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吧 关注:368,094贴子:28,689,621

对80、90年代的国企的一点映像,真不知道说啥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说一些不好的吧:
1、80年代,医院居然能开出棉被、热水瓶这种药品,反正都是国企单位报销。
2、一些工人游手好闲,干活不干,领工资照领,还没办法开除。
3、到现在都不明白顶替算是哪门子事。父母从一个厂退休了,子女居然能够接茬干,不需要任何资质就进厂了。工作还能传代的,还有老公把工人身份让给老婆的,有点迷幻的色彩。真的是铁饭碗啊。
4、到90年代初,老爸的单位效益直线下降,老爸又工伤住院看病,我妈去我爸单位报销跑了多少次,一直说没钱。后来总算报了一部分。
5、到90年代中期,效益愈加恶劣,欠了几个月的工资,原材料都没有,不得不集资买生产资料,前几次还行,还了集资款还能补发一些工资,到了最后一次,集资后生产的产品有问题,被退货,结果不仅工资没补发,连集资款都没着落。
6、其实从80年代末,就已经有工人陆陆续续在外面兼职了,基本是晚上或周末到私营企业去兼职了。白天在国企单位磨洋工。而且当时已经开始有人从国企辞职下海了,能下海的基本都是有一定水平的人。
7、当时是福利分房,但是我爸是普通工人,虽然工龄长,但是没有级别,一直轮不上。所以认为房产改革之前,普通老百姓都有房分的就醒醒吧,我们一家4口在12平方的房子里呆了几十年。到后来房产改革的,才能自己买稍微像样一点的房子的。当然,现在是不可能买的起的。
当然也是有一些好的方面:
未成年子女的医疗费用可以任选父母一方报销一半。
家里太小,没办法洗澡,可以去老爸厂里免费洗澡,不过有次脚一滑,人整个滑进池子,吃了满满一口水,差点憋死,而且池子雾气腾腾,我人个小,周围人在聊天,没发现情况。我好不容易扑腾到岸边,抓住台阶,救回一命,从此印象深刻,再也不敢在父亲厂子的池子洗澡,只敢淋浴。现在想来,那个池子也不会太深,我站直了头也许就露出来了。
夏天老妈会从单位带冰镇盐汽水回来,当时家里有一个保温壶,老妈每天灌一壶带回来家里吃,真他妈的爽啊。
家里难免吵架,于是老妈上班心情不是太好,下班后单位的领导居然家访了,问是不是我们家有什么难处,这点如今私企能做到的不多吧,而我妈的单位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地段菜场而已,我妈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菜场营业员而已。
还有就是,我爸在家养病时,逢年过节,因为家庭生活困难,父母双方单位领导都会上门送点慰问品。如今除非故意作秀,不会有领导给员工送礼的吧。


IP属地:上海1楼2017-03-23 16:49回复
    那个年代,国有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生产,而是为了养活人,从这一点出发你再看这些问题就很正常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3-23 17:59
    收起回复
      2025-10-18 15:47: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顶岗这个现在某些石油城市还有吧


      5楼2017-03-23 18:45
      收起回复
        我家是在老三线的石化厂,后来归中国石油化工,分家后归了中石化。
        这厂就是我父母肩挑手扛在山沟里建起来的,山里帐篷都住了好些年。
        国企混吃等死的确实有,主要在机关,真正生产单位是不多的,真有这么几个也会被排挤的呆不下去。
        我几个月大就被扔到托儿所了,父母都要上班,加班也很多,午饭都跟打仗一样。我父母还是相对轻松点的检验分析。那些生产的,到了检修的时候 几十度的反应炉每个人钻进入呆一分多钟就得出来换人进去。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3-23 19:23
        收起回复
          父承子继这个没得洗。毕竟当时社会最优质就业岗位就是国企,不对外开放太荒唐了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7-03-23 19:54
          收起回复
            2、一些工人游手好闲,干活不干,领工资照领,还没办法开除。
            ---------------------------------------------------------------------
            这不就是公务员吗?


            IP属地:湖北10楼2017-03-23 20:10
            回复
              我对老国企的印象是红色的砖楼房家属小区,一般三到四层。前面是一排排高大的梧桐树。然后周围是文化宫,医院,中学,电影院和体育场。饭点农民推着小车卖菜。晚上有舞会和电影。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3-23 21:43
              收起回复
                一棒子打死不可取,更多受苦的人是下岗大潮中的普通工人
                ——岁月悠长,山河已无恙,硝烟散尽是曙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3-24 07:35
                回复
                  2025-10-18 15:41: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那个谁就是没有捞着接他娘的班,整天说朱,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7-03-24 07:48
                  回复
                    还有一点,想起来了,父母一直是底层工人,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都是属于36元阶层(可能稍多),这是固定工资,雷打不动的,不过呢,也有奖金,但是奖金不是按你做的业绩来給的,是摊牌的,就是说一个工人一年至少能轮到2-3次5元奖金,有一段时间老妈和老爸吵架的原因就是本来一年可以轮到3次的,结果爸太老实,结果只轮到了2次,把机会给了别人。


                    IP属地:上海19楼2017-03-24 09:07
                    回复
                      因为当时的思路就是国企办社会啊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7-03-24 09: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