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把问题说得更深入一些。
通过前几次的反馈,我发觉对于很多幻想文学的创作者来说,回归现实实在是一个困难到让大家无法想象害怕触及的要求,比给猪画口红还难。每当我把写作比喻成跳高,很多人都以为“现实”在这个比喻中是地面。然而这就是我们创作中最常见的误区——无法寻找到写作的源动力。
然而现实不是地面,它是地心引力。现实对于我们作品施加的影响是被动的,潜移默化的。
二月份的时候我有幸参加了架空世界吧的新春活动,看见很多爱好者似乎喜欢用最平白无趣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世界和故事。
是的,大家在创作的时候根本没有情绪。
笔下的故事空洞乏味,如同少了灵魂的躯壳,让人也提不起精神阅读。
为什么会没有情绪?
因为你完全架空了一个东西,演绎一段与世界,与读者,甚至与作者本人都没有一丝丝关联的故事。
作者自己都无法产生共鸣,你怎么敢拿给读者看?
那些平白无趣的语言,浅得像是一碗白水。作者还一天到晚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个儿满本子的字深邃浩渺到甚至能组成星辰大海,觉得自己在平凡中领悟到了世界的真谛,觉得自己笔下暗流汹涌,引而不发。
你倒是发一个呀!
回归现实最明显的一个作用,就是让作品沾上点人的味道。这个味道来源于写作的源动力:情绪。
每次看你们的故事,我都觉得你们是面瘫怎么办?!
好了,吐槽你们作品枯燥无味的机会以后有的是,我还是说正题。之所以我想跟大家科普一下创作需要情绪,是因为总有人以为“回归现实”是一个主动行为。
我记得我上次写了一篇“为什么你的设定没人看”,说的很清楚:意在笔先。先有情绪,而后才能有创作。当你有了真实的创作欲望时,一定是内心先有了某个现实反映而来的情绪。这种欲望明明就像早上想上厕所一样来势迅猛避之不及才对。
再看看你们写的这些便秘文。
我只有关浏览器的欲望怎么办!!
你的情绪来源于现实的反映,那么无论你写出来的是奇幻还是纪实文学,一定会带有现实反映的东西。所以总是有作家在大家面前花样作死:哎呀我都不知道我写的这个东西还有这个含义。
你不知道是因为蠢好吗。
打个比方,几百年前做唐三彩的匠人们看到我们今天对着唐三彩说:反应了唐朝国力强盛,民族融合之类的,他们会不会笑?
但是唐三彩的出现本身难道不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吗?难道不是因为国力强盛了,才有这了更加精细的消遣、风俗和礼仪,难道不是因为民族融合,才有了胡人像?
一个创作者,不能跳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看自己的作品,完全无法注视自身所在的历史大背景,这是多么的可悲!
作者对作品是没有解释权的,历史才有。
“回归现实”是被动的,是一个作品潜意识保存的。它无时无刻不反映着作者身处的环境、扮演的角色以及对于世界的认知。这些东西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它悄无声息,不露痕迹。
而我今天说了这么多,实际是想告诉大家。创作者,尤其是我们这些幻想文化的创作者,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刻意跳出现实,为了满足“幻想”的标签而刻意抹杀作品中本应存在的现实部分。
是呀,幻想。幻想是根植于现实的想象,上赶着要撇清和现实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毛病?
幻想有三恰,(划重点划重点):自洽、他恰和续洽。自身逻辑可以完整自证叫做自洽;未说明处读者可以通过现实补足叫他洽;设定顺序前后不会自相矛盾叫续恰。
在我们创作一个幻想作品的时候,需要我们付出大量心血的通常都是自洽,但是让我们漏洞百出的往往是他洽。
为什么呢?
因为现如今的创作者们恨不得用自洽完全替代他洽,绞尽脑汁想要创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
写到这里忍不住想笑怎么办,别告诉我你们不认识这样的设定党。
您都能设计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了还搁这儿听我吹什么牛呢?
注意幻想和现实的关系,把握好幻想的分寸和重点,同时留有足够的余地给现实,使得作品读起来宽松轻快,也能有效减少由于作者自身愚蠢带来的逻辑漏洞。
不用总想着怎么影射现实,但是也不能总想着怎么努力脱离现实。我们创作的时候,决不能先给自己贴上一个“奇幻”或者“科幻”的标签。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说为什么幻想要回归现实,究其原因就是任何一种创作本质上都是由现实而生,即使是幻想文学也不例外。
那些为了让自己的架空看起来很“架空”,而无所不用其极地在自己的作品里“去现实化”的作品,最后出来的东西既不能被理解,也不会被接受。
对了,备注一下,这里的作品并不包含设定,因为我不认为没有表现形式的设定是作品。啊啊你可以不同意,不过下次我们单开一贴来说这个问题也没毛病呀~
通过前几次的反馈,我发觉对于很多幻想文学的创作者来说,回归现实实在是一个困难到让大家无法想象害怕触及的要求,比给猪画口红还难。每当我把写作比喻成跳高,很多人都以为“现实”在这个比喻中是地面。然而这就是我们创作中最常见的误区——无法寻找到写作的源动力。
然而现实不是地面,它是地心引力。现实对于我们作品施加的影响是被动的,潜移默化的。
二月份的时候我有幸参加了架空世界吧的新春活动,看见很多爱好者似乎喜欢用最平白无趣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世界和故事。
是的,大家在创作的时候根本没有情绪。
笔下的故事空洞乏味,如同少了灵魂的躯壳,让人也提不起精神阅读。
为什么会没有情绪?
因为你完全架空了一个东西,演绎一段与世界,与读者,甚至与作者本人都没有一丝丝关联的故事。
作者自己都无法产生共鸣,你怎么敢拿给读者看?
那些平白无趣的语言,浅得像是一碗白水。作者还一天到晚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个儿满本子的字深邃浩渺到甚至能组成星辰大海,觉得自己在平凡中领悟到了世界的真谛,觉得自己笔下暗流汹涌,引而不发。
你倒是发一个呀!
回归现实最明显的一个作用,就是让作品沾上点人的味道。这个味道来源于写作的源动力:情绪。
每次看你们的故事,我都觉得你们是面瘫怎么办?!
好了,吐槽你们作品枯燥无味的机会以后有的是,我还是说正题。之所以我想跟大家科普一下创作需要情绪,是因为总有人以为“回归现实”是一个主动行为。
我记得我上次写了一篇“为什么你的设定没人看”,说的很清楚:意在笔先。先有情绪,而后才能有创作。当你有了真实的创作欲望时,一定是内心先有了某个现实反映而来的情绪。这种欲望明明就像早上想上厕所一样来势迅猛避之不及才对。
再看看你们写的这些便秘文。
我只有关浏览器的欲望怎么办!!
你的情绪来源于现实的反映,那么无论你写出来的是奇幻还是纪实文学,一定会带有现实反映的东西。所以总是有作家在大家面前花样作死:哎呀我都不知道我写的这个东西还有这个含义。
你不知道是因为蠢好吗。
打个比方,几百年前做唐三彩的匠人们看到我们今天对着唐三彩说:反应了唐朝国力强盛,民族融合之类的,他们会不会笑?
但是唐三彩的出现本身难道不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吗?难道不是因为国力强盛了,才有这了更加精细的消遣、风俗和礼仪,难道不是因为民族融合,才有了胡人像?
一个创作者,不能跳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看自己的作品,完全无法注视自身所在的历史大背景,这是多么的可悲!
作者对作品是没有解释权的,历史才有。
“回归现实”是被动的,是一个作品潜意识保存的。它无时无刻不反映着作者身处的环境、扮演的角色以及对于世界的认知。这些东西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它悄无声息,不露痕迹。
而我今天说了这么多,实际是想告诉大家。创作者,尤其是我们这些幻想文化的创作者,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刻意跳出现实,为了满足“幻想”的标签而刻意抹杀作品中本应存在的现实部分。
是呀,幻想。幻想是根植于现实的想象,上赶着要撇清和现实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毛病?
幻想有三恰,(划重点划重点):自洽、他恰和续洽。自身逻辑可以完整自证叫做自洽;未说明处读者可以通过现实补足叫他洽;设定顺序前后不会自相矛盾叫续恰。
在我们创作一个幻想作品的时候,需要我们付出大量心血的通常都是自洽,但是让我们漏洞百出的往往是他洽。
为什么呢?
因为现如今的创作者们恨不得用自洽完全替代他洽,绞尽脑汁想要创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
写到这里忍不住想笑怎么办,别告诉我你们不认识这样的设定党。
您都能设计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了还搁这儿听我吹什么牛呢?
注意幻想和现实的关系,把握好幻想的分寸和重点,同时留有足够的余地给现实,使得作品读起来宽松轻快,也能有效减少由于作者自身愚蠢带来的逻辑漏洞。
不用总想着怎么影射现实,但是也不能总想着怎么努力脱离现实。我们创作的时候,决不能先给自己贴上一个“奇幻”或者“科幻”的标签。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说为什么幻想要回归现实,究其原因就是任何一种创作本质上都是由现实而生,即使是幻想文学也不例外。
那些为了让自己的架空看起来很“架空”,而无所不用其极地在自己的作品里“去现实化”的作品,最后出来的东西既不能被理解,也不会被接受。
对了,备注一下,这里的作品并不包含设定,因为我不认为没有表现形式的设定是作品。啊啊你可以不同意,不过下次我们单开一贴来说这个问题也没毛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