应该是可以大面积创收的,最重要的是可以带动相关文化、旅游、餐饮产业,推动社会经济。杜甫地下有知


                              31楼2008-11-21 15: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