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祁阳县志 就知道祁阳的历史有多长了!!
例一 : 洪桥片独立设县 即三国祁阳县 县治:祁东金桥镇
太和堂片与 浯溪片 组合永昌县(为一老县) 县治在祁东砖塘镇
县志记载一:三国东吴孙皓元兴元年至天纪四年(264~280)始置祁阳县,县治设今祁东县金兰桥西 新桥乡境内。 [/B]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祁阳之名!! 缘由是位于岐山(古祁山)以南 故名祁阳 岐山位于祁东县与衡阳县交界地带 显然这个祁阳就是洪桥片! 即今祁东东部单元 祁东东部单元正好位于岐山以南 所以叫祁阳 县城设在祁东金桥镇 懂历史的人都知道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祁阳 三国设立的祁阳县 实际上是今天的祁东东部地区 按老祁阳片划分的话就是洪桥片! 这个祁阳与今天的祁阳没有任何关系! 今天的祁阳与岐山相隔十万八千里 且与岐山中间还隔着新祁山(这是后来改的)三国首次设立的祁阳就是祁东东部14乡镇!!今祁阳没有任何乡镇在此之列!
县志记载二:祁阳从零陵郡分出,属湘东郡。469年复属零陵郡。[/B]
注意了,此祁阳不是今祁阳 也与今祁阳没有任何瓜葛! 此祁阳为今祁东东部地区 即前面提到的洪桥片 今祁阳还属永昌县 为其属地 至此,今祁阳还没诞生!! 那祁阳是何时诞生的呢?看完就知道了 刚提及永昌县 永昌为何县?? 往下看。
例二: 太和堂片独立设县 即永昌县 县治:祁东砖塘镇 洪桥片与浯溪片 组合祁阳县 县治:祁东金桥镇
县志记载一 : [B]隋文帝开皇九年(589)
改泉陵县曰零陵,废祁阳、永昌、应阳三县,以其地属之。[/B]
此永昌为祁东西部地区 即太和堂片 此时它独立设县!县治仍为祁东砖塘镇
此祁阳为 为 洪桥片(祁东东部地区)和浯溪组合 县城仍在祁东金桥镇!
县志记载二: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置永州,领湘源、灌阳、零陵、祁阳四县。祁阳自此复置,县治设海水湾(今县治东).
是年,原永昌属地并入祁阳。[/B]
此永昌为祁东西部地区 即太和堂片 此时它独立设县! 这是一个史实
原永昌属地并入祁阳。 这祁阳是 : 洪桥片(祁东东部地区)和浯溪组合 县城仍在祁东金桥镇!县治设海水湾(今县治东).海水湾:今祁阳县茅竹镇茶园村 此时开始县治从祁东金桥移到祁阳境内! 但需注意此仅仅为县治 不代表祁阳怎么[/B]例三:浯溪片独立设县 即今所谓祁阳县 县治今祁阳浯溪镇
太和堂片与洪桥片组合设县 即所谓的祁东县 县治祁东洪桥镇
县志记载一:
1952年4月,祁阳析出祁东县,仍归零陵专区管辖。 [/B]
祁阳县=老祁阳浯溪片全部(14个)+老洪桥片2个镇+老太和堂片3个镇+大永州的金洞片(8个) 共计27个乡镇 (乡:6个 镇:21个) 。详情见注解
祁东县=老祁阳洪桥片(除羊角塘镇 ,黄泥塘镇外,还剩12个 )+老祁阳太和堂片(除龚家平镇 祁阳文明镇 文富市镇外,还剩11个 ) 共计23个乡镇(乡4个 镇19个)
老祁阳三大组成部分 : 洪桥片 太和堂片 浯溪片
具体如下:
老祁阳洪桥片(今祁东东部单元): 洪桥镇 白鹤铺镇 风石堰镇 白地市镇 灵官镇 双桥镇 金桥镇 过水平镇 鸟江镇 归阳镇 河洲镇 粮市镇 祁阳羊角塘镇 祁阳黄泥塘镇 (共14个 未标注所属县的乡镇为今祁东乡镇)
老祁阳太和堂片(今祁东西部单元):太和堂镇 蒋家桥镇 黄土铺镇 砖塘镇 官家咀镇 石亭子镇 步云桥镇 四明山乡 城连墟乡 马杜桥乡 凤岐平乡 祁阳龚家平镇 祁阳文明镇 祁阳文富市镇 (共14个 未标注所属县的乡镇为今祁东乡镇 )
老祁阳浯溪片(今祁阳主体部分): 浯溪镇 黎家平镇 下马渡镇 大村甸镇 七里桥镇 潘市镇 梅溪镇
大忠桥镇 白水镇 进宝塘镇 三口塘镇 观音滩镇
茅竹镇 萧家村镇 (共14个)
注解: 祁阳县共27乡镇 除浯溪片全部 为14个外 还有13个如下:
祁阳羊角塘镇 祁阳黄泥塘镇 (共2个)属老祁阳洪桥片
祁阳龚家平镇 祁阳文明镇 祁阳文富市镇 (共3个) 属老祁阳太和堂片
祁阳金洞镇 祁阳小金洞乡 祁阳晒北滩瑶族乡 祁阳白果市乡
祁阳凤凰乡 祁阳上司源乡 祁阳八宝镇 祁阳石鼓源乡 (共8个)属金洞片 (为大永州一部分)
从以上分析来看,老祁阳三大片: 洪桥片 太和堂片 浯溪片
有两大片位于今祁东境内,
可以说 祁东是由老祁阳的洪桥片 太和堂片两大片组成 此两片是老祁阳的主体 !
祁阳仅仅由 老祁阳三片之一的浯溪片 单独组成!浯溪片是老祁阳偏居一隅的一片 从老祁阳全局来看 无疑浯溪片是最偏远 最孤立 靠近永州之野了 独特的地理位置 导致后来真的独立出去了 且属永州去了
可见祁东是老祁阳的主体! 而祁阳仅仅是老祁阳很小一部分(具体为老祁阳的三分之一)
论老祁阳三大片
老祁阳三大片互相独立 各有特征 历史上各自曾独立设过县 即一个片作为一个县 另外两个片组合设他县 但没有三足鼎力之局面 因为三片中的任何一片都不大不小 不足以成三县 今天的情况洪桥片 与太和堂片组成祁东 浯溪片独立设为祁阳 就属于此情况!
例一 : 洪桥片独立设县 即三国祁阳县 县治:祁东金桥镇
太和堂片与 浯溪片 组合永昌县(为一老县) 县治在祁东砖塘镇
县志记载一:三国东吴孙皓元兴元年至天纪四年(264~280)始置祁阳县,县治设今祁东县金兰桥西 新桥乡境内。 [/B]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祁阳之名!! 缘由是位于岐山(古祁山)以南 故名祁阳 岐山位于祁东县与衡阳县交界地带 显然这个祁阳就是洪桥片! 即今祁东东部单元 祁东东部单元正好位于岐山以南 所以叫祁阳 县城设在祁东金桥镇 懂历史的人都知道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祁阳 三国设立的祁阳县 实际上是今天的祁东东部地区 按老祁阳片划分的话就是洪桥片! 这个祁阳与今天的祁阳没有任何关系! 今天的祁阳与岐山相隔十万八千里 且与岐山中间还隔着新祁山(这是后来改的)三国首次设立的祁阳就是祁东东部14乡镇!!今祁阳没有任何乡镇在此之列!
县志记载二:祁阳从零陵郡分出,属湘东郡。469年复属零陵郡。[/B]
注意了,此祁阳不是今祁阳 也与今祁阳没有任何瓜葛! 此祁阳为今祁东东部地区 即前面提到的洪桥片 今祁阳还属永昌县 为其属地 至此,今祁阳还没诞生!! 那祁阳是何时诞生的呢?看完就知道了 刚提及永昌县 永昌为何县?? 往下看。
例二: 太和堂片独立设县 即永昌县 县治:祁东砖塘镇 洪桥片与浯溪片 组合祁阳县 县治:祁东金桥镇
县志记载一 : [B]隋文帝开皇九年(589)
改泉陵县曰零陵,废祁阳、永昌、应阳三县,以其地属之。[/B]
此永昌为祁东西部地区 即太和堂片 此时它独立设县!县治仍为祁东砖塘镇
此祁阳为 为 洪桥片(祁东东部地区)和浯溪组合 县城仍在祁东金桥镇!
县志记载二: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置永州,领湘源、灌阳、零陵、祁阳四县。祁阳自此复置,县治设海水湾(今县治东).
是年,原永昌属地并入祁阳。[/B]
此永昌为祁东西部地区 即太和堂片 此时它独立设县! 这是一个史实
原永昌属地并入祁阳。 这祁阳是 : 洪桥片(祁东东部地区)和浯溪组合 县城仍在祁东金桥镇!县治设海水湾(今县治东).海水湾:今祁阳县茅竹镇茶园村 此时开始县治从祁东金桥移到祁阳境内! 但需注意此仅仅为县治 不代表祁阳怎么[/B]例三:浯溪片独立设县 即今所谓祁阳县 县治今祁阳浯溪镇
太和堂片与洪桥片组合设县 即所谓的祁东县 县治祁东洪桥镇
县志记载一:
1952年4月,祁阳析出祁东县,仍归零陵专区管辖。 [/B]
祁阳县=老祁阳浯溪片全部(14个)+老洪桥片2个镇+老太和堂片3个镇+大永州的金洞片(8个) 共计27个乡镇 (乡:6个 镇:21个) 。详情见注解
祁东县=老祁阳洪桥片(除羊角塘镇 ,黄泥塘镇外,还剩12个 )+老祁阳太和堂片(除龚家平镇 祁阳文明镇 文富市镇外,还剩11个 ) 共计23个乡镇(乡4个 镇19个)
老祁阳三大组成部分 : 洪桥片 太和堂片 浯溪片
具体如下:
老祁阳洪桥片(今祁东东部单元): 洪桥镇 白鹤铺镇 风石堰镇 白地市镇 灵官镇 双桥镇 金桥镇 过水平镇 鸟江镇 归阳镇 河洲镇 粮市镇 祁阳羊角塘镇 祁阳黄泥塘镇 (共14个 未标注所属县的乡镇为今祁东乡镇)
老祁阳太和堂片(今祁东西部单元):太和堂镇 蒋家桥镇 黄土铺镇 砖塘镇 官家咀镇 石亭子镇 步云桥镇 四明山乡 城连墟乡 马杜桥乡 凤岐平乡 祁阳龚家平镇 祁阳文明镇 祁阳文富市镇 (共14个 未标注所属县的乡镇为今祁东乡镇 )
老祁阳浯溪片(今祁阳主体部分): 浯溪镇 黎家平镇 下马渡镇 大村甸镇 七里桥镇 潘市镇 梅溪镇
大忠桥镇 白水镇 进宝塘镇 三口塘镇 观音滩镇
茅竹镇 萧家村镇 (共14个)
注解: 祁阳县共27乡镇 除浯溪片全部 为14个外 还有13个如下:
祁阳羊角塘镇 祁阳黄泥塘镇 (共2个)属老祁阳洪桥片
祁阳龚家平镇 祁阳文明镇 祁阳文富市镇 (共3个) 属老祁阳太和堂片
祁阳金洞镇 祁阳小金洞乡 祁阳晒北滩瑶族乡 祁阳白果市乡
祁阳凤凰乡 祁阳上司源乡 祁阳八宝镇 祁阳石鼓源乡 (共8个)属金洞片 (为大永州一部分)
从以上分析来看,老祁阳三大片: 洪桥片 太和堂片 浯溪片
有两大片位于今祁东境内,
可以说 祁东是由老祁阳的洪桥片 太和堂片两大片组成 此两片是老祁阳的主体 !
祁阳仅仅由 老祁阳三片之一的浯溪片 单独组成!浯溪片是老祁阳偏居一隅的一片 从老祁阳全局来看 无疑浯溪片是最偏远 最孤立 靠近永州之野了 独特的地理位置 导致后来真的独立出去了 且属永州去了
可见祁东是老祁阳的主体! 而祁阳仅仅是老祁阳很小一部分(具体为老祁阳的三分之一)
论老祁阳三大片
老祁阳三大片互相独立 各有特征 历史上各自曾独立设过县 即一个片作为一个县 另外两个片组合设他县 但没有三足鼎力之局面 因为三片中的任何一片都不大不小 不足以成三县 今天的情况洪桥片 与太和堂片组成祁东 浯溪片独立设为祁阳 就属于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