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尧舜治世之时,百姓摄受教化,敬天畏神,自我约束。传说当时,”景星耀天,甘露下降,行人让路,犬无吠声。稻生双穗,夜雨昼晴”,诗人屈原歌颂这段盛事时唱道,“皇天无私阿兮,揽民德焉错辅,夫谁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上天对一切人都是公正无私的,见有德的人,就给你扶持,古代的圣王贤君,德行高尚,才能够享有天下的土地)。
皇帝曾经在崆峒山上向仙人广成子求道,他和老子一起,并称为道教始祖,加之上古人神杂处,民风淳朴,从黄帝开始,五帝的统治,都自然成传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治国方略,孔子赞叹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回顾这段天下为公,大道昌明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文明之初,是一个对天地诸神,谦卑敬虔的时代,君王德配阴阳,允恭克让,百姓过着,童真般无忧无虑的生活。
云卷云舒花开花谢,当历史走到春秋末年的时候,大道之光终于暗淡了下去,再也看不到柔顺谦让的谦恭,只见到为争权夺利,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再也不闻舜帝弹五弦琴,歌《南风》之诗,只听到刀枪并举,杀声震天,再也想不起,“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谆谆告诫,只留下腥风血雨,诡诈迭出的记载,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而不保社稷者不可胜数。
公元前524年,孔子已经27岁了,有一天,他忽然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守藏室的史官老子,是个博古通今之人,他明白道德的根本,我要去拜访他。”南宫敬叔酒驾起一辆马车,不远千里,带公子前往求教”。
孔子对老子说:“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而人生苦短,我为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而感叹呢!“老子回答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字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道,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制,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
临别前,以自隐于名为学的老子又告诫孔子说,“我听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有高尚的品德,外表却谦恭地像一个愚钝的人,你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于虎形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子回到鲁国三天,没有说话,弟子怪而问之,孔子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罗网可以捕获野兽,弓箭可以射下飞鸟,丝线可以钓到游鱼,至于龙,他乘风云而上天,我见到了老子,就是一条龙啊!”
孔子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时又说道,“我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求学,到三十岁的时候才有所成就。”谁能说不是27岁时,与老子的会面,以及随后三年对老子金玉之言的琢磨体悟,才让孔子豁然开朗呢,当后代君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他们的治国方略中,怎能没有老子的智慧、大道的余晖?





尧舜治世之时,百姓摄受教化,敬天畏神,自我约束。传说当时,”景星耀天,甘露下降,行人让路,犬无吠声。稻生双穗,夜雨昼晴”,诗人屈原歌颂这段盛事时唱道,“皇天无私阿兮,揽民德焉错辅,夫谁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上天对一切人都是公正无私的,见有德的人,就给你扶持,古代的圣王贤君,德行高尚,才能够享有天下的土地)。
皇帝曾经在崆峒山上向仙人广成子求道,他和老子一起,并称为道教始祖,加之上古人神杂处,民风淳朴,从黄帝开始,五帝的统治,都自然成传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治国方略,孔子赞叹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回顾这段天下为公,大道昌明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文明之初,是一个对天地诸神,谦卑敬虔的时代,君王德配阴阳,允恭克让,百姓过着,童真般无忧无虑的生活。
云卷云舒花开花谢,当历史走到春秋末年的时候,大道之光终于暗淡了下去,再也看不到柔顺谦让的谦恭,只见到为争权夺利,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再也不闻舜帝弹五弦琴,歌《南风》之诗,只听到刀枪并举,杀声震天,再也想不起,“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谆谆告诫,只留下腥风血雨,诡诈迭出的记载,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而不保社稷者不可胜数。
公元前524年,孔子已经27岁了,有一天,他忽然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守藏室的史官老子,是个博古通今之人,他明白道德的根本,我要去拜访他。”南宫敬叔酒驾起一辆马车,不远千里,带公子前往求教”。
孔子对老子说:“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而人生苦短,我为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而感叹呢!“老子回答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字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道,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制,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
临别前,以自隐于名为学的老子又告诫孔子说,“我听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有高尚的品德,外表却谦恭地像一个愚钝的人,你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于虎形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子回到鲁国三天,没有说话,弟子怪而问之,孔子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罗网可以捕获野兽,弓箭可以射下飞鸟,丝线可以钓到游鱼,至于龙,他乘风云而上天,我见到了老子,就是一条龙啊!”
孔子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时又说道,“我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求学,到三十岁的时候才有所成就。”谁能说不是27岁时,与老子的会面,以及随后三年对老子金玉之言的琢磨体悟,才让孔子豁然开朗呢,当后代君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他们的治国方略中,怎能没有老子的智慧、大道的余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