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5日漏签0天
锡林郭勒盟吧 关注:81,914贴子:105,098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0回复贴,共1页
<<返回锡林郭勒盟吧
>0< 加载中...

传承民族文化急需大批志愿者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心星夜之
  • 打酱油的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传承民族文化急需大批志愿者
  近日,书记在首都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著名学者、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也说: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为此,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即将连同教育部推出新政,在学校教育加强传统武术文化内容,即通过体育课进行中国武术教学,并构建完善的教学、考核、评级、升段体系。
  没错,如同一级运动员在高考之中能够加分一样,拥有武术高段位的高考考生,也将在未来的高考之中有所获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透露,为了更好地推广武术运动,将联合教育部在各中小学开展武术课,“升学加分”就是学校推广武术的一个保障措施。
  9月1日,第十二届全运会武术比赛及武术项目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主新闻中心召开。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高小军在发布会上通报了第十二届全运会武术比赛的组织、竞赛等整体情况,以及当前武术运动在国内国际的开展、武术在全民健身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武术标准化和段位制的推广普及等情况。
  目前,段位制的标准化理论体系与技术体系已涵盖了23个技术系列,全国参加武术健身的人口总数7000多万,段位武术习练者超过百万,获得段位的已达257137人,全国31个省区市武术协会,18所体育院校的武术协会成立了49个段位制工作委员会,共设立段位考试点629个,为搭建武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段位制引起各国武术习练者和爱好者的关注,已有69个国家和地区的3409名海外人士获得中国武术段位资格。
  高小军表示,中央领导一直指示要求我们抓好武术推广工作,现在初步的推广计划已经上报体育总局,全运会之后要进行研究讨论这项工作执行的时间表。初步打算今年底国家推广计划要正式出台,从2014年、2015年进行推广试点,通过教育部统一推广,教材出来之后各个学校执行,2014年与2015做好培养工作,老师要学习、熟悉段位制标准,从2016年开始到2020年,用5年的时间完成推广工作,应当说这是一个循序见进的过程。
  据了解,目前已经在海外的孔子学院推广长拳、太极、南拳这三个拳种,每个孔子学院要派一两个武术教练,编写初级教材。除了在孔子学院推广之外,重点还是在国内学校推广,但国内学院会在23个拳系内选择,各个地区学校需要来选择,这23种拳系无论哪个练成了,都能达到习练武术的作用。而重庆市优秀的民间群众性体育健身项目缠丝拳,是巴渝地区历史悠久、传存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望作为重庆的特色武术项目在全市大中小学校推广。
  巴渝缠丝拳是清乾隆、嘉庆年间由江西籍反清复明义士黄益川避难入川后将自己之前所学残字门武术与峨眉道家通背缠拳技法融汇后传到民间的一门内家武学,故亦称缠门、化门、残字门或蚕闭门,在重庆市荣昌、大足一带有着系统完善清晰的传承,是峨眉缠丝拳的主流。
  二○○九年,“荣昌缠丝拳”成功列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今,相关方面正积极努力将扎根于巴渝大地的“峨眉缠丝拳”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需要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做更多的工作。
  具体实施中,有效的方法有二:其一,通过“教委”行文要求,教师进修校、体育教研室每学期对全区体育教师进行一个工作日2学分的继续教育培训,就能在最快一个月,稳健点一学年内实现全区十余万大中小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同时演练巴渝缠丝拳的大好形势。可以说,这已经不是大多数“全国武术之乡”能够达成的全民练武强身的效果了,是为官方学校途径。
  其二,在重庆志愿服务平台市属党政机关系列市委老干部局麾下组建了“重庆市缠丝拳宣传推广教练员支队”和高等院校系列西南大学麾下组建了“巴渝缠丝拳宣传推广教练员服务队”,积极组织广大有志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热心人,通过必要的培训后在全市各公共场所教授缠丝拳,形成更加广泛地社会效应,努力促成武术之乡氛围的形成。这因为零散而难以形成整体优势,效果要差得多,但依然有相当的可行性,是为民间志愿者途径。
  我们相信,通过更多热心人的努力,重庆缠丝拳必将脚踏巴渝大地这块热土,以登封做大“少林拳”、温县推出“陈家沟”为榜样,乘着“六中全会”文化大发展东风,努力把重庆打造成为峨眉系列武术的主要发祥地。
  高小军透露:目前,河北、山东将成为试点省份,两个省份各有50所少年宫,共100所少年宫进行试点,其他省份可先行在一两个区县试行探索。现在中央领导明确指示,中小学体育课要练习武术 ,所以我们要和教育部协商,争取把段位制教程直接放到中小学。最早应当在2014年实现段位制进入全国的中小学,在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术推广计划,教育部发文之后,各省市学校就可以立刻铺开 ,届时国家会有专项经费进行保证,相信50%的学校会有很好的效果。
  在学校推广的最重要一条措施就是拥有高段位的学生可以在中考、高考等考试之中加分。高小军表示:就像二级、一级运动员在高考加分一样,拥有一定段位的学生在考试也可以得到加分的政策,因为学校推广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保障措施就是与升学结合,否则没有激励机制是不行的。重庆相关领导也表示: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一个国家文化遗产,代表着这个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一个地区的文化遗产,承载了我们历史的丰富内容。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过去的辉煌、发掘今天的资源、拓展未来的希望。这些方面,我们无论是从巴渝古国重庆全面展开,还是从誉传海棠香国的荣昌、石刻之乡的大足探索起步,亦或在缠门祖庭合川大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中尝试介入,缠闭门功夫作为我们巴渝大地自己的武术文化品牌,都有着丰富的发展空间供我们施展。


  • 轰炸机头
  • 打酱油的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峨眉系列武术历史渊源
  峨眉系列武术泛指云贵川渝等西南地区民间群众性武术健身活动项目,通称峨眉武术。峨眉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峨眉武术源于殷商成于南宋。据《华阳国志校注》记载周武王伐纣得到巴蜀之师的相助,巴蜀武人英勇善战,武艺高强,并在战争中得到发展,从而奠定了峨眉武术技击发展的基础。到了战国时期,据《峨眉山县志》、《四川武术大全》记载:“峨眉通臂拳”由战国时期的“白猿公”(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道号洞灵子)司徒玄空仿山猿创编的武术套路,这是有史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司徒玄空还创编了“猿公剑法”。
  汉魏时期道教已传入峨眉山,道士们居洞穴炼道术,主张在清静无为中进行自我的性命双修,强调体内精气神的修炼;其修炼方法是通过“吐纳、导引、坐忘、心斋、守一”等内炼法门,达到“意”与“气”合,“气”与“神”合的境界,使自己的心灵与气息达到高度的统一。这是以“天、地、人合一”为目的的自我身心锻炼方法。这种锻炼方法只是为了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称之为“行气派”和“双修派”,并不含技击的目的。但是这种“气功”后来却融合在武术之中,成为武术中的一部分,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这实际上是四川彭祖导引术的发展。到了隋末唐初,峨眉山吸纳了少林高僧云昙,并在峨眉武术的基础上融入了外家拳法与功法。后来峨眉山僧人以此拳法为基础,结合佛教修习禅观之法,吸收了道家的养生功和民间狩猎功防技艺,融合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才开创了峨眉“僧门”派。
  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峨眉山金顶白云禅师,运用道家、医学家之阴阳虚实,人体盛衰的机理,结合僧门武术中的动静功法,融合一气,经过多年琢磨,创编成《峨眉气功》,又称《峨眉十二桩》。又有德源长老集僧道武术之精华,结合自己的练功体会,编撰成《峨眉拳》一书。此时,峨眉武术已有了较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到了明代,峨眉武术更强调武术与气功的结合。所谓“练功不练拳,登峰难上难;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明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唐顺之(公元1507—1560年)曾来峨眉,与武学高深的道人深度交流中,写下了《峨眉道人拳歌》,形象地描述了道人的精湛武功。其硬功,一顿足则“岩石迸裂惊沙走”;其柔软,“百折连腰尽无骨”;其灵活,“一撒通身皆是手。”从起势到收功,动作变化莫测,套路清晰完整,因其行拳风格劲势浑圆整齐、刚柔阴阳相间、虚实收放突兀、螺旋缠绕连绵,兼之“乃是深山白猿授”的历史源革,功家亦称之为通背缠拳。通背缠拳是内功与拳法相结合,唐顺之先生以“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千古佳句言其大要。练功时要求“天应星,地应潮;顶天立地,哼哈弹抖。顶则虚灵上拔之飘逸,沉则松肩接地之凝重;前后相拔则得力贯通身之道,遂成浑圆整劲。低姿入地,力从根发,劲整而力聚;高势飘然,机含万变,泰然而处敌。”观之掌不离腮,肘不离怀,紧骤机灵,圆转多变。注重似柔非柔之“绵”,似刚非刚之“脆”,达到“绵劲”和“脆劲”。手法上少直击而注重培养前臂胳膊粘黏绵随的螺旋横劲(裹铁力);腿法较少强调步法灵活,每以“缠丝无步被人跌”警戒弟子;用法上多“以巧取胜”的“小架”,提倡引进落空,避“实”击“虚”,后发先至。
  明吴殳著《手臂录》云:“西蜀峨眉山普恩禅师,祖家白眉,遇异人授以枪法,立机空室,练习二载,一旦悟彻,遂造神化,遍游四方,莫与驾并。枪法一十八扎,十二倒手,攻守兼施,破诸武艺。”枪法中包括:治心、治身、宜静、宜动、攻守、审势、形势、戒谨、倒手、扎法、破诸器、身手法……等篇,至此,“峨眉武术”方成为我国武林中一大流派。它是集道教、佛教的养生练功方法和医学治病强身原理,以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创编成各种徒手的或器械的攻防格斗功夫、套路,通过长期实践、总结而形成的峨眉武术。据《峨眉山志》记载,明代山中武僧甚多,个个技艺惊人,如崇祯年间,永庆寺僧月朗,以其头坚实如铁,人呼铁头。
  明末清初,峨眉武术的拳种流派已大有发展,峨眉山白龙洞湛然法师著《峨眉拳谱》一书,把峨眉派武术概括为“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五花”指拳派流传的地域;“八叶”指“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个门派。各个门派都有自己的特点及其传人,遍及国内外。如“八卦门”最有影响的传人董海川(约公元1813—1883年),在江南游历时,初学少林罗汉拳,后来峨眉山,得道家修炼的启示,结合武术动作,不断丰富、整理、完善了八卦门拳套。此拳现流传于成都、重庆、宜宾、自贡、雅安、万县等地区。又相传峨眉山万年寺旁一道长在深山长期观察群猴相斗和蛇兽相搏之态,取猴的机灵、蛇的柔猛融入拳中,创编出“火龙滚”为主的拳术,因万年寺楹联中有“黄林”二字,遂取名“黄林派”。
  清嘉庆年间,峨眉山龙神堂极善大师又结合自身经验,创出新路,苦心琢磨,练成“乌龙拳”。清末峨眉山仙峰寺太空法师及徒神灯长老和九老洞清虚道人合作创编了一种有别于各派的拳术,因太空法师禅师修在子午二时,故称“子午门”。此外“侠家拳”是侠客李胡子从峨眉山学去的;“白眉拳”是峨眉山白眉道人所创,此二拳现流传四川、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法门气功十八段”、“虎爪拳”、“蛇拳”、“鸭拳”、“浪子燕青拳”、“跛子拳”……等均为峨眉僧、道创编,目前四川境内都有传人。


2025-08-05 22:11: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武动人生邹
  • 路人甲君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全新的学校师资需求
  3月6日,“两会”专题报道“部长通道”栏目里,教育部长陈宝生说:“我们祖先留下的诗词、书画、武术、中医药、戏曲等传统文化都应该全面走进学校课堂!” 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同志还引用古人的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开合有度,治国良策。”
  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武术蕴涵着许多丰富的内容,如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勇敢仗义、坚韧笃实、刻苦求进等。这些传统美德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巩富文指出,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教育有利于把武术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手段,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早在2004年,中宣部和教育部就联合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提出体育课中适当增加中国武术的号召。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制度设计,这一号召并未得到普遍落实,即使在开设武术课程的学校,也多面临师资、设施装备等方面的巨大困难,武术进入中小学课堂阻力重重。要改变这一现状,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教育部门的支持至关重要,我建议将武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由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联合成立专门组织进行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普及推广工作。
具体建议如下
  一、将武术列为中小学必修内容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升学压力使得学校、家长、学生近乎是全部的关注点都放在升学考试的科目上,科目之间精力的分配与该科目在考试中所占权重成正比。要使武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站稳脚跟,首先必须从国家层面调整政策,加大对武术的支持力度,对课时、教程、师资、考核等做出硬性规定,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单设武术课。
  二、改革传统评价体系
  武术教学考核体系的建立,是武术项目纳入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建议将武术规定为小升初、初升高、高考的综合素质考核的必考项目,借鉴跆拳道段位考核系统,每一段级制定量化的评价指标,通过定量指标来激励学生提高自我身体素质。同时评价过程要重视综合功能的检验,综合考量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身体素质、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等素质。
  三、加强武术教师队伍建设
  武术教师是武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武术师资配备是保证武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第一、要加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教学,培养适合中小学武术课教学的师资。由于武术课对教师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一般体育教师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武术课的教学任务。只有将高等体育院校武术专业师资的培养与中小学武术教学联系起来,才能解决中小学武术专业师资匮乏的问题。
  第二、制定专业标准和专业准入制度,中小学武术教师在资格认证或审核时必须具备体育教师和武术教师的双重身份,坚决排除不具备资质的教师再做一些适得其反的武术传承工作。
  第三、采取多种形式对武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武术教师要进行表彰奖励。
  第四、建立健全武术教师在职培训体制,加强队伍建设。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要联合起来,多举办一些中小学教师武术培训班,开展学区间教研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武术教师培训,把师资培训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 爱晓庆18
  • 打酱油的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有道理!支持弘扬民族尚武精神!
只有把古老的武术传承和全民健身运动联系起来,和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和广大中老年朋友期待健康长寿的愿望联系起来,传统武学才可能有发扬光大的机会!
现代人挺现实的,你只有能够帮助他们通过五禽戏等功法活动筋骨肢体、通过丹田吐纳导引术运动胸膈脏腑增加肺活量、通过拳械演练强身健体御侮扶弱、通过读心术预测学解心结除心魔指导行止、通过老庄思想道德规范影响新一代孝悌温良和谐生活,中华民族传统国学精粹才有生存延续的意义。
楼上的提议无疑是近年来最伟大的建议之一!赞一个!


  • Five姑棵古
  • 抢个沙发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QQQQ11554455888844779933
(#咦)(#咦)锡林郭勒萌 妹 约 , 


  • 适宜再谈
  • 打酱油的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友情分享:峨眉武术——有记载于春秋战国
  可以说,有人类活动,就有了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斗争。有争斗就自然有技术技法的经验总结和习惯养成,包括中华民族始祖炎帝黄帝之间也是从部落斗争中逐渐求得和谐统一的。可以肯定,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绝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口头过招就能解决问题的,中华武术那时必然就已经有了。
  在我国武术界,峨眉系列与少林派、武当派鼎立而三始于明代,而他们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得更为久远。可是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能够找到这三派起源的记载寥若晨星,1985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史》汇总各方面资料和众多专家学者调研成果,基本归纳出了三派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目前关于这三派的起源,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少林派相传是南北潮时期来华的古印度高僧中国禅宗始祖达摩传授的,武当派相传是明初著名道士张三丰初创的,而峨眉派则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司徒玄空创编的通臂拳。
  春秋战国时期,不少文人方士隐居峨眉山。有位武士司徒玄空,号动灵子,耕食于山中,在与峨眉灵猴朝夕相处中,模仿猿猴动作,创编了一套攻守灵活的“峨眉通臂拳”,学徒甚多。因为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徒众尊称为“白猿祖师”或“白猿道人”。《中国武术史》记作“战国白猿,始白名士口,字衣三,号动灵子”。1989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四川武术大全》称为“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眉山的司徒玄空”。2001年版《乐山志》载为“白衣三,相传战国时仿山猿动作创编峨眉通臂拳,攻防灵活,在峨眉山授徒甚众”。而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列传第九》中记载,女侠越女应越王勾践之召赴朝廷途中,持剑与“自称袁公”的老翁以竹过招,“袁公飞身上树,变为白猿”。按这种说法,“白猿公”的传说春秋时期就有了。赵晔是东汉文士,那么白猿公的形象至迟在东汉出现。具体时间就难以考订了。北宋前后主张通过呼吸吐纳运动脏腑胸隔增大肺活量的内丹流派逐渐兴起,这与符合现代科学规律的健身气功已经日益接轨。南宋时期主张修炼武学内丹积极出世为民请命的全真龙门派系便是当时持这类新观念的佼佼者,并因为与元朝统治阶层的友好关系而在随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兼并了包括峨眉道派在内的各大教系。古老的峨眉通臂拳因而受龙门道内丹功法的影响逐渐分流为以修炼丹田经络内功为主的通背拳系列(经脉学说认为背部督脉等诸阳经主要担负御侮防身功效,故内家武学领域亦称疏通诸阳经脉增进武术功力的大周天功法为通背法门或通背之道,现代内家武学的源流)和之前以修炼胳膊腿脚筋骨为主的通臂拳系列。后来,通臂拳技击思想被少林系列武术吸纳,极大地丰富了少林武术;通背拳武学理念因明代抗倭寇名将唐顺之(1507-1560年,江苏武进人)先生名著《荆川先生文集》中《峨眉道人拳歌》的广泛宣传,逐渐衍生或充实了近现代各内家拳流派。其中“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山中白猿授”,这与“白猿祖师”的说法一脉相承。 其千古绝句“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言其技法大要,民间亦称通背缠拳。
  通臂拳在民间长期流传中,逐渐形成了以形体特征为主的“通臂猿猴”、“白猿通臂”、“六合通臂”、“猴拳”等流派和以内息意劲为主的“无极通背”、“通背缠拳”、“火龙掌”、“心意拳”等流派,现今成都、重庆、攀枝花、广安、荣昌、镇雄、大足、叙永、江津、内江、合川等地以缠丝拳为名广泛流传的峨眉化门(缠闭门)功夫即是相对最原生态的通背缠拳;明朝唐顺之之后百余年间由峨眉道人传到焦作一带的无极通背缠拳又经李春茂、博公道长、董秉乾、蒋发等教导或影响陈王廷而衍生出陈氏太极拳,并直接影响现代武术格局。如今以形为主的通臂拳中,虽然还有“猿猴出洞”、“猢狲撩阴”、“醉猿探臂”、“白猿献果”等动作,但已逐渐舍去猿猴特征造拳,发力时“浑圆”、“通背”、“顺肩”、“甩臂”,于闪、展、腾、挪、拍、起伏转折中,表现胸背吞吐、缩颈夹腋、甩膀抖腕、双臂交换云舞、丁步蹲身、勾手、拧腰切胯等特点的动作逐渐变少,所以它跟猴拳既有血缘脉络也有明显的差异。通背之道除拳术外,还有通背内功、应手拆手、通背掌、白猿奇势大小连环,以及白猿刀、无极单刀、双刀、通背连环棍、五行子午棍、通臂连环刀、白猿剑、缠闭枪、双剑、单剑、短剑等练法。


  • 守且候
  • 1L喂熊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峨眉缠闭门内劲功夫——甩胳膊
  甩胳膊,老年拳师也称甩膀子,是通背缠闭门练习发力的基本法门。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对正确的掌握发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缠打功夫是否入门,全赖于斯。
  甩膀子时要求设想两只湿手沾满干沙子,然后用甩手的动作利用制动原理把沙子甩出去。这是个技术活,而不是力气活。好像农村秋季在场院上扬场一样,要利用风力把米粮和糠粺分开那样,用的是巧劲儿,不是蛮劲儿。木掀用力大了就都出去了分不开,用劲儿小了就都出不去,干不了活。一定要用适当其可的巧力才能完成这项工作。
  整劲发力的感觉就好像手往回拨,步子往前踩,脑门儿往前砸,整个身体扑向了目标,是把对方撞出去的而不是推出去的。形容正发力也可以按形意拳的说法:虎扑。再形象点儿说,好像在对方身上作了后半拉俯卧撑,所谓“打人如亲嘴,手到身要拥”。
  发力是弹性力量,不是简单的往前一杵。在练甩膀子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力向上向后甩,不是向前甩。前人曰:即缩即发。于师天沛曰:“出手如点豆,松活随势丢”。内家拳管这叫:猴煽风。峨眉通臂拳来自猿猴搏杀之道,故猴趣总不可丢。通背初衷终不离猴蹲纵跃间风云曼舞般云动双爪之攻防神意。整劲发力看上去两手是往回收了,但是步法往前进了,脑门儿往前顶了,也就是力量的发动来自全身整体的发动,而两手只不过是加强对称力度而已。手一主动前伸,就只是局部力量谈不到整劲儿。一去一来、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攻一防、一虚一实,阴阳互动。
  拳虽小技,大道存焉!(转自百度“峨眉缠闭门”吧)


  • q12有261911媚5
  • 1L喂熊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人移不开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0回复贴,共1页
<<返回锡林郭勒盟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