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讲山东部队的战术水平。
一直以来,网上很少谈山东部队的战术水平。给人感觉,山东兵团部队的战术水平不高,提不上来。
这种错误,影响了不少人。
实际上,根据我的考察,山东兵团部队的战术水平高超,才是山东兵团勇挑重担,大打歼灭战,不但没有被消耗光,反而越打越强大的根源。许世友讲究战术,高效率地消灭敌人,同时最高效率地保存自己,以保障长期不间断地大打歼灭战的需要。领导要求80分,下面最多能做到70分的水平;领导要求120分,下面才会全力争取做到90分以上的水平,就是这个道理。实际上,把许世友每战后对各个纵队作战表现的批评,拿来套其他各部队,100%都有,完全更严重。所不同的是,许世友对于部下的严厉批评,实际是地部队的爱护,后来有人将此作为许世友部队的“无能”,是完全颠倒黑白的。
山东兵团的战术水平高超,远超过其他各野战军的其根源有三:
除了上面提到的挑重担、大打歼灭战的客观需要外,还和山东兵团两个特有的自身条件有关:干部文化素质高,自我要求严格的作风。这两个条件发展出来的战术大纲是“讲评战术”、“以战教战”、“立功运动”。讲评战术”和“以战教战”,要求部队的干部都要能说会写,没有相当的文化底子,可执行不下去。山东兵团的干部,不少来自中大城市的青年学生,其比率之高,是其他部队难以想象和容忍的,更不是花架子能代表的。
立功运动,更是不必说了,莱阳连、潍县团、周村第一连、兖州第一连,至于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更是享誉天下的王牌队伍。
在当时算是较高文化如小学文化水平的迟浩田、张万年等,都在部队被安排为文书一类角色,在当时这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量才适用的方式、
许谭大力推广的“讲评战术”、“以战教战”,搞的是“人人过关”,上至司令部,中到师团展开,下至班组战术,乃至普通士兵的运动动作。其内容之丰富,远非四野鼓吹的林彪的“六大战术原则”可比,更不是粟张兵团动不动就自吹自擂虚报战果所能比较的。不客气地说,若那学校教育来做比喻,林彪的“六大战术原则”是小学课本,而“讲评战术”、“以战教战”则是大学乃至研究生的水平了,粟张的自吹自擂就是幼儿园或者学前班水平了。
对比看山东兵团和东野、以及粟张兵团的攻歼战,歼灭运动中敌兵团,朝鲜战场的表现就可见一斑。
东北的攻歼战典型是打锦州(天津之战就不提了,四野连突击队的旗帜都被对方缴获并拿去宣传了),从打外围算起的话,超过一个月;从最后总攻算起,31个小时。这还是学习了许谭的潍县战役经验的结果,没有潍县战役的经验,林连攻坚战都打不了i!
山东兵团的攻歼战典型是打济南,从打外围算起的话,8天;从最后总攻算起,不到24个小时。且不说济南的城防、守军的战斗力,守将王耀武的水平,比锦州的范汉杰、开封的李仲辛等还要高出一大截的。
而粟张兵团的攻坚战只有一次,那就是开封,守敌是一个旅的正规军,其余的全是保安团,打了多长时间呢?用了整一周时间,而且打完就放弃了!
山东兵团没有对来自其他地区部队的歧视。例如率先北上的韦国清二纵、成钧七纵等,都得到了客观而公平的待遇。没有因为与山东八路的地域不同而有所区别。即使在战场上,也是平衡使用,而不是别有用心的(其实是维护自己的私家军利益)分成什么“专业阻援”、“专业攻坚 ”等。
美国军方、国军陈诚等对打济南的评价足以说明一切。
一直以来,网上很少谈山东部队的战术水平。给人感觉,山东兵团部队的战术水平不高,提不上来。
这种错误,影响了不少人。
实际上,根据我的考察,山东兵团部队的战术水平高超,才是山东兵团勇挑重担,大打歼灭战,不但没有被消耗光,反而越打越强大的根源。许世友讲究战术,高效率地消灭敌人,同时最高效率地保存自己,以保障长期不间断地大打歼灭战的需要。领导要求80分,下面最多能做到70分的水平;领导要求120分,下面才会全力争取做到90分以上的水平,就是这个道理。实际上,把许世友每战后对各个纵队作战表现的批评,拿来套其他各部队,100%都有,完全更严重。所不同的是,许世友对于部下的严厉批评,实际是地部队的爱护,后来有人将此作为许世友部队的“无能”,是完全颠倒黑白的。
山东兵团的战术水平高超,远超过其他各野战军的其根源有三:
除了上面提到的挑重担、大打歼灭战的客观需要外,还和山东兵团两个特有的自身条件有关:干部文化素质高,自我要求严格的作风。这两个条件发展出来的战术大纲是“讲评战术”、“以战教战”、“立功运动”。讲评战术”和“以战教战”,要求部队的干部都要能说会写,没有相当的文化底子,可执行不下去。山东兵团的干部,不少来自中大城市的青年学生,其比率之高,是其他部队难以想象和容忍的,更不是花架子能代表的。
立功运动,更是不必说了,莱阳连、潍县团、周村第一连、兖州第一连,至于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更是享誉天下的王牌队伍。
在当时算是较高文化如小学文化水平的迟浩田、张万年等,都在部队被安排为文书一类角色,在当时这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量才适用的方式、
许谭大力推广的“讲评战术”、“以战教战”,搞的是“人人过关”,上至司令部,中到师团展开,下至班组战术,乃至普通士兵的运动动作。其内容之丰富,远非四野鼓吹的林彪的“六大战术原则”可比,更不是粟张兵团动不动就自吹自擂虚报战果所能比较的。不客气地说,若那学校教育来做比喻,林彪的“六大战术原则”是小学课本,而“讲评战术”、“以战教战”则是大学乃至研究生的水平了,粟张的自吹自擂就是幼儿园或者学前班水平了。
对比看山东兵团和东野、以及粟张兵团的攻歼战,歼灭运动中敌兵团,朝鲜战场的表现就可见一斑。
东北的攻歼战典型是打锦州(天津之战就不提了,四野连突击队的旗帜都被对方缴获并拿去宣传了),从打外围算起的话,超过一个月;从最后总攻算起,31个小时。这还是学习了许谭的潍县战役经验的结果,没有潍县战役的经验,林连攻坚战都打不了i!
山东兵团的攻歼战典型是打济南,从打外围算起的话,8天;从最后总攻算起,不到24个小时。且不说济南的城防、守军的战斗力,守将王耀武的水平,比锦州的范汉杰、开封的李仲辛等还要高出一大截的。
而粟张兵团的攻坚战只有一次,那就是开封,守敌是一个旅的正规军,其余的全是保安团,打了多长时间呢?用了整一周时间,而且打完就放弃了!
山东兵团没有对来自其他地区部队的歧视。例如率先北上的韦国清二纵、成钧七纵等,都得到了客观而公平的待遇。没有因为与山东八路的地域不同而有所区别。即使在战场上,也是平衡使用,而不是别有用心的(其实是维护自己的私家军利益)分成什么“专业阻援”、“专业攻坚 ”等。
美国军方、国军陈诚等对打济南的评价足以说明一切。










