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吧 关注:343,921贴子:3,809,720
  • 1回复贴,共1

【讨论】关于“听音盲拧”这个项目个人的一点想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期节目播出后(其实播出之前大家就已经知道了),听音盲拧这个项目应该是争议最大的了。
现在贴吧里大部分人都在喷贾倒序、喷节目组神剪辑。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去探究这个项目怎么样,是否合理。
所以我想就这点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
首先,单纯听音辨识魔方的可行性。即给定选手魔方初始状态,根据魔方操手转动魔方的声音推测魔方的中间形态和最终形态。
我认为是不可行的, 最起码林贾二人是做不到的。
因为一个合格的魔方,它的任何一面,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的声音应该是一样的。至于用食指、中指、小拇指还是手掌什么的转动导致声音不同,可能有人能做到,但是对于大多数人类来说,我更相信这是一种玄学。
其次,节目组设置的听音盲拧的可行性。即事先给定选手15段音频和15段打乱公式让其记忆,之后请魔方操手依据其中一段公式来转动模仿,让选手根据魔方操手转动模仿的声音来推测这个模仿的最终形态。
我认为这是可行的。并且在不限定记忆时间的情况下,是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
这个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一段音频对应一种魔方最终形态,只要事先通过音频推导出魔方最终形态,再将其与音频进行相关记忆,便可以在比赛时通过辨识魔方操手转动魔方的声音快速回忆起手中魔方当前的样子,对其进行盲拧复原。
至于听音方法也很简单。通过魔方操手的操作我们可以听到,魔方操手将魔方某一面旋转180度时的两次操作之间的空隙很短(不准确估计是0.2-0.3秒),而旋转完某一面再换另一面的两次操作之间的空隙很长(应该在0.5秒左右)。 因此我们可以假设两段音频:
音频A: 1 11 1 1 1 11 11 1 11 11 11 1 1 1 11
音频B: 1 1 1 1 11 11 1 11 1 11 1 1 11 1 11 1
把他想象成莫尔斯电码也可以,两次转动中间的空隙分别为长音——和短音●,这样更容易记忆。
15段音频相同的可能性很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概率算一下,懒得算了),并且人耳的分辨率是0.1S(初中知识,人对回声的分辨),所以按照节目组规则的听音盲拧的完全可行的。
但是如果之前的说法没错的话,节目组这次比赛无疑是失败的。失败点主要在于节目组给两位选手的准备时间太长了,不管是10天还是15天,个人觉得就算是提前1天都不应该。因为有了充裕的时间,每一位选手都可以事先推断出魔方当前的状态,从而计算出这15个被打乱魔方的最优复原公式(没错,并不一定倒序才是最优,22步打乱的魔方倒序还原需要22步,但是如果真的是随机打乱公式,那么有时还原并不一定需要达到22步。),然后进行15段音频和15条复原公式的相关记忆。就像贾丽萍做的那样。 这样的话,并未考察到魔方盲拧所需要的计算能力,而是单纯的考察记忆提取能力(可能还有1%的手速,不过10几步20几步魔方速拧的时间差距相比记忆提取应该可以忽略不计了)。比赛的时候,只要根据音频,提取出复原公式,之后将魔方复原就好了。
而这种情况下,至于你是不是倒序复原,其实也都无所谓了。
顺便提一点,贾说“倒序的准确率只有60%”明显是不对的。你要提前记忆倒序,那么你的正确率只能是100%,你要是现场听倒序,那10%的几率都不会有。
所以,在我来看,这个节目规则应该这么设置:
给定15个魔方打乱公式和15段对应的音频,给选手1个小时(或更短的时间,楼主不太懂记忆速度)的时间自由记忆,之后随机抽取其中一段打乱公式,请魔方操手现场演示,选手根据魔方选手操作的声音来判断自己手上魔方的状态并进行复原,时间快者获胜。
这样的话,短时间内,选手需要进行15个公式和音频的联想记忆,同时根据公式推理出15个魔方最终形态,最终通过听魔方操手操作的声音在脑内检索出自己手上拿的魔方,再通过盲拧的基本方法进行推理计算并进行魔方复原。这样同时考察了选手的快速记忆,联想记忆,听音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与手速。
至于那么短的时间内背倒序公式,之后? 想都不要想,至于原理我就不说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试一下,难度绝对比15个音频和魔方的联想记忆难10倍不止。


IP属地:北京1楼2017-02-26 18:18回复
    顺便说一点,一定要听音的话,
    只给音频,不给公式和魔方最终状态,那是不可能完成的。
    只给音频和魔方最终状态,不给公式,那样的话只是单纯的音频-魔方 的联想记忆。难度会简单很多。
    只给音频和公式,不给魔方最终状态,应该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多了一步通过公式推导魔方,考察点更加全面。并且公式和音频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而非简单粗暴的点对点记忆。


    IP属地:北京2楼2017-02-26 18: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