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吧 关注:390,028贴子:7,081,298

回复:县诗词书法新春笔会掠影(2017)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7-02-24 14:17
回复
    山东党史副主編,己故侯井天公来平阴!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22楼2017-02-27 16:04
    回复
      2025-11-11 20:13: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23楼2017-02-28 07:59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24楼2017-04-25 15:43
        回复
          何为低调?!


          IP属地:山东25楼2017-04-26 14:53
          回复
            赠诗人张晔句一尹燕忠 之一 文章老到字劲秀 诗有古风写春秋 历经纵览文坛事 总有风雷笔底走 之= 研读易经几十秋 心向民间笑王候 古今文章多少事 真事写假准速朽 之三 阅尽人间世事透 冷眼向洋观不夠 沉稳看事却不语 清水莲花水底藕 之四 抻箋能把诗文诌 泼墨生雷大九洲 起名绝佳悟透禅 命运生漄楼上楼 2017.6.28日下午4时于故乡让庄铺拙庐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26楼2017-07-03 07:07
            回复
              所谓的诗人画家写东西,都没标点符号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7-07-03 07:48
              回复
                族祖張公兴留(張晔拜撰) 2017-09-08 12:1464 张兴留(1824-1894)字房农,号士端,泰安府平阴县人(今济南市平阴县安城镇望口山村),这位族祖是百多年来,族门宗亲一直引以为荣的大人物。属于張姓始祖‘四兄弟’百能公这一枝传人。 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一带,有亲兄弟张百巧、张百能、张百敬、张百技、张百林、张百川移民迁徙到山东省的聊城、平阴、肥城等地。这四位兄弟中的百能公即是平阴县望口山北栾湾村之張姓始祖。我祖父绪昇公世居北栾湾村,解放后才因作生意方便迁居南栾湾村。自小就听祖父讲,咱家和望口山北栾湾是一张,咱和望口山张是同一个家谱。望口山出过大官‘张道台’,出门在外只要提提张道台大名没人敢欺负。祖父口中的張道台就是張兴留,这位族祖当年之官威显赫,由此可见一斑。 及长,开始留意这位族祖的史料。家谱还没见过,老本县志上似也没有。一些新编的平阴文史和名人谱也不曾见有此公条目录入。后来方知,清朝中晚期至民国年间,望口山村曾先后吏属于长清,肥城管辖,《肥城县乡土志·名臣循吏》关于张兴留的记载是这样的:“张兴留,字房农,由咸丰丙辰进士授内阁中书,历官至江西督粮道。性诚慤廉正,所在剔厘积弊,政绩卓著,商民感德,制碑以颂。后以积劳卒于官。为人博闻强识,兼工书法。著有《镜吾录》《历代同姓名录》”。此外,《清咸丰朝实录》有张公兴留之记载:“引见新科进士。得旨。张兴留等俱著以内阁中书用”。《清同治实录》也有所记载:“癸卯(同治十二年),以内阁学士殷兆镛为福建乡试正考官。宗人府理事官阿克丹为副考官。左春坊左赞善昆冈为河南乡试正考官。翰林院编修王之翰为副考官。通政使司通政使朱梦元为山东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童华为副考官。铭安为山西乡试正考官。内阁中书张兴留为副考官”。查史料,督粮道掌管督运漕粮。明置于各省,十三布政司各一员。清置于漕运各省,江南二人,山东、河南、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各一。到底督粮道是个什么级别的官,尚不很清楚,但清朝当时行区划是十八个省份,張公兴留主政的空间比当下省委书记要大的多。千百年来,张兴留是始祖張百能公这一枝份职务最高的一位名人。 現位于平阴县安城镇西土寨村夏氏庭院的千年古柏,据当地老人口述乃是‘張道台’家族林地上的柏树,为張道台手植。其树状罕见,堪称古树之首,柏树之王。古柏总高度约15米,树冠直径15米,树干高度2点5米、胸围2点5米,树干顶端原有十根树枝,现存九根,树枝平均长度10米,直径0.3米。古柏雄伟壮观,风景古朴如画,有极高观赏价值和考古研究价值,称为古树一绝;树墩似莲花座,根系如龙爪,树冠铺天盖地,气势壮观。当年,我是邮递员,骑車路过时深为该树挺拨伟岸的丰姿所吸引,赋诗为纪:之一恍惚海翁画里见/似曾蜀相祠堂识。烟水浩淼谁人过/遗落千秋笔一支。之二绿意森然起幽思/苦心香叶几人知。大义凛然擎天客/闲庭对我供吟诗。此柏虬枝劲干荫覆全院。根部有前人堆置假山石多块,是否道台手植尚待深入考究,但绝非俗物。張曄作为当代西土寨古柏和天井飞泉的第一宣传志愿者,期待着这份和清朝大吏張兴留公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存得到文保部门的高度重視。 中华民国年间的蓝布套封《張氏族谱》己经很少见到了。北栾湾村張中华宗亲有一部。我的吉鹏哥家也有一部,每到春节才取出供奉,平时是秘不示人的。今天,祖籍望口山村的长辈宗亲張新华女士通过微信传来了張兴留公的文字书影,其中就有族谱中对兴留公的记载,这让我格外高兴。張新华长辈年己六十又五,微信图片上的她是温文尔雅气度不凡的,她算得上一位优秀散文作家和摄影,她对故土乡亲以及張兴留先贤的敬崇全都化作了如溪涧汨汩有声的朴实文字,和似野花芬芳漾溢的优美图片。 书画家作家黄永玉老头儿说,‘一个人正确的加错误的等于零’,这话不假也不真,名人如张公兴留,生前何等显赫,但百年之后的今天,还不就是家谱志书中的一个人名嘛。公身后,坟墓也早被文保部门挖掘,坟内物品悉归国家公有,这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嘛。话再说回来,張公兴留及历代高贤大德显宦名流一样,肉身可灭,但史书记载道德文章这法身还是灭不了的。西土寨村的柏树也得算是張兴留公法身。千古者就是千古,一时者就是一时,不服气也不行。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28楼2017-09-08 19:38
                回复
                  2025-11-11 20:07: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求购大师墨宝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7-09-10 10:21
                  回复
                    都是,蚊人摸客


                    来自iPhone客户端30楼2017-09-10 12:45
                    回复

                      i


                      IP属地:山东31楼2018-01-06 13:31
                      回复


                        IP属地:山东32楼2018-01-06 13: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