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项目型创业者们还有一个弱点,当然这个劣势不见得有普遍意义,这就是这类有个好大喜功的毛病,怎么说呢,我们认为项目型创业者是一个ceo的身份,对好多环节比较熟悉,然而就是晕个熟悉的毛病会会给他带来一些不能变通的弱点,比如说我们明明是一个创业者,公司的制度流程肯定不能很完善,他却非要把一些工作按照已成熟公司的模式运作,天天把企业文化、工作流程这些咨询公司的东东挂在嘴边,这势比要加大公司的投资及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我认识一个朋友是MBA毕业属典型的项目型创业者,或许mba的背景,使他更像一个ceo,他创业时是用的是自己辛苦积累的100多万资金,选择的是软件行业,公司刚开始运作,为了公司形象非要在中关村比较高档写字楼租用办公间,而对员工的要求也要按照自己原来工作过的公司标准来衡量,由于公司是自己刚组建的团队,各个部门都是新人之间的磨合还成问题,员工的责任心还没能建立,再加上老板的一些刚性要求,这样往往造成公司员工间内耗,责任的推委,使一些预定的开发进度完不成。当然这些管理问题在一些大型公司也会存在,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制衡体系及较强市场的地位,这些问题不会影响公司的生存,对于创业者的公司这可是大忌。
如果你是技术型创业者,恰巧你又有比较较强的管理能力,恭喜你,你已走在了许多创业者们的前面,成功的可能性比其他人大的多,即使你不创业你在较大的公司中也是很抢手的复合型人才,当然了现实中完美的人毕竟是少数。 对于技术型创业者来讲要成功的关键是创业团队的选择,或者说是合伙人的选择,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即使大多方面你都很善长,也得需要几个帮手的存在,一个好汉还得三个帮呢。然而技术型创业者一般都有一个毛病,自视甚高,好多东西都有自己的一套,对别人做的东西总爱与自己的思路比较,这种状一般会出现两种可能,第一种难以与团队合作,进行有效的沟通,显的有点孤,或许这就是大家说情商不够,大家都会肯定他能力强,但与他工作时难有化学反应。 第二种状况,即然看着别人不满,就得劳驾自己了,喜欢什么事情都亲历亲为,创业者的公司虽小,但牵涉到的事情也是不少,如果每件事对自己要求很严,而又不能找到合适的帮手话,一句话,就是只知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 这两种状况对创业者都是很麻烦的事,好在这种问题都还不致于无解。这就要求创业者在选人时一定找到能有互补型的(在后面介绍如何创业团队时还会涉及),即然你善长的地方就极务发挥自己长处,在其它方面对合作要做到信任或充分的放权,一般来讲如果不是人的品质有问题,能力在你所交往的人群里其实差距不是很大的,主要是你不要有偏见。
技术型创业者与项目型创业者相比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有比较好的退路及更多的选择,刚才我们讲了技术型创业者一般都是在产品或技术某一方面比较出色的,这就决定了即使创业不成功也会有不错的出路。或许对于人生的规划这到是不错的,但对于创业者在企业面临比较大的风险选择时,他可能会退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我们知道也就是我国第一代富豪们,他们游走在法律边缘,周旋于各类官员之间,该出手时就出手时,掘到了自己的人生财富,虽然许多人也因此锒铛入狱,但他们许多人走向这条路时也没有更好的地选择,无产阶段具有最终强的革命性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路只有一条,不再其它选择,破釜沉舟,三千越甲可吞吴,创业者还是需要点豪气的。
如果说头两个问题说技术型创业是与自己做斗争的话,做为技术创业者,还有一个挡路虎在旁边“深情”地盯着你,这就是你的竞争对手。在创业准备期,必须做好研究竞争对手这一课。任何的一点技术或产品上的优势,都会在激烈的竞争中都不足以成为限制对手的门槛。我们先把竞争对手简单地说一下,竞争对手根据竞争的激烈情况不同可以分为二类。第一类称之为合作型竞争,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共同把蛋糕做大,然后大家分享,这类竞争对手在一些产业集群集中的地方,比较明显,他们的目标市场足够大,任何一家都不能占有绝对领先优势,这样大家都有一个宣传本行业,本区域的义务,以使本行业本区域在全国市场上占有比较大的份额,这一点上大家的利益是致的,然而当客户来到本地后大家又成了竞争关系,这类的竞争一般限于产品的模访,降低价格这些竞争手段。 第二类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的竞争,比如大家同处一块市场,而我们的产品又居有高度同质性,这块市场又只能养活一家,这样竞争起来,要比第一类竞争激烈多了,其采用的手段也无用其不极,象这样的情况比较容易出现在低端服务业及一些高端制造业,低端服务业如歌厅餐厅物流批发市场等他们的服务对象是一定的这块蛋糕在一定的时期内是没有大变动的,所以一家存活意味着另一家的死去。在一些高端行业也容易出现类似的情况,就是目标市场比较小,也可出现这种你死我活的竞争。在这两种极端外肯定还有一些中间地带,但其实质也是这两种状况的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